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誰主沉浮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圍困

張德全在旁自怨自艾的時候,王源和玄宗正在開始他們的博弈。

「太上皇,臣知道太上皇不會輕易的答應的,太上皇並不糊塗。這一點臣在來之前便已經想的很清楚了。但其實,太上皇也莫要高估了你自己所擁有的籌碼。以太上皇如今的處境,實在談不上能跟臣有什麼可討價還價的餘地。況且太上皇應該也明白,如今的局面已經不可扭轉,我王源不願坐以待斃,李瑁也不會放過我。太上皇授不授權,願不願意,都將是一場生死火拚。」

「嘿嘿,那你為何還要來跟朕談這些?你大可以不來。」玄宗冷笑道。

王源搖頭道:「臣當然可以不來,臣只是想讓百姓們少受些塗炭罷了。就算臣被人稱之為亂臣賊子,臣一樣可以擊敗朝廷兵馬。天下人不服氣又怎樣?大不了多殺些人,手上多沾些血罷了。陛下當知我神策軍的能力,臣可不是胡吹大牛的人。可是臣依舊為了天下百姓著想,這幾年他們已經受了太多的苦難,臣不願再讓他們受更多的苦,臣想快速的結束目前的動蕩局面,讓天下儘快回覆太平之局。而要做到這一點,則需要多費些功夫。太上皇曾經是聖明之主,當知道這二者之間的區別,臣也不用做太多的贅述。」

玄宗冷笑道:「朕當然明白,你無非便是要名正言順的奪了我李唐的天下罷了。朕若是答應了你,朕豈非成了千古罪人了。」

王源咂嘴道:「太上皇,我說了,即便您不答應,你李唐的江山便能保得住了么?我便沒有能力摧毀他么?太上皇不要鑽牛角尖,您知道,我來不來,結果其實都是一樣的。」

「既如此,朕為何要給你便利?朕答應了你的條件,無非是跟快速的助你成事罷了。對朕而言,有什麼好處?」玄宗喝道。

王源微笑道:「太上皇,說來說去,不就是需要合適的條件么?條件我自然想好了,只要太上皇答應我的條件,我便將太上皇救出去,並且擁戴太上皇複位。這個條件如何?正是太上皇心裡所想的吧。呵呵。」

玄宗心中狂喜,這可正是他心中所想的條件之一,沒想到王源主動的提出來了,這可正中下懷。但玄宗卻知道,光是這個條件卻還是不成的,這不過是個空頭的頭銜罷了。自己必須爭取更多的有利條件,否則自己即便被擁戴複位,也不過是王源手中的傀儡。

「王源,朕老了,已經到了油盡燈枯之時了,你莫非以為朕對皇位還有太大的興趣么?不過朕出去後,倒是可以暫時複位,以安天下民心。但朕要你答應我另外兩個條件。其一,天下安定後,朕歸於長安,你在你的蜀地。你的兵馬不許踏入長安一步。你不準挾持朕,把朕和朕的繼位者當作傀儡。其二,朕可以將河西安西劍南隴右四道盡歸於你所管轄,無需繳納賦稅,一切任你自專。你只需在朝廷需要時出兵相助,履行你臣子之職便可。除此之外,便等於是朕跟你共享了大唐天下了。但你需要保證,永遠不得篡位,永遠不得與朝廷為敵,永遠臣服於大唐。」玄宗一字一句斬釘截鐵的道。

王源靜靜的看著玄宗,眼中的神情甚是古怪。玄宗被他看得發毛,忽然覺得自己的要求是不是太多了些,王源會不會惱怒之下拂袖而走,自己會不會被丟下不管。畢竟正如王源所言,自己其實並沒有什麼可以談判的資本,有的只是自己這個大唐太上皇的身份罷了。但是若王源真的不管不顧扭頭便走,自己這個身份又有個屁用。不久後還不是要死在自己拿個不孝子李瑁的手裡。而自己其實已經根本不想再維護這個逆子了。

玄宗心裡七上八下,剛想開口說:若是你覺得這個條件太苛刻,或許也可以再商量商量。然而對面的王源忽然開口道:「我答應了,一言為定。」

「答應了?」玄宗愣愣的看著王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僅玄宗,連站在一旁的公孫蘭都有些吃驚的看著王源,似乎責怪王源為何答應這樣的條件。

「是啊,我答應了。」王源沒心沒肺地笑道。

玄宗覺得很不真實,王源就這麼就答應了自己的條件?這也才容易了吧。

「要不要……再考慮考慮?」玄宗問出了他這輩子最蠢的一句話。

王源站起身來輕聲道:「太上皇,回成都的路漫漫長遠艱難困苦,咱們還是不要在這裡浪費時間了吧。張德全,扶著太上皇,咱們該走了。」

……

四更時分,天色黑如染墨。王源一行駕著玄宗退出華清殿北門外。廣場上,一支巡邏的兵馬孤零零的在不遠處來回巡視。這一次無需採用躲避的策略,二十餘名身著守衛盔甲的蠻兵親衛徑直從殿中走出,直奔那支巡邏隊伍而去。

那支廣場上的巡邏守衛甚是有些納悶,殿內的守衛來到殿外廣場不知何故。但他們也沒有太多的懷疑,直到對方徑直來到身旁時,他們才覺得有些異樣。因為他們發現,對方的面孔居然無一熟悉。然而得知這一點時,一切已經遲了。對方刀劍齊下,在近距離內悍然動手,將十餘名巡邏守衛盡數格殺。

這之後,王源帶著玄宗在眾親衛的簇擁下穿越廣場,快速的趕回後園之中。後園的五十名親衛早已等的心焦,內侍小山子居然也在後園等著一起逃走。眾人再不耽擱,迅速翻越後園牆壁,爬上陡坡懸崖進入山林開始連夜翻越西綉嶺撤離。

不久之後,驪山宮中火光四起,銅鑼哐哐作響,熱鬧了起來。那是有人已經發現了異常。廣場上半個時辰輪換一次巡邏,雖然被殺的守衛的屍體被拖到了不顯眼的位置,但換班的守衛一旦發現前面的守衛失蹤,必會四處尋找。拖到牆根下的屍體也就會很快被發現。一旦發現屍首,那麼玄宗不在殿中的情形也就很快被發現了。

山林中的眾人抓緊時間的往南麓翻越,因為對方發現之後,便是跟時間的賽跑了。對方自然會很快發現後園中的屍體,也會意識到玄宗是從後園中被救走。那麼要判斷對方的逃走路線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好消息是,對方暫無可能穿越山林追趕王源等人,因為以驪山宮守軍的能力,他們還沒有穿林追擊的本事。但壞消息是,他們壓根不必直接追趕,而只需迅速將消息上報,調動兵馬在東南西北各個方向進行堵截便可。

天色微明之時,眾人抵達南麓山坡馬匹存放之處。所有人都大汗淋漓,疲憊不堪。若非有蠻兵親衛在前開道,騎兵親衛們恐要濃密黑暗的山林中大吃苦頭。別的不說,光是在黑暗中掌握方向便是一件極難之事了。但這一切在有蠻族親衛在場的情形下便簡單的多了。蠻兵們不僅輕鬆辨別方向,而且開闢道路,找尋最佳線路,作用頗大。

王源暗自慶幸帶上了蠻兵們參與此次行動,閣羅鳳大舅哥來的時機正及時。若他晚個一天抵達,自己早已帶著一百名親衛出發,雖然未必便會任務失敗,但絕對沒有現在這般的順利。

玄宗也累得面如白紙,他說他能自己行走,但其實從出了驪山宮後園之後,便是親衛們背著他抬著他駕著他走。即便如此,他都累得半死,抵達戰馬藏匿之處時,他跟只死狗一般癱在地上,幾乎說不出話來。

眾人稍加休息,吃了東西喝了水之後,便立刻上馬出發。王源深知,此時此刻不能耽擱時間,必須儘快趕路。別看現在平靜的很,也許過個幾個時辰後,四面八方便將有兵馬合圍而來。此時雖然每個人都很疲憊,那也只能和時間賽跑了。

眾人上馬飛馳而行,幾個時辰後,當眾人抵達終南山東側的余脈時。負責瞭望的兄弟發出消息,說看見後方一隻兵馬正從南邊山口衝過來,距離在二十里之外。王源驚訝於對方行動速度之快,這隻騎兵必是要去包抄的,但他們慢了一步落到了後方,此刻必是要追著自己馬蹄的足跡緊追不捨的。

二十里地在騎兵看來其實並不算什麼,只要稍一鬆懈,對方便將要趕上來。王源下令眾人加快速度甩開對手。親衛們的坐騎都是精選的馬匹,腳力肯定比追兵要強。然而往前飛馳了十幾里地,和追兵只稍微拉開了三四里的距離,負責保護玄宗的幾名親衛卻慌忙來稟報說玄宗撐不住了。

玄宗其實和一名親衛共乘一騎,那親衛負責保護玄宗不摔落馬下。但畢竟還是需要玄宗自己控制身體,而且也要經受馬匹的顛簸。而這一切已經讓玄宗支撐不住了。

王源趕去查看了一番,見玄宗已經喘氣如牛汗出如漿,整個身子都已經無法坐在馬上,似乎隨時可能要昏迷的樣子,他知道必須要停下來讓玄宗休息恢複一番。其實玄宗已經很努力了,親衛們都是精壯的年輕人,都已經疲憊不堪,更何況他已經是個六十多歲的老者。養尊處優了這麼多年,那裡受過這樣的苦。再加上在驪山宮這數月的遭遇,身子其實已經很虛弱了。

王源不想讓玄宗死在半路上,否則這便是此行最大的失敗。在和趙青譚平阿水公孫蘭等人緊急磋商之後,眾人決定就地設伏,將後方咬著這股殲滅。王源決定殲滅這股追兵的另一個原因是,王源擔心任由他們追趕而不加以處理的話,到了前方金州境內時很可能會造成巨大的麻煩。金州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