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星移斗轉唱盛唐 第508章 色厲膽薄謀無斷

「這只是一個開始!」

李俅陰沉著臉,看著面前的大臣們,這些大臣們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就是沒有一個願意開口說話。

「你們說,朕要如何去做,你們說啊!」

三十七家商會、行會的會首,就代表著三十七種行業,從筆墨紙硯的文具行業,到賣布匹的布行,這些都是關係到百姓生活的行業。他們一起罷市,既是向李俅的警告,也是自己力量的展示。

「若是不及時處置,不僅事端有可能擴大,而且會失了朝廷體面。」終於,一個李俅新近安插的大臣出班稟奏:「以臣之意,當派兵抄拿,擒其渠首,此時還為癬疥之患,不應姑息!」

他說得振振有辭,卻不曾注意到,朝廷之內,有大半官員,都用一種看傻瓜的目光看著他。

就是李俅,也是用看傻瓜的眼神盯他。

若能輕易動兵,何必他羅嗦!

這些商人只是罷市,動兵的話,以什麼為理由?人家關門歇業不做生意不賺錢,你還能去抓?更重要的是,這些商人背後,有沒有誰在支使,那支使之人,是不是就在等著動兵?

李俅是不相信,僅憑藉著一些商人,能夠有這麼大的膽量,與朝廷法度相抗衡,就像他不相信,《民報》背後沒有葉暢的指示和庇護,敢於罵他是周厲王一樣。

因此,想要動兵,就必須考慮葉暢的態度。

「陛下,事已至此,何不稍退一步,罷專利之說,行先皇舊法?」元公路咳了一聲,出來說道:「種種事端,皆是專利之說引發的,對症下藥……」

「夠了,朕要你們想辦法替朕分憂,不是讓你們替那些不法刁民為難朕,你這個御史大夫,是替朕擔任,還是替那些不法之輩擔任?」

李俅大怒之下,口不擇言,不等元公路話說完,便將他噴了回去。元公路吃驚地看了他一眼,然後發覺獨孤明向他暗暗擠眼,彷彿是在嘲笑他一般,他只能默默摘下自己的冠冕,叩首道:「臣不才,陛下既覺臣不稱職,願乞骸骨回鄉野。」

「你!」

一直以來,元公路這個御史大夫在朝廷中的存在感很弱,李俅知道他的一些往事,故此對他並不看重,方才呵斥起來,也絲毫沒有給先皇老臣留顏面的意識。但現在元公路直接請辭,讓他不禁愕然。

這豈不意味著……要攤牌?

元公路乃是葉暢塞在御史台的人,將他逼得辭官,也是李俅口不擇言之舉。

只是在這種情形下,自己莫非要退?

退一步,也就意味著全部退,自己的收權大計受挫不說,天子的威望,皇帝的尊嚴,都要置之何地?

「元公路,你是在要挾朕?」李俅被李隆基當成接班人來培養只有五年,李隆基「看聖孫」看中的是他的平庸,在李隆基看來,唯有平庸之君才可以和葉暢這樣有為之臣和平共處。葉暢念在他的恩情之上,對李俅會多有扶持。但是他卻不曾想,一個平庸之人坐上了九五之君的位置,權力地位的膨脹與自身才能之間的矛盾,就決定了這樣的人必然會急於做出些事情,好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李俅沒有選擇退讓,而是近乎攤牌。

元載渾身冒著冷汗,顧不得別的,出班奏道:「陛下,今日所議之事,非是元大夫的去留,而是如何解決商會罷市之事,不宜別生枝節……元大夫,國家有事之時,正我輩擔當之際,此時你輕言辭官,多年讀書,忠義禮儀,都到哪兒去了?」

李俅得他提醒,才想起,此時不是與元公路興義氣之爭的時候,如果他的計畫能施行,一個元公路算得了什麼!

「是朕失言了,朕也是急,先皇將江山基業予朕,以前有衛王在朝中輔佐,朕不必擔憂,現在衛王只是剛剛請辭,便出了這樣的事情……朕總不希望,朝中出一丁點事情,就要去打擾衛王!這些年來,衛王為了大唐江山有多辛苦,朕都看在眼中,往私下說,他是朕姑父,往公里說,他是先皇舊臣,諸卿能為他分擔一些就分擔一些吧。」

說到這,李俅咳了一聲,忽然間覺得,自己方才那段話說得有幾分先皇風範了。他目光轉了轉,移到獨孤明面上,又繼續道:「至於罷黜專利之法,就不必再提了,元侍郎向朕提出專利之策,正是考慮到『利民』之道統,若非民間辦工礦百弊從生,朕又何苦為之?」

獨孤明低著頭,暗暗撇嘴,這位天子漸入狀態,至少,終於會說漂亮話了。

若換作一般時候,會說漂亮話的皇帝也算是一個中上之君,可是這個時候,同葉暢這個做實事的相比,說漂亮話的皇帝就只能招人反感。

「以臣之見,此事當由京兆府出面,何至於朝會上商議?」元載卻覺得,李俅這番話說得甚好,他順著往下道:「陛下總攬全局,定下方略,百官去執行就是了。若是這等小事,也要陛下在朝會之上親自問計,要百官何為?」

「京兆尹解決不了呢?」李俅又問道。

「那便是京兆尹失辭,陛下責之即可。」元載面無表情地將京兆尹架了起來。

如今的京兆尹,正是劉晏。此人雖然不是葉暢的嫡系,卻與葉暢關係比較近,乃是當初葉暢與李隆基都可以接受的人選。元載對京兆尹這個職位虎視眈眈,知道此位置甚為關鍵,因此將責任推給劉晏,目的就是逼得劉晏做選擇。

劉晏也在班列之中,聞得此語,他出班奏對道:「此事古所罕見,臣實在是不知應對。元侍郎既是責之於臣,那臣斗膽請問,陛下方略如何,臣去執行就是。」

說到這,劉晏看了元載一眼,似笑非笑地又道:「陛下若以為當以雷霆手段去除之,臣就派差役去緝拿這些帶頭鬧事的行首。陛下若以為當以溫和手段懷柔之,臣就召集這些會首,與其商議當如何化解。」

這是反將一軍,元載既然說皇帝決斷臣子執行,那麼李俅就要先做出決斷再說。

李俅心裡暗暗憤恨,先皇對葉暢太過縱容,致使朝中其黨羽遍布,自己想做一點事情都受到明裡暗裡的牽制。

球最終還是踢到了李俅腳下,不過他雖然名俅,球技卻不怎麼樣,最後朝會的結果,還是決定先將那三十七家會首帶到京兆尹去再說。至於請到京兆尹之後怎麼做,他卻沒有說。

「今上終究是少擔當,好謀而無斷,色厲而膽薄。」

從杜甫口中吐出的這個評論,並沒有讓在坐的眾人驚訝,他們都是報紙的評論員,如今對李俅,可謂同仇敵愾。

《民報》要向李俅發難,並不只是因為葉暢長期對其的支持,還因為這涉及到《民報》各自的利益。如今這家報紙,無論是杜甫這個主筆,還是普通的編者、評士,家資都頗為不菲,原因就在於他們接受了大量工礦廣告。

而且他們也是對工礦興盛改變大唐有最深切體會的一群人,與那些坐在家中胡編亂造者不同,杜甫對此報的要求還是很嚴格的,要他們深入到市井之間進行調查,有真憑實據方可寫報道。故此,他們都是葉暢道統論的積極擁護者與鼓吹者,其中激進者甚至認為,葉暢這些年利民之舉,功勛已經可與上古聖人並論,理當受命於天。

「我們怎麼辦,再批判么?」有人問道。

「不必急,先緩一緩,等事情再進一步!」

杜甫話聲未落,外頭傳來敲門之聲,三長兩短的聲音,讓他臉色一變:「朝廷的爪牙鼻子倒是挺靈的,咱們快走!」

眾人笑了起來,然後到後院從暗門悄然離開,杜甫走到最後,還有餘暇爬上旁邊的一座酒樓,要了幾份小菜,一邊淺酌一邊看熱鬧。沒多久,便看到一隊差役小跑著過來,督促他們的人,正是相識的盧杞。杜甫平靜地望著這個傢伙,搖了搖頭,暗暗嘆了口氣。

差役們闖進他方才呆的院子,鬧騰得沸沸揚揚,酒樓里的食客紛紛擠來看熱鬧,也有大膽的好事者尋相識的差役問這是在做什麼。

那差役帶著怨氣道:「這位盧郎君檢舉,說是民報的一夥欽犯藏在此處,結果撲了個空,根本什麼人都沒有——這已經是第三回了!」

盧杞聽得臉色微微發青,不過他面上原本就有胎記,即使發青也無人能夠察覺。眼看這些差役鬧騰完了事,酒樓里的酒客也開始小聲談論起來。

「三十七家行會會首已經為此罷市了,接下來,還不知道會出什麼事情。」

「還有什麼事情,民不與官斗,真激怒了皇上,還不是會首倒霉?」

「那倒也未必,據我所知,過兩天,罷市的可就不只是現在的三十七行了。」

「哦,還有什麼會罷市?」

酒客們正議論間,卻看到一輛馬車,拉著滿滿的貨物停在酒樓前,夥計們除了幾個侍應之外,其餘人都紛紛下去搬運東西。又有好事者奇道:「你們生意不錯,採買這許多東西?」

「不過是些米啊面啊之類的,客人要吃飯,總得備齊了。」酒樓掌柜嘆了口氣:「諸位難道沒聽說么,長安城的糧商,也要加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