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世界大戰 第113章 龍戰於野(二)

站在城頭,胡沙加爾想起了昨日的事情。

昨日黃昏,他收到了來自下疏勒方向的不利戰報,戰報稱唐軍已經遣派一部騎兵襲擊了正在攻城的回紇部隊,攻入了下疏勒城,隨後又兩次出擊,「第一次衝擊西門方向的圍堵,第二次是出城夜襲,對我軍造成了相當大的傷害。莫蘭特將軍眼見已經再難圍城,已經後撤十五里,與唐寇對峙。還請將軍這邊趕緊派出援軍前往。」送信來的使者說。

當時胡沙加爾的臉色就沉了下來,從信使的描述來看,那伙唐寇是先在城外戰勝了一次,沖入城內,然後兩番出擊,兩番獲勝!最後逼得莫蘭特後撤。這相當於是三戰三勝!

「一部兵馬?到底有多少人!」胡沙加爾沉聲喝問。

儘管來之前莫蘭特已經跟他練習過了幾次,信使臉上沒有露出異樣來,可心裡還是直打鼓:「混亂之中,也算不清楚人馬有多少,大概是兩千人以上,三千人以下。」

「兩三千人啊!」

胡沙加爾的臉色有些變了。

……

回過神來,諸胡騎兵已經開始加速了!

這一仗,必須打勝!

眼下疏勒的局勢頗為微妙,胡沙加爾分析自己掌握的情報,得出的結論是很不妙的!從各方面的情報看來,似乎不大能依賴博格拉汗來援了——北面根本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在不久之前,博格拉汗還來了密信說一切如期進行,可沒幾天這伙唐寇竟然就火燒葛羅嶺山口,闖到了大昭寺附近,「以三百破七千」,擊破了大昭寺的包圍圈!

唐寇是如何抵達這裡的呢?從在他的默許下到唐家軍營試探後回來的那些商人口中,胡沙加爾間接得到了一些唐家對葛羅嶺山口以西戰局的描述。鄭渭並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只是暗示著博格拉汗已經覆滅了。

敵人給出的消息當然是不可相信的,但胡沙加爾還是忍不住聯想到了馬斯烏德和塞坎,兩人敗亡的經過他都是很清楚的,兩次都是在以為佔據上風的情況下,忽然遭到了意想不到的反擊,跟著就莫名其妙地就全軍覆沒!有一有二就有三,博格拉汗是不是也遭遇到了同樣的命運了?

從之前博格拉汗發回來的情報看,這種可能是存在的——這伙唐寇,竟然在俱蘭城將博格拉汗的大軍逼退,也就是說對方擁有與博格拉汗相媲美的軍力。有這樣的軍力作為基礎,如果再加上戰術上的奏效,則博格拉汗敗亡於這伙唐寇之手也是有可能的。甚至由於敗亡來得太快,以至於博格拉汗竟然沒有時間向這邊報信!

儘管壓制了種種流言,儘管不願意相信這伙唐寇是在擊敗了博格拉汗之後突入到這一帶的,可是除此之外,還有別的什麼解釋呢?對方總不能長了翅膀從博格拉汗的軍隊頭頂飛過來吧。

胡沙加爾的心理負擔本來已經頗為沉重了,而北面傳來的消息更是讓他感到驚駭——下疏勒竟然也被他們控制了!這伙唐寇,究竟還有多少兵力呢!

大昭寺位於疏勒以西五十里,下疏勒位於疏勒以北九十里,都是輕騎一天之內就能抵達的路程,胡沙加爾之前之所以能夠確保北面的安全,就是因為對下疏勒擁有攻勢,而現在形勢卻已經逆轉,北面的形勢也變得不穩定了。如果唐軍的正面部隊從西面出發,北面的偏師帶領明教教徒南下,那麼疏勒城從東北到西南都將被封鎖住。

南方是飛鳥難越的高山,東方有個不懷好意的于闐——胡沙加爾正在一步步地失去自己的縱深。

而更要命的,是人心!

胡沙加爾已經收到了消息,疏勒地區西南地區的諸族諸部已在和唐軍眉來眼去,一旦下疏勒淪陷的消息傳出,現在是否還會聽自己指揮呢?假如諸部背叛,自己所能調用的兵力將至少減少一萬人以上,而自稱大唐臣屬的于闐也派兵來援的話,那疏勒就將成為一座孤城!

胡沙加爾彷彿看到:一張無形的網已經在形成了。

在冷兵器時代,失去外援的城池被圍困起來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那就意味著唐軍都不需要強行攻城,只要將城池圍住,斷絕其交通出路,然後坐等城內糧絕就行了!

不行!必須在那一天到來之前打敗唐軍的主力!必須趁著諸部還聽自己命令,趁著己方的兵力與士氣還在最巔峰時與唐軍決戰!

胡沙加爾從馬斯烏德和塞坎的經歷推測,這伙唐寇應該是善於奇襲,假如是正面作戰的話,應該就可以確保不掉入敵人的圈套!

……

城外的諸部騎兵已經衝到了兩百步以內!回紇本軍八千人人以及民兵一萬五千人也都已經起行。

安守敬下令:「弩!」

十五列刀斧矛盾兵後面,八十個腰弩、二百一十挺重弩已經準備妥當!

……

戰場的形勢已經一觸即發!

鄭渭帶著穆貝德的使者,吐蕃、突厥諸部的使者以及三姓昭武的三個族長,李臏帶著嘉陵,分別走出東南、東北兩個轅門,在一個隆起的高地上觀戰。

「唐軍難道是有十足的把握么?要不然怎麼敢讓我來觀戰?」使者心中帶著詫異。

嘉陵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戰陣,他靜坐的功夫雖然練得頗深,這時在萬騎齊奔之下卻有些驚駭。

「我們擋得住么?」嘉陵低聲問道。

李臏沒有回答他的這個問題,卻說:「現在看起啦是回紇攻,我們守,但實際上我們卻一直掌握著主動。無論是從整個戰略上來說,還是從今天的這個戰場來說。」

「哦?」嘉陵小和尚還不大懂得。

李臏指著疏勒堅城,嘆息說:「回紇人的戰法,開始轉變了,可惜,這種轉變未必是好事。」

嘉陵還是不懂。李臏這時所說的,不是胡沙加爾所布置的軍事行動的變化,而是回紇人作戰模式的變化。

薩圖克這一系在得到疏勒之後,開始過起了定居的生活,兵將有一部分也脫離了游牧民族的戰鬥習性與戰鬥思維,而本土化為西域綠洲城邦的軍事模式,薩圖克有遠圖之志向,所以他在打下怛羅斯之後,沒有回到疏勒這個更加舒適、更加富裕、更加安全、補給也更加方便的大本營,卻反而選擇了怛羅斯作為常駐地,就是因為怛羅斯是一個四戰之地,部隊駐紮在那裡更有利於磨練兵將——若他退回疏勒,那就是一種保守的態勢,而駐兵怛羅斯,則是一種進攻的姿態。

所以薩圖克身邊的士兵構成複雜,從遊騎兵到阿拉伯式兵種到綠洲城邦兵種都有,而胡沙加爾麾下則以疏勒地方的城邦士兵為主。而且胡沙加爾本人亦是一個文武兼資的穩重派。

胡沙加爾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戰將,他是一個合軍事與政治為一體的方面大臣,霍蘭上了戰場,所要考慮的便只是勝利,而胡沙加爾要考慮的因素卻複雜得多。

當初李臏還在大昭寺的時候曾經設想:「如果我是胡沙加爾,就廣派諸部輕騎,以二三百人為一隊,四齣劫掠唐民的村莊,屠殺唐民,遇到唐軍的大股部隊就撤回城內,看到有空隙就出城攻掠,逢人便殺,逢田便燒……」

當他跟諸將說起這個狠辣的計謀時,楊定國和法如等都嚇了一跳,要是胡沙加爾真這麼做,數萬唐民勢必人心惶惶,法如為了保護唐民計或許會含淚投降,就算不投降,大昭寺內部肯定也會分裂——必有一部分人會懷疑引安西唐軍進入疏勒究竟是對是錯,到那時候,張邁也將無法全心攻城。

「只要拖上一兩個月,拖到薩圖克大軍從西面掩至,我們就全完蛋了!」

不過要胡沙加爾這麼做得有兩個前提:一是他得對唐軍知己知彼,也就是說得很了解張邁等的為人;第二是他得下定毀掉疏勒以拒唐軍的決心——若實行這個毒計,疏勒地區的經濟至少得倒退十年,人口得銳減一半!而且會讓西域各族都對回紇人的心狠手辣側目。

至今為止,胡沙加爾所領導的回紇集團仍然是疏勒地區的合法政府,在安西唐軍進入之前,疏勒地區包括唐民在內的所有民族都屬於這個政府治下的百姓,儘管疏勒唐民已經「變心」了,可是除了瘋子之外,哪有政府大員能把思維轉變得這麼快,用屠殺領土內百姓來對付敵人呢?

想到這裡李臏忽然有一種荒謬的感覺,目前安西唐騎在大疏勒地區正發揮著輕騎機動的特性,而胡沙加爾則固守本城,並在得到了一個正面決戰的機會後就不肯放過,胡漢的軍事習性,在這一刻似乎很微妙地反轉了過來一般:胡沙加爾領導下的回紇,因為定居本地多年,被定居固守的思維盲點局限住了,而張邁所領導的唐軍卻在萬里橫行中無所忌憚、天馬行空!

然而更奇妙的是:唐軍並非一直純粹的游牧騎兵,實際上在輕騎之外,安西唐軍還擁有強悍的步弩!

……

一百五十步!

諸部中的騎射手已經開始張開,準備射擊了——不過,還只是準備,一百五十步尚未是騎射手的設計距離。

奚勝先行下令:「坐!」

列於最前的陌刀戰斧營、槍矛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