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誰主沉浮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暴動

王源並沒有將在通州殲滅的十多萬死亡士兵的名單公布。倒不是無法核實死者身份的緣故。事實上每一名士兵的腰間都配有一塊刻著姓名和籍貫的銘牌,所以這十多萬死在戰場上的士兵中有七萬多是可以核對出身份的。當然,除了那些葬身火海之中,銘牌被燒毀的死者,以及一些屍身破碎,無法核實的死者之外。這七萬多人中,其實絕大多數都是被李瑁強征入軍的新兵。

王源之所以沒有將死者的名單公布出來,其實是不想讓事態變得複雜。或者可以說是玩了個小心計。在這種時候,不宜公布戰死者的名單,那會在民間引起不利的影響。這時候讓活著的人回家團聚,也是一種催化民間輿論倒向自己的行為。

果然,在這些消息接踵而至之後,看清楚了實力對比,決心立刻站隊的地方州府官員門做出了他們的選擇。位於淮南道運河岸邊的楚州太守陳邦彥率先宣布,支持王相國所在的成都朝廷,發布對篡奪皇位的李瑁的討伐檄文。陳邦彥是崔氏一手扶植起來的,對崔氏感恩戴德。崔家慘案之後,陳邦彥暗中做了些調查,查出了些朝廷操控下的蛛絲馬跡。後來鄭秋山的女兒被李瑁封為貴妃,鄭秋山又加官晉爵,陳邦彥心裡頓如明鏡一般,知道定是朝廷和鄭秋山勾結,對崔道遠等人下了毒手。

之前陳邦彥沒敢太過張揚,畢竟李瑁是大唐皇帝,本著明哲保身的實用主義的態度,他選擇悶聲不響。後來太上皇複位,昭告天下李瑁的十五宗大罪的時候,陳邦彥也曾想過公開表態。但他還是沒敢這麼干。因為李瑁大肆募兵,兵馬眾多,也不清楚王源是否能頂住李瑁的圍剿,若貿然表態,反而會惹火上身。但現在,王源大勝,機會成熟,再不表態便失去站隊的機會了。政治嗅覺敏銳的陳邦彥決定果斷站隊。

陳邦彥下令將楚州城轄下三縣百姓被陳邦彥全部遷入楚州城中,緊閉城門,高築城牆,向外散布了擁護成都朝廷,討伐篡位逆子李瑁的消息。

陳邦彥此舉,頓時像是在乾草上點了一把火。數日之後,壽州府宣布討伐李瑁,支持成都朝廷。再接著,廬州和州宣州等淮南道州府統統做出了相似的表態。

很快這種勢頭蔓延到了江南道。江寧府、杭州府等幾個大的州府早已被李瑁強行徵兵征錢糧的行為弄得怨聲載道。聞聽淮南道諸州宣布支持成都朝廷後,他們也紛紛表態,支持成都朝廷,支持王相國一方。一時間,江南東西兩道的其他小州府也紛紛表態。

在北方河北道,率先表態的是黃河南岸的北海道。北海太守賀蘭進明本就是王源故交,早就對李瑁不滿,此時終於能夠發出聲音。這之後,平原城、魏州齊州等五六處州府也紛紛表態。李瑁的後院也起了火。

這些州府說是討伐李瑁,但他們其實沒有什麼力量。但他們可以殺掉城中李瑁派來徵兵的官員和徵收錢糧的官員,之後緊閉城門,採取封鎖政策。這樣一來,讓李瑁的大肆徵兵和征錢糧的計畫無法實施。間接打擊了李瑁的長安朝廷。

僅僅從十月下旬到十一月末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大唐各地宣布不再承認李瑁皇位,明確表態支持成都朝廷的大小州府足有二十餘座。而且最要命的是,他們大多分布在人口稠密,錢糧充足的東南之地,這對李瑁是極大的打擊。

而從十一月初八開始,王源和高仙芝率十四萬神策軍大軍兵臨長安城下,李瑁又無法分兵去對這些倒戈的州府進行懲罰,只能死守長安城,每日加固城防,訓練兵馬,意圖守住長安伺機反擊。

形勢如火如荼之際,這裡不得不提一座城池,那便是揚州城。在淮南道中幾乎所有的州府都宣布倒戈的時候,揚州城這座深受王源恩惠的城池卻並沒有宣布倒戈。原因很簡單,揚州太守是沈子芳,還有崔家的兩兄弟崔元戎崔元平在此負責徵兵征糧之事。

沈子芳和崔家兄弟都清楚他們的處境,沈子芳出爾反爾投靠了鄭秋山,崔家兄弟勾結外人殺了父兄一脈眾人,他們都沒有回頭路。即便他們願意倒戈,王源怕是也不會饒了他們。所以,在所有人都宣布倒戈的時候,沈子芳和崔家兄弟兀自在揚州城中拚命的拉壯丁搜刮錢糧,為李瑁效力。因為他們知道,現在唯一的希望便是能夠支援李瑁打敗王源他們,多征一個壯丁,多搜刮一粒糧食,都將多一分希望。

然而,沈子芳和崔家兄弟的所為卻和揚州百姓們的想法背道而馳。揚州百姓們早就受夠了沈子芳和崔氏兄弟強行徵兵征糧的行為。之前他們還只是逆來順受,但這一次,沉默的百姓們不再沉默,他們選擇了去抗爭。

起初,百姓們因為並不知道沈子芳和崔家兄弟扮演的角色,還以為他們也是被迫而為之。不少百姓跑去揚州府衙門前求見沈子芳,試圖說服沈子芳。然而,沈子芳的回答是皮鞭和棍棒外加將幾十名領頭的百姓投入了大牢。沈子芳公然威脅百姓道:「誰敢不服從官府的命令,誰敢再聚眾鬧事,便當作叛賊論處,全家抄斬。」

百姓們的怒火可想而知,但他們暫時沒有什麼辦法,畢竟沈子芳手中有兵。揚州的守軍尚有千餘人,外加衙役團練兵馬共有兩千之數,眾百姓敢怒不敢言。

到了十一月中旬,上萬名在通州戰場上被俘虜後遣返的揚州子弟乘船順江而下抵達了揚州。這些人抵達揚州沒幾天,沈子芳和崔元平崔元戎兩兄弟便又開始將這些死裡逃生的壯丁抓走,逼著這些人重新參軍作戰。這件事徹底的引爆了百姓們的憤怒。更讓這種憤怒情緒水漲船高的是,歸鄉的子弟們帶回來了的一大波驚人的秘密和事情。

崔氏兄弟勾結鄭秋山殺害父兄,沈子芳投靠鄭秋山為虎作倀。崔家大小姐已經嫁給了王相國為妻,王相國誓言要為崔氏一族報仇。原揚州城守將曾國忠錢高志兩位將軍臨陣倒戈加入了王相國的神策軍等等。這些事情讓所有的揚州百姓都看清了沈子芳和崔家兄弟的真面目。

數百名在軍中曾經被提拔為小頭目的壯丁們在十一月十七日一個寒風呼嘯之夜聚集起來,商議了一個計畫。當晚,兩名領頭之人進入了揚州北城軍營之中,求見了目前揚州唯一的領軍將領胡一彪。這位胡一彪本是曾國忠手下的一名校尉。曾國忠和錢高志領軍北上之後,他便被提升為副將負責揚州的守備軍務。當聽到求見的兩人敘述了通州之戰的情形,並且知道曾國忠和錢高志兩位將軍裡應外合立下軍功已經加入神策軍時,胡一彪大為驚愕。

胡一彪本就已經對沈太守他們的行為不滿,最近心裡正犯嘀咕。被沈太守他們逼著幹了不少禍害揚州百姓的事情,心中正自不安。此刻聽到了這些事情,頓覺自己恐怕真的不能在這麼下去了。

兩名領頭的人坦白的告訴胡一彪:百姓們已經忍無可忍了,即將發動暴動,對沈子芳和崔氏兄弟等一干官員動手。因為胡一彪手中有兵馬,難免會成為對手,兩人此來的用意便是問問胡一彪到底是選擇和城中數十萬百姓為敵,還是和曾國忠錢高志等將軍們一樣,棄暗投明。王相國已經明確說了,要將沈子芳和崔家兄弟碎屍萬段,若是胡一彪願意替王相國做了這件事,便是一件大功。兩人還告訴胡一彪,全城百姓已經準備今夜動手,他胡一彪若是不願意,大可以現在就殺了他們去告密。但是否能抵擋的住全城百姓的憤怒,便請他自行掂量。

胡一彪尚有些猶豫,但當他跟隨兩人來到城中運河岸邊的時候,看到的是黑壓壓的百姓正在聚集,他便再無猶豫的想法了。他明白,百姓們之所以來找他告訴他真相,是因為他手頭有一千多兵馬守衛著四城城門。百姓們擔心給沈子芳他們跑了才來找自己,否則根本用不著自己。

其實百姓們其實之所以找胡一彪勸說他一起動手的另一個原因是不想有太大的死傷。畢竟胡一彪有一千多全副武裝的士兵,衝突起來,百姓們怕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得手,所以才來勸說胡一彪入伙。否則以胡一彪平時的作為,百姓們根本不介意連他也一起宰了。

暴動在四更天開始了。運河上一座石欄橋上的一聲鑼響,像是點燃了一桶炸藥的引信,片刻之間,運河東西,全城各個街道中銅鑼之聲咣咣大作。黑暗的街巷之中,無數的火把被點了起來,無數的百姓聚集了起來,開始沿著幾條主要的街道從四面八方沖向揚州府衙。

本來知道今晚要起事的便只有幾千人,畢竟為了不走漏風聲,不能告訴城中所有的百姓。這幾千人大多數是從戰場上死裡逃生的壯丁們。但在銅鑼響徹全城之後,被驚醒的家家戶戶的百姓們一得知是要暴動反抗,頓時男女老少紛紛起身,一個個拿著棍棒扁擔木叉棒槌衝上大街,加入到憤怒的人群之中。其中甚至有一些顫顫巍巍走路都走不穩的老翁老嫗,手裡攥著木棍張著漏風的嘴巴喘著氣叫喊著,跟著人群移動。可謂是全民皆兵,全民起事。

沈子芳在溫暖的被窩裡被人叫醒。當聽到百姓們發起暴動,開始朝著府衙衝來的時候,沈子芳嚇得愣住了。

被窩裡的小妾一聽到百姓們暴動,要衝擊府衙時,頓時哭嚎起來,一邊責怪沈子芳不幹好事,惹惱了百姓,一邊要沈子芳趕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