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世界大戰 第146章 以攻守城

和蔥嶺以西相類似,蔥嶺以東的回紇並未建立起一個大一統的草原帝國,回紇的各個分支佔據各個綠洲,對內也都自稱大汗,甚至建號「阿爾斯蘭」,但對外時,還是承認高昌回紇在天山南北的霸權。胡沙加爾派往高昌的使者,高昌的大汗毗伽召宰相約昌商議,約昌覺得胡沙加爾這一趟來得古怪,所謂「唐寇云云」之前又沒聽說,忽然冒了出來,非但來勢洶洶,甚至攻到了回紇的老巢,約昌便推斷這可能是疏勒內部唐民作亂,胡沙加爾彈壓不住,所以來求援軍。

「那我們該如何回應他呢?」毗伽問。

「唐人衰微已久,這次忽然又冒頭,依我看最多也不過是迴光返照,難以久支,」約昌道:「我們若派大軍前往,到了疏勒而這唐民叛亂已經平定,胡沙加爾未必還肯承認當初的諾言,到時候空手而回,只怕會被西域諸國各族笑話。但要是不派兵前往,萬一胡沙加爾是出自真心,那豈不坐失了大好良機?再則,如今于闐再豎親唐旗幟,若是胡沙加爾所說的這伙唐寇真那麼厲害而又未能及時彈壓,讓他們成了氣候,只怕又是一個歸義軍!自疏勒以至於龜茲、高昌,漢人本來就不少,若再加上親唐部族那就更多了,萬一讓疏勒、于闐、沙州等地的唐民聯成一氣,對我回紇一族絕非好事。」

「那麼宰相的意思,到底是派兵,還是不派兵。」

「派,但不從我們本部派,」約昌道:「我們且指派龜茲人去。」

毗伽馬上就明白了過來,龜茲回紇對高昌這邊也稱臣,但內部卻獨立自治,地位類似於附屬國,若派龜茲回紇前去助陣,成功了毗伽對疏勒的歸屬仍有過問的餘地,失敗了也不影響自己的臉面,連稱妙策,當即向龜茲發出了命令。

龜茲可汗骨咄也召宰相商議,宰相以為高昌方面的命令不可輕違,免得給了毗伽向龜茲問罪的借口,而且疏勒離龜茲近而離高昌遠,如果這件事情成功的話,最有可能得到疏勒的將不是高昌而是龜茲,骨咄也覺得是個機會,當即發駱駝兵五千,騎兵一萬千,共一萬五千人西進,到了溫宿(今新疆阿克蘇市),又徵調了當地諸部五千人,經過蔚頭,又徵調了蔚頭回紇四千人,總共兩萬四千人,蔚頭已經在疏勒東境。骨咄到了疏勒邊界,聽到了許多流言,也有的說「唐寇」去年就已經攻陷了疏勒,也有的說現在那邊還在打仗,也不知疏勒的真實情況如何,先讓麥隆入境來報,就說東面的援軍到了。

胡沙加爾向高昌求援乃是一樁機密大事,薩圖克本人到現在還不知曉,這時疏勒的形勢已經大變,總算麥隆有些急智,望見博格拉汗的旗號急忙奔入營內,將他出發之前所發生的事情一一稟告。胡沙加爾本身倒不是真有意背叛薩圖克,向高昌求救那也是用上縱橫策略,所以麥隆略無隱瞞,基本是照直說。

薩圖克聽完問諸將怎麼辦,蘇賴道:「恭喜可汗,賀喜可汗!這是真神派下來的一支援軍啊!」

薩圖克道:「只是胡沙加爾許了大諾,將來若攻克了疏勒,我們用什麼來酬謝他們?」

蘇賴道:「龜茲是西域的禮樂大邦,將兵卻相對軟弱,我軍精銳五千人可破其一萬五千人,至於從溫宿、蔚頭徵調的九千人更是不值一哂。隨便胡沙加爾許過什麼諾言,都答應他就是,等大事一定來個翻臉不認,他也奈何不了我們。」

薩圖克笑了起來,道:「只是怎麼讓骨咄覺得我們開出的條件有誠意,卻還得斟酌斟酌。」

蘇賴道:「先邀他入境,讓他瞧瞧我們的十萬大軍,骨咄見了一定心生畏懼,那時候我們就半威脅半利誘,許諾功成之後將下疏勒割給他,再送他疏勒軍府一半的金銀財寶。」

薩圖克依言,仍然派麥隆出使,骨咄聽說博格拉汗「唐寇」已經攻陷了疏勒,但博格拉汗卻回來了,且已將疏勒圍住,邀他前往會師。

骨咄心想薩圖克既然回來,那自己要吞併疏勒多半是沒戲了,可也不能就這樣兩手空空就打道回府,眼見麥隆盛意拳拳,便領兵入境,入境後派騎兵一探,發現疏勒地面至少有十萬人馬圍住了疏勒、下疏勒兩座城池,心中大起敬畏,暗想這位博格拉汗果真名不虛傳,竟然有這麼大的兵力,說到軍威之盛不在毗伽可汗之下,薩圖克對哈桑、土倫時卑躬屈膝,與骨咄相見時卻恢複了凌人的氣派,在說到得勝之後要將下疏勒割給龜茲時,骨咄連稱不敢,只道:「但願此戰之後,我龜茲一系與疏勒世世友好,小王就心滿意足了。」

薩圖克便安排了他去圍攻下疏勒,卻調回了伊斯塔,九萬多大軍漸圍漸緊。薩圖克派了人射書箭入城勸張邁投降,張邁卻毫不理會。

……

這個冬天裡,張邁和薩圖克分別都做了充足的準備,相對而言,張邁就像在繼續追逐獵物的狩獵者,而薩圖克則像一頭拚命掙扎的獵物,狩獵者繼續追求勝利的動力雖然強大,但總比不上不勝即死的獵物更加拚命。

張邁巡至北城門時,有些詫異地發現,回紇人正用一些零部件拼起一架投石車。

「對方竟然有這樣的巧匠!」

他卻不曉得訛跡罕和疏勒一樣,地處古波斯、古印度、古中華等幾大文明的交匯點上,吸收了東西各大文明的科技和手工業技巧,疏勒的造紙術與火藥幾乎已可與中原媲美,而訛跡罕則以玻璃手工業和機械原理等見長,薩圖克為了攻克疏勒是下了血本,召集了全城的能工巧匠,在機械學大師薩迪的主導下,又集合了一萬多個苦力,趕製出了數百台可以拆卸的攻城器械。

郭師庸望見,暗叫一聲不好,急命人準備大棉幔,那是唐軍在去年冬天集合了一千民女、三千女奴趕製出來的超大棉被,外為粗麻,裡頭填滿了草屑棉花,又命人去叫慕容春華的叔叔慕容偉忠來。

「厲害啊!」唐軍工匠中的首領慕容偉忠用張邁的望遠鏡眺望,將那些投石車拼合的過程看得分明,忍不住發出了讚歎:「敵軍之中,也有能人啊!特使,咱們也得趕快把砲移過來。」

慕容偉忠所說的砲就是象棋中的砲,也就是投石車,大部分也唐軍在過去這個冬天趕製的。

「投石車對投石車么?」

「對,不過還得趕緊叫來秋華。取的(讀敵,目的之的)之法,軍中只有春華和秋華兩兄弟擅長。」

慕容秋華就是慕容春華的弟弟,還是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少年,長得十分瘦弱,不像乃兄一般可以縱橫戰陣,平日只是在兵曹幫忙,張邁也沒怎麼見過他。

慕容偉忠所說的「取的之法」乃是一項古法,其用在於以投石車守城,記載於《汾陽兵典》之中的「守城砲取的」條,其法云:「以砲守城,不可安於城上,需於城內安頓,使敵不可見,用砲之卒,一曰發砲手,於城內主發放,二曰取的手,立城上,專照斜直遠近,取准瞄的。遠則減拽炮人,近則添拽炮人,小偏則移定炮人腳,太偏則移動炮架。」

用大白話來說,就是派一個取的手站在城頭,找准目標,然後指揮城內的發砲手調整方位與發砲力度,按照取的手的指揮隔著城牆發砲便能傷敵。取的手只要腦子活、視力好的將士或民兵經過訓練便可,這個冬天郭師庸早已命慕容秋華訓練了一百多人,但取的手的訓練者和組織者則需精通數學與力學,是為「取的將」,這門「取的法」乃是中華固有之彈道瞄準學,若取的將安排得當,經驗熟練的取的手配合熟練砲手,命中率可以達到三成到五成。

大唐集中華冷兵器戰鬥之大成,每一軍都是一個兵種複雜而完備的作戰系統,每一軍中都配備有各種各樣特殊技能者,所以當年怛羅斯戰敗,天方教國家得了唐軍的大批俘虜之後各種工藝與技術竟而便得大進。

這時城內城外,雙方各自忙碌,為的就是攻城那一刻的到來。

郭師庸負責守城戰的總體調度,命疏勒西門、南門緊閉,東門、北門卻常洞開,張邁這一路來經歷大小二十餘戰,守城這卻是第三遭,且第一次守新碎葉城城他基本沒起到高層指揮官的作用,第二次守俱蘭城兵寡城小,和現在防守一座大城市的情況完全不同,所以便來向郭師庸請教,問他為何常將東門、北門打開。在他的印象中,敵人一旦圍城城門是必須關閉的。

郭師庸笑道:「遇敵閉門,那是懦將行為。我們城樓之上,設有強弓硬弩,落石滾水,火油棉團,敵軍逼近時拋灑而下,便能重創胡軍。且我又已於城門之內,築了護門牆,用以阻隔衝突,護門牆兩側又築起了內門,這內門外門之間的凹口又設了垛孔,敵軍就算突破了外門,卻無疑是自投羅網!而且我軍有精兵七府,民兵兩萬餘,民眾十餘萬,城內物資又足,且器械又齊整,士氣又高漲,會當『以攻守城』!只開兩門,算是看得起薩圖克了。」

張邁便問:「什麼叫以攻守城?」

郭師庸道:「守城之法,若城內有野戰而能得勝之軍力,則城門宜多不宜少,宜開不宜閉,城門若關,不過徒顯得我軍怯戰而已,其實沒有必要。城門若開,則我一旦見敵軍有機可乘,就可派遣精騎突擊之。就算敵軍無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