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七國殺 第593章 烏龜大陣

唐軍沒有再退回汾河北面,而是退到了東面的稷山腳下。

站在稷山的一處小山嶺之上,望著下面自己灰褐色的一敗如水、垂頭喪氣的軍隊,李淵不由又想到了太原。

當初在太原城,六十萬大軍齊聚,可最後卻全都敗在自己的手中。

當初楊暕有著二十多萬的大軍,兵馬比之今日更加強壯,可是卻不用自己怎麼費力,就讓楊暕損兵折將,最後只餘十萬不到的人馬倉惶退出河東,一路遠循江漢。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今日他以八萬大軍攻五萬之楊暕,卻反而吃了一個大虧。

李淵身後的李建成與李孝恭、李孝安、李道玄、裴寂、唐儉等文武,此時卻全都緊皺著眉頭。

昨夜一戰,楊暕兵馬的強悍超乎了他們的想像。當初在太原時,大家確實沒有絕對楊暕的兵馬有多麼的厲害,甚至想來,遠走江漢的楊暕,器械鎧甲方面,肯定不如得到太原大量存儲的唐軍來的充足。

可真正一交手,才真實的體會到了楊暕兵馬的厲害。

特別是李孝恭,雖然自己所部前鋒軍是唐軍中戰力最差的部隊,可是昨晚兩萬人馬,居然沒有抵抗多久,就全線崩潰,依然充分的說明了唐軍對於江漢軍的弱勢。一想到昨天如果不是自己的前鋒軍先承受不住潰散,也許他們昨夜可能會戰勝楊暕吧。

李淵彷彿又老了幾歲,彷彿昨夜的那一戰,將他的精氣神都抽走了大半。

他心中隱隱有些後悔,也許自己昨天應當聽世民的話,讓他留下來一起先擊敗楊暕再一起南下才是對的。如果有了世民的兩萬騎兵,特別是有了世民的玄甲軍,也許昨夜的這戰就是自己勝利了吧。

魚俱羅、吐萬緒、楊義臣、裴仁基果然不愧是大隋名將,昨日一戰,就已經讓自己終身難忘。這四人都是久經戰陣的大隋名將,南征北戰,縱橫無敵。自己的李唐,還是太缺少這樣的人才了啊。

不過如果放眼天下,他相依,魚俱羅他們並不是最強的。最起碼,他深深的相信,這天下,如羅藝、屈突通、陳棱、楊善會、李密、李靖、李奔雷、王仁恭、於欽明、羅忠等這些人就都不輸於他們。只可惜,這些人中沒有一個是效忠於李唐,效忠於他的。

再一想到那個自今未曾一敗的陳破軍,李淵的心頭更添幾分沉重。

他李唐起兵,圖的並不只是偏霸一方,而是夢想一統中原。

可是李唐要得天下,卻怎麼也避不過陳破軍的那一關。一個楊暕,就將自己的雄心壯志打的大消,那對上陳破軍,對上他那名震中原的破軍營重騎兵,還有那重步兵陌刀營,御衛營,羽林衛,金吾衛,甚至還有海龍衛水師他簡直都有些不敢想像,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那又將會是什麼樣的情景。

李唐如果想得天下,前途充滿了太多的荊棘,這條道路將無比的艱辛。

昨夜指揮作戰的將校們一個個的從部隊趕來,戰後的安撫、統計等事情太多,忙得這些將領們一個個心力憔悴。

將校們連鎧甲都沒來得及更換,在初升的紅日映照下,一個個征袍血染,傷痕纍纍,疲憊不堪,更加掩飾不住每個人臉上的灰敗。

「傷亡如何?」李淵平靜地道。

將校們紛紛彙報各自兵馬的傷亡數字,傷亡最重的是李孝恭南下增援的兩萬兵馬。昨夜他們為前鋒,本為突襲,結果反被伏擊。後來李淵又等了許久才來增援,造成了部隊的大量傷亡。兩萬人馬,昨夜一夜混戰,今早統計後,還能上戰場的不到八千,其中戰死六千多,重傷殘疾者同樣達多五千多。

這個超高的數字,也宣布了這支兩萬人的部隊,有半數的編製需要撤銷,再進行合併整編。

紅日下的小山坡上,將領們一個個隨意的坐在雪地上,聽著那一個個的傷亡報告面色發白。不少人都暗中覺得,也許昨天留李世民的兩萬兵馬一起加入戰場,也許戰果就會改變。

特別是李孝恭,他本就與李世民特別的要好。這次招募的兩萬人馬,也是當初與世民商議好的。可現在倒好,兩萬人馬辛苦的招募建立起來,南下一場戰鬥,卻已經消耗了一半。

想到這裡,他不由的對李淵與李建成二人心生不滿。如果昨夜李淵能早點來援,他的前鋒軍也不至於傷亡如此慘重。特別是最後,如果不是李建成攻擊魚俱羅不力,反迫的魚俱羅與吐萬緒猛攻自己的前鋒,自己又怎麼可能在最後關頭潰敗。只是李淵身為唐王,他無法指責,只好將怒氣都記在了李建成的身上。

八萬兵馬,昨夜混戰一夜,前鋒軍損失一萬人馬,其餘李建成的左軍與李淵的中軍,也好不到哪去。最後清點傷亡數字,唐軍昨夜共損失了兩萬三千多兵馬,雖然其中還有一萬兩千多的傷員。可這些傷員全是重傷及殘疾者,輕傷並沒有算進去。就算這些傷兵活下來,基本上也不可能繼續留在軍中作戰了。

一戰下來,傷亡達到近三成,這個數字居然上已經嚇到了所有的將領。

「唐王,我們不能繼續與楊暕作戰了,我們的目標是關中,與楊暕在此混戰,純屬無謂的消耗兵力,並無半分實際作用。眼下秦國公已經先一步南下取蒲阪城,因此,我們也應當避開楊暕,立即率兵馬南下蒲阪,早入關中為上。」裴寂出言道。

「遲了。」李淵一面皺著眉頭看著傷亡報告,一邊盡量語氣平靜地道:「楊暕此次北上,目的就是要擊敗我們,然後好爭奪河東南部,進而爭奪關中。楊暕雖然無能,可楊暕的身邊文武皆是大能。你們莫不真以為楊暕會是要報太原之仇,而一意北上河東?你們錯了,楊暕不是傻子,更何況,就算楊暕是傻子,他身邊還有著這麼多大臣輔佐。」

「唐王意思是?」

李淵嘆了口氣,「楊暕的意圖其實很明顯,他如今佔據江漢,屬於四邊四戰之地。要想爭奪天下,卻南有東有南陳,南有蜀中楊浩,北有洛陽李密、王世充,北有關中。居於他的位置,他和我們在河東時一樣,被四面包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群起攻之,分而食之。蕭瑀、楊義臣等人都非泛泛之輩。我們能看到的,他們又怎麼可能看不到?」

「關中四塞之地,只要據關中,就能穩據一方,徐圖發展,進可攻、退可守。我們想得關中,楊暕同樣想得關中。如今關中為宇文氏所據,雖有四塞之險,只怕楊暕並不為懼。反倒是我們,卻成了他們要爭奪關中的最大敵人。楊暕入河東,一來為奪取河東郡,控制潼關北面蒲津安全。二來,也是想趁我等危急之時,落井下石,先一步將我李唐除之而後快,以絕爭奪關中之大敵。」

「楊暕昨夜剛剛贏了我們一仗,更加不會錯過將我們擊敗的大好時機。只要擊敗了我們,他們就能從容的發兵攻打關中。到時候,不論楊暕是要從河南的上洛郡攻武關,還是攻潼關,又或者如我們一般從蒲阪入關中,都是十分有把握的事情。你們說,他們又豈會錯過如此大好機會?」

「打不過,我們總跑的過吧?」李孝安大聲的道,昨夜李淵遲遲援兵不到,讓他對這個閥主也有些不滿。

李淵搖了搖頭,「現在,已經沒有逃跑的可能了。我們大軍新敗,軍心士氣正低,此時若我們撤退,楊暕勢必銜尾追擊,我軍非全軍覆滅不可。」

「打又打不過,跑又不能跑,難道我們要就此坐以待斃?」

「打的過得打,打不過,我們現在也得打。」李淵面色沉了下來,咬牙道。

裴寂在一旁若有所思,「唐王之意,莫非是我們大軍將楊暕兵馬牽制在此,然後讓世民可以全力奪取蒲阪城?」

李淵點點頭,「如今只有這個辦法了。只要世民奪下蒲阪城,那麼到時我們就打開了關中的通道。只要世民那邊消息一傳到,我們立即南撤,雖然肯定會被銜尾追擊,受不少損失,可只要蒲阪關在我們手中,我們就不懼楊暕。入得蒲阪關中,楊暕再強又能奈我何?」

諸將聽到這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也只得苦笑,仗打到這個份上,也算是讓人感嘆了。

「諸將可有異議?」

「末將等唯唐王馬首是瞻!」

當日,李淵重新整頓了兵馬,將一些傷亡慘重的團營全部撤銷,再與其它營團重編。到得傍晚時,唐軍剩下五萬多人馬,已經重新分成三軍,李建成領左軍一萬五千人,李孝恭領右軍一萬五千人,李淵自領中軍兩萬餘人。

為了防止楊暕騎兵的猛烈衝擊,李淵乾脆下令,以糧車為營,然後再靠著糧車豎立盾陣,長槍陣,後面再布以弓手弩手,最後再將所有的騎兵掩護在一個個的車陣之中。

這種烏龜鐵桶一般的陣列,果然堅固無比,當夜,楊暕主動來襲,可面對著這如同一隻只刺蝟一般組合在一起的車陣,徒然攻擊了兩個余時辰,也依然沒有取得什麼戰果,只得撤軍。

到得天亮,李淵下令檢點兵馬損失,回報居然只傷亡了數百人。

李淵大喜,當即下令,全軍以此車陣緩緩向前移動推進。天黑之後,就紮營休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