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長安東望 第139章 擁與贈

這是一個混亂的時代,但也正在孕育著一個全新的時代。

丁浩也坐在人群之中,他自從接應薛復,為覆滅番禾立下了汗馬功勞,新政權在涼州城外安排了一片地給他,同時解除了他農奴的束縛,當丁浩在為自己背叛主人不安的時候,新政權又安排了一個高僧來開解他,為他誦經,這一切都讓丁浩安心了下來,當他搬到涼州城外的新家——一片只有一件小木屋的荒地上時,他的心裡卻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屋內,有唐軍撥給他的過冬糧食,折逋瑛賞賜給他的那頭牛也在。旁邊是正在哺乳的老婆,身後是一幫兄弟,他們正商議明年該種什麼糧食。冬小麥是誤了,春小麥行不行呢?

這時候魯嘉陵廣派僧侶,說大將軍要宣布大事,要求大家入城支持。

帶著對張邁的感激,他和王安等人跟著大隊來到城內,坐在指定的地方,那是一個相對靠前的位置。和他們坐在一起的,左邊是另外一家被釋放了的牧奴,如今從新政權處賃到了一片草場,而且第一年免租。右邊是一戶農奴,在土豪割據時代受了莫大的冤屈,全靠法曹衙門才得以平反,因此對於給他們家帶來新生的張邁更是充滿了感激。

作為一個曾經的農奴,但同時又是一個土豪麾下的戰士,丁浩的見識算是比其它一輩子沒走出領地的農奴廣些,不過眼前的局面他也不是很理解是怎麼回事,只見高台上坐著一些他不認得的人,峨冠大袖,看起來不是很順眼,又有一些和尚,那是丁浩所不敢得罪的。

坐著坐著,當開始有些牢騷的時候,馬蹄聲引起了包括他在內所有人的注意,這時候身邊有個人說:「是大將軍。」丁浩抬起了脖子,果然看見了張邁,也跟著大叫:「大將軍,大將軍!」

王安大聲問:「大將軍?」

「對,對,我見過他的,沒錯,就是大將軍!」

左邊的前牧奴和右邊的前農奴更是都激動了起來,大叫著:「大將軍,恩人啊,恩人啊!」

在對面,軍人們已經肅立行軍禮,張邁騎著汗血王座,卻到了百姓這邊來,伸出了手,丁浩忽然激動起來,想也沒想地便也伸出了手,在最前面的一排人是魯嘉陵派遣的,穩穩站著不讓後面的人衝垮以維持中間的跑馬道。丁浩的手從他們的肩膀之間伸出去,期待著即將近前的張邁能夠碰一下,握一下,好沾一點英雄氣,或者是一點王者氣,或者是一點龍氣,王安和其他幾個兄弟也紛紛伸出了手,他們也不知道為什麼只是見到丁浩激動,他們也就跟著激動了起來。

張邁的馬慢慢地走過,人群中有人叫道:「大將軍,大將軍!」有人叫道:「恩人啊,恩人啊!」更有人叫道:「大將軍萬歲,大將軍萬歲!」

丁浩王安也就跟著叫:「大將軍萬歲,大將軍萬歲!」

在汗血王座經過的時候,王安和那戶前牧奴的兒子剛好都觸碰到了張邁的手,在那一瞬間兩人都感一陣振奮,那個前牧奴的兒子只是個少年,更是哇哇大叫起來。

「大將軍!我剛才碰到大將軍的手了!」

張邁騎馬走到台邊,翻身上台,跟著是一個鬚髮斑白的老儒生出來講話,這人說話文縐縐的,丁浩也聽不大懂,也不大想聽,跟著台上有人似乎在辯論著什麼,這麼大一個廣場,幾個人在高台上說話,又缺乏有效的擴音設備,只有前面的一些人能挺清楚他們的話,但丁浩也聽不明白他們在說什麼。

這時候又有幾個父老站了出來,輪流各說出了一番道理,只是他們氣力中衰,更是沒法讓太多人聽見。

丁浩問腦子比他靈活而且聽過半年經書的王安,王安說:「台上的人,好像在說大將軍已經執掌整個西北,所以我們要給他上一個尊號。」

「什麼尊號?」

「元帥,還有天策上將。」

「上什麼尊號都好,那幾個父老又說什麼?」

「其中一個父老說,元帥當然好,但大將軍為什麼不直接稱帝。就算不行,至少做個王爺。」

「什麼?做王爺?」

台上的儒生與僧侶顯然沒想到涼州的父老忽然會提出這樣的提議來,丁浩卻道:「做皇帝就做皇帝,做王爺就做王爺!大將軍這麼好的人,咱們就擁戴他做皇帝!做王爺!」

左邊的前牧奴和右邊的前農奴聽到,都叫了起來:「對,咱們就擁戴大將軍做皇帝!做王爺。」

「做皇帝,做皇帝!做王爺,做王爺!」

數千人一起叫嚷起來,到後來也不知道是叫嚷還是鼓噪。

張邁和鄭渭對望一眼,一個青年儒生站了起來,連讓大家安靜,卻哪裡有這個威望?

這時張邁站了起來,他一站起來,廣場中本來坐著的人也都站了起來,那些儒者和僧侶本來有些坐著的,也站了起來。

丁浩猜得到張大將軍可能要說話,也就靜了下來,整個廣場都靜了下來,張邁才說:「大家聽張參軍說話。」

那個青年正是張中謀,他等場面靜了下來,才說:「天策上將是王爵,在軍中是元帥,在民間就是王爺,而且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問題,不是這個。我們今天討論的,是我們對外應該叫什麼,還有怎麼紀年。我們都是大唐子民,可是現在大唐四分五裂,有巴蜀,有吳楚,還有契丹——他們其實也是大唐的一部分,只是被胡人佔據了。而現在中原的李從珂,他稱皇帝,可他不是大唐正統,但他也自稱大唐,如果我們只稱大唐,會和他們混淆。所以我們可以自稱唐人,但同時也要建立一個軍號。」

丁浩問王安:「上面那人說的什麼?」

王安說:「好像以後大將軍可以改口,說軍人叫元帥,我們叫王爺。又說我們要建立個什麼軍號。」

丁浩就擠了出來,叫道:「那王爺說我們該叫什麼?」

這時廣場中還算比較靜,他的話又在張中謀的言語之間說出,前面許多人都聽到了。張中謀道:「王爺說,我們可以叫大唐天策軍。」

丁浩叫道:「既然王爺這麼說,那我們就叫天策軍,還議論什麼!王爺說的話,就是道理!」

幾個父老一起道:「正是,既然王爺說我們叫天策軍,那我們就叫天策軍。」

張毅道:「這個,會不會太……諸位聽我一言……」

卻聽後方道:「天策軍,我們就叫天策軍!多威風!」

「天策軍,天策軍,大唐天策軍!」

「元帥,元帥!王爺,王爺!」

丁浩站在前面,還算聽得到一些談論,後面的人根本就聽不到,只是向前面問,兩萬人嘰嘰喳喳,整個廣場登時都是雜音,只能從前面一點的人口中得到一些簡單的訊息。

「在說什麼呢?」

「前面說,以後當兵的,就改叫大將軍做元帥。」

「那我們種田的呢?」

「就叫王爺。」

「那天策軍是什麼?」

「王爺說了,今後我們就改叫天策軍!」

「哦,天策軍啊!」

與會的二千多軍人一起頓足,拔刀在手,高聲叫道:「大唐天策軍,威武!」

隨軍東遷的耆宿老部民也都高呼起來:「大唐天策軍,威武!」

丁浩等也跟著叫了起來:「大唐天策軍威武!」

「大唐萬歲!」

「天策軍威武!」

「天策軍萬歲!」

「王爺萬歲!」

「元帥萬歲!」

張邁本來並無稱王的想法,只因張中謀隨口那句「天策上將在民間就是王爺」,卻讓涼州的民眾很快就選擇了一個他們所熟悉的稱呼。張毅在高台之上,對於這個混亂的局面顯得很不滿意,可是在數萬人中他卻顯得相當無力,他覺得這種事情,本來不該在這個場合討論的,「王爺實在是選錯了場合啊。」然而他也不知不覺間被大眾影響到了,心裡也叫張邁王爺。

就在他失望的時候,千萬人的高呼卻逐漸匯聚起來,一開始還叫喊著「大唐天策軍」,後來逐漸便簡化成「天策軍」。

張毅心裡還盤繞著天策上將的名號合理、不合理,有沒有淵源,有沒有出處,是否經得住考證的問題,但整個廣場卻都似乎很高興,甚至有狂歡的味道,到處都是「天策威武」,「王爺萬歲」!

「王爺怎麼可以萬歲呢?那是千歲啊!」張毅心想,有忍不住喃喃:「天策上將還算有個淵源,但天策軍,哪有因為要擁戴大將軍做天策上將,所以我們就叫天策軍呢?」

張中謀卻已經將他落在一旁,道:「爹爹,莫再想那些虛文了。百姓都已經叫開了,我們便順從他們吧。」

張毅看看自己的兒子,但張中謀卻不再懼怕他的目光,很堅定地說道:「不管是什麼稱呼,只要百姓和士兵叫開了,不就行了么?現在我們最重要的,是對外統一口徑。只要千萬人有個一統的名號,能產生一個凝聚力來,那就可以了。更何況,」他說道:「大將軍,不——王爺,或者說元帥,他不用你所獻的那些名號,也許就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