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胡漢蒼穹 第305章 遼津

天策八年,張邁進軍洛陽。唐軍的攻勢,「其興也忽,其散也速」!

二月中旬興兵,三月初三,張邁兵臨黃河,初五前鋒兵抵鄭州,初九汜水關易手,十三日三大前鋒便抵達洛陽東門,之後圍城十日,石重貴出降,君臨天下還不到十年的石晉王朝就此滅亡。

從興兵到戰爭基本結束,前後還不到兩個月,四月初一,張邁在洛陽犒勞全軍各部之後,便下令將三十萬民兵解散,大部分人還能趕回去參加家裡的夏收。再往後,關中、荊北、河東州縣來歸,便都只是傳檄而定。

華夏大地,在經過中唐以後將近百年的混亂無序,終於在最近漸漸恢複寧定。一個東至大海、西至河中、南至長江、被越大漠的龐大帝國宣告成型。雖然劉知遠尚未投降,太原的安重榮也尚未接受整編,但兩人一個龜縮不出,一個上表稱臣,張邁似乎一時之間也沒有強行討伐的意思,於是中原大地很快又進入全面和平狀態。

軍中將帥,很有幾個希望張天子能趁勢進擊的,其中猶以張從賓最為熱心,認為劉知遠自不必說,安重榮擁兵自重,顯然也有不臣之意,應該早除。

但張邁卻回應道:「給他們一點時間吧,希望他們能作出正確的選擇。」

然後不但解散了數十萬民兵,甚至主力部隊也撤出了洛陽到開封、鄭州就食,只讓折德扆率部駐防於此。

石晉王朝的舊官吏對此無比失望,他們是多希望張邁在洛陽登基,甚至在石重貴出降之前就已經偷偷將龍袍和各種禮器都準備好了,如果張邁在洛陽登基,在洛陽定都,在洛陽建立新朝,那麼許多禮制就能把持在他們手裡,未來的朝堂之上也都將是他們站立。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張邁不但沒有登基,甚至都沒有在洛陽久留,停了不到十日就東行前往鄭州,跟著南下開封。對此石晉王朝的舊官吏無比失落,甚至恐慌!

到現在為止,張邁都還沒敕封新臣呢!

也就是說,這些石晉舊臣在拋棄了石重貴這箇舊的老闆之後,新的老闆竟然都還沒正式聘用他們!

東西兩府、六部堂官,大大小小無數官員無不惶然。

張龍驤到底還要不要我們?

如果不要,我們該怎麼辦?

更讓他們驚慌的是,這次魏仁溥西來,並不是一個人來的!

他的身後,還帶著將近兩百個舉子!

去年年底,魏仁溥在鄴都舉行了一次考試,考試的模式與規模都仿照秦州,這一次參考的士子主要來自河北與山東,經過篩選,一共錄取了兩百零六個人,但這兩百人的文化水平,比起秦西那一科明顯高出了一個檔次——這是自然的,自古山東出良相,關東讀書人的文化水準,遠不是關西人能比擬的。

看到那兩百個擁簇在張邁身周的舉子,石晉的舊臣心中無不失落——這些才是新朝新臣子啊,哪裡是自己這些「前朝舊臣」、「前代降臣」能比擬的?

自古京官總比地方官貴重,但現在看來,這些石晉的前京官反而不如前石晉的地方官了——張邁為了維持地方上的穩定,在新歸附的地區,只要是願意奉命的州縣官員,基本上就沒有馬上的撤換打算,而京官們卻沒有這份待遇了,當江山鼎革,一切權力便收歸東西二樞——潼關以東、政歸燕京之東樞;潼關以西,政歸涼州之西樞。至於洛陽的舊班子,還有他們什麼事?

在凄惶了將近一兩個月後,才從開封那邊傳來一個消息,張邁宣布,將有兩場「大考」在開封舉行。

第一場大考,是針對士子的,天策將再舉行一次科舉考試,這一次考試的體例仿照秦州與鄴都的兩次考試,至於招考對象,主要是面對河東、河南、荊北和關中西部的學子們,但其它地區未來得及參加上兩輪考試的士子也可以前來參與,至於主考官,則將由馮道領銜,魏仁溥為副。聽說馮道仍受重用,眾人這才算鬆了一口氣。

第二場大考,則是針對石晉京官的,張邁宣布將在開封進行一次選官,要從中選出一批官員來,或者進入東西二樞參與政務,或者發放到地方上歷任,至於沒選上的,那就回家去吧。

雖然新主沒有馬上賜他們官做,讓洛陽的舊臣們感到失望,但能夠參與選官,也總算不至於絕望,於是洛陽諸公匆匆忙忙地離開洛陽,爭先恐後地跑到開封來。原本擁擠的洛陽,一時間竟有轉眼一空的勢頭。

而開封則在數日之間,變得滿街滿巷的都是讀書人。

……

中原的變化,迅速通過各種渠道傳了開去。

洛陽攻取之後,對天下商人來說最大的好處是,從涼州到東海,商路再無阻滯,秦西的商人要到山東來,不需要再繞道,直接走渭北,過潼關,順著官道就能一直跑到登州去,當然,如果要去燕京的話,走北線也仍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洛陽滯留的一支來自東北的小商隊,在洛陽「解放」之後,先向湧入洛陽城的西北商人賣掉了他手上僅存的高麗人蔘,跟著購入了一批涼州織造的棉衣,一批來自印度的佛教製品,以及一批來自西域的奇貨,打包之後通過水運運到鄭州,將這些大批貨物寄存於鄭州,自己卻南下開封,又在開封購入一批江南綉——徐州的榷場開設之後,運營的效果遠出所有人意料之外,生意無比火爆,在短短几個月間便有大批的江南貨物通過這個中轉站輸入中原,而開封就是南貨在中原最大的集散地之一。

這支東北的小商隊在開封待了七八日,除了購置貨物以外,也探聽了不少唐國近期的消息,親眼看見洛陽京官中的年輕雋秀之輩選官後志得意滿地走出來,也親眼看見許多顢頇垂老的官員滿臉羞慚地離開。

市井中都在評價說,張龍驤這一次可真狠,許多在石晉王朝身居高位者紛紛落選,許多在以前「名揚天下」者也都「不得好官」,而選官的「七條準則、二十四小項」也在坊間流傳開來。

名望?沒用!現在張龍驤不需籠絡名士來證明天策大唐的合法性了。

詩詞?沒用!現在這個朝廷迫切的是實務才幹之人,而不需要一批能粉飾太平的詞臣。

資歷?沒用!你在前朝為官幾十年的資歷,和新朝又有什麼關係?

人脈?沒用!一朝天子一朝臣,現在天策的當權者都是新貴啊。

更要命的是這次執行選官的竟然不是「德高望重」之輩,甚至不是新唐中樞的當權者,而是一群小年輕——也就是秦州科舉畢業的那批舉子,他們在經過過去一年的歷練後部分人已經進入仕途,這次就是由二十一個這樣的「小年輕」,分為三輪,每輪七人,拿著張邁親自製定的「七大二十四小」一共「三十一條」準則,一條條地比對、考核、打分,然後按照張邁劃定的分數線,及格者留觀,良好者留任,優異者選拔到張邁身側另作重點安排。

湧入開封的洛陽官員數以百計,竟然被刷掉了八成,最後只剩下兩成留下,而且大部分都掙扎在及格線附近,被評為優異的,僅僅三人。

來自東北的商隊聽著酒館各種人物的評價,唏噓者有之,感慨者有之,但竟沒多少人指責張邁苛刻的。

那「三十一條」規則在選官之前就在開封新設的公開亭公布了,而所有參加選官的人的選官成績——具體到某一項是否通過多少分數也全部公示,所有的這一切並非暗箱操作。

那「三十一條」規則東北商隊的商主自己也讀了,其中有不少實在是很常識性、很務實的東西,但就算這樣也很有一些「名動八表」的老傢伙們不懂、不知、不能,讓國人看了不免感慨石晉王朝用的都是一些什麼垃圾官員,怪不得這個王朝會滅亡呢!

這支東北商隊聽飽了坊間的各種立論後,又通過各種渠道收了一些秘密信件,然後便回鄭州去。

如今天策政權在幾個中轉站城市設立了貨物寄存區,開闢出一個個的小倉庫,只要出上一筆費用,就能將貨物封存在裡頭,鎖上後拿了鑰匙去別的地方,回來便可領取,這不但十分便民便商,而且創造了不少新的就業路子——那些貨物寄存區的管事,多是殘廢的退伍軍人。

這支商隊支取了貨物之後,便乘船進入運河,一路來到鄴都,到了這裡恰逢一次盛會——大唐的新錢發布上市了。

天策大唐在年初就宣布要鑄造新錢,並準備修改了幣制,新錢分為金、銀、銅三級,仍然以銅錢為基本值,而金銀為大宗貨物交換的需要。去年堪籌營在漠南找到了一個大銅礦,張邁發配了兩萬戰俘前去開採,煉出了大批量的銅來,成為今年鑄錢的銅源。

中原的銅錢啊,在這個時代可是可以通行半個世界的硬通貨!東北的這支商隊馬上在鄴都變賣了一批貨物,全部換成了銅錢,新錢仍然是孔方兄模樣,一面印著「大唐通寶」,一面印著「天策八年」。

這第一批發放的錢數量龐大,但仍然有供不應求的趨勢,聽說張龍驤都在感慨境內銅礦有限,金銀更缺,都準備到海外去搜尋銅礦源頭了。據不知道哪裡來的消息說,東海的日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