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江湖鼓動天下聞 第428章 重任得遂平生志

羅九河抬頭望了望陰沉沉的天空,罵了一聲。

「得快點,若是遲了,就得淋一身雨去見葉郡公了。」他向左右的人道。

周圍人應了一聲,戰馬又加緊了一些。清一色的大宛好馬,疾馳起來,雖然只是三十餘人,卻也有千百人的氣勢。

安西商會最受歡迎的貨物,就是那些大宛好馬。哪怕遼東之地,接近契丹、奚等盛產戰馬的部族,也多喜歡用大宛馬。一匹好的大宛馬,在安西只值幾十到一百貫,到了這裡,就可以值五百到一千貫,那種汗血寶馬,更是值萬貫,卻還有價無市。

時值大唐天寶十四載七月二十七日,原本在安城州的羅九河,奉命往建安城與葉暢相見。

與同樣被召來的葉挺不同,羅九河始終記得,自己乃是降將,故此他在遼東體系之下算是最謹小慎微的一個,不求有大功,但求無小過。這種相對保守的性子,也體現在他這些年的功績上。無論是對付契丹、奚人,還是對上渤海、安祿山軍的騷擾,他都是甚為謹慎。

這種謹慎,其實不合乎他內心所想。

在離著建安城足有五里的地方,羅九河就看到了一團煙霧滾滾而上。空氣中似乎都帶著一股刺鼻的味道,不過羅九河對這種味道並不厭惡,那是鋼鐵與烈火的味道,每每都讓他想到戰場。

「什麼人!」路旁的崗哨里傳來呼喝之聲,一具具拒馬橫在道路上,迫使羅九河等不得不降下速度。

這拒馬是新置的,雖然崗哨早就有了,可以往並沒有這麼嚴密地搜查。

「原來是羅將軍!」認出羅九河之後,崗哨里的衛兵卻沒有立刻放行:「還請將軍出示令牌!」

羅九河將調自己回來的令牌拿出給那衛兵看過,然後問道:「這邊怎麼也如此?」

「郡公之令,而且南邊傳聞,郡公初至旅順,那些細作便有異動。」那衛兵沒有隱瞞自己所知,他知道的也不是什麼秘密。

「異動……當真是狗膽包天。」羅九河心中微微怒了起來。

他雖然在葉暢手下謹小慎微,可是並不意味著他對葉暢就不尊敬,相反,正是因為對葉暢的敬重,所以才會如此小心地維護著上司與下屬的情誼。

「可不是……當真是不作死就不會死。」那衛兵說了句近日旅順開始流行的口頭禪,然後笑了起來。

羅九河離開這處哨崗繼續前行,每隔里許,便有一處哨崗,當他抵達建安城時,天上已經開始噼噼啪啪地下雨了。

好在城門前有人迎來,給他們備了蓑衣,還有人問他們要不要在城門處先躲躲雨。羅九河心中焦急,哪裡敢在外等雨停,冒著雨便向著葉暢的大本營而去。

儘管建安城的空氣不大好,但街道卻還是很乾凈的,其平整潔凈,不遜於旅順。因為當初是撇開舊城建新城,所以城市的下水系統做得極為出色,這樣的大雨,街面上卻沒有積什麼水。

硬化了的道路,也不會讓他們陷入泥濘之中不可自拔。

但雨還是太大了,這七月天的暴雨,來得甚為迅猛,即使有蓑衣,也幫不了他們太多。當他們抵達城西北側的行營之時,渾身已經濕透了。

「羅九河求見葉公,煩勞為我通稟一聲。」羅九河牽著馬來到門前,向著站在承檐之下的衛兵道。

「羅將軍只管進去,郡公說了,羅將軍只要來了不必通稟。」那衛兵讓開門:「裡面有熱水,也準備了乾的衣裳,羅將軍先換身衣服吧?」

「你安置好我的隨從,我先見過郡公。」羅九河道。

稱葉暢「郡公」,他還有些不適應,開國郡公,才三十歲,完全是靠著雙手掙來——葉暢的功勛,著實讓他心生羨慕。不過他知道,自己是沒法子比的,論及膽量氣魄,自己無一處能及,更不要提政略智慧了。

只希望能跟在葉暢身後,隨著葉暢的功勞越來越大,自己也分潤得越來越多的功勞。

唯一讓人遺憾的是,葉暢至今尚未有後嗣。

「九河來了,怎麼渾身都是濕的……先用熱水洗洗,換身乾衣服再來見我。」葉暢看到渾身濕淋淋的羅九河,眉頭輕輕皺了一下:「正需要你鼎力之時,千萬可別病了!」

「是!」羅九河一句廢話也沒有講,跟著一個警衛下去了。熱水是現成,乾淨毛巾、軍服也都準備好了,羅九河動作很快,只是轉個身的功夫,就拾掇好了自己。

穿上乾衣裳時,他對著玻璃鏡中的自己看了一下,心裡甚是滿意。

雖然已經年逾四十,但他身體依舊健壯,看上去和三十多歲的人沒有太大區別。而且他的精力比體力還要充沛,這些年又讀了不少書,從古時的兵書,到葉暢自己寫的一些被稱為「實學」的書冊。書讀多了,人的氣質自然就有所變化,比如說,他的鎮定沉穩,既有性格使然,也有書籍的作用。

「襄平守捉使羅九河,向葉公報道!」再見葉暢時,他挺直身軀,站得筆挺,行了一個遼東團練軍的新軍禮。

團練軍不算正規軍,所以有些軍禮、軍制,可以隨主官的喜好而調整。羅九河不以官場之禮相見,而是行軍禮,對自己身份的認知,讓葉暢很滿意。

僅這種謹慎,就足以讓羅九河立於不敗之地了。

「九河,一年半前,你曾經擬過一份安東作戰計畫與我,其中說過,安東遲早會有一場決戰,這場決戰的規模、範圍以我們遼東的實力來決定,若我軍勢大,則是一場大戰,安祿山、渤海國、新羅國會一起夾擊我們。如今你看,邊場決戰是不是要來臨了?」

葉暢直接問主題,讓羅九河心神再度繃緊,他回憶了一下當初自己的那篇計畫,那篇計畫交上去之後,葉暢只是回了一個「知道了」,他原本以為並不被重視,卻不曾想,葉暢在這裡等著他。

「如今我方勢力尚有不足,故此還不是大決戰。」羅九河沉吟了一會兒:「安祿山便決不會輕舉妄動,他甚至有可能打著與我軍聯手之名,在戰事不利於我軍時,乘機奪取建安城!」

葉暢等了等頭,示意他繼續。

「渤海國因為近兩年沈溪之事而對我愈加敵視,契丹人供其驅使。新羅人生性姦猾,慣於渾水摸魚。故此,此次衝突,將是渤海國為主,契丹人為先鋒,新羅人觀望,安祿山則趁火打劫!」

兩人都沒有去糾纏,同為唐軍,安祿山怎麼敢對遼東動手這個問題。以安祿山對友軍的貪婪德性,總是會想到借口的。

「若是如此,你當如何應對?」

「主動出擊,一舉破契丹部,契丹人畏威而懼強,先破之再撫之,則其部族為我所用,可以反戈擊渤海人。加大對沈溪支持,令其北伐,牽制渤海人注意力。然後以精銳突擊渤海中京,毀其宗廟,奪其人口,返回遼東!」

「那安祿山與新羅就不管不顧了?」

「各以一支偏師監視即可,此二者,不見渤海國之成敗,必不敢輕舉妄動。同時境內團練兵做好動員,若是此二者有異動,則以團練兵先遏之,待主力得勝回來之際夾擊之!」

羅九河的對策,與他一向謹小慎微的性格完全不同,可以說大膽而冒險,甚至作出襲擊渤海國王都上京龍泉府的計畫來。渤海國立國不久,若真被攻破王都,其震動之大,足以讓那些依附於其的部族紛生叛意,其北方的黑水諸部,也必然乘機起事,再加上沈溪的割據,整個渤海就會成為一團亂麻,至少十年之內,對遼東再無威脅。

而且此戰的目的乃是懲戒和掠奪人口,並不需要統治渤海國境,故此所有投入都是一次性的,不必擔憂陷入持久的纏戰之中。

「若是現在依你之計行事,你以為大約何時要以突擊龍泉府?」

羅九河心裡突的跳了一下,他琢磨了會兒,然後道:「今年是不可能的,不過今年可以先破契丹,邊境的物資準備,早就做好了,只需人力即可。兩到三個月為限,若不能擊破契丹,便要退軍回來,以避寒冬。要突擊龍泉,須得到來年四月之後,乘氣候轉暖,一鼓擊之,無論成功與否,九月便要回師!」

最大的問題還是寒冷的氣候,羅九河雖是安排了一個大膽的戰術,可在執行之時,卻依然謹慎。葉暢聽得心中歡喜,當下便道:「好,九河,此次召你來,便是為了此事!」

雖然有所猜測,羅九河還是激動起來:「可是要戰了?」

「嗯,朝中或許會有些變故……」葉暢沉吟了一會兒,然後看著羅九河:「九河,我不瞞你,朝中的變故,既有可能對我極利,也有可能對我極不利。無論利與不利,我都需要遼東能夠穩固,此是我安身立命之基業。」

葉暢很少用這種口吻對羅九河說話,羅九河心中頓時一凜,然後他又站起身來:「郡公只管放心,我對郡公忠心不二,郡公指哪兒,我便打哪兒!」

是對葉暢忠心不二,而不是對大唐忠心不二,這話里的玄機,羅九河說的人明白,葉暢聽的人也明白。

「我對華夏,亦是忠心不二。」葉暢用手輕輕撫著自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