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江湖鼓動天下聞 第441章 捷書飛至動人心

這些天里,長安城中人心惶惶,一夕三驚,雖然朝廷竭力掩飾,可是百姓還是知道了都畿道起了賊亂,而且這賊亂迅速蔓延,擴展到了大半個河南道。這等情形之下,洛陽被圍,眼見長安與關東的往來就要中斷了。

便是宮中的李隆基,如今也沒有心思排演霓裳羽衣舞,變得重複勤政起來,連接著詢問各地情形。但是得到的消息,都不是什麼好事,雖然楊國忠百般阻撓,李隆基還是意識到,這個帝國出現了大問題。

「若朕能年輕二十歲……不,只要能年輕十歲,精力還足,何愁天下不靖?」這天他退了朝之後,回到自己寢殿,見只有高力士在身側,忍不住嘆息了聲道。

「是,奴婢若是年輕十歲,必然出去為聖人督軍!」高力士回應道。

「老了,老了……」

聽得李隆基喃喃自語,高力士心中動了一動,忍不住往著西北方望了一眼。

李隆基如今在興慶宮見朝臣,故此太子所在的東宮,在興慶宮的西北面。李隆基雖老,興慶宮中的太子卻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若是這話給別人聽去,只怕有些不妙。

想到這裡,高力士道:「聖人哪裡老了,聖人如今仍然是龍精虎猛,這幾日上朝,與當初年輕時沒有什麼區別!」

李隆基背著手,搖了搖頭,奉承話他怎麼聽不出來,他是真覺得老了。

過了會兒,他幽幽地問道:「高將軍,你說,讓安祿山南下勤王……如何?」

高力士心中一凜,忙跪倒在地:「此軍國大事,非奴婢所能言!」

「為何不能言,讓你說,你便說,你這老東西的狡猾,莫施在朕這裡!」

高力士偷窺了一下李隆基的眼色,垂下頭去道:「奴婢聽說,安祿山在聖人面前與聖人背後,不是一番模樣。」

「你是說,此人奸詐,必有反心?」多年主奴,李隆基自然是知道高力士心思的,瞥了他一眼:「這些年,安祿山送到你府中的東西也不少吧?」

「聖人聖明,明察秋毫,奴婢有罪,貪污受賄……不過奴婢雖然收了安祿山的東西,卻不敢不忠於聖人!」高力士聲音發顫,連連求饒:「奴婢對聖人一片赤心,天日可鑒!」

「朕知道,你起來吧,若不是這片赤心,朕豈能容你這個朕的身邊之人!」李隆基嘆息道:「只是這幾日,不時有人上表,說葉暢手中無兵,難以壓制都畿道之亂。朕派人去查過,原來不只都畿道、河南道,就是京畿道,出了長安百里也是怨聲載道,只差兩個人了……」

「兩個人?」

「一個叫陳勝,一個叫吳廣。」李隆基哼了一聲:「國家變成這模樣,皆是宰相之過也!」

高力士心中一動,很明顯,李隆基對楊國忠似乎有些不滿了。

「故此有人勸朕召安祿山入關勤王,別的邊將,不是隔得太遠,就是手中兵力不足,唯有安祿山,手中有十餘萬兵,他只需要帶六萬人入內,便可以掃平煙塵,還天下一個太平……」

「萬萬不可,聖人,進此言者何人,不可聽之!」高力士頓時慌了:「安祿山忠奸尚難辨識,如今中原空虛,他帶強兵入內,何人能制之?」

這是李隆基也一直擔憂的問題。若不是擔心這個,他早就派人召安祿山回來了,哪裡會等到現在?

「如今來看,只怕不如此不行了,今日得李憕密奏,說是都畿道賊兵亦有十萬,漸有圍洛陽之勢,葉暢兵力不足,而且都是新兵,只怕難以守衛洛陽。他有意勸葉暢棄洛陽而守安陽,隔絕黃河,不令賊亂至黃河之北……若賊人真正圍了洛陽,也唯有召安祿山入內了。」

「葉暢久督邊事,熟諳兵法,他必然能勝……」

李隆基搖了搖頭,他不是不信任葉暢能力,但是手裡沒有足夠的精兵,葉暢個人再強又有什麼用處?他有些話沒有和高力士說清楚,事實上,召安祿山回來的密使,在他得知洛陽危險之後,便已經派出去了。

只是派出去之後,他心中又不安,在猶豫是不是要追回密使。

他心中煩躁,邁步欲往別殿去,高力士起身正要隨之,卻看到側門處一小太監在那裡晃著。

因為李隆基心情不好的緣故,現在什麼閑雜人等都不敢出現在他面前,這個小太監,定然是有事稟報。而這個時候,能讓膽戰心驚的小太監跑出來的,唯有前方的軍情了。

「可是有軍情稟報?」高力士問道。

那小太監跪下道:「稟聖人,稟高將軍,大喜,洛陽大捷!」

「洛陽太捷……葉暢僅憑兩千新兵,擊敗了十餘萬賊人?」李隆基不待高力士轉話,快步出殿,直接向那小太監問道。

小太監將一份軍報呈了上來,高力士在旁邊歪著脖子偷瞄了一眼,然後吸了口氣:「果真大捷!」

確實大捷,那戰報如果不假的話,證明圍擾洛陽的賊兵不但被擊潰,而且損失大半!

依託洛陽城,憑藉精銳突擊賊部中軍,大小賊首斬殺近百,賊十餘萬眾盡皆崩潰,逃散者不計其數,目前仍成伙的賊人,唯有三四萬餘,餘眾非死即俘!

「哈哈哈哈……葉暢果然不負朕所望!」李隆基見此戰報,仰天大笑,滿臉都是喜色。

洛陽圍解,也就意味著河南道迫在眉睫的危機已經解除,現在要看的,就是程千里了。

葉暢僅憑兩千新兵便能擊敗十萬賊人,程千裡帶著數萬禁軍與團結兵南下,打得應當不會比葉暢差才對。

「恭喜聖人……恭喜聖人!」高力士在旁也是笑逐顏開:「葉暢之才,儘是聖人發掘,得此賢臣,實是聖人洪福齊天啊!」

李隆基笑著連連點頭:「馬屁精……不過朕喜歡!好吧,這等好消息,不可朕獨享,你令人將之傳遍京城,也安安京城百姓之心。只要京城不亂,葉暢他們便可以安心平賊了。」

「洛陽捷報,賊首袁瑛率十萬亂賊圍困洛陽,東牟郡公葉暢以四千軍大破之,斬首六千,俘獲五萬!」

這捷報迅速傳了出去,得到這個消息,吉溫吃了一驚,慌忙來拜訪楊國忠。

與上回吃閉門羹不同,這一次楊國忠聽說他來了,立刻出來相迎,才一見面,便劈頭道:「葉暢勝了,你可知這個消息?」

「京中傳得到處都是,卑職如何不知道!」吉溫面色亦是陰沉:「楊公,這樣一來,只怕召安大夫入京的事情會有波折!」

楊國忠猶豫了一會兒,不等他回應,吉溫又道:「葉暢力挽狂瀾,若再給他竟全功之後,楊公以為,朝廷當如何封賞,是將郡公升為郡王,還是宰相?」

這對楊國忠來說是致命一擊,此前葉暢收拾好洛陽散亂的人心,已經讓他的處境甚為尷尬,若不是突如其來的暴動,只怕葉暢就要乘勝追擊,將線索牽連到他身上。現在葉暢更再立戰功,而且不是邊境上的戰功,是在李隆基眼皮底下立下了力挽狂瀾的戰功,除了入朝為相,還有什麼爵賞可以安天下之心?

以葉暢的能力,真的入朝為相的話,他楊國忠除了靠邊站,和前幾年的陳希烈一般當個聾子啞巴,還有何能為?

「不可能!」楊國忠從牙縫裡陰沉地道。

「所以必須將安大夫招來,安大夫平定民亂,最多升升爵位,不可能入朝為相,只要他攤薄一些葉暢的功勞,讓葉暢不顯得那麼突出。」吉溫同樣陰森森地道。

「吉公何其熱衷於此事?」

「楊公以為,葉暢得志,我能有好下場?」

兩人短暫地交換了一句,楊國忠點了點頭,沉聲說道:「我會想辦法的,你只管放心!」

長安城中某些人在做死,洛陽城則是陷於一片狂歡之中。

駱元光抹了一把額頭的汗,雖然他心中有事,可到了洛陽之後,卻也禁不住為城中的狂熱氣氛所感染。

「叭叭叭叭!」那是在家門前的火盆中燒爆竹的聲音。

「咚咚鏘,咚咚鏘!」那是燈籠隊的聲音。

整個洛陽城,到處瀰漫著酒香,醉狂之意,充斥於大街小巷之間。那些青樓畫閣之上,不知多少書生,將滿腹的才思,變成紅顏朱唇的淺吟低唱。

不怪這些百姓、書生如此,這些時日來,甚至可以說這兩年來,象這般的好消息,總是讓人覺得少。若說葉暢來之前,城中被騙的百姓對於葉暢還懷著幾分怨氣,那麼現在,洛陽城裡的百姓不但沒有怨氣,反倒滿是感激——那些從城外逃入城裡的難民,可是將賊人劫掠過後的慘狀說與他們聽了,燒殺搶擄姦淫屠戮,只要能想得到的罪惡,幾乎一樣都未曾少,便在洛陽之外,都畿道之內,他們視線能及之處發生了。

這些無法無天的亂賊,若是給他們闖入洛陽城中,城裡的百姓能活下一半,那就謝天謝地!

「你們這是……為何如此,有何喜事?」駱元光雖然肩負重任,卻還是忍不住拉著一個喜氣洋洋的洛陽百姓問道。

「郎君從外地而來?」那百姓訝然道:「竟然不知此事?三日之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