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江湖鼓動天下聞 第430章 豈容前緣今日盡

李隆基從來就不蠢。

無論是楊釗的小動作,還是葉暢的小算盤,他都看在眼中。他希望兩人相爭,避免再出現李林甫那樣一家獨大的權相,但同時又不希望這兩人之爭徹底爆發,造成你死我活之局。

所以當葉暢請假去祭拜李林甫時,他准了假,但當他一發覺長安、洛陽的異動,立刻繞開楊釗,遣密使來召葉暢回京。

他的打算很簡單:葉暢理財之能天下聞名,這個爛攤子,反正也是要算到葉暢頭上去,葉暢不收拾,誰來收拾?

而且,這些年,葉暢聚斂的財富讓李隆基也嫉妒,這麼有錢,免不得會生些別的心思,通過此次事件,想來葉暢要將事情壓下去,也須得耗費不少錢財。

聽得那密使說出李隆基欲召他回去解決商會股票騷亂之事,葉暢頓時明白了李隆基的意思。

他心中冷笑了一聲,或許在李隆基看來,他這種種手段,還是恩典,是為了全君臣之誼,是為了葉暢的好。李隆基卻不曾想,葉暢能夠積攢下若大家財,確實是有朝廷支持的原因,但葉暢通過稅賦、捐贈等方式,也回報了朝廷,甚至可以說,回報的遠比朝廷給予的支持要多。

葉暢當然知道,自己要忠於華夏,自己所有一切,都屬於華夏。但他同樣也知道,李唐皇室,大唐朝廷,並不能代表整個華夏。

指望著他毫無保留地給李唐王室當忠臣,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此事我知曉了,只不知這商會股票之事,可是安東、雲南、安西商會?」葉暢道。

那密使臉色有些發窘:「這個……聖人沒有交待。」

「我手中有這三家商會每一份股票的記錄,從未向兩京普通百姓公開募集過一個銅板的資財。」葉暢徐徐道:「故此此事與我無關,誰主持操持這些商會股票,當由誰善後才是。」

密使卷著舌頭,眼睛翻了幾翻:「可是當初這幾家商會發行之際,都說是葉公你……」

「果真如此?那麼我也是受害者,當朝執政為何會縱容這等事情發生?」葉暢平靜地道:「楊相理財本領,舉世皆知,他定然會處置好此事。」

密使嘴巴張得老大,不免有些惱羞成怒:「葉公,此乃天子旨意,你遵還是不遵?」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葉暢道:「我為遼東行軍總管,如今遼東四邊烽煙起,我當以軍國大事為先。」

「你,你,你……」

密使眼見就要跳腳,葉暢又笑了:「你這使者好不曉事,這等事情,聖人豈是會派你這般人物來……若不想空手而返,就在這歇著,等聖人派來的別的使者,先出去吧,我這邊尚有軍務處置!」

不等那使者再說什麼,左右便有人上來將他夾起推了出去,葉暢冷笑著搖了搖頭,向著眾人道:「大夥見著沒有?」

便是忠心李唐的岑參與王昌齡,此際也怒髮衝冠了。

「葉公所言不錯,如今天子與太子身邊,儘是小人當道,雖然有葉公、元公這樣的正人,卻也不得信用,倒是楊國忠與一群閹豎上躥下跳,他們貪賄之事,天下皆知,那些烏七八糟的商會,分明就是他們折騰出來的,為何要葉公去善後掃尾?」岑參憤怒地道:「以某之見,平息百姓之怒極易,罷楊釗之相以定人心,抄楊釗之家以止民損,則兩京自安,天下太平!」

「泥人都有三分氣,何況葉公這些年勞苦功高,朝廷的爵賞卻總是慢上半步,倒是楊釗之流,升官發財極快,就連他那不學無術的兒子,如今都是三品的高官……」

眾人對長安的情形並非不了解,就算不是隔段時間就會到這來的《民報》,《旅順邸報》上也有朝廷中人事任免的消息,楊釗幾個兒子少年無功便得貴位,在遼東立下這麼多功勞的人,哪個心裡不膩味?

「依我看,這遼東之地,原是我們奪來的,不如葉公就在遼東稱王了吧,咱們對大唐稱臣納貢,但用不著總去……」

「休得胡言亂語!」這話一說出來,有人就變了顏色,第一個呵斥出聲的,正是葉暢本人。

他心情顯得格外沉痛,掃視眾人一圈,然後道:「我不會為大唐叛逆,當今天子只要在位一天,這等悖逆之話便休要再提!」

王昌齡與岑參交換了眼神,兩人都有些隱憂。

葉暢沒有把話說死,當今天子在位……李隆基如今已經七十,就算活到八十,又還能在位幾年?

不過再仔細一想,以太子李亨同葉暢的惡劣關係,為李隆基效力倒還罷了,再去替李亨效力,確實也為難了葉暢。

「我雖是拒絕了這一使者,但料想天子聖明,很快也會意識到此次使者不妥之處,第二批信使想來用不了多久就會到。」葉暢嘆了口氣:「我終是大唐之臣,兩京百姓也終究花了不少錢來買咱們遼東的貨物,故此我還是要進京的……」

只此一話,羅九河、岑參、王昌齡等諸人便離席下拜,向著葉暢道:「葉公忠心,日月可鑒,若能如此,則國家大幸,萬民大幸!」

此前種種作態,為的就是接下來的一刻,葉暢沒有立刻回應,而是向著葉英看了過去。

葉英果然跨步出來,也是一揖,然後揚聲道:「萬萬不可,郡公,你一身干係遼東兩百萬百姓存歿,干係這遼東三千里地界是否屬華夏,如今朝廷待你甚是不公,這兩京百姓之事,分明就是楊釗等奸賊設陷阱,你此番回去,必是自投羅網。岑公、王公諸位,雖是一片公心,可是置我葉氏一族如何?」

「正是,我們在遼東自是逍遙自在,哪怕不當官了,也不虞有性命之憂,終身富貴不愁,為何去淌兩京的渾水?」葉挺也是出列道。

葉英、葉挺兩人的話,讓岑參他們多少有些尷尬,確實,葉暢再回長安,雖然不是重入虎穴,哪裡比得上他在遼東自在。而且安撫兩京百姓,葉暢可是要拿出錢來的!

「這個……」葉暢有些猶豫。

「郡公,大局為重,天下為重,百姓為重!」王昌齡再勸道。

「什麼大局天下百姓,那是他李家的大局李家的天下李家的百姓!若這大唐是我們葉家的,不待你們說,我們就護著郡公回長安了,但這天下是姓李的!」葉英叫道:「岑公,王公,你們二位都是讀書人,都是講道理的,你說天底下哪有這般道理?此前雲南出了麻煩,是我家十一郎去的,安西出了麻煩,又是我家十一郎去的,如今連他李家天子屁股底下的兩京都出了麻煩,還要我家十一郎去——李家既然坐不穩江山,那就換個坐得穩的人來!」

「葉英,你亦是大唐之臣,這等悖逆之話,要是我再聽得你說,休怪我不念兄弟之情!」葉暢怒道:「此次去兩京,我意已決,你們不要再勸……岑公,王公,二位助我多年,我之心意,二位亦是知曉,還請二位莫要怪葉英口不擇言。」

岑參、王昌齡不疑有它,自是應承,那邊葉挺卻又陰陽怪氣地說道:「好吧,十一郎你非要將咱們葉家身家性命又賭上去……可是若此次你僥倖辦成了事,結果朝廷還是這般,那當如何?岑公,王公,那時你們又當如何?你們自然無所謂的,朝廷再如何株連,也到不了你們身上,可我們葉家呢?」

「此次葉公回京,我們與葉家共存亡就是!」熱血上涌之下,不待岑參有所反應,王昌齡厲聲道。

岑參心中一動,看了葉暢一眼,卻見葉暢面上的神情是若有所思。

「你一人有何用,咱們遼東,不姓葉的可是佔了多數!」

「老夫想來,羅公、岑公與老夫想法當是一般,其餘還有誰,老夫都負責說服他!」王昌齡又道。

話說到這裡,葉英、葉挺終於不再糾纏,葉暢嘆了聲:「既是如此,那遼東戰事一律委與九河,我即刻回旅順,只待天子遣來的第二批使者到了,便啟程回中原。」

岑參到現在還沒有弄清,葉暢是在說真心話還是在說假話,或許他的話里,半真半假皆有吧。無論岑參心底深處是怎麼想的,此次會上,整個遼東的高層,基本上統一了認識,對葉暢此次回去之後可能發生的事情,也有了個心理準備。

未等葉暢回到旅順,第二批使者便又到了。如葉暢料想的那樣,這批使者帶來的旨意,就沒有第一位使者那麼無理,不僅許以葉暢兼任京畿採訪使,還許他在兩京便宜行事。

這一個「便宜行事」便將一些不方便的權力交與了葉暢,李隆基的想法很簡單,楊釗既然暗中吃飽,那麼也不能不吐出此來。這事情他自家不好去做,自然是要交與葉暢的。

得了這個旨意,葉暢回到旅順,先是將遼東的一些掃尾工作安排好來,然後便去李林甫墓前,與李騰空告別。

此次回中原,前途險阻,與李騰空告別,可以安她之心。但讓葉暢吃驚的是,在李林甫墓前,卻沒有見到李騰空。

見他的是一臉惶恐不安的李岫。

「舅兄這是何意,為何說騰空不欲見我?」葉暢有些怒意:「還有,那邊的道觀,究竟是怎麼回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