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遼東萬里遼水曲 第227章 與子同仇豈無衣

「凜冬將至。」

葉暢徐徐開口,不急不躁,彷彿在說最平常的事情。他這種態度,讓緊張的氣氛稍減,眾人不由得點頭。

這些都里的漢民,雖然現在能分辨出銅鑼傳遞出的信息,畢竟還沒有經過真正訓練,紀律什麼的還是差了不少。

「某來之前,高寶晟欺壓良善,至使諸君家貧無衣。我等皆居於遼東,於莽林海澤之中輾轉求生,所謂守望相助。詩云,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葉暢說得並不很深,在場諸人也都聽得懂,他們聽得豈曰無衣是,不禁愣住,懂這詩的不免面面相覷。

然後便看著葉暢揮了揮手,他身後的一個大布幔頓時被掀開,露出底下的東西來。

全部是厚厚的棉衣棉褲,這些棉衣棉褲,倒是唐人的樣式,堆在一起象座小丘,少說也有幾百套,甚至有可能更多。

在場的漢人,多是窮困潦倒的,原本就在想這個冬日如何熬過去,一見這些棉衣棉褲,一個個眼裡便熱了起來。一套棉衣在這樣的冬天裡是寶貴的,但更讓人覺得心暖的,是這套棉衣所代表的葉參軍的關懷。

「各保保長,將自己保的人帶好,然後依序來領冬衣。」葉暢又道。

頓時是一片歡呼之聲。

樊季勇呼得聲音最響亮,想起方才那張全准竟然想要憑藉一件舊冬衣奪走自己的永業田,而現在葉參軍竟然直接發放與自己,強烈的反差之下,他禁不住脫口道:「葉參軍,某願從軍,與卑沙城戰!」

此時眾人歡呼暫歇,他的聲音突然響起,眾人都是一愣。

見眾人都看著自己,樊季勇平時的怯懦都沒有了,他怒氣勃然:「我流亡遼東,上無片瓦,下無寸土,食不果腹,衣難禦寒。葉參軍食我衣我田我護我,父母不過如此。今卑沙城高句麗狗奴欲來犯,若葉參軍敗,田宅衣食盡非我有!」

這話說到眾人心裡了,他們中大多數都無立錐之地,如今好不容易看到了一點生活的希望,便又有人慾來破壞。

「正是,我也欲投軍!」

「投軍,投軍,為葉郎君戰!」

眾人紛紛嚷了起來,葉暢向邊上示意了一下,頓時一聲鑼響,眾人明白他的意思,又安靜下來。

「諸位未經訓練,上陣只憑血氣之勇罷了,葉某絕對不會讓平民上陣。」葉道笑道:「諸位拳拳之心,葉某感同身受,不過如方才這位壯士所說,諸位不是為葉某戰,而是為自家的田地衣食妻兒戰。若真有心,便入民兵,先經訓練,做一些運糧巡視之類的事情吧。」

接下來便是發放棉衣棉褲,幾座莊園的棉花產量比起去年幾乎翻了一倍,一來是農夫如今學會如何種植棉花,二來則是因為種植面積的擴大,因此棉衣棉被的產量也增加了。而且因為看到種棉收益遠高於種糧,已經不少附近地主家也在求種。葉暢自己也準備,來年在遼東推廣棉花種植。

棉衣發到樊季勇手中,無論是布面還是保暖,都比麻布中塞蘆花要強得多。樊季勇一把抓住之後,便迫不及待換上,只覺得自己這輩子還沒有穿過這般暖和的衣裳。

他從來不是膽大之人,但是這一次,他的膽子終於大了起來。

看到眾人都喜滋滋換上新衣,樊季勇便拉著自己一保的保長:「我要投軍,盛保長,你說當如何去投吧!」

「我去幫你問問,不過,樊三啊,今日你當真讓人刮目相看,幾個月前你還不是說家中唯有你一人,不肯去民兵么?」

樊季勇嘿嘿笑了笑,有些尷尬,沒有說話。

幾個月前剛發放田地時,葉暢征一批人充任民兵,當時保長便動員樊季勇去,樊季勇死活不幹。他只想著耕作自己的那二十畝永業田,早些積攢些家當,然後娶房媳婦。可是後來他發覺,自己一個人累死累活干不完的田間事,加入民兵的人則在早晚訓練值勤之餘,大夥協力,數十人互助,沒花多長時間就完成了。那個時候,他心中就有些後悔,只是葉暢沒有再提招民兵之事,所以他也不敢去求。

如今不同,葉暢發放棉衣之舉,讓他徹底歸心,而民兵的互助勞作,又讓他沒有後顧之憂,反生出趨利之心,借著泉蓋洪入侵之機提出加入民兵,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葉暢離開旅順有一個月,南霽雲重軍務輕民政,積壓下來的事情不少,故此葉暢很快就離開了集會所。到了傍晚,事務處置完畢,他再到集會所來,想看看募民兵之事是否結束了,結果卻聽得那邊發生了爭執。

「奇怪,莫非是有人想入民兵而不得?也是,所謂民兵,乃是護衛預備役,總得身體條件達到標準時,才能夠應募,若有殘疾缺陷,那就只能遺憾了。」

但近前來,卻知道不是,爭論的乃是幾個高句麗人。

高句麗人與漢人的服飾相近,但髮髻不一樣。他們嚷嚷著,卻是說也要入軍,葉暢微微皺了一下眉:此前他下歸化令,高句麗人都不理不睬,此時怎麼也要入軍了?

「參軍來得好,我們也要入軍,也要分衣!」見他來了,那些高句麗人便紛紛迎上來嚷道。

葉暢目光掃過這些人,如今都里鎮上還留著大約六十餘戶高句麗人,一半略有財產,另一半則家貧,這些人當中,既有家貧的,也有略有財產的。

「你們也想入民兵?」葉暢笑著問道:「民兵辛苦,從早到晚,不是訓練便是值勤,有時甚至會耽擱家中家務,你們也要加入?」

「有衣穿,有糧吃,自然要加入!」一人笑道。

旁邊的一個漢人卻道:「這廝胡說八道,他早上還想著拿一件舊冬衣換我的永業田!」

說話的正是樊季勇,他因為早時的表現,讓負責募民兵的葉英甚為滿意,留下來幫忙。方才與這伙高句麗人爭執,正是他帶頭,認為高句麗人沒有資格加入民兵。

「哪有此事,不過是玩笑罷了,永業田,便是我換來也不可能歸我啊。」張全准諂笑著道。

「他還說泉蓋洪會打過來,我們的永業田便沒了!」

張全准臉色微微變了一下:「那時不知葉參軍回來了么,這麼久不曾看到旅順有何應對之策,某心中焦急,口不擇言犯了錯,還請葉參軍大人不記小人過……」

這個高句麗人伶牙俐齒,樊季勇說不過他,被他見招拆招盡數化解。樊季勇氣得臉皮紅紫,只是反覆道:「他不能入,他是高句麗人,他不能入!」

「葉參軍說過,高句麗人實際上也是漢人遺支、炎帝後裔!」張全准昂然道:「此前葉參軍還發過歸化令,我雖是高句麗人,卻也有一顆漢人之心!」

葉暢啞然失笑:「既是如此,這些高句麗人便也准了他們入民兵吧。」

見樊季勇還要諫言,葉暢擺了擺手:「不必多說了,樊三,我還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做,你且隨我來。」

自有葉英去接應這些高句麗人,葉暢將樊季勇帶到一旁,又找了些雜事讓他去做,便將他打發走了。

待招募已畢,旅順體系下的民兵就已經達三千餘,幾乎所有成年男子,都加入了民兵,但護軍數量卻仍然是三百五十人。

讓葉暢放心的是,這三百五十人是未來的職業軍人,都是他一手訓練出來的,其中有部分在攻打周圍寨子時見過血,算是有些戰鬥經驗。而且,他們中的主力要麼是從修武跟來的親族子弟,要麼是受過葉暢救命之恩的洛陽災民,忠誠方面,葉暢很是放心。

「五弟,那些高句麗人,你也讓他們加入民兵了?」

他回到旅順沒多久,聽到消息的南霽雲一臉驚訝地匆匆趕來,見了他後徑直說道。

他脾氣耿直,對葉暢一片赤心,說話也就沒有什麼避諱,只要想到,便說了出來。

葉暢笑道:「怎麼,遼東漢人少,咱們要想做一番事業出來,沒有足夠人手不成,這些高句麗人,嚴格來說不少都是漢人後裔,若能為我所用,亦是美事。」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南霽雲搖頭道:「這些高句麗人,你頒布歸化令時,他們可都不曾當一回事,如今要開仗,他們會好心來相助?」

「呵呵,是啊,兄長說的是,所以他們也太把我們當傻瓜了。」葉暢大笑起來。

這群高句麗人背後肯定有鬼,現在讓葉暢有疑問的是,這鬼來自外部,還是源於都里的高句麗人本身。不過不管這鬼來自何方,葉暢都覺得,目前將之揪出,並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留為己用,才是正途。

「你之意……想要借他們之手行事?」

「兄長猜對了。」葉暢微笑起來。

張全准如願加入了民兵,心中甚為歡喜,第二日一早,他便跟著都里鎮上大多數青壯男子一般,在集合所集合之後跑向旅順。如今都里到旅順之間的沙子路已經修好,跑到也不過是一刻多鐘的時間。到得旅順,他們卻沒有進入營地,而是在營地之外的操練場。

平日里旅順操練民兵、護軍,便是在此。

南霽雲出現在眾人面前,他目光在張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