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生死經罷恩仇泯 第147章 登門問罪探前因

「當真是……麻煩!」

馬上的楊惟名滿臉都是鬱悶之氣。

他請葉暢來洛陽,原本帶著極強的私心,大半都是為了利用葉暢。只不過不曾想,葉暢到了洛陽後並不急著來見他,如今甫一上任,便惹出如此大的麻煩。

刺客……為何刺客不去刺殺別人,卻揪著葉暢不放?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楊惟名對葉暢有所了解,故此認為,葉暢這倒霉的傢伙,必然也有吸引霉運的地方。

出了北門,迎面便看到,在道路的兩旁,立著二十餘根木樁,相鄰兩根木樁間相距,大約是十餘丈。

每根木樁上,都縛著一個鮮血淋漓的人。

「胡鬧……」見到這一幕,楊惟名忍不住怒喝:「你們也就隨著他胡鬧?」

迎上來的兩位隊正和其餘官吏,都是面面相覷,有個大著膽子道:「他奉明公之令而來,我等豈敢不從?」

「傷亡情形如何?」

「刺客二十三人,亡者八,十五人就擒……呃,只怕也活不多久。百姓兩人為賊所害,另有十餘人受傷,其中有五人乃是葉錄事下令射傷……」

聽得這兒,楊惟名再也按捺不住,破口罵了一聲髒話。

刺客死傷倒還罷了,造成了災民的死傷,這也就意味著,接下來的災民安置,將很難得到災民的認同了。

覺得腦子裡像是鑽進了一隻名為「葉暢」的蟲兒一般,楊惟名頭疼得厲害。但罵歸罵,他更明白,自己還非得替葉暢擦這個屁股不可。

藉助葉暢之力,可不僅僅是安置災民那麼簡單,也不僅僅是洛陽城那麼簡單,背後可是長安城裡的大佬們角力。

「葉錄事人呢?」他喝問道:「為何不來見我,莫非是躲起來了?」

有人答道:「他進城了。」

「進城做什麼,莫非是尋我請罪?」楊惟名心中如此想。

但緊接著一個隊正的話,讓他意識到,自己錯得多厲害。

「葉錄事連問了幾人口供,都未曾得,但他與他的隨從,似乎是認出了這些刺客身份,說是回城去玉雞坊了。」

「玉雞坊……該死,這些刺客不是沖著葉暢來的!」楊惟名覺得,自己腦袋裡又多了一隻蟲兒,只不過這隻蟲兒名為「沈溪」。

他詳知內情,故此一聽說葉暢認出了刺客,並且趕往玉雞坊,立刻就判斷出,這伙刺客便是昨日刺殺沈溪者。他們脫出洛陽城後,不知又怎麼,混進了難民當中,或許想等待機會,再次行刺,結果卻被葉暢撞上。

原來葉暢也是受了池魚之殃啊……

想到這裡,楊惟名很不厚道地覺得有些快意。

但一想到葉暢與沈溪見面,會發生什麼事情,他又覺得更加頭疼。

「回城,去玉雞坊!」他下令道。

他下達命令的時候,葉暢已經在玉雞坊沈宅的門前。望著這高門大院,葉暢臉上浮起冷笑。

他不怕惹麻煩,更何況,這一次是麻煩惹的他。

「敲門!」憋著一肚子氣的葉暢道。

這一肚子氣,不僅僅是刺客帶來的,也有南霽雲帶來的,方才知道那神射手的姓名後,葉暢就懷疑他是後世聞名的南霽雲,一問排行是第八,心中更是有了八成把握。

只不過這位安史之亂中的勇將,此時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弓手,鬱郁不得志。

這讓葉暢覺得有希望,若是能招徠來此人,自己身邊除善直之外,便又多了一重保障。不過他才流露出一些許意思,就被南霽雲毫不留情地拒絕了。

連原因是什麼都不知道。

門上的銅環敲擊時發出的聲音驚動了院里的人,大門打開,出來的僕役一見外頭圍著這許多人,愣了愣之後,頓時叫了起來。

轉眼間,便有十餘人擁了上來,其中便有沈溪昨日的伴當。

「某葉暢,昨日護送沈郎君回府者,諸位是否還認識?」葉暢對那幾位伴當道,得了他們點頭後,葉暢又道:「某有要事,意欲求見沈郎君,還請為我通稟一聲。」

聽得這群氣勢洶洶來的人是朋友,而不是打上門找茬的,院子里的人算是鬆了口氣。但轉臉一看,葉暢一行人當中,不少人身上還血跡斑斑,頓時心又懸了起來:這夥人看起來,卻不是什麼好路數。

不一會兒,沈溪便出現在葉暢的視線當中。他仍然是那副臭排場,身邊數位美婢,自己手中一柄玉扇,隔著老遠,便呼了一聲:「葉十一,你竟然來了,昨日某心神不寧,致使失禮,還請葉十一你海涵!」

一邊說,一邊行,到得葉暢面前,看到葉暢身上的血跡,他臉色竟然也未變。

葉暢眯了一下眼,然後拱手:「今日來此,是有事相求的。」

「好說,好說,只要某力所能及,無不應允……唔,若是要求某身邊這幾位侍姬,那可就不行,某是怎麼也不會割愛……」

沈溪半真半假地打著哈哈,卻在葉暢灼灼的目光下止住,他搖了搖頭:「原以為葉十一你是個趣人,卻不曾想,你原來也是如此無趣。」

「昨日那些刺客身份,與沈郎君究竟是何等恩怨,還請不吝賜教。」葉暢見他不再胡說八道,便問道。

沈溪臉色頓時變了。

打量了葉暢一會兒,他搖了搖頭:「葉十一不必多問,昨日你不過是受了某連累,今後刺客不會再尋你麻煩,反正昨日你也沒有什麼損失……」

假話!

葉暢心裡浮起這個念頭,只覺得這個沈溪所說的,全是假話。

他分明看到自己身上的血跡,也應該猜出自己定是又與刺客起了衝突,所以才來找麻煩,卻滿口假話搪塞。他究竟是想要掩護刺客,還是另有用意?

心中琢磨著這個,葉暢口裡卻道:「沈郎君卻說錯了,那群刺客,今日在北門外伏擊了某。」

「什麼?」沈溪這下是真變色了:「這怎麼可能!」

「某有必要撒謊么?」

沉吟了一會兒,沈溪仍然搖頭:「葉十一,實話實說,你便是知道刺客的身份,也奈何不了幕後指使,知之無益,徒亂人心。你既是安然無恙,此事就不要再追究吧。」

「你見到某身上的血跡沒有,這血跡不是某的,一半是刺客的,另一半,則是某身邊的崑崙奴的。他以己身護住某,某才毫髮無傷。」葉暢冷冷地道:「沈郎君,若是當葉某是朋友,便實言相告,否則的話,某隻能視閣下庇護刺客,為某之敵了!」

這話說得甚是無禮,沈溪身邊的伴當中有怒目相視者,可是葉暢一臉堅持,不為所動。

「又不是一個美婢,不過是一粗手笨腳的崑崙奴,某送十個與你……唉呀,莫如此,莫如此,葉十一,葉暢,你莫走啊,某又不是不說……」

沈溪原本還是滿口胡言,見葉暢當真轉身就走,頓時也有些慌了,上前拉住葉暢,臉上儘是苦笑。

葉暢停住腳步,靜靜等著他開口。

沈溪還是思忖了好一會兒,終於才說道:「某並非騙你,你知此事,並無益處。」

「有無益處,某自有見解,你只管說就行。」

「好……某亦不相瞞,某父親乃渤海貴胄,諱為大門藝者是也,原是渤海王子,因心向大唐,不容於兄,乃入大唐為官……」

沈溪的身份,並不是普通的渤海國人,他父親大門藝,是渤海國開國君主大祚榮之子,渤海武王大武藝之弟。大武藝阻撓周邊部族投靠大唐,大門藝力諫不從,因此兄弟反目,大門藝逃歸大唐。

此後大武藝先後派使臣,要求大唐交出大門藝而不得,甚至派人於洛陽城天津橋南刺殺大門藝亦不得,乃至於遣將張文休隔海攻擊登州,殺唐守臣而還。大武藝死後,其子大欽茂繼位,此人極為漢化,唐與渤海國的關係再度緩和。

不過,大門藝這一系在大唐,始終是大欽茂心腹之患,他總擔心有朝一日,大唐一紙詔書,令他退位,而扶持大門藝子孫來取代他。

「近幾年,我這位王兄沒有什麼動靜,原以為他是絕了心思,卻不曾想,我只是稍有動作,他的刺客便來了。」沈溪苦笑著對葉暢道:「官府便是查出這些人身份又能如何,我父為大唐臣子,撫慰西北,頗有功勞,在天津橋南遇刺受傷,大唐也不過是搜捕刺客誅之了事……大武藝得享富貴,而我父卻只能客死異鄉!」

他言語之中,對於大唐還是有些不滿的,葉暢也唯有無語:自己難得來洛陽,卻遇到這種事情,捲入其中,若是被李隆基知曉,那位已經極怕麻煩的三郎皇帝,沒準又要怪自己多事了。

若不是烏骨力已經因救他而死,葉暢真不想捲入這類事情當中去。

正如葉曙的死讓葉暢不可能與葉楝和解,烏骨力的死,也讓葉暢與如今的渤海王一脈結下了深仇,即使這仇不算「不共戴天」,卻也基本上斷絕了雙方和平共處的可能。

「某早就說過,此事干係重大,大唐不出面,憑著你我之力,根本不可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