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黃沙百戰穿金甲 第365章 未知邊患起安西

興慶宮這兩年變化得也很快,不僅僅是因為水泥這種建築材料運用,也因為來自遼東的各種各樣物產,象是玻璃,興慶宮有一間用了大量玻璃搭起的暖房,就在入宮西門第一處院落,為建此暖房,耗資高達百萬貫——這錢是國庫與安西商會合資而出,各居一半。

當然,大唐國庫掏出的是真金白銀,可是安西商會的五十萬貫就誰都沒有看到過了。冬日之時,李隆基與楊玉環最喜就是躺在這暖房底下曬太陽,既無風,又暖和。他們琢磨著,要在溫泉宮也修一個更大更漂亮的暖房。

葉暢卻看都沒有看這座暖房一眼,不過就是一個大點的玻璃陽台罷了,李隆基當個寶,他卻不以為然。

匆匆走到勤政務本樓前,李隆基穿著件綢衣,沒有著帝皇冕服,而是常服,看他的神情,無喜無怒,不像是有什麼急事的樣子。

見葉暢來了,他才露出笑容:「葉卿,辛苦了。」

「為陛下分憂,為華夏經營邊疆,乃臣之本份。」葉暢眼睛一溜,卻沒有看到楊釗,心中有些奇怪。

以現在楊釗對他的防備,應該不會給他單獨見李隆基的機會才對。

「葉卿在雲南勞苦功高,原本早就想召你回京,只是國事為重……哈哈……」

李隆基含糊地說了幾句鼓勵撫慰葉暢的話語,然後他自己都覺得沒有意思,打了個哈哈,轉而好奇地問:「聽聞雲南那邊蠻人,有一風俗,山歌娛人,以求婚配,不知是真是假?」

「確有其事,蠻人居於大山之中,平日里忙於生計,難得得閑,故此擇日歡聚,對歌求偶,亦有隻尋一夕之歡者。」葉暢笑道:「倉廩實而知禮節,此語雖有偏頗,但也有幾分道理。」

李隆基悠然神往,好一會兒笑道:「若朕去此處,當是如魚得水。」

「聖人胸懷四海,不以其俗為怪陋,實是蠻夷之幸。」

「也要遇著你這般善治邊者才行,如今遼東情形,朕是日日有聞,富庶已不亞於關中,人口三十餘萬,賦稅卻可以抵得百萬人的大郡,雲南亦已政通人和,諸亂皆平,每月自雲南運出的紅糖與霜糖,便有數百石之多……」

這些都是葉暢的功勞,不過雲南這邊還只是起步,大種植園種植水稻、甘蔗、茶葉,都還只是剛剛開始,效果還不大。葉暢估計,要象遼東一樣,過四到五年之後,才能初步見到成效。

說完一番葉暢的功勞之後,李隆基話題一轉:「卿以為安西是否亦可以你經營邊疆之策來經營?」

「自然可以!」葉暢毫不猶豫地道。

「你那開中之法,在安西當如何用之?」

「安西物產亦是豐饒,勾通中外,以臣所見,至少有四大優勢可供利用。」葉暢心裡隱約有個想法,此時聽李隆基相詢,便伸出手指:「安西出玉,崑崙玉之名,漢時便已揚名天下,寶石美玉,中土富貴之家,家家皆欲藏之,僅此一項,便足以令商賈往去。」

「說起玉,你那翡翠玉亦是不錯,你送給朕與愛妃的翠雕,都甚是精巧可愛,朕可是日日把玩。」李隆基插嘴道。

此時翡翠尚未大行其道,在諸玉之中默默無聞,雲南地接緬北,葉暢既要開發它,自然少不得將翡翠作為一項主打的奢侈品來推廣。其間一些炒作的手段,甚至連李隆基與楊玉環都被他利用了,從而給翡翠打開了銷路。

「其二,安西氣候,極適宜木棉種植,天山以北,水土肥沃,闢為農場,雇使諸胡耕作,不僅糧、衣可以自給,其棉、果、酒,尚可行銷四方。」

「金山產金,而且其與天山坡地之上,皆是好牧場,放牧牛羊馬群還有駱駝,則大唐又多一處馬場。」

「其四,安西地處中西商道之要衝,絲綢之路陸上必經之所,僅收取商稅,便可支撐軍餉……」

葉暢一口氣拿出四個理由來,李隆基聽得連連點頭,果然,葉暢並不是對西域局勢信口開河,他還是做了相當準備的。

雖然葉暢說的簡略,可是每一條,都有其針對性。

「今中原富庶,方能壓制四邊,若是四邊皆起,富庶勝過中原,如之奈何?」等葉暢說完之後,李隆基又問道。

這個問題極為尖銳,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質疑葉暢的邊策,認為他採取開發邊疆的方法,實際上是在助長分離傾向。李隆基相信,以葉暢的聰明,不會看不到這種分離傾向,既是如此,他的這套邊策,表面上看起來是解決了大唐眼前的困難,實際上卻是埋下了未來更大的隱患。

葉暢卻是一笑。

「邊疆再富庶,終究有所缺,如何比得上中原?況且邊疆能富庶,中原就不能更富庶?以原之地大物博人力充足,若做不到比邊疆更富庶,那原因只有一個,便是宰相、郡守皆不稱任!」

「四邊財富,終將會聚於中原,會聚於長安,聖人與其擔憂邊疆富庶勝過中原,倒不如擔憂如何讓會聚於中原的四邊財富,為中原創造更大的財富。」

這話說得甚是真接,可謂毫不客氣,李隆基不怒反喜,哈哈大笑起來。

「好,好,十一郎再與我談談雲南之事,雲南以新製糖之法所造霜糖,著實甜美,確實很好啊。」

葉暢與他說了一會兒雲南那邊的風土人情,自然沒有忘記再度提出雲南兼并整個中南半島之事,他深知這對於未來華夏控制兩洋有多麼重要,只不過就算是李隆基,此時也想不到未來會是什麼模樣,故此他也不急,只是說百年經營之策,一步步來罷了。

不過李隆基對這些沒什麼興趣,一個勁兒就問雲南那邊的風土人情,還問那邊女子姿色如何,葉暢不曾板起臉來勸諫,倒是湊了趣,說起蠻女風情,不過為了避免李隆基當真淫興大發,他甚是惋惜地補充了一句:「南方日照多,雲南又地勢高,陽光刺膚,致使蠻女膚色黑紅,實不如我華女多矣。」

李隆基哈哈大笑起來,示意葉暢離開,葉暢走後,李隆基面上笑容仍未改,回頭看了看:「楊卿,如何?」

楊釗自屏風之後繞了出來,臉上也是笑:「如聖人所料,葉暢果然早有準備……只是他如今已經身兼數使,官高權重,如何願意去安西給高仙芝打下手?」

「葉十一有私心,但私心與你們不一般,他的私心,不在於權,而在於名,在於千秋萬載之後的青史留名。」李隆基緩緩拍著手,眯著眼想了好一會兒:「遼東、雲南,他身上所任之使如故,令其遙領,朝廷另委人手擔任要職就是。不過,你切勿走漏消息,待李林甫離京之後再安排吧。」

「臣知曉。」楊釗垂頭行禮,臉上露出冷冷的笑。

葉暢再有本領又能如何,還不是被他玩弄在股掌之間,只須略略挑動,他便又要去西北!

楊釗一點都不擔心葉暢去安西會再立新功,因為李林甫辭相的緣故,現在許多消息,李林甫也沒有接到,比如說,安西正在發生的事情,李林甫就不知道。即使沒有現在發生的事情,安西的那趟渾水,也不是那麼容易去趟的。葉暢自己屢屢就安西的情形上書朝廷,那些奏章,李隆基自己是不耐心細看的,楊釗卻是細看了。

如今正如烈火烹油一般的安西,在大唐佔優勢的表面之下,卻醞釀著一場可怕的風暴。葉暢不只一次提醒,這場風暴徹底暴發之間,大唐在安西要做的是鞏固好自己已經得到的東西,將之變成大唐現實的國力,然後再進一步向蔥嶺以西發展。否則的話,即使僥倖獲得一二次勝利,漫長的補給線也會極大消耗國力,最終將大唐拖垮來。

「步步為營,殖民獲利,化敵為我,軟硬兼施」,這十六字,乃是葉暢對於大唐邊疆擴張的總方略。

葉暢出了興慶宮,心裡覺得甚是奇怪,李隆基召他來,難道說真只是為了問一問那些蠻女的風情?

若只是為了這個,為何會這麼急?

心中琢磨了會兒,葉暢將李隆基與他的對話又梳理了一遍,李隆基提的事情很多,有遼東的,有雲南的,有安西的,還有……

葉暢心猛地一跳:安西!

李隆基所提的地方或者事件,多少都和他有直接關係,象遼東與雲南,他在這兩地都兼有官職,或者是海外仙山物產,不是他遣人發現的,就是與他有貿易往來的。唯獨這安西,除了他這一兩年來時常會在奏章中提到之外,與他並沒有直接關係。

想到這裡,他呼來葉安:「將所有和安西有關的消息,都整理好拿給我!」

他人不在長安時,葉安便留在長安,這個他最信任的族人,辦事穩重牢靠,可以說是他最倚重者之一。他也沒有虧待葉安,如今葉安也掛著勛職,論起品秩,也有六品。至於家財,更是遠勝一般富人。

葉安依言而去,葉暢回到家中,李騰空已經從李林甫府回來,兩人牽手細語,滿心溫馨,就在此時,卻有人來稟:「郎君,外頭有人求見。」

葉暢愣住了:「我今日方至,便有人來求見?是誰?」

「有名刺在此。」

葉暢接過名刺一看,卻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