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江湖鼓動天下聞 第437章 河陽橋北馬蹄急

「葉公,程千里一軍干係淮南、河南安危,不可不救之!」

回過神來之後,李憕急切地說道,程千裏手中的部隊,乃是大唐在中原最後的機動部隊,雖然這些禁軍長期屯於京畿,久疏陣戰,但好歹還是受過訓練,比起葉暢現在招募的這批人要像樣得多。

這支部隊如果出了問題,也就意味著在叛賊面前,從淮南道到河南道,再無可以抵禦叛軍的力量。

「如何救之?」葉暢心情有些煩躁,翻了李憕一眼:「你說,如何去援!」

李憕頓時瞠目結舌,好一會兒訥訥地道:「葉公天下名將,總會,總會有辦法……」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憑著這些兵,我能怎麼去救!」葉暢罵了一聲,多少也有些失態。

中原會亂,在他意料之中,他為此還做了不少準備,可是當亂事真起來之後,他才意識到,自己的所謂準備,在此面前都顯得杯水車薪。如果程千里不能迅速擊敗那些叛賊,華夏會蒙受的損失將極大,而葉暢自來到此世以來想要改變的安史之亂讓華夏從擴張轉向內斂的遺憾,就無從說起。

如果鬧得像安史之亂那樣,百姓亡失大半,只靠著殘餘的一點人口,能夠守住中原精華部分就不錯了,還能拿什麼同大食去爭奪河中,拿什麼與渤海、新羅爭遼東,更別提葉暢開拓南海的下一步計畫了。

「現在看達奚珣與盧弈二人……若他們能招募些人手來那局勢還有改觀……」

葉暢剛剛說到這,便看到遠處又有塵土掀起,他一皺眉,心裡突的一跳:似乎有什麼異動!

河南道百姓因為災荒和朝廷苛政的緣故而頗有怨聲,這個事情葉暢也知道,但他的消息來源,主要集中在長安與洛陽兩座城市,偏遠的鄉村那裡,宗族的勢力更強,他的力量基本是無法介入。故此,葉暢雖然知道河南道亦不穩,卻並沒有意識到問題有多嚴重。

他畢竟不是全知全能,注意力集中在城市,對於鄉村不免有所疏漏。

再看時,發覺來的是兩個渾身血跡的差役,他們到了葉暢面前,氣都喘不出來:「葉公,葉公……大事不好……不好了,出事了!」

「你們……你們是隨盧公去陳留募兵的,這是怎麼回事?」李憕認出這兩個差役,驚問道。

「葉公,李公,不好了,我們才到滎陽,便遇賊人……盧公遇難,隨行之人,只有我們逃了出來,賊人勢大,成千上萬!」

賊人勢大,成千上萬!

李憕一瞬間覺得頭昏眼花,整個人險些栽倒在地上,他呆若木雞,不知該說什麼好。

盧公,就是盧弈,也就是葉暢舊敵盧杞之父。

「滎陽有賊?」葉暢神情終於變了變,這是出乎他意料的事情,而且緊接著他臉色變化就更大:「滎陽!」

通往東牟的轍軌,在過伊水之後經偃師、鞏縣至滎陽。滎陽出賊,就證明賊人能截斷轍軌,而對於要面對飢芒的河南道來說,滎陽就是即將到來的嚴冬時的生命線!

「滎陽若有失,東西交通便斷絕,這當如何是好?」李憕也急道。

葉暢眉頭緊緊鎖在一起,這樣一來,他就只有動用自己的底牌了。原本這張底牌,他不是為叛亂而準備的,而是準備在關鍵時候逆轉全局的。

「事急矣,郎君,請許我回修武招募子弟!」他正猶豫間,突然身邊有人道。

葉暢霍然驚覺:正是!

洛陽距離修武不過是一水加一縣之隔,相距並不遙遠。修武與武陟、懷州、獲嘉諸縣,乃是葉暢故地。雖然他離開修武已經有些年,自從天寶八載之後,連接著六年不曾回到修武家鄉,但是家鄉子弟在他部下者,並不在少數。這幾縣托他的福,在整個河南道中,算是情形比較好的,糧錢都不缺。

但是因為他比較久沒有回去,反倒將這個大本營給忘了!

他轉眼看去,向他提出這個建議者身材健碩,虎背熊腰,乃是卓舜輔。

此人祖籍廬陵,後移居修武,並不是修武世家,打小家境貧寒,為葉暢所收容。天寶十二載自旅順書院結業之後,這個卓舜輔便跟隨在葉暢身邊,他的學業並不出眾,能夠被選為親衛,是因為他技擊出色——旅順學堂所開設的課程里,除了語文、算學、自然和德育之外,還有就是技擊,由善直的棍僧師兄弟任教授。

「舜輔,我記得你今年已經十九歲,尚未有字吧?」葉暢道:「你有應變之智,大事之際能鎮定自若……我贈你字鼎臣吧。」

卓舜輔眼前一亮,挺胸應道:「是,多謝郡公賜字!」

「以你為洛陽留守兵曹參軍,去修武募兵……我在洛陽翹首以盼!」

卓舜輔又應了一聲,旁邊的同伴們既是羨慕又是嫉妒,他此次一言,便給自己爭來了出頭之機,眼見他要離開,葉暢又喚住他:「二十日,我只給你二十日時間,你切記切記!」

葉暢下令,旁邊劉長卿筆挽龍蛇,飛快地書下任命,然後蓋上印符,葉暢說完之時,便交與卓舜輔。葉暢再給了他令箭,卓舜輔飛身上馬,也不回城,就徑直向北而去。

望著卓舜輔的背影,劉長卿有些擔憂:「葉公,這位卓鼎臣不過少年,這等大事,是不是再派個老成持重之人前去助他?」

葉暢搖了搖頭,現在他身邊人手正緊,哪裡還有老成持重之人能去助卓舜輔?而且,卓舜輔是旅順書院出來的人才,雖然課業上不是非常出眾,但能被選到他身邊,豈會是平庸之輩?

洛陽周圍道路便暢,他向東北而去,不吝嗇馬力,故此兩個多時辰就到了河陽橋。河陽橋乃是浮橋,架於黃河古孟津之上,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橋南、橋北各築一城,黃河中的沙洲之上又有一城。在此橋北北城外有驛站可以換馬,卓舜卿未在城中停留,到此才與驛丁說到要換馬,突然間聽得遠處大亂之聲,他愕然抬頭,便見北面外數百百姓扶老攜幼而來,遠處更是煙塵大起。

卓舜輔眉頭一撩,情知不妙,滎陽既然有民亂,安知這河陽就沒有民亂!

「給我三匹馬!」他厲聲喝道。

那驛丞連連搖頭:「這不合規矩……」

「都這個時候了,你還說什麼規矩,賊人將至,我奉令去募兵,你若是再推搪,莫怪我刀下無情!」

卓舜輔一邊說,一邊將刀便架在了那驛丞的脖子上,驛丞早嚇得屁滾尿流,哪裡還管什麼規矩,當下忙不迭命兵丁將好馬牽來,卓舜輔也不顧挑剔,飛身上馬,然後回頭喝了一聲道:「你們定要守住河陽橋……」

還沒有等他話說完,那驛丞自己就跳上了一匹馬,轉身飛奔而去,而驛站之中的兵丁們也紛紛搶馬,沒有搶著馬的就步行奔跑,轉眼之間,就逃了個四散!

這裡承平日久,哪裡見識過戰事,故此從驛丞至驛卒,都是望風而逃!

卓舜輔心中一沉,暗自說道:「這些廢物官兵,都不堪用,葉公要以這些蠢貨守洛陽,實是困難,葉公安危,可都在自己身上!」

想到這裡,他驅馬前行。但就在這時,聽得哭喊聲一遍,他稍稍駐馬,看著迎面逃來的百姓紛紛在叫喊,便回頭望去,只見河陽北城的城門,在那驛丞與驛卒逃進去之後便開始關閉,將這些百姓都阻於其外!

卓舜輔便覺得自己的心整個糾在了一起。

從煙塵來看,賊人還遠,城中官兵完全可以等百姓逃入河陽北城後再閉關落鎖,可是他們竟然膽怯至此,置城外逃難的百姓於不顧!

卓舜輔若不是身肩重任,定然要衝回去喝令開城,但想著葉暢的安危,他只能狠狠地咬了咬牙,然後撥馬避開迎面逃來的百姓,斜斜里往著東北方向而去。

賊自西北而來,他向東北而去,雖非正面相迎,卻也錯肩相交。這伙賊人首領,正是袁瑛,他遠遠地便看見卓舜輔,見著卓舜輔那種緊身盤扣衣裳打扮,頓時想起天寶十一載在春明門外看到的算學大賽之上,旅順書院的學子就是這般打扮。他心中一動,叫道:「快些攔住那廝,快些攔住他!」

賊人多是饑民,所騎乘者不過是牛驢,乘馬者皆為鄉中豪強子弟。他們貪圖卓舜輔身邊三匹馬,當下分出十餘騎來攔截。賊人走直線,卓舜輔走斜線,雖然卓舜輔馬術高超,卻也被賊人前鋒截住。

卓舜輔並未慌張,與賊人還隔著三十步時,綽弓在手,到二十步時,他已經扣弦上箭,嗡的一聲過去,最先之賊應聲落馬!

「射他,射他!」不遠處正趕過來的袁瑛大叫道。

賊人也紛紛彎弓,但他們正瞄準之際,卻發現卓舜輔整個人消失了。愣了愣,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幾乎全身都藏在了馬腹之下的卓舜輔斜舉弓,第二枝箭又射了出去。

這一箭因為姿勢不正的緣故,射得不準,只射中了一賊的馬額。那馬痛嘶了一聲,偏首斜跑,一頭撞在了另一賊身上,兩賊同時從馬上栽了下來,倒是亂中生巧。

眼見卓舜輔突破了攔截,袁瑛大怒,從馬上站起身來,厲聲叫道:「葉暢村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