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中原亂 第490章 傳國玉璽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八月初一,北京臨朔宮太和大殿里,才八歲的楊杲,還有些懵懵懂懂的走向天下至尊的寶座。當他轉身面南的那一刻,殿堂之下,群臣齊拜,山呼萬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迴音在大殿上空久久回蕩。

「眾愛卿平身!」從太子變成了天子的楊杲按著先前練習的那樣,雙袖揮起。才八歲的他,在雙袖揮起的那瞬間,他彷彿想起了父皇的樣子。他知道,當坐上這個位置後,那意味著什麼。身為天子的驕傲沐浴著他,籠罩著他,完完全全包圍了他。

「謝皇上!」跪拜的群臣齊齊站起。文臣、武將、功勛、謀士……清一色的象徵帝國威嚴的官服官帽。他們站起來,他們是帝國的棟樑,每個人都頂天立地!

居高臨下,看著這滿殿的臣子,楊杲心中也十分激動。正思緒亂飛時,目光突然掃過居於最前面的陳破軍,他突然感到惶恐,一種居高臨下、高處不勝寒的惶恐!年幼卻又十分聰慧的他,終於想起母后在夜深人靜時對他說過的話。哪怕就是成了天子,在面對那人時,也得一切聽他的。想到此處,楊杲一時意味索然,甚至心中忐忑不安,立時拘謹了起來。

皇帝繼位,一般都是前任皇帝臨死之時,諸大臣與皇太子陪在身邊。皇帝一死,各大臣立即拜見新皇帝,也就算是即位。不過新皇必須經過登基大典,才算是合法的成為了皇帝。大典一完成,新皇帝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帝了。

登基大典是為新皇帝繼位所舉行的一個重要的宮廷儀式,登基大典會在老皇帝死後一個月之內擇吉日舉行。漢代一般要等一個月左右,唐宋兩代往往是先帝死後第二天就舉行登基儀式,明清兩代往往是半個月左右。漢代和明、清兩代是先繼位再舉行登基大典,而南北朝和唐、宋時期是繼位和登基大典同時舉行。

不過如今的皇帝楊廣並沒有死,他只是昏迷不醒,且人在太原,也並沒有什麼傳書詔書,及三省六部的宰相大臣們的決議。不過如今已是隋末亂世,強者為尊,實力為王。陳克複擁兵幾十萬,據地二十多郡。又身為皇帝的女婿兼手握重兵的唯一異姓王,又是三公之位的司徒,和尚書省之首的尚書令。

陳克複尊太子即位,雖然程序上有些不合規矩,但是畢竟太子是儲君,在皇帝昏迷兩個多月不醒後,他在河北繼位也還是能說的過去的。畢竟此時,就算是反對者,也不可能拿陳破軍怎麼樣。

「朕今日即位,尊父皇為太上皇。另大赦天下。另外,河北、遼西、遼東、室韋租調二年,自余給復一年……」

小皇帝坐在那和他幼小的身體有些不相符的龍椅之上,終於又想起了先前排練過的內容。嘴一張,立馬將早已經背熟的話語說了出來。

「加封陳破軍為陳王,天下兵馬大元帥,大丞相、司徒,掌一切朝政。加九錫、假黃鉞,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賜黃金……」皇帝那稚嫩的聲音在大殿之中回蕩。

聽到這些,就站在距離楊杲最近的陳破軍也不由的驚訝了一下。他在先前的演練時,確實讓楊杲背誦了不少東西,其中有不少的加封旨意。不過卻沒有加封他自己的,反正立楊杲也不過是一傀儡皇帝,他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他並不著急馬上就加封自己,早晚都是一樣。

可是現在這小皇帝卻突然自作主張的封賞了,而且封賞的內容讓他也是嚇一跳。加封陳王這還算是正常,畢竟他本來也是郡王,再晉一級也不算什麼。可突然加封天下兵馬大元帥,大丞相,這確已經是將朝中所有權利都交給自己了。雖然事實上,就算楊杲不肯將權利交給自己也沒有,這一切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可他主動卻又是另外一回事。

根本不用想,陳克複已經明白,這肯定是有人在後面教小皇帝。而且只是微微一想,他也明白,這些時間楊杲根本無法接觸到別人,所以這一切最大的可能就是蕭後交給楊杲的。

特別是聽到後面加九錫、假黃鉞,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這些後,他更加是確定了這就是蕭後教的。假黃鉞是天子依仗,假黃鉞,就是賜天子的儀仗給領兵出征的大臣為信物,即代表皇帝行使征伐之權之意。這個南北朝時是比較普遍的,就算隋朝時,一般有威望的大將出征,也都能得到這個。

可這個加九錫,卻是十分的不簡單了。

九錫是九種禮器,是天子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勛者的九種器用之物,是最高禮遇的表示。

一曰車馬,指金車大輅,和兵車戎輅;玄牡二駟,即黃馬八匹。其德可行者賜以車馬。

二曰衣服。指袞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xì鞋)一雙。能安民者賜之。

三曰樂則。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樂者賜之。

四曰朱戶。指紅漆大門。民眾多者賜之。

五曰納陛。是登殿時特鑿的陛級,使登升者不露身。能進善者賜以納陛。

六曰虎賁。守門之軍虎賁衛士若干人,或謂三百人;也指虎賁衛士所執武器,戟、鎩之類。能退惡者賜虎賁。

七曰宮矢。指特製的紅、黑色的專用弓箭。能征不義者賜之。

八曰斧鉞。能誅有罪者賜之。

九曰禾巨鬯。指供祭禮用的香酒,以稀見的黑黍和鬱金草釀成。孝道備者賜之。

加九錫之禮,自漢朝時起。本來是表示皇帝對大臣們的巨大榮譽,一般大臣接到這種賞賜都會拒絕。但也有接受者,而且歷史之上,這些接受的人都是十分有名的人,且大都是篡逆之臣。這也使得,加九錫到了後來,就成了篡逆的代名詞。

王莽被漢朝授九錫,後建新朝。曹操被漢朝授九錫,其子曹丕建立曹魏。司馬昭被曹魏授九錫,其子司馬炎建立晉朝。孫權被曹魏授九錫,後建東吳。桓玄被東晉授九錫,後建桓楚國。南朝四朝開國皇帝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都曾從前朝受九錫,然後創立新朝。

陳破軍的祖輩,陳朝的開朝皇帝陳霸先當年也是接受了梁朝的加九錫之禮後,就篡奪了梁國,自立陳朝。

而且陳克複也知道,在歷史之上,後來李淵先是立了代王楊侑為天子,後來又讓其給自己加九錫,最後建立唐朝。佔據洛陽的王世充也要求隋朝皇泰主楊侗給予九錫成功,後自立國號鄭。

只是沒有想到,如今他倒是頭一個從隋朝加九錫的大臣。這樣一來,無疑等於是向全天下的人宣示,他立了一個傀儡皇帝,自己打算篡位。這突然的變故,讓陳破軍有些惱怒。

他一時也猜不出,這究竟是蕭皇后為了保住楊杲的性命,而主動表態示好,還是蕭後明知而故意為之。心中轉了幾圈,總覺得以蕭後這樣的女子又豈會不知道這些,那麼很有可能就是蕭皇后的故意而為之了。也許是對他逼迫操縱他們母子命運的不滿,也許還在為那天晚上之事而心懷怨恨。

但不論如何,這件事情已經讓陳克複十分不滿。按他的意思,他立楊杲為天子,也是要在其它人之前,先把天子立了出來,如此也能對他收服河北的兵馬,及河北各地的地方官及大族士家有一些幫助。畢竟立了楊杲為帝,那他打的旗號依然是尊隋,如此一來,也能更好的收攏河北的軍心民心。在局勢未明朗前,他原本是不會做這些什麼加九錫一類的事情的。除了引起一些人的反彈,根本不會有半點作用。

登基大典還在繼續,一道道的儀式,繁複無比。

在大封了陳破軍之後,楊杲後面總算沒再出什麼差錯,一切都是按照先前教的來做。按陳破軍早先的授意,楊杲在尊楊廣為太上皇之後,又尊蕭後為皇太后。其餘如哥哥遼王楊暕也加封為齊王,還有楊昭的幾個兒子,他也都一一加封。就連幾個叔叔的兒子,也一一加封。加封了皇室之後,又將大隋的那些世家門閥中的權臣們一一加封。

王世充被加封為楚王、尚書右僕射、長安留守。李淵被加封為唐王,尚書左僕射、江都留守。宇文化及被加封為許王,太原留守。衛文升加封為秦國公,洛陽留守。裴仁基加封為吳國公,丹陽太守。楊義臣加封為河間王,滎陽太守。

那宣旨官捧著整整一大盒的詔書念了大半天,才將新皇帝的加封詔書念完。陳克複十分大方,將整個隋朝如今最有勢力的那些大臣全都加封了一個遍。

特別是那些握有軍權的大臣,不過這詔書中雖然大加封賞,卻也不是那麼簡單。陳克複對李淵等人不但陞官,且直接封王。但是卻又給他們調派了新的官職,基本上新官職都不是他們以前的大本營。如李淵封唐王,他經營許久的大本營是河東是太原,可陳克複卻讓皇帝任命他為江都留守。如今的江都,誰都知道,那裡早被陳朝大軍三面包圍,陷入困境。

而本江淮出身的王世充,封了楚王之後,卻又被封為長安留守。長安可是關隴世家的老巢,江淮出身的王世充入關內,去了卻是搶佔衛文升和宇文化及的地盤。其餘各大臣也都差不多,丹陽郡如今改成了陳朝的建康郡,陳破軍讓他去做丹陽太守,這豈不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