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誰主沉浮 第一千零四章 泄露

袁明遠咂嘴不已,皺眉道:「這可怎麼好?這可怎麼好?我豈能等一個月的時間。相國,我若現在去峨眉山見太上皇,半個月可回么?」

王源擺手笑道:「你想取峨眉山找太上皇?快打消這個念頭吧。峨眉山上寺廟數量多如牛毛,咱們又不知太上皇在那座山上的那座廟裡禮佛,你找上一年怕是也找不到。除非你在金光頂上死等,但又能知道太上皇何時上金光頂?你若要去,我也不攔著,但可莫怪我沒提醒你這些。」

袁明遠嘆息作罷,他知道王源所說的是實情,峨眉山乃天下佛教名山,山上的寺廟沒有一千也有幾百座,那要找到什麼時候?再說來回的路程便要半月,在登山尋覓怕是花的時間更多。而在成都等候的話,也不知何時能見到,看來這差事是難以完成了。

「罷了罷了,怎地如此不巧,看來只能作罷了。」袁明遠搓手道,他的神色甚是不安寧,此行來正是帶著李瑁的密旨,要對玄宗進一步的暗示恐嚇,要杜絕玄宗回長安的念頭,安心的呆在成都。

「機會還是有的,這麼著,待太上皇回來後,我上奏告知陛下便是,到時候袁內監再來一趟便是。」王源呵呵笑道。

袁明遠道:「只能如此了。那麼那些陛下讓我帶來孝敬太上皇的東西,便只能託付相國轉交了。」

王源道:「放心,交給我便是。」

袁明遠拱手道謝,雖然覺得遺憾,但倒也並不太在意。只要那些東西到了太上皇的手中,太上皇自然明白自己此行帶來的陛下的用意。

兩人重新續了一杯茶,各自品了幾口。袁明遠的神態放鬆了下來,微笑道:「陛下的口諭暫時只有這兩件事。不過,李平章也讓咱家帶了幾句話來,要跟相國說一說。」

王源放下茶盅笑道:「李大帥么?我和他是故交呢,已經很久沒見面了,此次平叛他也功勞不小。攻下長安城,收復河北大片州府城池,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呢。」

袁明遠呵呵笑道:「那是那是,不過他的功勞便遠沒相國這麼大了。陛下也下旨嘉獎了他,不過是授予了國公爵位,授了平章政事的職位。依舊兼著河西朔方兩道節度使,另外還兼著禁軍大將軍的職位。此行來時,李平章特意找到咱家,談及和相國共事的往事,對相國大加讚揚,佩服之至呢。」

王源擺手笑道:「那是他客氣,他的本事可不在我之下,只是他為人謙遜罷了。不知他給你帶了什麼話?」

袁明遠想了想道:「這些話都是私話,本來不該本人來傳達。但既然李平章不見外,而且本人也對這件事有所了解,故而說出來也不算唐突。相國只聽聽便是,若是覺得不妥,可拂袖而去,咱家也不怪你。」

王源饒有興緻的道:「你這麼一說,我倒很希望能聽一聽了,好像挺有趣的樣子。」

袁明遠道:「那我可說了啊。」

「洗耳恭聽。」王源笑道。

「聽說相國此次率軍南下平叛之時,是單槍匹馬先去的揚州。坐鎮揚州,指揮揚州的軍民抵擋住了叛軍的數番猛攻是么?」

「正是,事急從權,叛軍順流而下,大軍追之不及。情急之下我才提前趕往揚州城。天佑我大唐,揚州這一戰險之又險,但終究還是險中求勝了。」王源笑道。

袁明遠連連嘖嘴,一臉的敬佩之情。

「難怪李平章對相國此舉讚不絕口,這番魄力和本事,誰人能及?揚州兵馬不足萬餘,揚州城防也不算堅固。硬是在王相國的手裡成了堅城一座,八萬叛軍鎩羽而逃,當真教人佩服的五體投地。李平章談及此事,欽佩之情溢於言表。」

「莫要這麼說,我聽不得這些讚揚的話,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情形也不像你們想的那麼太過艱難。而且也不是我一人之功。要說佩服,倒要佩服揚州軍民的抗敵之志,揚州官員的通力協助呢。」王源淡淡擺手道。

「說的是,說的是。我們也聽說了。揚州百姓們也自發上城殺敵,官員們也都視死如歸。特別是江南道巡察使杭州刺史崔道遠,聽說此戰之中他崔氏和其他幾族效力不小,是么?」袁明遠微笑說話,眼睛盯著王源的臉。

王源聽到崔道遠的名字,心中猛然一動。之前對於袁明遠這個名字便有些印象,一聽道崔道遠這個名字,猛然間便想起一事來。那一夜楊花樓大火之後,自己和崔道遠攤了底牌。崔道遠能和自己達成諒解的原因之一,便是因為李瑁派人去拉攏他宣旨的同時也在崔家內部做了手腳。那晚崔道遠盤問崔元戎崔元平時,這二人說出了這個秘密。而那個被派去宣旨的內侍的名字,便正是袁明遠。

事後王源基本知道了這個內情,但對袁明遠這個名字也只是一帶而過並未在意,此刻赫然想起,眼前這個袁明遠不正是那個代表李瑁去江南宣旨的袁明遠么?難怪剛才他說,此事跟他也有些關聯,那必是關於崔家的事情了。

「袁內監所言甚是,崔翁此次出了大力,物資人力消耗無數。我上奏的摺子里也寫明了崔氏和參與守城的官員豪族的功勞,陛下應該已經知道的清清楚楚了。」王源微笑道。

袁明遠緩緩點頭,側首問道:「那是自然。不過李平章要說的卻非是眾人的功勞,而是關於相國和崔家的一些事情。」

王源道:「那是何事?」

袁明遠咂嘴道:「相國當知,陛下登基之後曾派人去江南傳旨,讓崔氏等東南幾大豪族出錢出力募集兵馬北上平叛。崔氏等族自武帝時便不許入仕為官,陛下這麼做可謂對他們百般恩典了。那次宣旨之人便是我,所以我對旨意記得清清楚楚。陛下的聖旨之中還給予崔氏另外一個巨大的恩典,那便是陛下決定納崔氏長孫女入宮,並封為貴妃。這件事相國不知知不知道。」

王源心中大動,臉上卻一臉平靜的道:「我豈能知道此事?崔家和我卻也沒和睦到什麼事都要向我稟報的地步。這是好事啊,陛下這麼做可籠絡崔氏和江南豪族的心。當此之時,正需要崔氏和其他幾族出錢出力重建大唐呢。」

袁明遠笑道:「相國當真不知么?但關於相國和崔家那位長孫女崔大小姐的事情,卻是傳的盡人皆知呢。相國知不知道,那位崔大小姐正是陛下要納入後宮封為貴妃的人選。相國和她不清不白傳出了些桃色之事來,這豈非是讓陛下難堪么?李平章要我帶話給相國,希望相國能收斂自己。相國當真不知陛下欲納其為妃之事便罷了,現在相國知道了此事,希望相國不可行為失距,惹來非議。難不成相國要跟陛下爭女人不成?」

王源面容劇變,眉頭緊鎖。李光弼這是瘋了么?讓袁明遠來跟自己說這些事,這是要凌駕於自己之上了。李光弼是不是以為他已經擁有了可以對自己說三道四的資格了。

不過王源很快便冷靜了下來,腦子裡思索著李光弼這麼乾的用意。然後王源得到了一個結論。李光弼此舉顯然是已經懷疑自己跟崔家達成了某種協議,故而他希望警告自己以撕裂這種協議。他或許認為,跟自己挑明了陛下下旨要那崔若瑂為貴妃之事後,自己便會退讓,畢竟跟陛下爭女人可不是什麼好主意。一旦自己選擇後退,和崔家便不可能有姻親的聯繫。那麼崔若瑂便會被納入李瑁的後宮,從而重新建立起和崔氏的緊密聯繫。這一切都是為了得到崔家和江南豪族的支持。畢竟只有得到他們的支持,李瑁才能迅速的增加實力,才能和自己抗衡甚至對自己動手。

李光弼啊李光弼,你也是煞費苦心了。可惜的是,你並不知道,我正是因為知道了你們的勾當,才決定橫刀奪愛的。你要我放手,我卻只能讓你失望了。這個女人我要定了,跟陛下爭女人的事情,別人不敢,我卻敢。太上皇的女人如今都在我的宅子里,何況是你李瑁。

「袁內監,竟然有這樣的事么?我是真的不知會有如此內情。要是早知道陛下要納其為妃,我又怎會去和她交往?這可怎麼好?這事兒可要教人尷尬之極了。」王源皺眉咂嘴道。

袁明遠看著王源的尷尬樣子心中暗笑,心道:你也知道害怕么?你跟陛下搶女人,你這不是找死么?

「不知者不怪,咱家也不是拿這事來讓相國難堪。相國是風流倜儻之人,聽說你府中嬌妻美妾無數。本來這也沒什麼?畢竟相國這樣年少得志,本事又高,相貌又俊俏的人,正是天下女子們夢中都想追隨之人。但相國也要看看對方是什麼人,可不能看著如意便全部都納入府中金屋藏嬌啊。好在相國並未作出什麼出格的事,李平章只是提醒相國一聲,不要再打崔家大小姐的主意。那麼這件事便自然湮滅了。」袁明遠微笑道。

王源皺眉道:「可是,怕是已經遲了啊,我可以不去招惹那崔家大小姐。可是……可是……」

「可是什麼?難道崔氏和你已有婚姻之約?崔道遠如此大膽?」袁明遠皺眉道。

「那倒不是。崔道遠對此一無所知,我和崔家大小姐的交往都是私底下的秘密,他豈會知曉。」王源道。

「那你猶豫什麼?不要再招惹那女子便是了。」袁明遠鬆了口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