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世界大戰 第115章 秋收前夕

疏勒城外的野戰讓胡沙加爾遭到了沉重的打擊,這種打擊不僅是軍事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野戰尚未結束,十八部胡騎中已有三千人倒戈,在這片遍布牆頭草的西域大地上,這樣的事情重複千年地發生著,對於諸部的背叛無論是張邁還是胡沙加爾都毫不意外,見風使舵、缺乏中堅立場彷彿植根於這些弱小的民族的本性之中,自身的力量不足以自立而所處的軍政環境又如此的不穩定,除了做牆頭草之外又有什麼別的選擇呢?

胡沙加爾退入疏勒以後,張邁命令這三千人駐紮在疏勒的南門之外:「給我堵住他們!若胡沙加爾膽敢出城,就給我攻擊!」他下令。

而在大昭寺時就已經宣誓效忠的昭武三部,則被安排在了疏勒城的北面,這就截斷了回紇軍的一部重要的派出部隊——下疏勒城外的回紇軍與疏勒本城的聯繫,胡沙加爾已在考慮著是否要將這支部隊調回來了。

張邁自將四府二部,仍然駐紮在疏勒西面,不過卻把營寨的駐地向前推進了五百步!

儘管胡沙加爾麾下的常備軍隊在這次野戰中其實未受重大損失,但唐軍大勝、回紇大敗的消息還是在不到半日的時間裡就傳遍了全城,城內十幾萬居民都在為自己的前途重作打算,胡沙加爾本來還想增募壯丁補充兵力,可還沒行動就發現已經募集的兩萬民兵也開始有人脫隊逃走,有的是藏到城中某處躲了起來,不願意再為胡沙加爾打仗,甚至還有的是趁亂逃出城外。

不止城內人心惶惶,周邊地區的民族其態度也都變得曖昧了起來,原本決意擁護的回紇的這時已經動搖,原本做牆頭草的則都倒向了唐軍。

那些曾到大昭寺的拜見張邁、卻又未曾下定決心跟隨的諸部,聽到消息後都急了——

「早知道這伙唐寇——哦,不,是唐軍,早知道唐軍這面厲害,當初我們就該聽他們調遣啊。」

「現在去,應該還來得及!」

數日之間,便有十二部大大小小的部落趕來依附,而後面還有其它部落源源不絕地趕來,這次張邁卻沒有接見他們了,只是交給鄭渭去處理。

「以後啊,這些就都歸入民政事務吧。」張邁說。

趕來依附諸部沒有見到張邁,反而更加敬畏,他們紛紛請求出兵增援,張邁也來者不拒,仍然將他們安排在疏勒的南面,這些部落軍的駐紮營地越排越開,終於從正南面向東南面延展,一座座的帳篷排布開去,彷彿在向城內的守軍宣告唐軍在不斷壯大,侵蝕著城內軍民的希望。

不過張邁並沒有將他們當做決勝的重要力量,疏勒城西野戰一役讓他充分感受到了這些胡部並不是可靠的戰力,他只是用他們來打擊城內軍民的心防。

「胡沙加爾應該會有後著,不過他要反應過來,應該還需要一點時間,在那之前……」張邁下令,第三折衝府九百人立刻開往下疏勒,增援楊易:「見到了楊易告訴他,叫他把下疏勒城外的那支兩三千人的回紇軍給我解決掉!當然,如果他覺得自己沒法獨立處理此事的話,我會給他增兵的。」

後面那句話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激將,郭洛幾乎都可以想像得到楊易聽到這句話後暴跳怒吼的場面了!唐軍主力以不到六千人打敗了三萬敵人,而有一個折衝府的兵力再加上背靠堅城又有明教教徒的援助,要是仍然奈何不了一支只有幾千人且腹背受敵的雜色部隊,那他楊易就該去跳河了。

這九百人馬在楊桑乾的率領下直奔下疏勒,第二日就望見了回紇的營寨,楊桑乾久在郭師庸麾下,人也很謹慎,就想繞道進入下疏勒,但是三營校尉卻都繼承了楊易的冒險傳統,且又是剛剛打了個勝仗,士氣激昂,都不肯這麼窩囊!

「直接踩過去啊!三萬大軍我們都不怕,何況這幾千人?」

楊桑乾按耐不住他們,只好領兵前沖,回紇將領莫蘭特手裡雖然還有將近五千人的兵力,但裡頭大部分都是臨時徵調的牧民,其中只有約一千人是回紇本軍的常備部隊,昨日接到疏勒戰敗的消息之後已經很是擔憂,忽然發現有一支氣勢洶洶的騎兵衝來,暗道:「莫非唐寇準備先攻我部,然後再取疏勒城?」竟然不敢迎戰,向東退出十餘里。

九百唐騎想要追擊時,楊桑乾喝令道:「張特使的命令是讓我帶領你們進城,如今敵軍退避,正好進城,不許你們節外生枝!」

他雖然是客帥,但唐軍軍令十分嚴厲,主將命令既下,諸營校尉也不敢違抗,當即開往下疏勒城,楊易早得到了消息,出城迎接,聽楊桑乾說了疏勒激戰的經過後,楊易果然為錯過此戰而扼腕,下疏勒里的明教教徒聽說唐軍大勝卻是全城歡呼,二楊交接了兵權後,楊易道:「兄弟們,張特使他們建立了如此大功,我們也不能落後!」指著回紇軍的方向:「這就隨我殺過去,殺他們個丟盔棄甲!」

第三折衝府將士紛紛歡呼請戰,明教教眾對這些來攻殺自己的回紇人更是恨之入骨,這時眼看跟著唐軍是有勝無敗,個個踴躍!

這段時間楊易已在慕容春華的協助下,從明教教眾中選出一千八百多人進行重新的訓練與編伍,這時與第三折衝府合兵一處,三千人猶如猛烈的山火一般燒了過來。

莫蘭特在楊易手頭只有三百精騎時就奈何不了對方,這時候哪敢出戰?帶領兵馬就跑,如此不斷迂迴,慢慢地反而退到了疏勒的東面,跟著從東門進城。

楊易趕著他追出了二十餘里才回,罵道:「膽小鬼!」就要南下與張邁會師,慕容春華拉住他的馬頭,低聲道:「近期當無大功勞處可取。再說張特使又沒有命我們南下,我看不如且回下疏勒,為將來之事更作打算!」

「將來之事?」

慕容春華道:「看張特使的意思,到了這裡是沒打算再退了,若要在這裡紮根,疏勒本城自然會成為中樞所在,可是孤城難以久安,中軍進駐疏勒以後,必然還需要一個犄角拱衛之地——而下疏勒正是良選。咱們當趁此機會在下疏勒好好經營布置,安撫明教、施恩民眾、將新選士兵重編行伍,現在比別人先走一步,往後別人就趕我們不上了。」

楊易醒悟了過來,道:「好,回去!」一邊向張邁告捷,一邊召集城內守軍將領以及明教長老,道:「下疏勒城內多有英雄好漢,只是缺乏訓練,所以才會被回紇人打得無還手之力!現在圍城之危已經解除,我想重選精卒,分步兵、弓兵、騎兵,按照我大唐的兵法按部就班,再加訓練,你們看如何?」

明教的長老聽唐軍連敗回紇,心中敬畏,溫宿武等又皆已被楊易的勇猛豪邁所折服,均願聽令。楊易大喜,當即著手進行軍隊擴編之事。按照慕容春華的預計,將城內的青壯年男子去蕪存菁,此次擴編當能選出一千八百人來,連同原第三折衝府四營一千二百人一起,合為十營三千人。當然,這還只是編製上的兵力擴充,真正要將新軍的戰鬥力提升起來,還需要時間。

這時楊桑乾也將回去復命報捷,見楊易這個行動心中明鏡似的,他雖然是第四折衝府的副都尉,卻更是楊定國的養子、楊易的兄長,忙勸道:「阿易,你這樣做不妥!當初主力與這邊隔絕,你接掌下疏勒以及明教教眾,布勒軍隊,一切從權,那都沒什麼。可如今主力軍和這邊的道路已經打通,兩軍相去不過百里,只要我們沿途安排下換馬的臨時驛站,輕騎信使可在一日之內來回,你卻不先稟報就正式擴軍,張特使知道會有什麼想法?其它都尉知道會有什麼想法?」

慕容春華亦不由得凜然,道:「桑乾兄說的是!是我欠考慮了!」

楊易道:「那我們先稟報,再擴編?」

楊桑乾笑道:「那倒也不用,你這邊繼續行事,卻擬一封書信來,說明這邊的形勢,就道若不趁著這一勝之威將明教的教眾編入行伍納入管理,只怕以後會形成脫離我唐軍的割據勢力,因此你從權將之整編為新的六個營,加以訓練,還請張特使另派將領來,統領新軍。」

楊易愕然道:「另外派人來?哼!除了我,還能派誰來!」

楊桑乾笑道:「是啊,按現在的形勢,應該是不會派別的人來的,但你上了這麼一道稟報,張特使再追加一道任命,事情就名正言順了,別的都尉也就沒話說了。」

楊易欣然道:「好,就聽哥哥的。」

楊桑乾便拿了這道稟報文書,快馬回到了唐軍主力的營地,張邁聽說了下疏勒的情況之後十分欣喜,再看楊易的稟報,不由得一怔,笑道:「知道了。」沉吟了片刻,先讓馬小春:「請你姐夫過來一趟。」

李臏正忙著另外一件大事,聞召趕來,問:「怎麼,下疏勒那邊有什麼變化不成?」

張邁笑道:「你可真是個鬼靈精,怎麼就知道下疏勒那邊有事?」

李臏道:「我那邊正進行的是接下來第一要緊的事情,以特使的為人,在這當口將我叫來,自然不會是問我進度如何,而必是另有要事商議。而能讓我暫時放下手頭上的那件事情,想必就只有下疏勒那邊有了什麼新的情況。」看看張邁的眉宇之間並不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