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江湖鼓動天下聞 第449章 休道風寒為小恙

冬雪來得極快,昨日才剛剛天陰沉下來,到今日,已經雪滿原野了。

葉暢醒時,發覺外邊天色極亮,他賴了一下床,這才在響兒服侍下從床上起來。響兒銀鈴一般的聲音隨著一陣寒意傳了過來:「下雪了,好大雪!」

葉暢皺了皺眉,快步來到門前,發覺院子里果然積了一層厚厚的雪。

昨夜並沒有怎麼颳風,卻不曾想,無聲無息落了這麼多的雪。對著滿眼的雪色,葉暢又發了一下呆,似乎不大願意。

「今日郎君有何事要辦?」

眼睛有些發紅的劉長卿早就候在門前,見葉暢出來,沒有怎麼寒暄就直奔主題。

「雪甚大,城中百姓有沒有遭災的?」葉暢問道。

「昨夜就在忙這個,城裡有一百七十餘戶屋子被雪壓塌了,其有三十四戶無家可歸,職下與洛陽令一起,將他們安置在親友家中,壓死了七個人。另外街上派人巡視了,所有無家可歸者,都被帶到收容處暫時收容。好在如今賊已平定,石炭能源源不斷運進來,今早我便去問過了,每石石炭三百七十二文錢,價格已經落下。」

「讓差役們挨家挨戶警示,石炭有毒,使用時要小心謹慎,不要緊閉門窗,須得留出毒氣排出的空隙。」

「是。」劉長卿又應了一聲。

他知道葉暢心情不好,不敢羅索,正要退下,葉暢突然又開口道:「劉公,去召安元光來,今日大雪,我心神頗為不寧,不知城外百姓情形如何,我要出城巡察。」

「這麼大雪……」劉長卿有些猶豫。

「正是大雪,我才要去,原本就是賊亂之後,百姓生計艱難,不去看看,我心中實在是不安啊。」葉暢緩緩道。

他這番話讓劉長卿有些感動,當下退出之後,不久安元光便到了葉暢面前,葉暢吩咐了一番,安元光心中大喜,葉暢此次出巡,不帶別人卻只帶他,分明是對他另眼相看。他應了之後,便出門點兵,不過小半時辰便回來:「葉尚書,兵馬已經備齊!」

「這次可能要在都畿道巡視幾日,甚至有可能去河南道看看,你備了幾日糧草?」

「依著葉公之令,備足七日糧草!」

這是葉暢帶兵的習慣,他手下兵士外出,不論所執行的是什麼任務,都要攜帶七天糧草。這個規定看似呆板,實際上卻是葉暢深思熟慮的結果。七天糧草,足夠打一場攻防戰所用,這樣就不虞被人突襲包圍後沒有足夠的食物支撐。

葉暢領著人馬向東而去,一路撫慰,召集各地官吏布置應付大雪事宜,沿途官吏,多少有些怪罪葉暢小題大做:這場雪雖然大,可是還沒有到成災的地步,原本用不著這麼上心。但是只要被葉暢發現這種心思,少不得要大發雷霆斥罵一番,其中還有幾個倒霉的傢伙被葉暢就地免職。

或許是沿途辛苦,又或許是心情鬱悶,到了洛口倉時,顏真卿一看葉暢就嚇了一跳:「葉公這是怎麼了?」

「偶感風寒,稍有不適。」葉暢在馬上用濃厚的鼻音回到:「不過無妨,我在洛口倉休息幾日,你尋一個好些的郎中來便是。」

顏真卿看他模樣,形容有些惟悴,並不像他自己說的那樣簡單。他心中暗暗擔憂,派人去請郎中,自己陪著葉暢入內。

「顏公不必擔憂,讓我靜養即可。」葉暢見顏真卿寸步不離跟著自己,笑著向他道。

顏真卿默然了一會兒,然後低聲道:「葉公不必太過心焦,無論朝中有何變故,葉公於國有大功,天下官民之心,大半在葉公這邊。」

他知道葉暢身體一向強健,此時出現重病之兆,十之八九乃是憂怒攻心,其直接原因,便是朝廷召安祿山入京。在普通百姓眼中,這紙詔令是再正常不過,可是顏真卿卻明白,這其實代表著朝廷對葉暢的不信任。

朝廷真的想快速平亂,只要詔安祿山的兵來即可,將這些兵派給葉暢,想來旬月之間,叛亂可定,根本用不著安祿山本人來。但現在朝廷把安祿山召來,而且不是讓他直接赴戰場,而是安置在京畿,分明是看葉暢屢戰屢勝又赤手空拳拉起了近兩萬精兵而心懷忌憚。安祿山此來,拱衛京師只是目的之二,真正的目的還是對付葉暢!

沒有多久,郎中請來,為葉暢診斷之後,開了幾服藥。出來之後,顏真卿問其詳細,郎中神情微微有些異樣:「葉公雖無大礙,但勞心過甚,須得靜養。」

與顏真卿想的也相差無幾,他點了點頭,便打發郎中離去。

但到了夜間,葉暢身邊的栗援卻來尋顏真卿,說是葉暢有事召他。顏真卿依言來去,卻看到葉暢神情冷峻,一身盔甲。

顏真卿愣了愣:「葉公還不安歇,這是……出什麼事情了?」

「我準備連夜南下,直取豫州!」葉暢道。

「可是葉公身體……」

「我身體並無大礙,沿途放出生病的消息,乃是為了掩賊耳目。賊人只道我在此養病,又值大雪,必不備我,乘機一鼓擒住賊首,安定天下。」葉暢說到這,微微一笑:「有些人只道我會勒兵不前,先與安祿山相爭……我豈是這等不以大局為重之人!」

顏真卿看著葉暢,好一會兒,只覺得熱淚盈眶:「葉公果然為大唐之柱石,安祿山輩,如何能與葉公相提並論!」

葉暢笑了笑,沒有再說此事,只是讓顏真卿遮掩他的行蹤,對外只道他在養病。

計議已定,葉暢悄然出城,身邊將士,他竟然只帶了安元光等二十餘人,就連栗援,也留在了洛口倉城。

望著葉暢離開的背影,顏真卿再度熱淚盈眶:朝廷待葉暢何其不公,而葉暢為天下又何其無私,這等人物,理當為周、伊之位,宰執天下,治國安邦!

他卻不知,葉暢臉上,一直掛著若有若無的笑容。

朝廷將安祿山調入京畿,防止他帶兵入京爭權,那有什麼用,葉暢要爭的,原本就不是京中那方寸之地,他要爭的是天下的官心、民心!

便是顏真卿這等忠直人物,現在都忍受不了朝廷,只要再進一步,他們就會將天下之望託付於自己身上——那個時候,莫說是安祿山,就是李隆基自己本人恢複到二十歲之時,也根本無法阻止他入京城執掌權柄!

更何況,這群被眼前貪慾蒙蔽了眼睛的鼠目之輩,還會替葉暢做一些他想做而不方便做的事情!

上蔡城中,袁晁此時還未睡下。他佔據了城裡最好的一戶宅院,此時正在其大堂中大擺宴樂,諸賊首,除了留在淮南的陳庄,其餘都在這裡。

「諸位兄弟,咱們四五十萬人,不可能久居於一處,須得早些定下方略。」酒微熏之際,袁晁趕走女樂,對著諸賊首道:「別的不說,咱們在上蔡有五萬餘人,加上新投的兩萬餘,總共就是近八萬,上蔡之糧,最多還可以給我們吃上十日,十日之後去哪裡就食,是一個大問題!」

眾賊哈哈大笑起來,他們人數極多,打仗時嘯聚一處,但戰畢之後各自分散就食,可以說打到哪吃到哪,此前就沒有為糧食擔心過。方清地位僅次於袁晁,笑了會兒後便道:「自然是去洛陽就食,雖然袁五哥敗了,可咱們此去重拾舊部,湊個七八十萬人,葉暢便真有撒豆成兵的本領,總變不出這麼多人手來吧?到時咱們將他擒了,拿去和狗官們換袁五哥來!」

「要是去洛陽,就得做好與安祿山十萬精兵相遇的準備。」袁晁心裡冷笑一聲:「哪一位兄弟願意領本部為前鋒?」

這個問題一問,眾人頓時都不笑了。

此時通過各方細作,他們已經打聽清楚,葉暢「變」出來的那些兵馬,原來是退伍的老兵、礦山工坊里的工人。眾人盤算著洛陽周圍已經沒有多少這樣的人物,故此不怕葉暢。可是安祿山不同,安祿山的部下都是邊軍精銳,讓他們忌憚三分。

就算不怕,他們也要擔心,這些賊軍首領的地位,基本是由其部下人數決定的。為前鋒者與安祿山戰,就算慘勝,自己損失大了,也就意味著在賊軍之中失去了話語權。

見眾人都不說話,袁晁冷笑了一聲:「看來諸位兄弟都是明白人,咱們此際,人數雖眾,但還談不上精銳,尚不足與官兵精銳相抗。兵法有雲,要避實就虛。咱們現在,最要緊的不是去奪洛陽,而是暫時讓一讓,在征伐之中增加更多的兵士,練出一支精銳來。我覺得在這邊休整得已經夠了,明日開始,我便要準備渡淮河回淮南道,你們若是不願意回去,便留在這裡就是。」

哪個願意留在這裡,成為安祿山、葉暢第一個要消滅的對象!眾賊首紛紛嚷了起來:「袁大哥這是哪裡的話,咱們都奉袁大哥號令,袁大哥去哪兒,咱們就去哪兒!」

唯有方清,皺著眉不說話。袁晁看著他,見他遲遲不開口,便笑道:「方賢弟欲留在河南道?」

「不是,我只是想,咱們幾十萬人,淮南道被咱們掃了一半,接下來得去哪裡就食?莫非真去打廣陵?那邊不太好辦,據說王啟年、韓黃裳他們花重金招募壯勇,意欲與我等一戰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