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世界大戰 第160章 開疆拓土八百里

薛復在鄭湘回去以後,心中牽掛,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第二天備了禮物,就想去鄭府拜訪,走在半路上就被張邁的使者傳喚:「特使召薛將軍議事。」

薛復不敢耽擱,急忙趕來欽差行在,他騎的是張邁賜還給他的銀雷飛電,片刻便到,入府時只石拔到了,不久郭洛、郭師庸、奚勝相繼到達,最後抵達的是李臏。李臏是軍師,入門之後推輪椅到張邁左側,張邁右邊是郭洛,李臏之下是郭師庸,薛復坐在郭洛下手,就武將排位而言,位在二郭之下。此外還有嘉陵作為書記。

七人坐定後,張邁取出一通加急文書來,說:「大家看看。」李臏接過一看,眉頭就皺了起來。

文書傳到薛復手裡時,張邁知石拔斗大的字認識不到一籮,一邊道:「當日咱們大軍西征,出葛羅嶺山口,卻命楊易以偏師把守東北一路,結果……」張邁頓了頓,繼續道:「楊易非但不守,反而縱兵出擊,龜茲回紇震於我軍軍威,不敢抵敵,一路敗退,楊易則步步進逼,沒費多少力氣便拿下了蔚頭,跟著在溫宿出奇制勝,又擊敗了龜茲回紇,佔領了溫宿。如今正隔著沙漠,與龜茲回紇對峙。」

那蔚頭在今新疆巴楚市附近,位於疏勒東北約四百多里,溫宿在今新疆阿克蘇市附近,在蔚頭以東約三百餘里,都是天山南麓的綠洲,不過這兩個綠洲都遠沒有疏勒來得大,且東西無險可守,所以楊易能借著唐軍戰勝之威就這麼橫掃過去張邁等都並不意外。溫宿再往東五百里,那就是龜茲了——也就是大唐安西大都護府的所在地!如今則是龜茲回紇的大本營所在。

龜茲有著西域最大的綠洲之一,水土之肥沃猶勝疏勒,大唐時光是軍方屯田就有十萬畝,又位於西域交通要道上,自古便是隴右道的經濟與文化中心,也是大唐帝國在西域地區的政治中心,其戰略意義之重大猶在疏勒之上!

石拔聽說,歡喜雀躍,叫道:「那是捷報啊。」見郭師庸、郭洛臉色沉重,問道:「怎麼了?」

郭師庸嘆了一口氣,道:「阿易這一番可是魯莽了。春華怎麼就不勸勸。」說著搖了搖頭。

奪取蔚頭和溫宿,雖然擴張了唐軍的領土,但並無太大的戰略意義,楊易可以輕易奪取,回紇方面一旦軍勢重振,同樣可以迅速奪回。而現在唐軍的兵力、財力,是萬萬無法同時進行兩面作戰的。

想到這裡,郭師庸又嘆道:「如果當初我們答應了阿易的要求,讓阿洛去替他的話,這樣魯莽的事情應該就不會發生。」

和楊易的戰報同時附來的,還有楊定國以及鄭渭的文表,兩人都對楊易的輕進顯得很不滿,「趁勝擴張」雖然是鄭渭的提議,但他也並不主張兩面出擊。楊定國已經發出書信,加以斥責。

郭洛道:「如今我們正與嶺西回紇、天方薩曼周旋,如果惹得東方高昌回紇也來攻,那又將是四面樹敵!我軍外雖強壯,內里實弱,萬萬不可能同時與阿爾斯蘭、薩圖克、奈斯爾二世、毗伽同時為敵。為今之計,只有迅速鞏固西線,同時命楊易固守東線,千萬不能再惹出事端來。」

石拔卻笑道:「其實他們就算四家聯手,也沒什麼——之前不已經發生過一次了嗎?」他說的正是疏勒攻防戰。

郭師庸哼道:「疏勒攻防戰我們的勝利也不容易。那樣的事情,可一未必可再。幸好此事尚有迴旋之餘地,龜茲回紇無故犯我,楊易將他們擊退,道理上也站在我們這一邊。蔚頭、溫宿兩地,可屬龜茲,也可屬疏勒,我們可速速派出使者,前往龜茲,責問骨咄為何犯我,我料他們被楊易一路追殺,定然怕了,只要他們服軟,我們就可趁勢下台。先示威,後施恩,且將溫宿還他,以安其心。」

李臏微微點頭,石拔卻叫道:「數百里之地,打下了之後,就這麼還給人家?」

郭師庸道:「那數百里之地根本就沒用!若是如庫巴、滅爾基那樣,就算只是一座巴掌小城,也當戮力爭奪,因為那是控制薩曼進出寧遠地區的咽喉,那蔚頭、溫宿卻是一片平坦草原,綠洲雖然不小,但得失之間,不足掛齒。」

張邁見薛復一直沒有開口,問他:「薛復,你是什麼意見?」

薛復顯得有些猶豫,這段時間張邁雖然和他走得很近,但和二郭、楊易想比自己畢竟是個後來者,這時楊易辦了一件讓安西大都護府高層都甚為不滿的事情,薛復心裡雖然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卻又顧慮著直說出來會否得罪人。

張邁似乎瞧出了他的顧慮,道:「你不用想太多,有什麼就說什麼,咱們軍帳會議的傳統,向來是將一切都攤到桌面上來,就算是當面和我吵架也沒什麼的。」

薛復得到了張邁的鼓勵,這才反問道:「小楊將軍那邊,有多少兵馬?」

安西軍西征的時候,薛復還只勉強列入都尉的行列,在都尉之中敬陪末席,尚未進入核心層,都還沒資格參加最高級的軍事會議,所以對楊易的軍勢狀況一無所知。

張邁說道:「楊易手頭有三個府的兵力。此外還有一些民兵。但這次他帶兵東進,估計最多也就帶那三個府的兵力。人數雖少,卻是我軍的一支精銳,殺塞坎,奪滅爾基,奪下疏勒,奪疏勒,用的都是這支兵馬。」

薛復道:「張邁說來兵馬並不多,那麼小楊將軍知道我們虛張聲勢、以攻為守的計畫么?」

郭師庸道:「這個自然知道,不過我們就怕阿易這小子輕起戰事!冒功輕進,若引得高昌回紇大舉向西,我們可就危險了。」

薛復卻道:「小楊將軍能夠屢建奇功,豈是偶然?既然知道我們的全盤計畫,焉知他如今的行動不是『以攻為守』?」

他的這句話讓張邁忍不住點頭,說:「不錯,就算阿易貪功魯莽,但有春華在他身邊,如果阿易真的亂來,料來不會不勸諫。」

薛復繼續道:「溫宿距此一千五六百里,前線發生什麼事情,天時地利人情是否有什麼樣的變化,我們不可能掌握得比楊將軍更加清楚。因此末將以為,與其我們在這邊遙控指揮,不如信任楊將軍,同時派人提醒他在東邊的重大責任,我相信這樣會有更好的效果。」

他的這一番言語,說得李臏、郭師庸、郭洛三人都對他刮目相看,李臏心道:「這位薛王子,可不止會打仗而已啊。看事情有夠透徹,分寸拿捏得也好,也不知道當初瓦爾丹是怎麼用他的,竟然會落得如此結局。」

張邁笑道:「薛復所言有理!」便派嘉陵為使者,先前往疏勒,讓鄭渭將疏勒以東的所有許可權——包括軍、政與外交大權全部交給楊易自行處置。

唐軍西征之後,已在寧遠和疏勒之間建立了一條「六百里加急」驛站線,每八十里就設立了一個驛站,每個驛站都養著若干匹的第二代汗血寶馬。

嘉陵領了命令,當日就出發,經過葛羅嶺山口的時候,見合舍里正帶了九千名奴隸,趁著天氣好,正在修建哨崗,在鄭渭的計畫中,第一年是將哨崗與驛站修好,然後第二年準備將之增築為一個關口,張邁連名字都改好了,準備就叫「托雲關」。

沿途不斷換馬,兩日內便抵達疏勒,這裡正在大搞建設,疏勒河上游的禾苗也都已經冒頭長得綠油油的,農夫們這一年裡農牧結合,種田的同時也搞定居牧業,苜蓿長勢尤其旺盛。唐裔農夫帶領著奴隸們料理禾田,薛復招引的牧民則為這個地區帶來大宛畜牧業的千年秘傳,疏勒在經過一輪大戰之後,人心思安,民眾可不曉得什麼唐軍「外強中乾」的內幕,只是聽說東西兩方面節節進取,疏勒境內又平穩安定,人人臉上都洋溢著積極進取的豪情,眼神之中也都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就連數萬奴隸也不敢稍有異心。

嘉陵進了城,趕往大都護府衙門,告訴楊定國和鄭渭張邁的決議,楊定國聽張邁不但不斥責兒子,反而加大了他的權力,有些擔心張邁是瞧自己面子,他對兒子嚴厲得有些過頭,就要攔住嘉陵不讓他前往東方,道:「待我先給特使寫一封信!阿易這次做錯了事情,不撤職就算好了,怎麼還能加重其權力?」

鄭渭看了張邁的決定之後,想了一想,卻說:「不,楊老,我覺得特使的決定是對的。」

楊定國微感詫異:「你說什麼?」

鄭渭道:「楊易斷不是愣頭青,加上身邊又有慕容春華等人在旁輔佐,他既然這麼做,必有他的道理。其實咱們的擔心或許多餘了。」便說服了楊定國,讓嘉陵繼續上路,又說:「你到了溫宿時告訴楊易,疏勒的錢糧很緊,他既然打下了溫宿、蔚頭,那麼軍隊的補給就請他自己想辦法。在西征大軍未回來之前,疏勒這邊沒法給他提供糧草了。」

嘉陵心想:「不給糧草,你這不是變著法子逼著小楊將軍回來么?」

疏勒與東方的前線一樣建立了一條驛站線,不過設置比較稀疏,約莫一百二十里才有一個民兵營,換乘馬匹也不是千里馬了。兩日後抵達蔚頭,又兩日抵達溫宿,他一口氣跑了八百里路,到了楊易的大營時已大感疲累。

溫宿位於天山南路,有兩條水量不在疏勒河之下的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