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緩稱王 第215章 新羅公主

突如其來的軍情讓眾將都不由得收起了臉上的笑容,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時候居然有兵馬北上了。

「是哪個人的旗號?是乙支文德還是高建武或者是淵凈水的旗號?有多少兵馬?」

陳克複滿臉肅穆地問道,按之前的情報分析,遼人最起碼也得是一個月以後才會北上的。這個時候,突然一支兵馬殺過了小遼河,這不由得讓所有人緊張起來。

小遼河距離遼東城已經十分的近了,離新城不過半天距離,就算到遼東城也不過是一天半的距離。

當日回到遼東城之後,陳克複在完成了遼東行營的組建之後,就已經將偵察營的兩千輕騎兵撒了出去。在金山之戰過後,陳克複的兵馬基本上已經將大梁水以西給佔據了。遼水以西是大隋遼西諸郡的兵馬,而遼水以東一直到小遼水、大梁水西岸,都已經是陳克複的佔領區。

雖然如今他的兵馬都收縮回了遼東城和新城,但是騎兵偵察部隊卻一直是前出到了大梁水西岸的。高句麗人接連戰敗之後,他們的力量主要集結在了鴨綠水一線的烏骨城和國內城,距離遼東城何止千里。

而距離遼東城最近的高句麗軍隊,就只剩下遼河下游的卑沙山城和建安山城了。這兩大山城處於遼東半島的入海口附近,距離遼東城也有數百里之遙。

這樣的一支兵馬,居然在過了小遼水才被發現,可以想像一下陳克複等人的驚訝了。

現在遼東行營兵馬十三萬,可是這才剛整編訓練了不過七八天的時間,連個最基本的磨合都還沒有完成,更不用說應戰了。

張猛看到五眾大佬們如此的表情,忙解釋道:「那支兵馬人數不多,只有千人上下。他們都穿著高句麗的鎧甲,不過卻沒有打旗號,看上去好像是高句麗南方的某個貴族私軍。而且這支兵馬全是騎兵,晝伏夜出,行蹤詭異,要不然我們偵察營也不可能到現在才發現。看他們的樣子,好像目標是遼東城,一日後就能抵達遼東城。」

眾將一聽都愣了一下,原本大家一聽說遼人兵馬北上,都下意識的以為是遼人大部隊北上了。現在這麼一說,才明白原來北上的只是一隻小部隊。

一千騎兵,對於現在的陳克複和高句麗的局勢來看,確實只是一支小部隊。

「大帥,這很有可能遼人的偵察部隊,估計是想來打探遼東局勢的,甚至有可能是北上扶余道和高句麗人聯繫。」毛喜捋著鬍鬚道。

只要不是大部隊現在北上,大家就都不是那麼擔心了。遼東行營已經派出了一支小和談隊伍去平壤,相信多少是能拖上一些時間的。

一臉大鬍子的沈光現在是右廂軍的行軍司馬,說高不高,說低又不低,位置正有些尷尬。巴不得能有機會立上一兩個戰功,好往上提一提,開口道:「大帥,管他是來偵察,還是想去聯繫扶余道的。不過是千把人罷了,請大帥准我帶一營人馬去把他們殲滅了就是。」

於欽明搖了搖頭:「大帥,眼下我們關鍵的是對遼人的緩兵之計。只要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就能讓七軍兵馬戰力上一個台階。而且有了一個月的時間,我們的器械也能更加充足,就是大帥剛剛弄出來的震天雷也能弄出更多來。而且有一個月的時間,契丹和靺鞨兩部族的一萬騎兵也能南下遼東城了。所有,這千把高句麗倒不是很重要,我看,不如派兵馬將他們圍了,把他們全俘虜了,到時和淵氏一族的人當成和談的俘虜交換條件。」

陳克複想想確實如此,一千遼人哪怕全殲滅了,也於眼前的局勢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提前引爆遼東的緊張局勢。

「傳我命令,讓行營偵察營、中軍羅林總管和李承義總管的兩個輕騎兵營一起出動,隨本帥前去把這千餘騎兵給拿下了。」六千騎兵對戰一千高句麗騎兵,而且又是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陳克複看來已經足夠了。

月掛中天,崎嶇的山道之中,一支千餘人的騎兵旗幟不張,戰馬馬蹄都用布包裹著的騎兵正靜悄悄地行進著。這千餘人身上穿著全是高句麗兵馬打扮,不過仔細看時,卻會發現,整支兵馬的將士都是十分的年輕。基本上清一色的二十上下,甚至有不少人看上去十分稚嫩,最多十五六的樣子。而且不同於高句麗貴族的那些奴隸私軍,這支兵馬行進之時,整齊有序,十分的訓練有素。

整個兵馬雖然是夜中行軍,卻不張火把,不打旗號,且人銜枚,馬裹蹄。一路上走來,保持著完整的行軍陣列,隊伍沒有半點的變形。

千餘人馬中隊,那裡一眼就能看的出是這支兵馬統領的所在。但更令人意外的是,這越是中間,那些將士的年齡卻越低。基本上都是少年郎,而且一個個長的十分俊秀,英武十分。前後數十位少年郎騎著高頭大馬,簇擁護衛著一員將領。和那些少年郎差不多,那位被簇擁的將領同樣也是位年輕的過份的小將。

而且更加奇特的是,這員小將年不過十五六,皮膚白晳細膩,身子略微有些單薄。穿著一身黑色的普通戰甲,頭上一個黑纓鐵頭盔。細長的眉毛、挺直的鼻樑。乍一看上去,說不出的風流俊秀。只不過此時,這年輕人卻眉頭微皺,而且雙目之間,也略顯疲倦之色,月光之下,看向前方的目光之中,有種淡淡的憂慮。

前軍一騎飛奔而至,在這夜色的山林之中顯得格外的清晰。那騎兵直縱馬來到中陣才停下,翻身下馬,沉聲道:「稟報殿下,再有一個時辰就到新城了。屬下剛剛打探過了,那裡如今確實是大隋國的旗號,山城城頭旗幟森嚴,燈火通明,兵馬眾多。」

「辛苦了,下去休息吧。」那被稱做殿下的年輕人一開口,卻聲如鸝鳥,婉轉輕柔,說不出的動聽,倒更似女子的聲音。

等那報信的騎士退下後,那公子旁邊的一位十八九歲的少年郎道:「殿下,看來我們路上從那高句麗人那得到的消息沒錯。高句麗和隋國的戰爭吃了敗仗,新城已經落入了隋人之手。這樣看來,遼東城肯定也是落入了隋人之手了,看來我們這次沒有白來。」

那被稱做殿下的年輕人,眉帶憂色的道:「可是路上也有抓到的高句麗人說隋國的皇帝已經帶著大軍回了中原,這裡只是一位隋國大將在留守罷了。如果隋國皇帝回了中原,那我們辛苦了一個月,從新羅來到這裡,就有可能毫無意義。」

另一位少年道:「公主殿下,我們歷盡千辛才到了這裡,不到最後關頭,我們又怎麼能放棄呢。哪怕到時隋國皇帝真的回了中原,但是既然還有大軍在遼東,那我們也可以找那留守的大將合作。」

這位被稱做公主殿下的年輕人,卻正是高句麗南面的新羅國二公主金勝曼。一個多月前,高句麗南方的幾大貴族領主聯合,與百濟國聯盟,一起對新羅國發起了攻擊,旨在搶奪漢江平原這塊肥沃的平原。

新羅國近年來國力漸弱,無法應對兩國的聯合進攻。只好轉而尋求戰場之外解決,最後新羅國決定,派大公主德曼公主去和百濟國和談。又派了二公主金勝曼北上遼東,晉見隋朝皇帝楊廣,尋求和正與高句麗作戰的大隋合作,一起對付高句麗,以解新羅之圍。

金勝曼帶著她的六部花郎千餘人馬,從高句麗南部的新羅出發,一路上為了躲避高句麗的攔截,他們全都換上了高句麗南方貴族私兵的盔甲旗號。每日又白天隱藏在山谷之中休息,夜晚之中行軍。好在高句麗山多,二來高句麗王國和貴族的兵馬,大都已經抽調到了遼東前線。剩餘的也都退入了各個山城堅守。

一路上小心翼翼,經過了一個多月,金勝曼公主帶著她的千餘人馬,終於趕到了遼東。只可惜距離遼東城越近,他們路上從抓獲的高句麗人那裡得到的消息也就越多越亂。

有說隋軍打了敗仗,隋軍皇帝已經逃回中原的。有說隋軍大勝,已經佔領了新城、遼東城的。還有的說,隋朝皇帝帶著大軍回了遼東,眼下遼東城只剩下了少量的隋軍。各種各樣的情報都有,讓這些滿懷希望而來的新羅人一下子有些擔憂起來。

遼東多山,大山小山不斷,一山挨著一山。

不過遼東的幾個大山城,雖然也大都是建在山中,不過卻都是在相對要開闊的山隘,開闊地建立。新城山城就是如此,整個新城正好處於幾條山脈交匯之處,正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皎潔的月色之中,在距離新城外二十里的一處小山坡之上,埋伏著隋軍的六千騎兵。因為打的是俘虜的目的,陳克複帶著人馬到了新城之後,就選了這處距離新城二十里的一處山道旁的山坡之上。不管這城騎兵是要北上還是直衝著遼東城來的,他們都要經過這個地方。

只要到時這千多兵馬一進入埋伏圈,那麼隋軍旗號一張,借著這險要的地勢,遼人要麼選擇戰死,要麼投降。而且就算遼人願意死戰,如此陳克複不給他這個機會,只是圍著的話,這支兵馬用不了幾天也一樣得落入隋軍之手。

「大帥,來了,距離這裡只有數里路了。」

等了沒多久,果然一支遼人裝扮的兵馬開了過來。那支兵馬的統領倒也謹慎,不過千人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