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胡漢蒼穹 第245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三)

卻說這次國人會議,在一片歡悅而熱烈的氛圍中結束,張邁在眾將士的擁簇下離去,離開的時候百姓再沒有跪拜,很多人都學著,向張邁行軍禮,不過他們畢竟沒受過訓練,行起軍禮來有些不倫不類。

魏仁浦看著這一切,心道:「元帥似乎不喜歡別人跪拜,他赤城待人之心雖然感人,但國家的禮制教化,看來還是得下工夫。」

在鄭渭經過的時候,魏仁浦走上兩步,低聲道:「鄭相!」

鄭渭道:「我知你有話,我琢磨著,回頭必然還有一會,有什麼話到時再說。」

魏仁浦暗想還是鄭渭更了解張邁,就將自己的許多話忍住了,趕緊又快步跟上。

……

不出鄭渭所料,國人會議結束之後,張邁果然叫住了十幾個人,仍然回到大營之中。這回除了軍政重臣之外,又多了鄭濟、奈布兩人——鄭家和奈家,是整個天策大唐經濟上參與程度最深的家族,其家族利益已與天策政權密不可分。不過能夠被張邁叫來參加這種小團體聚會,鄭濟和奈布仍然感到有些受寵若驚。

……

宴席的肉菜很簡單,就是三頭烤全羊,每人各兩大碗蔬菜,一碗水果,另有美酒在側,楊定國的桌子上特別準備了一萬肉糜——糜者稀飯也,這是照顧他老人家的腸胃。

東西擺齊之後,馬小春就將所有僕役都帶走了。

張邁笑道:「開了一午的會,我可是大餓了。咱們的國家越來越大了,事務繁多,眾人見面本就不易,偏偏各種繁瑣禮節也越來越多,這等聚餐就更難得了。嗯,羊烤得差不多了,咱們也別讓下人動手了,誰去割肉。」

慕容春華起身道:「我來!」

馬繼榮道:「你割肉,我來分。」

楊光遠驚道:「這如何敢當!」

慕容春華和馬繼榮卻都已經站了起來,張邁笑道:「若不敢當,司酒的活兒就有勞光遠將軍了如何?」

若是放在別的場合,讓自己斟酒那是侮辱,但現在大帳之中沒有下人,慕容春華割羊,馬繼榮分肉,張邁讓自己斟酒那是示以親近,楊光遠樂滋滋地就站了起來,拿起酒壺先走向張邁。

張邁道:「酒席上論齒不論位,楊叔那邊先。」楊定國也不推辭。

楊光遠就走向楊定國,楊定國近兩年已不甚喝酒,但今天心情大好,任由楊光遠斟滿了。斟到郭威時,楊定國道:「換碗!堂堂郭大將軍,怎麼能用杯子喝酒!我是老了,不然也不用杯子!」

郭威一笑,就去帳外拿了幾個碗來,分給在場武將。

張邁又笑道:「酒是鄭大富翁從河中那邊運來的,那裡的葡萄酒天下第一!羊是奈大當家的牧場產的,據說是肉羊中的極品。所以這頓飯可不是我請客,是他二位請的。咱們這第一杯酒,先敬他二位如何?」

無論按身份還是按年歲還是按親疏,第一杯酒都輪不到敬鄭濟奈布的,但張邁敬得隨意,大帳之中的氣氛就活絡了起來。

楊光遠、安審琦、范質、魏仁浦等第一次參加這種聚餐的,一開始還較為拘謹,但他們察言觀色,見張邁楊定國隨意,也就學著隨意。張邁說幾個笑話,楊光遠會湊趣,也跟著講了兩個。

武將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略無顧忌。

曹元忠是沙州世族,雖是武將,日常行事卻類於文士,這時卻故作粗豪,與慕容春華馬繼榮混在了一起。

鄭渭嫌菜式粗,吃的不多,就斜斜躺著(馬小春早為他準備了貂皮長靠椅),拿著月光杯(全帳獨他一個),晃著葡萄酒輕酌。

郭威吃的也不少,但從頭到尾腰桿挺得如橫刀一般直,幾乎都不說話,有人敬酒他酒到碗空,卻不主動敬人。

這頓飯吃了將近一個時辰,馬小春才帶人來收拾乾淨退下,張邁道:「石敬瑭孟昶他們,酒足飯飽之後多半還有歌舞,咱們這邊,吃飽了飯還得把事情忙完。」

鄭渭在馬小春收拾鍋碗瓢盆的時候已經坐正了,楊光遠安審琦就猜到大概要談正事了。

果然聽張邁道:「今天在國人會議上,定下的調子,只是個大方向,接下來要怎麼做,我想聽聽諸位的想法。」

楊光遠道:「元帥英明神武、遠見萬里,您讓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

范質的眉頭一下子就皺了起來,心想這人怎麼這樣,張邁嗯了一聲,也不責怪他,也不讚許他,只是一言不發。

……

楊光遠開了這腔以後,卻沒第二個人介面,帳內一時間就冷了下來。

魏仁浦看看張邁,再看看鄭渭,就跪了起來,轉了半個身子直面張邁——為什麼是跪了起來?他本是坐著,這時小腿貼著墊在地面的絨毯,大腿以至腰桿都挺成一條直線,雖是跪卻沒有半點卑屈,他已經揣摩到張邁不喜跪拜,但仍然固執地認為君臣之間、國事之中不能無禮,所以便用古禮以對。

果然張邁見他這個樣子,也不好太隨意,也跪坐了起來,雙手自然而然就放在了膝蓋上。

張邁如此,別人也就只好跟著做。

這一來,魏仁浦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

在今天的國人會議上,當楊定國跪下的時候,敢頂著張邁的威壓替楊定國出頭的不是鄭渭,不是魯嘉陵,不是馬繼榮,而是魏仁浦,而現在,當張邁似乎要轉方向時,又是魏仁浦站了出來。

年已過三十的魏仁浦,已經不是當年剛到西北時那隻讀了一肚子書的愣頭青,漠北關中大戰之前,他作為參與者經歷了天策大唐內部的權力鬥爭,作為反對開戰者他成為眾人眼中被打入「冷宮」的人,然後被安排到鄭渭身邊,又經歷了這段時間以來超強度的庶政磨練,現在的他,無論眼界、能力以及對時局的掌握,都已不是當年可以比擬了。

在眾目睽睽之下,魏仁浦說道:「元帥在國人會議上的所言,光明正大,令人欽服。不過楊易將軍之忠義與元帥之威德,均有其偶然,元帥與楊將軍之間的絕對信任,可作為千古佳話,而不能作為立國之精神也。」

楊光遠曹元忠都嚇了一跳,心想這人瘋了?元帥都已經定調子了,你還敢在這時候出來搗亂?你當你自己是誰啊!

幾個武將都瞪了他一眼,不說楊光遠這樣揣摩上意的人,就是慕容春華這樣的天策名將,有張邁在的時候,也常常會如同失去自我一般,只以張邁的意志為意志,眼看這個文官竟敢質疑元帥,第一反應地就是抵觸。

張邁低下目光想了想,再抬起來,問道:「為何?」

被慕容春華等百戰餘生的武將盯著已是一種巨大的壓力,更別說要直面張邁,這時若是換了王溥——哪怕他是一個進士——只怕也要被壓得一時難以說話。

但魏仁浦卻彷彿已有直抗這種壓力的膽魄與自信,在眾人環視之中侃侃說道:「元帥之威德,古今少有,楊易將軍之忠義,青史罕見!所以臣下相信:元帥必能確保鷹揚全軍的忠誠,而楊易將軍亦可取信於天下。但國家與軍隊常有,而元帥與楊將軍不世出也!今天,元帥可以放權使鷹揚旗橫行漠北,但來世國家卻不能放縱武將專權於外!元帥今日對楊將軍的信任,是特例,而不能成為定例,否則縱然得效於今日,亦將遺禍於子孫!安祿山之反,石敬瑭之叛,正是不遠之殷鑒,魏仁浦不才,伏懇元帥三思!」

……

話說到了這個層面,他言辭雖然懇切,但不同意張邁所定方向的意思卻表露無遺。

楊光遠覺得這個姓魏的讀書人真是不知好歹,安審琦卻佩服魏仁浦敢於逆流直諫,魯嘉陵則覺得此時不必要討論這個問題,只要能保證不會造成前線將士士氣浮動,不就好了?至於日後的軍政秩序,大可等大決戰之後再說。從這個層面上講,魯嘉陵雖然機智善謀,但政治眼光之長遠性就有所不足了。

楊光遠看看張邁臉色不悅,馬上就叫道:「元帥英明聖斷,古今罕有,魏學士你竟敢質疑元帥的決定,當真大膽!」這叫投機護主。

曹元忠亦不悅道:「元帥的決定從來就沒錯過,你有什麼資格,敢來質疑元帥的決斷?難道你比元帥還厲害?」這叫護主投機!

在一旁,范質忽然插口道:「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元帥縱然聖明,為何不能容諫?」

魯嘉陵道:「話雖如此,但這些事情,我覺得大可等前線將士凱旋後,會同楊將軍、薛將軍他們再議也不遲,眼下還是按照元帥所定方向行事吧。」

「空口白話,永遠比不上既成事實!」魏仁浦道:「日後若有權臣出現,他們眼光盯著的,不會是我們事後所議的一席空談,而只會是此大決戰中元帥的行事。律法也罷,訓令也罷,沒有事實發生過,只會是一紙空文。而今天我們做的一切事情,後世子孫卻為引為前例!」

「這……」魯嘉陵道:「有這麼嚴重么?」

范質道:「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楊光遠曹元忠還要以勢壓人,忽然鄭渭開口了,明顯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