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胡漢蒼穹 第291章 拒降

看到范質的憤怒,張邁卻冷靜了下來,問曹元忠道:「交涉的大權,本該歸元忠主管,當時事急,我就越過你向南發令了。如今出了這個意外,你有什麼看法?」

曹元忠將趙普的奏報又看了一遍,說道:「既是招降,自不能半途而廢,否則會鬧笑話。只是這個范延光太沒眼力價了,他以中原藩鎮的習性行事,卻不知是自絕於我大唐!但趙普的處置,依我看並無不妥,他的承諾,言語中頗有漏洞,可以供我們事後運作。」

范質也道:「趙普是代元帥許諾,縱有問題,言語既出,不能反悔。」

張邁道:「那好。」他沉吟了一下,對身旁李昉道:「擬冊封文書,封范延光為盧龍節度使,待鄴都稍定,便讓他率領大軍,循運河北上,會剿杜重威。」

劉黑虎心道:「幽州這邊,我們衝過去打平就是,如果不是怕糧食問題,薛復那邊騎兵南下,一個橫掃保證將幽州掃平,還要那個范延光來做什麼!」不過如今天策軍方對張邁敬之若天,對於張邁的決策,就是心裡有點疑問也不會貿然質疑。

曹元忠一聽張邁這兩個安排,馬上就知道這是一個坑,范質雖是書生意氣,這幾年曆練得多了,只一轉念也隱隱有悟,李昉妙筆如花,落筆成令,寫完交給張邁。他這段時間有些摸到張邁的脾氣了,所以這道文書以簡潔為要。

張邁看了一眼,卻道:「意思是這樣,但太短了,也太直白了,給我用典,要用古典,用到我都看不明白的那種。」

李昉一愣,但他作為秘書顯然是超及格的,主上沒解釋的事情他也沒有多問,埋頭就改文書,將文章拓展了三倍有餘,文詞典雅,辭藻華瞻,真是一篇堪比六朝辭賦的好文章,只是和天策以往的詔令文風顯得極其的格格不入。

冊封詔書草稿擬畢,李昉再以正楷在卷帛上重抄一遍,然後便蓋上天可汗的金印,南傳鄴都冊封。

……

如今南北道路已經打通,文書往來不過三日之間,范延光得到冊封心中大喜,盧龍節度使掌管的就是大幽州地區,趙普當初的言語就有暗示,再加上張邁命自己北上幽州會剿杜重威的命令,三下里一湊合,范延光心想果然如此,欣然領命。

他得意之下,又將冊封文書傳示於鄴都臣將,諸將一看都來賀喜,沒人敢細看,武夫們也不懂得這些,到了李沼這裡,他一開始也沒看出什麼,直到看到加蓋的印璽是天可汗之印,心中暗道:「有古怪!」

范質和魏仁溥加入之後,其中一個很大的努力就是進行禮制的規範化,而印璽的製作又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如今張邁有兩大印璽,一個是天策上將之印,用于軍務,一個是大唐天可汗之印,用於對西域、漠北的冊封,這兩個都是金印。因為張邁尚未即皇帝位,所以暫時未製作天子之印。當初石敬瑭派桑維翰前來議和,曾在密議中提到要將傳國玉璽來獻,最後卻毀諾不了了之,此事曾為唐晉外交埋下互不信任的伏筆。

至於對內事務,則有一顆大唐政務總理印,是用于闐國所獻的極品美玉所制,如今由鄭渭掌管,一顆「代萬民言」印,以青銅鑄成,由楊定國掌管,一顆「天下公法」印,也由青銅鑄成,由大法官張德掌管。另外有一枚剛剛鑄成的華東政務總理之印,屬於為東樞量身定做的臨時印璽,在規定的東方地區擁有與政務總理印同等的威權,將來如果東樞撤除便會收回封藏。

在范質、魏仁溥的設想中,將來張邁登基,再制一枚天子之印,或者從石敬瑭手中奪取傳國玉璽,便可形成二玉二銅二金六大至高印璽的體系。如今天子印未制,若有大事署理,便由天策上將金印、政務總理玉印和「代萬民言」銅印三印聯章才有相當於天子印的法定效力。

李沼對禮制十分看重,鑽研也深,在加入天策之前就已對其禮制有了一番深入研究,這時見張邁冊封節度使,用的卻是天可汗印,便知其中有異,但他口中也未說破。

詔書傳到張奇蹟時,這個前算命先生文化水平不高,心眼卻仔細,說道:「怎麼不是皇帝的印璽,而是天可汗的印璽?」

李沼笑道:「元帥尚未即天子位,怎麼會有皇帝印璽。」

范延光畢竟是武人,對禮制不大上心,笑道:「天可汗不就是皇帝嗎?」

張奇蹟受限於眼光學問,便沒再繼續想下去。

范延光接受冊封之後,當即便傳令三軍整備,準備北上幽州——范延光也不是沒有半點政治眼光的人,自然知道鄴都作為河北心臟之地,北控河北,南臨山東,當初三國時代,曹魏政權甚至曾有一段時間將這裡作為政治中心,這是一個無論誰做皇帝都不可能將鄴都分封出去的都市,但幽州作為重要邊鎮,卻正需要一員大將鎮守,在范延光看來,舍自己其誰?

他的軍馬並非鄴都土著,所以並不留戀此城,又聽說幽薊有五十萬畝良田等著自己,所以人人踴躍,聞令齊聚,餘下的守城兵馬便暫時交給了李沼,鄴都的運河碼頭留有大量可以運兵運糧的內河船隻——這本是當初石敬瑭為了大軍北上準備的,如今都送給了天策。

大軍正要出發,忽然北面傳來消息——平幽倉景延廣投降了!

……

景延廣是東路大軍的兩大副帥之一,石晉東路軍三帥,杜重威貪酷無情,符彥卿為人中庸,至於景延廣,他雖是武人,對華夷之辨卻看得很重,杜重威種種親遼反唐的決策他其實都是反對的,只是拗不過主帥,早就積下了許多不滿。

景延廣在平幽倉固砦自守,自知野戰不是高行周的對手,便半步不出砦門,只是守住運河沿線和屯糧倉窖罷了,這時天下洶洶,整個河北人心惶惶,就是三歲孩童都認為杜重威一定抵擋不住張邁與楊易的夾擊,景延廣作為三帥之一,自然更知道幽薊守軍如今的士氣低落到什麼地步!景延廣也不指望自身難保的杜重威能援救自己,心中已在思考退路,不料這時竟傳來鄴都易幟的消息!

鄴都扼守運河南下的幹道,范延光一降,那就是把東路軍的後路給斷了!消息傳到平幽倉,滿砦兵將都如被雷劈了一般,反而是景延廣一片平靜——他那原本還在搖擺不定的心因為鄴都易幟之事而徹底定了下來。

他已經準備向高行周派出密使了,不料就在這當口李超潛入平幽倉說降,於景延廣來說那就如同要睡覺張邁塞了個枕頭過來,當晚便將事情說定,第二天他預作安排,將可能叛亂的將領監視起來,然後召集諸將,宣布自己將棄晉歸唐。

平幽倉的這起變動,比起鄴都易幟來過程中可謂全無驚險起伏可言,滿砦兵將聽到景延廣的命令後非但沒有一個反對,甚至當場就傳出了歡呼聲!

第二日高行周的騎兵便進駐平幽倉,景延廣也老老實實地交出了兵權,並要求到易縣覲見張邁。

鄴都既已易幟,平幽倉再一倒戈,立馬產生巨大的連鎖效應,滄、景、德、貝、棣五州相繼宣布易幟,就連冀州的起義軍也宣布願奉張龍驤為天子。除了少數州縣態度曖昧之外,河北大部分州縣盡歸天策,幽州的杜重威便陷入三面包圍之中。

……

消息傳到鄴都,范延光卻是一陣大罵道:「早不投誠,晚不投誠,偏偏這個時候投誠!」他原本是打算沿著運河北上,在會剿杜重威之前先連同高行周把平幽倉拔了,不料人算不如天算,景延廣也是一個識時務的,范延光不免少了一樁功勞。

孫銳道:「將軍,咱們可得趕緊北上,可別還沒趕到地方,杜重威也投降了,到時候元帥再封他一個范陽節度使什麼的,那將軍的盧龍節度可就空懸了!」

范延光道:「有理!」當即命令兵馬速行,一來忙著趕路,二來張邁已經派來監督軍律的司馬,因此沿途竟未禍害地方。

……

兵馬行走畢竟不如書信往來,范延光這邊剛剛出發,高行周的奏報也送到易縣,還是派了他兒子親自送來,張邁拿到奏報心頭就如同開了花一般,臉上也滿是笑意,眼睛都眯起來了,對高懷德道:「各窖糧倉都到手了?存糧有多少?」

「到手了!景延廣投降得很乾脆,糧倉沒有受損。」高懷德道:「我父親一入平幽,便將各倉窖看管起來,該換防的換防,該整頓的整頓,確保萬無一失。至於數目多少,如今計糧官正在統計呢,倉儲太多,確切的數字還要等兩天,我急著來給元帥報信,便先來了,但按照家父的估量,應該夠四十萬人半年之食。」

張邁大喜道:「那就夠了!那就夠了!哈哈,哈哈,哈哈!」

之前軍糧有限,張邁有兵馬也動不得,這時候有了兩座大糧倉做後盾,張邁心中再無顧忌,他連笑三聲,對李昉道:「擬軍令,一,著楊光遠南下,接管鄴都。冀南防線,由他督理。」

帳中眾人一聽,都是心頭一凜。

「擬軍令!二,薛復所部兵馬,全線南下,與我會師幽州!」

劉黑虎聞言大喜,知道元帥要放開手幹了。

「擬軍令!三,折德扆相擊行動,若敵可取,便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