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長安東望 第091章 河蒼烽火

曹元德在敦煌城內整理著來自高昌和玉門關的情報,北面傳來的是好消息,而東面,閻肅的回報總不能讓他滿意。

「十天,十天之後家父和狄銀可汗必能會師玉門關下,圍困張邁!」

「圍困?那還要多久才能拿到張邁的頭顱!」一種不安最近幾天總是在襲擊曹元德的後腦,他的右眼老是不由自主地跳動,「當初你父出征的時候,是怎麼立下軍令狀的!我希望他不要忘……」

「報——」

急促的腳步聲打斷了曹元德對閻一峰的訓示,這裡是內堂,未經許可不得入內,現在他正在交代大事,怎麼容許下人隨便闖入!

「何事慌張!」閻一峰趁機對入報者發怒,要將曹元德的不滿轉移到這個可憐的替死鬼身上。

「報——西面,西面……」

「西面怎麼了?」

「西面出現了敵軍!」

「什麼?」

「有騎兵從西面的樓蘭廢道上打過來了。河蒼烽的烽火台已經點燃了狼煙!」

「混賬!」曹元德的心臟猛地一跳,大怒:「高昌都被圍住了,他們怎麼能……」

「這是他們的詭計!」閻一峰趁機道:「顯然是康公圍堵不力,讓安西軍分出奇兵來襲我敦煌之後!」

康興大怒道:「你說什麼!你怎麼不說是閻肅圍剿張邁不利,如果此刻張邁的頭顱已經掛在敦煌城頭,我們還怕什麼安西分兵!」

閻一峰道:「家父雖然暫時未拿住張邁,可是也沒讓玉門關和百帳部的一人一騎衝到沙州境內來。」

康興怒道:「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都給我閉嘴!」曹元德吼道:「不要吵了!」

內堂忽然靜了下來,康興和閻一峰看著曹元德半邊抽搐半邊不動的臉,心裡都怕得慌,好一會,閻一峰才壯著膽子道:「大公子,是否趕緊調派伊、瓜兩州大軍回援?」

「不可!」康興道:「大公子,此必是安西軍的圍魏救趙之計!唐軍必是高昌告急,張邁被我們困死,所以派出一支騎兵襲擾我後,為的就是要我們無法專心攻敵啊。我們如果這時候調回兵馬,那是半途而廢,就正好中了安西的詭計!西邊的樓蘭故道,乃是廢道,道路難走,敵軍雖來,但我軍也非無備,家兄早在前往伊州之前,就安排了三千兵力扼守河蒼烽,安西奇兵縱然騷擾我沙州西境,要進入沙州腹地料來也是萬萬不能。大公子無需太過擔心,現在當務之急是誅殺張邁、攻陷高昌,我們在這兩個戰場上都已經大佔上風,只要殺得張邁、取得高昌,西面這支奇兵自然會煙消雲散,不足為患。」

閻一峰道:「但萬一河蒼烽的守軍抵擋不住呢?」

康興道:「若大公子還不放心,我願盡起我康氏滿族男丁,會同門人莊客出援,定要保住河蒼烽無恙!」

曹元德盡量保持住鎮定,說道:「那就有勞康少傅了。請少傅儘早點兵,明日出發,一定要保住河蒼烽。」

康興原本那麼說只是表表忠心,見曹元德沒有拒絕也只好領命,而且又下了限期,當即只要點齊了敦煌內外康氏的私家兵力,諸房子弟十六歲以上全部集齊,莊客門人、門生故吏個個上馬,共得四千餘人,曹元德授予旌旗,第二日便出發。

敦煌城內百姓聽說安西軍竟從西面殺來,個個心慌,曹元德出榜安民,說明只是一夥遊騎兵,百姓這才稍微寧定。

然而,當還滯留在城內的唐軍密探聽到這個消息,卻覺得大不尋常,他們設法將消息傳到了城外,並傳到了城外魯嘉陵處,嘉陵聽到消息之後,馬上意識到大事要發生了。

「二郎,我們要準備什麼事情來配合么?」

魯嘉陵沉思了半日,道:「準備好敦煌最新的情報以及地圖,等大軍到達就交給主將。若真是大軍到達,就通知張氏、李氏、慕容氏族人。除此之外,不要妄動!」

他走出木屋之外,這個偏僻的角落裡顯得十分平靜,幾個與政治無牽涉的老農夫正在附近耕作,他們顯然已經年老,然而近來沙州所征新兵甚多,每一戶人家幾乎都有成年男丁被徵調上了戰場,這場戰爭顯然頗誤農時。

「大戰還是趕緊結束吧,」魯嘉陵喃喃道:「拖得太久,河西會元氣大傷。」

他摸摸自己已經長出來的頭髮,望著屋外灰塵迷濛的天空——秋季還沒到,但大風沙卻提前來了。

……

康興調集兵馬之後便出發,一路上十分鬱悶,不是為了前方打仗之事,他料定安西軍迂迴襲擊河蒼烽必然只是一支偏師,河蒼烽地扼險要,要守住想來不難,只是這次自己也離開了沙州,那麼在曹元德身邊就只剩下閻一峰一人了。中樞沒人響應的話,對康家來講實在是大大不利。

那河蒼烽火台位於漢長城最西點的延長線上,傍著一條隱河(藏在地底的河流)而建立起一座集合烽火台與防禦據點兩種功能合一的土城,西面來人,不管是焉耆還是于闐都要經過此處。

這次示警是河蒼烽派出偵騎發現敵情,趕緊向敦煌方面回報。康興出敦煌之後走了兩日,便見河蒼烽火已經熄滅,哈哈笑道:「敵人果然只是襲擾,要騙我們回師解圍。」

當然烽火熄滅還可以有另外一個解釋,那就是敵人已經攻破了河蒼烽,但康興認為河蒼烽地形利於防守,敵人除非有十倍兵力,否則斷難在兩三日內就攻克這座據點。

他見到烽火熄滅之後,幾乎就想回去曹元德身邊,總不能讓閻一峰自己一個人呆在大公子身邊啊,那樣會讓康家越來越邊緣化的,只是康興此刻的任務是助防河蒼烽,就算敵人已退,就算河蒼烽沒有危險,他也不能還沒到河蒼烽就掉頭。

如此又走了兩日,行軍司馬指著一座高山道:「繞過此山,便能望見河蒼烽了。」

康興不顧黃昏,拍馬道:「走,加幾鞭,到了烽城裡頭再休息!」

趕過那座山頭,卻見夕陽照著莽莽黃沙,大風吹著塵土迷茫住整個天際,這裡已經屬於荒漠地區,連草都沒幾棵,人必須靠著掘開隱河才有水喝,至於糧食則全部要靠沙州的供應。那座烽火邊城就位於視野所及的邊緣,孤零零地矗立在那裡,大風將「唐」字大旗颳得筆挺,烽火台上猶見尚有完全熄滅的狼煙。

歸義軍數十年來仍然堅持唐統,除了曹氏大旗之外,大唐旗號依然插遍全境。此刻看到那老舊的唐字旗號依然屹立,康興本來還有的一兩分掉心也放下來了。

他指著河蒼烽道:「快走快走,進城之後就能休息了。」

跟著他來的都是康氏子弟,歡叫著隨康興奔去,康興的兒子眼尖,忽然叫道:「爹,那裡就是河蒼烽么?怎麼土城外那麼多馬?」他還年輕,在敦煌時每日只知走狗鬥雞,卻未曾來到這邊防僻遠之地吃過苦。實際上,被派遣到這河蒼烽的將士,大多是被排擠來的。

歸義軍境內最肥的缺在敦煌,而且接近高層,升遷較快,艱苦而重要的缺則在瓜州,晉昌負責著對抗外敵的重任,那邊的日子雖然比沙州艱苦,但從那邊也算是個出身之地,有機會晉陞上去。但河蒼烽卻是既偏僻又艱苦且不重要,所以這裡的駐防將兵也就沒有發言權。

在過去的二十年里,這是來了就幾乎會被人遺忘的角落,常駐兵力有兩千來人,但對這裡的糧餉供應,沙州的主政部門已經有些意見了,認為養著在這裡的一堆人是浪費。

不過安西崛起以後,這種情況才有所變化,這次考慮到從焉耆到沙州之間有這條古代廢道,為安全起見,康隆才特別增撥了一千兵馬,這一千兵馬也是康興經的手,都是從各地軍部抽調出來的,並非一個完整的編製進駐。

這時聽了兒子康修的話,康興一愕,果然發現土城外隱河所在有著無數群馬匹,放眼望去怕不是有數萬之數!都圍繞著隱河似乎在飲水。隱河許多地方都被掘開了,地表的開挖十分明顯。

河蒼烽附近,什麼時候出現這麼多的馬群了?

他正愕然,卻聽前鋒叫道:「那是什麼,那是什麼!」

不止是馬,還有人!

是騎士!

河蒼烽外有成千成千的騎士在小跑著,望見康興一路後正分頭兜截而來!

一眼望去,來人不止三數千,總數至少有一萬!

「天啊,這是怎麼回事!」

這裡怎麼會出現這麼多的騎士?就算河蒼烽所有的將士都跑出來,也不該有這麼多啊!

康興驚得有些呆了,一時不知該迎上去還是要趕緊逃走!

卻聽他兒子叫到:「爹,好像是于闐的旗號!」

兜截上來的兩路兵馬,每一路約有四五千人,加在一起剛好是一萬,兩路軍馬左路亮著「于闐」、「馬」旗號,另外一路卻只是「大唐」旗幟。康興心道:「于闐……原來如此!定然是馬繼榮見他們的太子久久不回去,所以來要人了。河蒼烽的守軍見是他們,所以熄滅了烽火。」

應該只有這個解釋了。

康興心想,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