第四卷 龍騰南洋 第027章 吉蘭丹河

肖明華笑著連連點頭,毫不吝嗇地誇讚道:「說得很透徹,我怎麼沒想到對英國人來說是苛刻,可對咱們來說卻是正當的要求,我們就是為了這個英勇戰鬥的嗎!」

鄭蘋如臉稍微紅了一下,翻了翻眼睛,低下頭擺弄著鋼筆,不說話了。

「仲鳴,後勤方面怎麼樣了?」李嘯海笑著打岔道:「有什麼問題?有什麼困難?都擺出來,可不能委屈了前方將士們,還有英勇作戰負傷的弟兄們!」

「那我就先說下困難。」周仲鳴說道:「彈藥儲備已經不多了,好在前方打勝仗能夠繳獲一些,照金馬倫這樣的攻勢,還能支撐兩、三次左右,糧食還能吃兩個月,藥品我們也只能剋扣國際紅十字會供給戰俘營的了,關鍵是運輸問題,時值雨季,道路泥濘,只能靠人抬肩扛,雖然二線補充的兵員帶走了一批,但這以後只能是動員更多的群眾,否則恐怕供應不上啊。」

「根據地的衛戍部隊是不是可以減少一些?現在這個時候,英國人還會深入叢林打根據地的主意嗎?」肖明華試探性地問道。

「這樣恐怕不行,漢風大哥是絕對不會答應的。」趙笑眉搖了搖頭,「我看,還是加大動員力度,再從各處非戰鬥人員抽調一部分,來全力保障前方的供應為好。」

「那就從總部開始抽調人員,這場大戰從外界來看是我們主動,但我們也有不得不如此的原因啊!」李嘯海慨嘆道。

「英國人在苦苦支撐,我們何嘗不是。」肖明華苦笑著說道:「沒有外界的實際支持,彈藥、糧食、藥品,這都是束縛我們手腳的不利條件,趁著國際大形勢對我們有利,發動這場在外人看來是對英國人強硬態度的反擊,其實卻是我們拓展空間,打斷國際援助通道的決定性之戰,所以我們要使盡全力,不惜一切代價支持前方部隊。」

皇家裝甲旅的覆滅、金馬倫的失陷,引起了倫敦的巨大恐慌,各家媒體圍堵著英國的政要,詢問他們的看法和態度,讓這幫政客不勝其煩。

英國的電視新聞,把激戰的慘烈之狀推到英國觀眾面前,它成了全英國公眾關心的焦點,在每晚新聞廣播的時候,全家人都會端坐在電視機前,每個家庭都在全神貫注地瞪視著這場戰爭。

當勇敢的戰地記者通過各種渠道把錄相急速送回到各家媒體後,那些血火交迸的場景,遍地坦克殘骸士兵屍體的景象,讓英國人不停地驚呼,「啊,我的上帝。」

金馬倫之戰中,法新社記者托斯里拍攝的戰爭場景更讓英國人目瞪口呆,兩軍士兵瘋子似地狂叫著,在泥水和戰火中撲跌騰躍,被煙火熏黑、被黑泥沾污的臉上瞪著炯炯發光的兇狠的眼睛,似乎是一群失去理智的兇險醜陋的魔怪在煙火里笨拙地奔突跳舞……成群成群的英國戰俘或高舉著雙手,或抬著傷員,被解放軍戰士押解著走向遠方。

此時,首相艾德禮也對著電視屏幕沉著臉,神經質般地嘟囔著:「可怕的現代科技,這些混蛋記者,難道世界末日到了嗎?」他把臉轉向一邊,眼神里流露出難以名狀的衝動和煩亂,「英國是在為自己的榮譽而戰鬥!」

也許就是從這一刻起,英國在馬來亞的政策開始真正轉向。民族解放軍的攻勢,在實際上將英國人在心理上打敗了,戰爭的支持者一落千丈,國內反戰情緒異常高漲。它給英國公眾帶來了深刻的衝擊力量。民族解放軍怎麼會殲滅具有強大戰力的皇家裝甲旅?怎麼會攻下重要據點金馬倫?民族解放軍下一次的行動是不是更大?戰爭何時才是盡頭?

在英國公眾中享有盛譽的新聞播音員沃爾特以罕見的個人報道方式宣稱馬來亞戰爭是一場骯髒的、代價高昂的戰爭,英國所付的代價太大了,只有談判才是唯一的出路。無疑,這對馬來亞的進一步升級是致命的一擊,英國公眾的反戰情緒達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

當英國政府不斷向蘭章、大漢山增兵,並信誓旦旦地保證大漢山堡壘群堅不可破,乃是東方的凡爾登,必將給前來進攻的民族解放軍以致命打擊的時候,民族解放軍出乎意料的舉動再次使英國政府陷入了被動。

「一線部隊兩千人,二線部隊四千人組成的佯攻集團正在向大漢山挺進。」劉浩天指著地圖向吳銘做著彙報,「而一線部隊的三個團已經秘密移動至吉蘭丹河十五公里處,劉成支隊的主力也已經到達指定位置。」

吳銘趴在地圖上,拿著鉛筆比量了半天,摸著下巴思索著,好半天才抬起頭說道:「記錄,佯攻集團今晚改道,全速奔向吉蘭丹河,第4團,第5團,第6團明天拂曉五點發起進攻,一定要拿下吉蘭丹河上的三處主要橋樑並且堅決守住它,以便接應佯攻集團過河,劉成支隊主力向北運動,威脅並伺機攻取瓜拉吉來,切斷吉蘭丹河以北英軍南逃之路。」

劉浩天點了點頭,示意身邊記錄的參謀去發電報,笑著說道:「漢風大哥,我們手裡的六千機動兵團是不是也該動一動,製造點聲勢。」

吳銘皺著眉頭想了一下,搖著頭否決了劉浩天的提議,「不行,這機動兵團是我們的暗手,不到最後我不想動用,而且英軍各部的調動還不十分清楚,我們也得以防萬一。」

「您是怕大漢山的英軍南下?」劉浩天試探地問道:「我看他們未必有這個膽量。」

「有沒有不要先下定論。」吳銘淡淡地笑道:「在吉蘭丹河以北,我軍是佔據了兵力優勢,但也要提防英國人從南面調兵增援。我們只要打通與泰國接壤的國際通道,便已經處於有利的地位,哪怕英國人決心打下去,我們也有了支撐下去的本錢,到那時候,我想英國人會知難而退吧!所以,我們還是要留一手,靜觀其變的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