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遼東萬里遼水曲 第221章 臨冬北風忽驟起

雖是通了關,但天色究竟是晚了,眾人有意覓地休息。卑沙城裡有客棧,在安頓下來之後,善直想起此前北行時曾經拜訪過城外的水雲觀,當時頗受其觀主款待,此次回來,理當前去拜訪一番,便與葉英招呼了一聲,獨自一人又出了城。

他是僧人模樣,而且卑沙城寬出嚴入,故此並未受到阻攔。順著山間樵夫踏出的小徑,花了一個多時辰,太陽都已經西垂,善直才到了水雲觀。

水雲觀所在位置,便是後世響水觀之所,如今只有一間小殿、兩間道舍。道觀之中,一師二徒三個道士,聽得動靜,出門相看。見是善直,那老道士大驚:「善直師,你如何來了!」

「宣微老道,你若是不歡迎,和尚我轉身便走!」

善直笑呵呵地說道,他雖是釋家,卻與道人關係亦睦,在修武時,沒少與葉暢一起去拜訪藥王觀的駱守一,故此對道家並不排斥。

「兀那莽和尚,胡說八道什麼!」老道士陳宣微一把將他拉住,徑直扯入門中,又向弟子示意,讓他們關好門,然後才埋怨道:「你當真是不曉死活,此時這裡,是你能來的!」

善直雖憨莽,卻不真蠢,頓時意識到不對:「怎麼了?」

「大禍事,大禍事!」陳宣微嘆息道:「你上回不是說你是與都里的那位葉守捉一起來的么,這邊出大事了,正待與旅順那位葉守護開戰,你此時到這邊,豈不是自尋死路!」

「什麼?」善直聞言一驚:「好端端的,為何要開戰?」

「誰知道呢,貧道猜想,許是你那位葉守捉招募流亡,惱了這邊的貴人!」陳宣微嘆道:「卑沙城可不比都里鎮那小地方,城內外各部人口足有二萬餘,號令周邊,總治積利,兵馬合算,約有五千。你都里……哦,現在喚作旅順了,口不過八千,兵不過五百,如何能與之相抗!」

「卑沙城哪裡有二萬……」

「城中沒有,但城外散居各部、各寨,全部加起來二萬是往少里說的!」陳宣微有些氣急,這和尚此時卻糾纏些這樣的東西。

「那倒是有,積利州一州之地,人口約有八萬,大半在南面。」善直很誠懇地回應道。

若放在中原,這麼大的地方才只有八萬人口,那當真是個人煙稀少的下州。但是這在遼東,八萬人口已經是不錯了,而且這其間還有大量的隱蔽人口散居于山林僻野。全部加起來,積利州應當有十萬人。

因為安東都護內遷的緣故,如今大唐在積利州沒有有效的管轄,卑沙城勢力在州中最大,其主泉蓋洪更是自稱積利州刺史——大唐朝廷雖未承認,卻也未否認,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這位泉蓋洪乃是葉暢的頂頭上司。

「泉刺史準備發兵攻取旅順,只不過如今還未到時機,他正在召集人手,意欲十一月或十二月再動手,善直,你此時來這裡,正是羊入虎口,若我是你,便趕緊走!」

「十一月……十二月?」善直哈哈笑了起來:「這是什麼意思,難道這高句麗人打仗也要翻皇曆看日子么?老道,你休要被嚇住了,若真要開戰,哪裡會拖到那個時候,更不會給你這道人聽到消息!」

「唉,你這和尚……貧道怎麼會騙你,此事知曉的人不多,我能知道,乃是城中一漢將為我觀中施主,他與我說的!」

「果真?」見老道惶急模樣,善直也收斂了笑。

「真得不能再真!」

陳宣微的消息確實是真的,他的消息來自於卑沙城中的漢將羅九河。善直聽陳宣微介紹了這名漢將之後,有些驚訝:「他既是漢將,如何會得到高句麗人的信任,竟然知道此事?」

「這位羅九河將軍曾祖父,乃是羅藝,羅藝謀逆,為朝廷誅殺,子孫或亦株連,或星散四野。羅九河之祖便逃至遼東,後來高句麗滅國,羅家乘機建了寨子,到今日頗有勢力,乃為高句麗遺民所重。」

善直撓著腦袋,看來果真要打仗了。

他心中還有許多疑惑,一時不能解,比如,他們來的時候那地方叫都里,如今卻被稱為旅順,又比如說,陳宣微還說葉暢已經完全控制了都里地方,附近所有寨子都為其所平定。這些事情,完全在善直意料之外,他記得葉暢曾經說過,是花上兩到三年時間站穩腳跟,然後再徐圖其它,怎麼形勢會變得如此快?

「如此則麻煩了,我們的人都入了卑沙城啊。」善直有些懊惱:「要回去,當如何行?」

「徑直向南去旅順是絕無可能,若給卑沙城中知曉你們與那位葉守捉的關係,你們就休想脫身。以貧道所見,你們明日一早出城,自東邊山脊下山,向東南去青泥浦。如今青泥浦還與旅順有往來,到那兒你們改乘船,繞過這山與卑沙城封鎖,走海路入旅順。」

陳宣微對附近情形很了解,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善直雖然也被葉暢逼著讀了些兵書之類,可是都是先面讀後邊忘,故此想不出什麼計策來,只能點頭。

「此事不宜遲,如今日薄西山,你就算回城也來不及了。你在我觀中暫歇一宿,明日大早便去,然後依計行事……」

陳宣微話說到這,善直連連點頭,正在此時,突然聽得道觀的小院子外傳來拍門的聲音:「開門開門,太陽還沒有落下,怎麼就觀起門來了!」

陳宣微臉色一變:「這聲音……是羅九河!」

「什麼?」善直聞言頓時起身,手也按在了腰間戒刀之上。

此人乃是卑沙城中大將,甚得泉蓋洪所重,這個時候,出現在道觀之中,是何道理!

「休驚,若是為了擒你,何須大將出馬?」陳宣微按住了善直的手,看了看周圍,這院子又小,連個躲避的地方都沒有,外邊敲門聲又急,來不及細想,他又低聲道:「一切有我,你休要驚慌就是。」

善直心中尋思:「有什麼可驚慌的,若是那狗將軍來找麻煩,殺了他便是,最多就是帶著水雲觀中的道人們一起逃走。」

「來了來了,將軍何其急也。」陳宣微此時鬆開他的手,快步向著院門過去,他的兩個小道士自然上前服勞,將門打開。

一個三十餘歲的漢子濃眉緊皺,出現在門前。

他進來之後,一眼便瞧見身材魁梧的善直,眼前不禁一亮:「好漢子……咦,是個和尚,好你個宣微子,竟然在道觀里藏了一個和尚!」

陳宣微念了聲天尊,苦笑著道:「將軍何出此言,這位高僧可非一般人物,乃是嵩山少林寺的得道高僧,欲去渤海國傳法,途經我處,因為我昔年雲遊天下時曾與他有一面之緣,便來此看我。道釋儒三教白藕紅蓮綠荷葉,原本是一家,和尚來拜拜玉皇、天尊,道人去拜拜佛祖菩薩,亦非什麼異事……」

他絮絮叨叨地解釋著,將羅九河引入院內。羅九河聽他嘮叨,笑著擺手:「休說這些話,某也只是覺得好奇罷了,莫說觀里藏著一個和尚,便是藏著一個尼姑,以某與觀主的交情,也不會深究,哈哈……」

「將軍可真會說笑話。」陳宣微乾笑了兩聲,他看了看羅九河,雖然羅九河不時大笑,但眉頭卻始終鎖著,似乎藏有極深的隱憂。

陳宣微暗暗稱奇,羅九河這模樣,分明是心中有難事。

「將軍這麼晚才來,不知有何吩咐?」因為道觀狹小的緣故,玉皇殿既是正殿,也是會客室,羅九河上完香後,陳宣微向他問道。

這麼晚來,難道只是為了上一炷香?

羅九河沒有答,看了看善直:「這位師傅是嵩山少林寺的僧人?」

「阿彌陀佛,和尚正是。」

「少林寺之名,某也聽聞過……和尚是自海路來此?」

「是,自登州來此。」

「登州……」羅九河悠然神往:「少林在中原,登州在齊魯……某自幼聽先父教誨,這些地方乃是大唐腹心繁華之地,只恨家父與某都未曾一見。」

「隔海便可去,將軍若是有心,只管去就是。」

羅九河搖了搖頭,他祖上因為是叛逆,雖然到他這一代,什麼恩怨都已經煙消雲散,但是不知是近鄉情怯,還是懶得動彈,雖然嚮往中原,他卻始終沒有下定決心前往。

「和尚如何稱呼?」羅九河又問。

「貧僧釋善直。」

「善直師,你從登州海路來,是在青泥浦還是都里上的岸?」

善直微一猶豫,那邊陳宣微拚命給他使眼色,但是善直還是應道:「貧僧自都里來。」

羅九河看了陳宣微一眼,陳宣微的臉色已經恢複如常了。

「都里,那你認識如今佔據了都里的葉暢么?」羅九河沒看出什麼異樣,便又問道。

「貧僧認得。」善直這次毫不猶豫地道。

羅九河微微變了臉色,再看陳宣微,陳宣微苦笑道:「和尚是個直人,不過他雲遊中原,認識那葉暢倒不足為奇。」

「正是,正是。」羅九河眼睛微眯:「善直師,這葉暢其人如何,你細細說與我聽。」

「葉暢族中行十一,故此長安、洛陽一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