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黃沙百戰穿金甲 第371章 關山萬里赴戎機

高仙芝身體雄壯,面色白皙,看上去不像是高句麗人,倒有幾分像漢人。

不過高句麗人原本就有許多漢人遺種,而且在他內心深處,也更希望自己是一個漢人。

「大使,兵已備齊了。」副將李嗣業催馬上前,低聲對他說道。

「好,好!」高仙芝甚是高興,看了看左右,對程千里道:「這都護之地,便託付與君了。」

「大使只管放心,必萬無一失,某祝大使旗開得勝,馬到成功。」程千里笑道。

「也不知朝廷的援軍幾時能來,我軍此次可謂傾巢而出,若是援軍到得晚了,諸部怕有異動。」跟在李嗣業之後的郎將段秀實低聲道。

高仙芝有些不滿地看了他一眼。

這廝最慣潑冷水,說起話來有些刺耳,若不是有幾分本領,高仙芝早就不容他了。

此次出征,高仙芝已經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為了獲取朝廷支持,他在天寶九載底專門以獻俘的名義回了長安,直呆到天寶十載四月才離開,將高力士、楊釗的門路都已經走通,朝廷里外都願意全力支持他這一次遠征。

若說有反對的聲音,外是葉暢,內就是這個段秀實了。不過段秀實官卑權小,對他影響不大,葉暢則不然,葉暢官高權重在其次,這些年經營兵疆,葉暢儼然成了大唐邊事第一人,他的意見,對於朝廷中樞的影響極大,若非如此,高仙芝也不必專門進京解釋。

「秀實,休要多言。」李嗣業瞪了段秀實一眼道。

「是。」段秀實也知道自己有些過了,大軍出征之時,怎麼能掃主將之興,高仙芝若是個心胸狹隘的,直接就在戰場上弄個必死之任務與他,他的下場就慘了。

「不知朝廷會派何人來,若派的是……」

就在高仙芝準備下令出兵之時,突然間,聽得外邊聲音傳來:「報!」

高仙芝眉頭一皺,回過頭去望,見一名斥侯飛奔而來。

「何事?」那斥侯跪下之後,高仙芝問道。

「朝廷以葉暢為安西後軍大總管兼安西大都護,領朔方、河西、隴右三鎮援軍三萬,發沿途民夫十萬,支援安西。」

「葉暢?」高仙芝聽到這個名字,眉頭不禁抽了一下:「怎麼會派他來?」

換誰來都不該派他來,葉暢對這次遠征,原本就是不看好,他會不會盡心儘力?

「知道了,千里,你準備迎接,我們先出征。」

沒有多想,高仙芝哼了一聲,下令道。

這邊宰牲祭旗,大軍拔營而起,魚貫出營。安西、北庭兩節度四萬餘兵馬,隨高仙芝出征者有三萬,再與僕從軍會合,人數亦有八萬之眾。天威軍在這之前便已經被高仙芝帶來,只不過他們是客軍,只負責保護高仙芝部後翼糧道。現在朝廷又派三萬援軍,足以讓高仙芝後顧無憂了。

「葉暢若來,只怕還有爭執。」段秀實在李嗣業身後道。

這一次他壓低聲音,不令高仙芝聽到。李嗣業點了點頭,心裡暗嘆了聲,朝廷也是糊塗,遣人來倒還罷了,怎麼會遣將?就算遣將,也不該遣一直反對在安西有大軍事行動的葉暢啊!

眼見大軍列隊紛出,他也跟著本部,正待離開。就在這聲,卻聽得後方又有人喊:「報!」

人喊馬嘶中,若不是注意,這聲音幾乎聽不到。李嗣業望去,又是一使者,渾身是汗,馬幾乎要力竭,飛奔而來。

那軍使單膝跪在高仙芝面前:「大使,葉中丞來見大使!」

「葉中丞?哪個葉中丞?」高仙芝一愣。

「御史中丞、安西副大都護葉暢。」

高仙芝與李嗣業都不禁愕然,段秀實更是一縮脖子,只覺得汗涔涔而下。

朝廷委任葉暢的命令才到,葉暢本人就到了,這豈不證明,葉暢在朝廷任命出來之後,便立刻出京,馬不停蹄在往這趕?

若是如此,這葉暢恐怕是來者不善啊……

高仙芝面色陰沉,小聲咒罵了一句,然後道:「休要理他,我們自走,千里,你去應……」

話沒說完,便看到東方十餘騎飛馳而來,再仔細看時,發覺只有五人,卻有十五匹馬。

這是一人三馬,千里疾馳的架式。

高仙芝神情更是冷漠,一股莫名的怒火,在他心中騰騰而起。

他之所以這麼熱衷於此次遠征,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此次遠征能帶來的巨大好處。不僅僅在朝廷上,可以憑此陞官邀賞,更重要的是,劫掠所獲,能讓他大發橫財。

他雖不通文字,可是葉暢治疆的邊策論他還是聽人為他講解過,對其中經營邊疆需要有利可圖才能長久的說法,是舉雙手贊成。但對於怎麼樣有利可圖,他與葉暢的觀點相左,葉暢以為需要自己慢慢經營,他卻以為,一切經營都不如搶劫掠奪來得快來得多。

葉暢這麼急切地趕來,可就是來斷他升官發財之路的,漢人有句話,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大使?」李嗣業低聲呼了他一聲。

高仙芝整理了一下心情,示意部隊繼續開拔,自己撥轉馬頭,對著葉暢一行來的方向。

沒多久,他終於看清楚來人的長相。

不用問,居中的那個年輕人肯定是葉暢,在他身邊,另外四人,一看就是精悍勇猛之輩。高仙芝在自己身邊,也見過不少這樣的人物。

「高大使,早聞大使威名,今日一見,快慰平生。」葉暢從馬背上翻下來,站都有些站不穩,要靠著馬身子,才勉強站得住。

「某乃粗人,不知文雅,莫說那文縐縐的屁話,某不懂。」高仙芝揚著下巴,傲然道:「汝乃何人,為何縱馬闖軍?」

「某葉暢。」葉暢喘了會兒氣,身體好過了一些,然後昂頭道。

高仙芝的敵意很明顯,哪怕他在長途勞頓之後反應遲鈍,也能清楚感應得到。

「葉暢……那又如何,你不在雲南,到這裡做甚?」

方才的信使還未退走,就在一旁,他便如此,擺明了是輕慢葉暢。這等行徑,葉暢就是現在不知道,用不了多久也會知曉。

高仙芝狂妄,由此可知。

葉暢神情一凜,腰自然挺直起來。

他萬里迢迢,幾乎是馬不停蹄地趕來,可不是來吃高仙芝掛落的!

神情一凝,他向後退了兩步,朗聲道:「既是如此,高大使請自便,某在此祝大使馬到功成——當心蠻夷反叛。」

說完之後,他轉身便走,竟然也不與高仙芝道別。

高仙芝身邊一將大怒,按劍欲起,卻被另一人攔住。高仙芝沒有反應,馳馬向前,那邊按劍欲起之將眼睛轉了轉,上前在高仙芝身邊道:「兄長,程千里之輩,男面婦心,不可倚仗,無法與葉暢爭鋒。若葉暢挾皇命之威,有意誤我糧械,我方遠征,如之奈何?」

此語入高仙芝耳中,高仙芝不禁眉頭皺起。

說話之人名為鄭德詮,乃高仙芝乳母之子,性情驕矜,倚高仙芝之勢,自大慣了。他說話雖是為高仙芝著想,實際上卻也是看葉暢不順眼,對於這廝年紀輕輕便當到如此大官感到不爽。

「鄭郎將所言有理,大軍懸於外,豈可後路不安?」攔住鄭德詮之人亦輕聲道:「況且今日大使輕慢於他,他豈有不怒之理?」

說話的人便是封常清。在葉暢另一世的歷史中,高仙芝以封常清管軍紀,杖殺鄭德詮,但或許是葉暢間接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此時封常清不但沒有杖殺鄭德詮,兩人還頗有交情。

「依你們之見?」高仙芝問道。

「我看葉暢來此,只帶著三五人,軍中諸將士,盡皆大使手中老人,必不服他。程千里與大使異心,但畢思琛如今甚是敬服大使,他為大將軍,葉暢必不敢輕之。大使可令畢思琛亦留於龜茲,令其與葉暢想抗,有畢思琛在,程千里也不敢與葉暢勾聯過甚……」

封常清低聲說著,高仙芝點了點頭,但那鄭德詮眼睛轉了轉,覺得自己若什麼都不說,實在是顯得自己不如封常清,故此亦開口道:「兄長,畢思琛曾奪兄長田莊,如今雖是揭過,可是誰知道他心中是否還記此事。我願留下,為兄長盯住畢思琛!」

「不可!」封常清聽得此語,一驚開口道:「葉暢其人也是治兵慣了的,鄭郎將留下,恐有憂患。」

「無妨,他方才在我面前,只能忍氣吞聲退下,除了暗中使些手段,他還能何為?」高仙芝卻有些驕狂:「不過是在邊地撿了些便宜,遼東、雲南並無英雄,致使豎子成名罷了。德詮,你去與畢思琛說,讓他留下,常清,畢思琛之部,由你督領。」

封常清原本還想反對的,但聽得讓他督領畢思琛之部,心中一動,他不遠萬里來投奔高仙芝,又屢屢自薦,頂著眾人的鄙視才爬到如今位置上,不就是為了有獨當一面的機會么?

想到這裡,他便沒有再反對,而是拉過鄭德詮:「鄭郎將,你要當心,最好隔絕葉暢與軍中士卒,令其不能知曉軍中之事。若能如此,葉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