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輕煙入五侯 第450章 侯爺回府

秦堪終於明白為何朱厚照今日總在他面前不斷提起劉瑾,而且有意無意為劉瑾說好話,甚至還代劉瑾給他送禮,事實上秦堪很清楚,以他現在和劉瑾的關係,劉瑾就算要給他送禮,也應該送他三尺白綾,而不是百年老酒。

秦堪有點想笑,又有點感慨。

劉瑾在朱厚照心中的地位目前而言果真是不可撼動的,東宮十年盡心盡意的服侍奉迎,劉瑾已被朱厚照當成了不可或缺的家人,而秦堪認識朱厚照這麼久,一直以來教了他許多,朱厚照也拿秦堪當兄長,秦堪和劉瑾可謂朱厚照的左膀右臂。

可惜的是,左膀和右臂卻互相不對付。

這個事實其實朱厚照早就看出來了,兩人在他面前時時不時互相來一句惡毒的玩笑,或者含沙射影污衊幾句,朱厚照並不蠢,話里的意思他怎會聽不出來?只不過一直裝糊塗罷了。

可直到昨晚錦衣衛與西廠之斗,卻令朱厚照察覺到秦堪和劉瑾的不合比他想像中嚴重。

朱厚照打從心底里不願自己最親密的兩位臣子鬧矛盾,這對他來說是一件極度傷心的事,朱厚照看出了苗頭,這才有了此刻假劉瑾之名給秦堪送禮一事,只為二人能和睦相處,看起來荒謬可笑,手法也頗為生硬稚嫩,可究其本心,卻是十足的誠心誠意,真情流露。

秦堪想通了這些,不由暗暗一嘆。

朱厚照如此用心良苦,他怎能不給這個面子?劉瑾若知當今皇帝如此維護,如果他稍微有點良心的話,就該感動得一頭撞死在司禮監以謝陛下隆恩才是。

「陛下的心意,臣明白了。」秦堪嘆息著朝朱厚照長長一禮。

朱厚照欣然笑了:「你明白就好,秦堪,朕視你如手足,視劉瑾亦如手足,朕實在不想看到你們相殘,將來朕還想威服四方蠻夷,做個開疆闢土的武皇帝。你們二人互敬互助一團和睦,朕才能高枕無憂。」

秦堪肅然道:「陛下志向高遠,臣為大明社稷賀。至於臣與劉公公之間,陛下勿需擔心,臣一定與劉公公相親相愛,不離不棄,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劉公公絕……」

「呃……這個,倒也不必如此言重,相親相愛直到劉瑾陽壽夠了就好,山無棱天地合的時候你該幹嘛還是幹嘛……」

君臣二人相視哈哈大笑。

「秦堪,這次你去天津剿賊可遇到什麼有趣兒的事情?說來聽聽。」朱厚照興緻勃勃道。

秦堪措辭片刻,便將天津之行的點點滴滴緩緩說了出來,從入城與陳熊密商截留漕糧,到暗中設下圈套伏擊白蓮教反賊,再到認識天津女神醫唐子禾,以及天津衛指揮使梁勝壽宴上的驚變,逼反天津三衛令隱藏在軍中的白蓮教反賊現出原形,再調大軍圍剿等等,甚至連天津城外被襲,以及回京路上監察御史被大炮轟得粉身碎骨等等,事無巨細,秦堪皆娓娓向朱厚照道來。

當然,半路被伏擊之事秦堪略有保留,沒將西廠說出來,並且在天津時與唐子禾之間互生的那點小旖旎小曖昧,秦堪也隻字未提。

與女子暗生曖昧情愫固然是一樁風流雅事,然而不論怎樣風流卻還是得有個底線,唐子禾的身份終究是反賊頭子,若被朱厚照知道自己視為手足肱股的臣子竟與一名女反賊眉來眼去,恐怕心情不會太陽光。

朱厚照一雙眼睛越聽越亮,聽到最後,朱厚照長長一嘆,又羨又嫉地瞧著秦堪:「你的一生好精彩,在哪裡都能遇到這麼多驚險卻有趣的事兒,不像朕整日困在這冰冷無情的皇宮裡,每天不得不面對那些挑刺的大臣,還有皇后那張比死人還難看的臉……朕何時才能領大軍出征,北擊韃子南平倭寇,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

「陛下春秋正盛,一定有機會出征的……」秦堪笑了笑,忽然道:「陛下,臣尚有一請。」

「何事?」

秦堪從懷裡掏出一道奏疏,雙手呈給朱厚照。

「臣之所請皆在奏疏里,請陛下御覽。」

朱厚照接過奏疏翻開,看了幾行便奇道:「奏請朝廷大建天津?」

「正是。」

朱厚照當了一年多皇帝倒也沒白當,擰眉思索片刻,道:「天津雖靠海,但對我大明來說,不過是漕糧中轉和產鹽之地罷了,若說繁華,離天津二百餘里便是京師,有何必要再大建天津?」

「陛下,天津不止是漕糧中轉和產鹽之地,天津瀕臨渤海,又是京師屏障,南來北往的貨物皆交匯於斯,京師的最後一道屏障也在這裡,當年永樂皇帝奉天靖難,天津便是起兵龍興之地,是為天子渡口,故而永樂皇帝以『天津』名之,然臣此次奉旨巡狩天津,卻發現天津處處破敗,城牆半數仍是夯土所累,牆高不過三丈,一支強弩便可洞穿,城中百姓面有飢色,衣食不裹,南北貨物卸船便徑自起運北直隸各州府縣,從不在天津停留,白白浪費一塊絕好的興商富民之城……」

「如此絕佳的屏障,可我大明卻絲毫沒有重視它,令臣頗為驚訝,陛下試想,如今東南沿海不靖,時有倭寇劫掠搶殺,而天津城臨海濱,城防卻如此糟糕,若倭寇在天津登岸,攻取此城毫無難度,那時我大明的屏障輕易便被流寇所佔,大明赫赫皇威何在?顏面何存?陛下再試想,若將來有不可測之原因,京師缺糧缺布缺鐵缺鹽,一個擁民百萬的大城面對這些危機如何解決?唯有下令緊急調集京師周邊城池的民生之物用以安定皇都民心,而天津若繁榮起來。官倉豐足,商賈盛行,萬貨囤積,就算京師有什麼突發的危機,陛下一道聖旨,京師缺的物質皆可由天津緊急補足,而且朝發夕至,用最短的時間穩定恐慌民心……」

朱厚照越聽越肅然,面容漸露深思之色:「天津竟如此重要?」

「是的,陛下,若將它建設好了,無論商家還是兵家,皆視其為必爭之地,臣親自看過天津後便一直覺得很奇怪,如此重要的城池為何朝堂的大臣們從來沒人提過建設它。重視它?」

朱厚照沉默片刻,嘆道:「朝堂上的人,只知坐在案頭前,包括朕在內,大家看到的大明全是奏本里的大明,對大家來說,大明不是一片土地,不是一群百姓,也不是一座座城池,而是一個又一個的方塊字,如此而已。……秦堪,也只有你,真正將振興社稷,富國強兵放在心上,以此為志向身體力行。」

秦堪拱拱手,淡淡道:「臣,盡自己的本分,忠君之事而已。」

說到這裡,朱厚照和秦堪都沉默了,君臣二人相對無言,可大家的心情卻一樣的沉重。

二人都清楚,秦堪的這道奏疏若拿到朝堂金殿里討論,必然會被大臣們的口水活活淹死,以秦堪的兩個身份,一是錦衣衛指揮使,二是山陰侯,看似風光顯赫,實則並無議政之權,秦堪所有的權力全托朱厚照個人的寵信,可朝政大事仍由文官集團把持,以秦堪不被文官待見的奇差人緣,他的政治主張拿到朝堂上只會換來滿堂嘲諷甚至參劾。

所以秦堪的奏疏雖然到了朱厚照手裡,其實用處也不大,朱厚照再是千肯萬肯,大臣們若不答應也是白搭,哪怕強行下了聖旨,內閣也會迫於大臣們的壓力而封還,通政司也不會將聖旨頒行天下,大臣們不點頭,聖旨只是一張毫無意義的白紙。

君臣都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殿內的氣氛很低迷。

沉默許久,朱厚照索然一嘆:「秦堪,朕發覺自己這個皇帝做得越來越沒意思,漢末的獻帝大抵也是朕這樣吧?說是富有天下,實則擁有的只不過一座皇宮……」

「陛下言重了,大明朝堂臣權雖盛,卻沒有曹操。」秦堪說了一句不偏不倚的良心話。

朱厚照點點頭,意興闌珊道:「你的奏疏朕收下了,朕也同意你的主張,可惜所費甚巨,如今國庫空虛,大臣只知貪權牟利,奏疏交給內閣怕是無法通過……」

「陛下何不將此事交給劉公公辦?若他辦砸了就要他一頭撞死以謝天下……」秦堪不懷好意建議道。

朱厚照呆了半晌,神情愈發蕭瑟:「秦堪,你剛說過,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劉公公絕……」

「陛下,意外死亡不算……」

※※※

秦堪走出皇宮已是下午,朱厚照在宮裡賜了御宴,君臣二人一起吃了頓飯秦堪才告退離開。

建設天津的奏疏呈上去了,朱厚照也看過了,可這件事實行的難度太大,怕是很難通過,除了秦堪在朝中的人品原因,更大的原因是建設一座城池所耗巨大,如今大明國庫歲入三百萬兩,這三百萬兩要付官員俸祿,要修河堤,發軍餉,還要做好很大一部分被官員暗裡貪墨的準備。

所以如今大明對外軍事上頗為軟弱,不僅僅是士氣和戰術戰力原因,經濟掣肘的原因更重要,因為大明的國庫委實經不起打一場大仗,一旦隊伍拉出去採取主動進攻態勢,數十萬將士人吃馬嚼的,敵人又是出了名的窮困貧苦,毫無油水可言,哪怕是打了大勝仗,對大明來說其實仍是做了一筆虧本買賣。

比如一個仍掙扎在溫飽線上的漢子去搶一個路邊的乞丐,無論輸了贏了,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