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遼東萬里遼水曲 第226章 山雨未至風先起

大唐天寶四載十一月初六,遼東旅順,寒風凜冽。

南霽雲神情冷峻,他起床之後第一件事,便是來到營地之外的河溝前。

當初選擇營地之時,就考慮過淡水的問題,故此選擇了靠近河溝之處。現在雖然已經打井,河溝仍然是水源補充之一。他到這裡看了看,河溝已經完全凍結實了。

南霽雲的眉頭皺緊,召人問道:「海上情形如何?」

「浮冰又多了些,不過離水道還遠。」

「冰封之時,怕是大戰開始之際。」他喃喃自語了一聲,目中憂色更甚。

善直與葉英帶來的消息,經過他們幾人反覆確認,已經證實了。眾人商議的結果,卑沙城的泉蓋洪如此做派,原因有二。

其一是逼迫旅順自潰,泉蓋洪雖然能聚攏數千兵馬,但若能讓旅順不戰自潰,他直接得到這塊地盤那是最好的。其二便是待海中水道冰封,水道冰封之後,旅順就算有大唐支持,急切間也不可能得到援軍。等海冰融化海道重開,戰局已定,以泉蓋洪對大唐的了解,這時大唐便是有心報復,也會先捏著鼻子承認現實。

這才讓旅順有了緩衝之機,泉蓋洪並不怕大唐借著這緩衝之機給旅順支持,因為戰事還未起呢,大唐就是派來幾千士兵,也不可能在旅順長期駐守——那附近的糧食支撐不住一支龐大的軍隊。

「也不知郎君何時能回來……」南霽雲不怕泉蓋洪的攻擊,但他自家人知自家事,自己是臨陣破敵的勇將,三軍之膽,卻不是坐鎮指揮的元帥,不是三軍之魂。

唯有葉暢,方能當此任。

就在他琢磨的時候,忽然聽得外邊歡呼之聲,他皺眉起身,如今旅順按照葉暢離開時的安排,已經進入所謂二等戰備狀態,怎麼會有歡呼之聲?

緊接著,他便聽得腳步聲,然後,葉暢在數人護衛之下,出現在他面前。

「二哥,我回來了!」看到驚喜滿臉的南霽雲,葉暢笑道。

「你可總算回來了!」南霽雲長吁了口氣:「信使可曾將消息傳給你?」

「中途大約是錯過了,不過到了登州,我也聽得了消息。」葉暢笑道:「區區卑沙城罷了,有何可懼!」

見他一副自信滿滿的模樣,南霽雲有些訝然。

「與我說說如今情形吧,可曾發生了衝突?」

「我們是十月初五得到善直四弟傳來的消息,但在這之前,已經感覺到不對,派往北邊市易的人或被劫或被驅,故此當時我們便進入三等戰略,我抽調了二十人,組成四支游騎,往來於崴子寨之外,又暫時中止這邊的部分建設,轉而去築崴子寨。善直四弟回來之後,我便請他去崴子寨駐守,同去的尚有一百人。」

崴子寨被奪去之後,便給葉暢放棄了。他將寨民全部遷到了旅順,而在那邊只設了一個二十人的哨所。如今南霽雲又增派了一百人,在那邊就有一百二十人——雖然不多,可都是敢戰能戰之士,等閑幾百人圍攻,很難破寨。

「崴子寨好,地勢險要,若卑沙城來攻我,必然要經過此處。」葉暢點頭道。

當初南霽雲破崴子寨乃是用計,若不是將崴子寨的王乃誘出、再裝扮成北來的客商,也沒有那麼容易進寨。如今崴子寨經過加固,葉暢也贊成將主戰場設於此處,總勝過在旅順開仗。

「如今秋收已畢,我又在都里征民兵操演,都里有民兵三百,足夠自衛之需。」南霽雲又道。

這是旅順的第二道防線,而且都里與旅順近,兩鎮可以互為犄角。不過所謂民兵三百,顯然就是些當地漢人,雖然遼東漢人戰力也可觀,終究不可與真正軍士相比。

「然後就是旅順,有護軍二百,民兵七百。」南霽雲低聲道:「十一郎,護軍人數,還是太少了!」

根據如今旅順的制度,南霽雲雖然可以在葉暢離開的時候執掌軍政,但卻只有調兵之權,而無徵兵之權。因此雖然明知兵力少,旅順的護軍仍然只有葉暢離開時的二百,倒是民兵,將全部適齡精壯都編了進去。

護軍加民兵,一共是一千三百人,加上游騎之類,不足一千四百,這已經是旅順能調得出的極限。雖說如今旅順、都里等全部加起來有近七千人,可畢竟還有婦孺老弱,另外亦有一些人不宜上戰場。

「這些事情暫且放下不說,糧食呢,我們的糧食夠不夠?」葉暢問道。

南霽雲又報了存糧的數據,葉暢頓時放寬了心。

他們的存糧主要有兩個來路,一是都里本地所產和繳獲所得,另一則是從登州、萊州購來的糧。兩者相加,足夠萬人半年之需,這樣一來,支撐到來年秋收雖尚不足,但至少半年內不用擔心糧食問題。

「我去時西邊鹽場呢?旅順灣內冬季亦不結冰,魚類當喜聚於此過冬,魚肉亦不無小補,再以鹽場產鹽腌漬,可以較長時間保存了。」

「鹽場產了一批鹽,數量雖是不多,但足夠用了,只是如今海冰漸成,估計再有鹽就需要來春了。」

「有糧有錢,卑沙城何足懼也!」葉暢笑道。

「無兵甲啊!」南霽雲無奈地道。

困擾旅順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沒有兵器、盔甲。卑沙城中甲士能夠湊得出三百來,加上著皮甲者,數量有一千五百,而旅順全部盔甲加起來是五十五副,包括葉暢自己帶來的二十副和從都里繳獲的三十五副。堪用的武器也只有六百餘件,其中弓多些,有三百餘,這與附近多獵人有關。絕大多數民兵,如今都是使用木棒竹槍,這等裝備,如何去與對方較量!

「這個問題,你可以放心,很快就會有一批甲兵送來,沈同,你說是不是?」

葉暢轉向身邊的一個人,南霽雲看著這個四十餘歲的漢子,心裡暗暗一愣,這人他絕對不曾見過,可聽葉暢的口氣,似乎與他很熟悉。

「家主人可以贈送郎君甲一百副。」被稱為沈同的男子聲音略有些沙啞:「弓五十,刀槍槊劍五百。」

南霽雲愕然看向葉暢,這廝好大的口氣!

「這位沈壯士,乃是洛陽城中沈郎君臂膀心腹,此次來,便是給我們送甲兵的。」葉暢泰然自若地道:「過會兒他便啟程,去桃花浦取甲兵,少則三天,多則五日,便可歸來。」

南霽雲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沈溪派來的!

沈溪之父乃大門藝,為渤海王子,只因與兄長反目,逃歸大唐,而且曾經督軍欲征渤海,在遼東藏著幾百副甲兵,再正常不過。但一口氣拿出一百副甲,也是相當大的氣魄了。

「除此之外,沈壯士,還有一事要煩勞你,請你在卑沙城以北廣布謠言,就說契丹人慾入遼東!」

「呃?」沈同愣了一下,臉色頓時變了,焦急地問道:「葉郎君,此事是真是假?」

「不論是真是假,你先散布出去再說。」葉暢笑道。

契丹人慾入遼東,那麼整個遼東的局勢必然發生大變,渤海國絕對不會坐視,而大唐之兵也肯定隨之而來。那樣的話,卑沙城等遼東諸城,必然倍感壓力,群議紛紛中,原本就不是集權的各部各懷心思,這樣卑沙城很難集中力量來進行南征。甚至可以這樣說,原本卑沙城能調動各部湊齊四五千兵馬的,如今最多只能派出一半。

想明白這一點之後,沈同點了點頭:「諾!」

「事不宜遲,我便不在此耽擱沈壯士歇息,船我已經安排好,總得趕在大海封凍之前將兵甲運來。」

「諾!」

連應了兩聲,自有人帶著沈同離開,葉暢這時神情才肅然,頓了一頓之後又問:「過冬之事可曾安排好了。」

「啊呀……」南霽雲有些尷尬,這些時日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防備卑沙城的襲擊上,民政方面,關心得並不多。

葉暢一笑搖頭:「罷了罷了,此事我去問葉安。」

都里鎮如今冷清了許多,一來是天色寒冷商旅不行,二來則是有關要與卑沙城開戰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

分得永業田的都里漢人,自然是不願意再回到過去,希望旅順能夠支撐下來,可是他們一對比雙方力量,心中都覺得懸,故此一個個沉寂了許多。與他們相反,隨著葉暢擊殺高寶晟而不再趾高氣揚的高句麗人,現在卻活躍起來,一個個竊竊私語,看著漢人時,面色便有些不善。

此也在所難免,葉暢雖然頒布「檢族令」,歸定高句麗人只要上溯五代之內有漢人血親者,無論是父族還是母族,都可以歸化為漢人,但實際上這些高句麗人願意歸化為漢人的並不多。

樊季勇低著頭,縮在破衣裳當中,一邊瑟瑟發抖,一邊穿過巷子。

「啊喲!」

穿過巷子時,卻不小心被樹根絆了一下,他惱怒地踹了一腳樹根,咒罵了一聲。

當真是喝涼水也塞牙,時運不順了,連這樹根都欺負他,讓他摔了一跤。原本就破破爛爛的冬衣,如今更是開了大口子,變成了前後兩片。

看著撒了一地的蘆絮、布片,樊季勇當真欲哭無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