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黃沙百戰穿金甲 第370章 西陲烽火翻陣雲

「當真熱鬧!」

守在勤政務本樓前的小太監低低嘟囔了一聲。

李隆基這幾年,已經很少這樣召開大朝會了,今日這般,滿朝文武將勤政務本樓擠得滿滿當當的情形,自小太監入宮起,就很少見到。

「自然熱鬧,大夥都是來看熱鬧的……」有人壓低聲音道。

「好端端的,怎麼鬧成這模樣。」

「還不是王准死鬧的,王大夫掌控著御史台,雖然元公路和他唱反調,卻也擋不住他用言官攻訐葉暢。只是誰都不曾想到,葉暢明面上不曾為自己自辯,實際上卻弄出了《民報》來……這下好,沸沸揚揚,天下皆知……」

「你瞧了這一期的《民報》?」

「自然是瞧了的,裡邊的東西,甚是有趣。」

「少吹了,你又不識字。」

「可不是有人讀報么?」

他們在勤政務本樓外小聲嘀咕,勤政務本樓里卻已經吵成了一團,不過爭執的內容,早就從葉暢究竟是不是殺害王準的幕後元兇,轉移到《民報》是如孔子般採風,還是如球社的球報一般純屬商人行為。

這些年,大唐的足球戲發展甚快,商人們不但自發地組織球社,發布廣告,而且還出現了賭球之事。既有賭球,便少不得球報,那種長條的紙印出來的粗糙貨兒,介紹各球隊球員情形、戰績勝負。活字印刷如今已不是秘密,甚至連油墨都有人弄出來了,若不是葉暢的印書局名字早就打響,在競爭上已經不居優勢了。

這種變化讓葉暢偶爾也會驚嘆,休要小瞧了古人。

葉暢沒有出聲,如今在朝堂上,象這種爭執,已經用不著他自己親自出馬了。元公路自然是他的急先鋒,身為御史中丞,元公路完全可以在這等情形上發揮作用,不僅如此,這些年的經營,讓他在朝中已經有了一些自己的班底。

更重要的是,那些文人出身的朝臣,幾乎是一邊倒地支持《民報》。

沒有人會嫌自己的權力太大,稍有些頭腦的人,都能意識到,這新生事物,意味著他們這些能寫文章之人,可以繞過御史台,直接掌握輿論清議。

「王大夫只說一個禁字,臣便想起,當初桀以巫人禁民之言,致使百姓道路以目,而後夏因之亡國。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王鉷此身既為御史大夫,原該廣開言路,卻只因私怨,欲行此視聖人如桀紂之事,已經不適合再擔任御史大夫了!」一個不過六品的小臣在殿前慷慨激昂,聲嘶力竭地喊道:「御史台中有惡虎食人,有大老虎!請聖人誅之國賊,以正視聽!」

比起當官,這些文章之臣當然不是王鉷之輩的對手,但比起引經據典滔滔不絕,哪怕王鉷掌握著御史台,卻也被一波又一波的聲浪給逼得難以出聲。

李隆基當真是厭煩透了。

他不傻,故此王鉷與葉暢恩怨背後的種種勾當,他都一清二楚,只是誰都想著將事情攪大來,卻讓他無法維持一個和諧盛世的表面。

權力還沒有從自己手裡失去呢,他們就如此讓人不省心!

越想,李隆基心中就越是生氣,至於報紙的出現,究竟意味著什麼,他都懶得去細想了。那報紙他也看了,不是市井怪譚,就是詩詞歌賦,即使是王准遭殺的事件,也遮頭去尾,只說是王某,他並不覺得,這有何不好。

他正沉著臉,想要尋找一個方法把這個問題解決掉,就在這時,卻聽得外頭武士稟報:「陛下,安西急報!」

「嗯?」李隆基精神一振,原本他是不喜歡處理這些繁冗的雜事的,但現在,倒希望安西那邊傳來的消息是一件麻煩的事情,至少可以將如今朝廷上的種種爭端暫時掩蓋下去。

「速傳上殿。」他下令道。

不一會兒,一個軍將氣喘吁吁進來,才入大門,便跪倒在地:「陛下,石國無臣禮,高大使奉命破之,然其王子,逃至諸胡,引大食、犬戎來攻,高大使已發葛羅祿、拔汗那諸國蕃兵,與北庭都護王正見兵分兩路,前往迎擊!」

李隆基雖然巴不得安西出點事情,好分散朝臣的注意力,但聽得這個消息,還是禁不住心中一凜。

葉暢反覆的警告,又一一浮現在眼前。

安西那邊的大戰,將會在蔥嶺之外,不類於中原附近,甚至與河西、劍南都不同,那裡困擾大唐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補給,兵員的補給、物資的補給、軍械的補給,這些都要經過數千里乃至一萬兩千里之遙,才能送到目的地。

「黑衣大食與犬戎攜手了?」他追問道。

「確實攜手,大食自西,犬戎自南,夾擊安西。蔥嶺胡人稱大食有兵力八萬,又有河中叛胡諸部合軍二十萬,共二十八萬。故此高大使請朝廷速發援軍,軍報在此!」

原本這種事情,要先經過宰相,才會到李隆基手中,到是現在李林甫致仕,陳希烈尚未能全盤接手,楊釗也只是虎視眈眈,恰恰又逢大朝會,事情直接到了李隆基手裡。

一聽得二十八萬黑衣大食及諸胡聯軍,李隆基頓時覺得頭畔嗡嗡作響,不過他久經風雨,面上倒是未改顏色:「犬戎兵力如何?」

「犬戎號稱十萬,自大小勃律,入缽和州,欲於此越蔥嶺,入于闐。」

大食與犬戎聯軍,便有三十八萬之眾,即使是號稱,多有虛虧,但數量也應當在二十五萬左右!而大唐如今全國常備兵馬,不過四十九萬,安西、北庭二節度,兵馬總和也只有四萬四千人,加上葛羅祿、拔汗那兩個屬國,兵力也不過十萬!

李隆基只覺得自己有額頭有些痛了。

這個時候,他突然懷念起李林甫來。若是李林甫在,這等事情,哪裡需要他來勞神煩心!

「眾卿以為如何?」他看向眾人,首先看的,是如今獨相的陳希烈。

陳希烈皺著眉,斷然道:「國之大事,在戎在祀,與其相反,其餘之事不過是微末。聖人當選調智勇之士,抽取精銳之卒,支援高仙芝!」

「士從何來,卒從何來?」李隆基追問道。

陳希烈正想說,突然間心中一凜,到嘴的話又縮了回去。

他本來想乘著這個機會,展示自己處理危機的能力,好光明正大地接過李林甫的權勢,可突然間,他想到一件事情。

葉暢此前被召回京城……莫非是天子早就料到會有此事,故此做好的準備?

此前葉暢在遼東、雲南,做得都非常出色,無論軍略還是政略,可謂大唐當世無雙。但正是因為他做得太漂亮了,遼東、雲南,如今都有些唯其命是從,朝廷的命令雖然也通暢,可是遼東與雲南的利益,卻幾乎全部被他獨佔,別的權貴豪門,只能從他指縫間撿些便宜。

人心總是不足,眼見遼東局勢已經穩定下來,在那邊無論是墾荒還是經商,都成了穩賺不賠的買賣,京中權貴,哪有不想將葉暢挪上一挪的!

陳希烈此人,缺乏果決與勇氣,患得患失之間,便沒有介面。李隆基不可能一直在等他的反應,見他不說,便跳過幾人,直接看著楊釗。

楊釗出班道:「臣也以為,陳相所言極是,當選拔名將,抽調勁卒,去援安西。」

「將何來,卒何來?」李隆基有些厭煩地道。

葉暢在旁邊看到這一幕,嘴角上彎,露出微微的笑容。

還真是迫不及待啊,不過李隆基與楊釗的演技都很不錯,李隆基不愧是梨園祖師,而楊釗也果然大有長進。

勤政務本樓里,只怕一大半人都知道將從何而來,兵從何而來。

楊釗不緊不慢地道:「我大唐良將無數,但多在外鎮守,如今在京中的,數量卻是不多。須得選一位有邊事經驗,屢立軍功,內可撫軍,外可懾敵之人。而且安西距離長安道路長遠,最遠處足足一萬兩千里,長安補給,難免有耽擱,故此所選之人,還須善於經濟,能夠為大唐經營邊疆。以臣所見,此人非葉暢莫屬。」

眾人的目光刷的一下,都向葉暢望來。

陳希烈看到葉暢臉色不變,心裡暗暗嘆了口氣。王鉷當初的建議沒錯,若他們能拉住葉暢,那麼對楊釗就能佔據優勢,畢竟葉暢手中擁有兵權。但可惜,王鉷那個死鬼兒子壞了大事,如今王鉷與葉暢反目,自己為了能夠鞏固同王鉷的聯盟,就不好留葉暢在長安了。

他沒有反對,其餘人也都不反對,甚至連原本一意要追究葉暢責任的王鉷,都沒有反對。

可是葉暢卻默不作聲,沒有任何反應。

楊釗心中有些著急,他是知道,葉暢對於當官其實並沒有太大興趣,若真逼急了,葉暢辭官不做,或者裝病不出,不能將葉暢趕出長安,留這樣一個禍害在,他如何睡得著覺?

「葉暢,你以為如何?」李隆基見葉暢不出聲,勉強開口道。

「楊釗話似乎還沒說完,臣不知如何說起。」葉暢道。

「呃……」李隆基看了楊釗一眼,楊釗白皙的臉漲成了豬肝色。

楊釗要表達的意思已經完了,為何葉暢還要說他沒說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