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胡漢蒼穹 第289章 河北儒林

天策大捷的消息傳出,張邁的檄文傳下,從幽薊到河東,從河東到河北,從河北到洛陽,從洛陽到長安,無不嘩然。

……

西都,長安城內。

這座大唐的首都,在李唐王朝滅亡後屢次改變名稱,但對安西舊部來說,這座城市的名字永遠只有一個——長安!

自大唐中期以後,長安屢遭劫火,安史之亂就不說了,到了唐末,朱溫脅迫唐昭宗遷都洛陽,大肆拆毀長安的宮殿、民居,套取建築用材運往東方,對長安來說這是一次毀滅性的變化,自此隋唐三百年所經營的首都變成一片斷壁頹垣,百姓流離失所,昔日光耀半個世界的超級都市變得空蕩蕩如同鬼城,五代的繼任者乾脆進行改造,廢棄了外郭和宮城,南閉朱雀門,東閉延禧門,西廢安福門,在原來長安皇城的基礎上改造成一座「新城」。

改造後的長安面積不及原長安城的十五分之一,隋唐時代的恢弘氣勢蕩然無存。

如今劉知遠就駐紮在長安城內,他為了防止天策對秦東的滲透,有意識地順勢而為,將將軍政分離開來,絲綢商道放在渭北收取稅賦,渭南重視軍事,因此長安的坊市更見蕭條,不再有國際行商的經過,只剩下能夠為駐軍提供生活所需的坐賈,城市的周邊縣鄉,無數百姓或因戰亂逃亡,或為謀生計而遷走,留下了大片空曠的土地,劉知遠也不設法招徠百姓,反而將所有荒地開闢成屯田,作戰部隊的訓練毫不放鬆,而輔兵民夫則受命耕種,實行半軍事化管理,城中沒有娛樂,城外沒有廟會,使得魯嘉陵要安插細作也難以下手,至於說書人變文僧之類的輿論影響手段也難以施展。

這時的長安,像城堡多過像一座城市,非生產人口和非作戰人口減少到了極限——但也因為這個原因,使得長安光靠屯田就足以支應自身有餘,而劉知遠還不停向洛陽討要各種軍資,更別說秦東州縣的上繳物資幾乎都被他抽調一空,一年下來,作戰物資越積越多,士卒強悍,部伍嚴密,長安西線沒有天險,這座城市卻被劉知遠打造得固若金湯。

天策六年的關中大戰,劉知遠是攻擊方,郭威是防守方,但如今形勢已經反轉過來,郭威步步緊逼,而劉知遠則步步設防,到了現在雙方之間已經基本形成一條默認的界限,彼此不再輕越雷池一步,直到檄文的傳來。

檄文有兩份,一份是從東方傳入的抄本,另外一份是郭威派了一個使者直接送來。

劉、郭對峙以來,郭威一直在爭取這個老上司,希望他能改變立場,畢竟劉知遠如果肯答應,對天策大唐來說那將是巨大的利好消息,但劉知遠一直卻都是禮貌地拒絕。但是這次的檄文,對劉知遠來說觸動太大了!

「契丹果然還是敗了……」劉知遠將檄文傳下。

長安雖然監控嚴密,但並非完全地與世隔絕,來自渭北的商業利潤不停地流向城內,麾下部將或遲或早總能收到消息的,因此他乾脆將檄文公開。

靜默的殿上,無人說話,個個肅立。

「很好!」劉知遠似乎對部將們能謹守本分感到滿意,但是,他也沒有與屬下們商量的打算,在這種人心思變的時節,他要堵住所有不安定的念頭:「郭威剛才又派人來了,說是檄文那一條『以州路來歸者,不吝裂土』,正是對我而言!哼!不吝裂土,我是不信的!張龍驤到現在都未稱帝,楊易平漠北,克契丹,也未見他封贈王侯,當初沙州曹氏被迫歸附,這麼多年了,也未聽說曹家得到過封地!我們投誠,怎麼可能真的裂土?若真有其事,中原膏腴之地,我們肯定也不會有份!到時候給我們的,只會是邊荒蠻外之地,就像被充到西域去的折家一樣,或者是成為寄人籬下的降將,就像曹元忠一樣——這樣的結果,我是不願意的,你們願意嗎?」

不得不說,在長安就近觀察秦西變化的劉知遠,比其它邊鎮節度使更加了解天策政權的行事習性,張邁如果聽到他這幾句推斷,肯定也要讚歎兩聲,殿前諸將聽到了劉知遠的決斷後齊聲道:「要將我們充軍塞外,我等自然不願!」

劉知遠笑道:「好,就該如此!只憑一道檄文、一句空諾就想要我十萬帶甲之士?我劉知遠還沒那麼好騙!更別說陛下待我恩重如山,劉某再不肖,也不能有負陛下的知遇之情!只要陛下一日還穩坐洛陽,我劉知遠便絕不會有負聖恩!」

收到檄文的當天,劉知遠便明確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同時向洛陽方面催要錢糧。

石敬瑭在洛陽收到劉知遠催要錢糧的奏報,不但不怒,反而一喜。劉知遠肯要錢糧,那就是無心叛變,態度縱然跋扈些,胃口卻需要滿足。當即下令,將襄漢地區再刮一遍,以滿足劉知遠的需求。

……

雖然如今石敬瑭的名聲在讀書人中已經爛了臭了,但劉知遠的忠心還是博到了士林的讚許,不管在什麼情況下,能夠恪守一個「忠」字,這個臣子就足以令人高看一眼。

一個背主之臣,降附之後通常沒什麼好下場的。手中握有的兵馬再怎麼強大,事前得到的承諾再怎麼豐厚,也難擋新主對自己的不信任!

……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像劉知遠一般堅守自己的立場,至少,河東的安重榮就動心了。

雁門關與張邁最近,他也是最早接到檄文的大將之一,收到檄文當晚安重榮就找上了葯元福,在燈光燭下他攤開檄文,對著葯元福一言不發。

葯元福明白安重榮的意思,眼前這位河東籍大將,私底下從來沒隱瞞過自己對石敬瑭的不滿,文字的力量再華麗也是有限的,但擊破契丹的兵力現在就在長城外頭,隨時都會南下!那才是實打實的威懾!天下大勢已經明顯偏向天策,他們如果還要繼續強撐石晉,那是吃力不討好的逆流而行,但如果奪取兵權,獻出河東,那就是轉手可得的裂土之功了!

但安重榮一個人卻還做不到這一點,這段時間來,石重貴對葯元福越來越信任,給予的權力也越來越大,如果安重榮想要架空石重貴、奪取河東軍,他就需要葯元福的支持。

不過,他也沒有把握葯元福會答應,平時私底下再怎麼不滿都好,造反的事情一旦揭破就再無退路,因此他只是沉默。

葯元福看著檄文,許久,許久,才道:「留守守晉以來,能容直諫,守土安民,北上雖然無功,自守卻是有餘。我等當輔佐留守,為河東保住一方太平。」

安重榮眼神閃爍,跟著便拍大腿道:「沒錯,沒錯!我也正是這個意思!張邁這道檄文包藏禍心,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受其蠱惑了,咱們得趕緊去見留守,讓他有所防範!」

他說著就向葯元福伸出了手,葯元福知道他的意思,笑道:「好!帶上檄文,咱們一起去!」

……

長安和太原兩大重鎮,在這場颶風中一陣飄搖後,勉強穩了下來,但處於颶風中心的河北,其動蕩程度卻處於不可控制的邊緣!

幽州城內,杜重威拿著檄文,喃喃自語著:「裂土……裂土……」

天策上京大捷的消息,他知道得比誰都確切,遼國中京已經落入天策手中他也早已知道,大定府薛復的兵力是何等雄壯,杜重威更已得到一些情報!莫說現在西、南兩個方向都已經告急,就算只是薛復率眾南下,杜重威也沒有守住長城的信心!

密室之中,連符彥卿這樣的重將都不在,有的只是杜重威的次子、作為隨軍參謀的杜宏璉,他早已看過檄文,這時忍不住上前道:「父帥!你還在猶豫什麼!居庸關外、易州城西、雄州之南,那只是天策入關的少部分兵馬!長城以北的千軍萬馬如果真箇南下,我們……我們怎麼可能抵擋得住!」

抵擋不住,就得南撤,但退到哪裡去呢?退入河北?河北十有八九勢必難保!退入山東?山東就安全么!退入洛陽?喪失了河北的石晉王朝,面臨的將是三面受攻的局面,外則四面受敵、內則民心盡失,這樣一個國家,還有希望么?

儘管是親戚,但杜重威從來就沒有未石敬瑭守節的打算!現在手掌大軍,又遠在幽薊,只要一聲令下,的確是能使得燕地變天!甚至為天策前驅,南下盡收河北也是反掌間事。

但是,杜重威卻忽然撕掉了檄文!

「爹!」杜宏璉有些急了:「你是在顧忌娘和兄弟們么?」

杜重威是石敬瑭的妹夫,妻子便是石晉的長公主,和兩個兒子自然都在洛陽,但杜重威顧忌的卻不是這些,他指著檄文冷冷道:「從張邁的過往,可以看出他是愛惜自己名聲的,這道檄文,是要拉攏一些人,打擊一些人,而我……就是他要打擊的那一撥!千人坑一事,他在檄文中都已經點出來了,字面上雖然罵的是你舅舅,但做出事情的可是我!現在他人在定安,距離幽州快馬不過三日,他卻連一個特使都沒派來,意思還不明顯嗎?我的人頭,對張邁來說,大概是祭旗的上品吧。」

杜宏璉的臉色一下子白了:「那怎麼辦?死扛到底么?」

杜重威道:「非是我想死扛,實在是真箇投降,我們父子倆也不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