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怒濤狂瀾 第九百五十四章 就緒

「你們尚未出生,不知那時的情形。當時我崔氏舉族南下,拋鄉棄土,何其悲戚?我崔氏一門十幾位叔伯,便是因為不堪此辱,選擇了以死抗爭。數日之內,家中喪者十幾人,連壽材都無法備齊。那情形你們如何能想像的到?可即便如此,武帝無動於衷,無視我崔氏對大唐之功,在規定時間內催著我們南下。這便是他們李家對我們崔家乾的好事。你們的祖父南渡之後,每想起此事都涕淚如雨,他老人家時常告誡我,要我看清楚李家的真面目。時至今日,他李家又要我崔家替他們賣命,但將來又會對我們怎樣?無人知曉。我對他們懷有深深的戒心,所以對於李瑁的旨意,我絕不可能喜出望外,更不可能趨之若鶩。」崔道遠一字一句的道。

這段家族的歷史,崔元博等人並非沒有耳聞。但隻言片語的從家中其他長輩口中聽到過一些,而且崔氏南遷時他們還未出生,也難以感同身受。但此刻聽到父親親口講述那段故事,看著崔道遠痛苦的表情,他們才算是真正理解到了一些那時候形勢的險惡和絕望。

「老爺子的意思是,我們崔家要對新皇的旨意陽奉陰違了?」崔元戎道。

崔道遠搖頭道:「我崔家可以表面上答應,但卻不要做出違背聖旨的事情。不是陽奉陰違,而是不奉不為,靜待局勢明朗。」

「連王源這樣的被認為將來要禍亂天下之人,我們也不能動手?」崔元平道。

崔道遠冷聲道:「不能。王源是否有謀逆之心,誰能知曉?起碼目前決不能招惹他。這王源並無劣行,實際上沒有他,大唐朝不可能支撐道今日。應該說他對大唐的功勞無人能比。至於說他有謀逆之心,這件事可沒什麼依據,老夫看來,不過是王源此人太過強勢,手中兵馬太過強大,所以招人忌憚罷了。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李家忌憚的是他們的睡榻之畔有一個巨大的威脅,所以想除了這個心頭之結罷了。但他們有本事便自己除了王源,我崔家何必趟這趟渾水?我崔家要保持中立,現在我們誰也不得罪,誰也不相幫。王源或許是個有野心的人,但李瑁又能好到那裡去?利用了我崔家之後,誰能保證他李家會不會像以前那般對待我崔家。須知,我崔家壯大,可也是他們李家眼中的威脅呢。」

崔元博沉聲道:「父親大人所言極是,我們大可不必趟這趟渾水。我們該靜待形勢發展,形勢明朗之後,我們再出手也不遲。反正無論是李家兄弟之間的奪位之爭,還是這王源將來有謀逆之舉,我們江南幾大家族總是能立於不敗之地。我們只要一出手,必將扭轉局面。那時我們才佔據絕對主動。」

「元博說的好,元博你終於開竅了,老夫甚是欣慰。元平元戎,你們要多向你們的兄長學一學,雖然他在小事上有些犯糊塗,但大事上可是一點也不糊塗。今日我說的話你們都要記住,都不許胡來。特別是在目前這種情形下,叛軍不日便抵揚州,再不濟這王源也是來替我們守揚州,保衛我江南幾大家族的根基和產業的。就沖這一點,我們也不能對他動手。」崔道遠撫須沉聲道。

「揚州能守得住么?我不信他王源有這樣的本事。老爺子對他未免抱著太大的信心了。」崔元平嘀咕道。

「閉嘴,你以為老夫把防守揚州之事交給王源是心血來潮么?我知道他的身份後當即便決定讓他全權負責揚州的守城事宜,那可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他是百戰百勝的王源。無論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但他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我想不出揚州城還有誰能比他更有資格負責守城之事。老夫都自忖不能,更別說你們幾個了。」崔道遠喝道。

「好吧好吧,老爺子怎麼說都是對的,我們不說話了成么?」崔元戎咂嘴道。

「青石碾子,怎麼說都說不通你們,我也沒精力跟你們費口舌,但你們給我記住一點,目前情形下誰也不許輕舉妄動,否則瞧我饒不得饒得了你們。罷了,都回去歇息吧,我也累了。」崔道遠重重往椅背上一靠,疲倦的擺手道。

崔元博等人只得起身來行禮告辭,退出書房。崔元博正走到門口,忽聽崔道遠開口道:「元博,你留一下,我有話跟你說。」

崔元博忙轉身回來,恭敬的站在崔道遠面前行禮道:「父親大人有何吩咐?」

崔道遠沉吟半晌道:「若瑂丫頭今天一天都等在城門下,還給王源送了好幾次飯,晚間也一直等著王源一起回府。這事兒有些不對勁啊。莫不是她真的喜歡上了這個王源?」

崔元博忙道:「有這等事?兒子倒不知曉。」

崔道遠嘆道:「你這個當爹的,也不知道成天在鬧騰些什麼?自己的女兒心裡想什麼,你怕是什麼都不知道。成天就跟著那些官員們鬼混,成天泡在揚州城的煙花柳巷之中花天酒地。」

崔元博紅著臉道:「兒子……兒子知錯了。」

崔道遠皺眉道:「你也四十多歲的人了,我還能為這些事教訓你么?但你也莫要過分了,心思也要用到家族事務上,否則哪一天我一蹬腿走了,崔家上下幾百口的一切事務都要壓在你的肩上,到那時你如何決斷?若你處置不周,毀了我崔家的將來,豈非要我死不瞑目?時局迷亂,將來的天下還不知如何動蕩,要掌住崔家這條大船,那可不是靠著吃花酒聽曲兒便能學會的。」

「父親大人,兒子明白了,兒子一定痛改前非。」崔元博額頭冒汗,連聲賠罪。

「罷了,這些話我知道你不愛聽,我也不多說了。但眼下這件事你必須要辦。若瑂丫頭若是真的跟這個王源不明不白,那可不是件好事。雖然我未必會答應李瑁讓若瑂成為他的妃子,但也不能讓若瑂丫頭鬧出什麼笑話來。王源這個人心計很深,若是被他給污了若媚丫頭的清白,這事兒傳出去可不僅是我崔家名聲受損那麼簡單,傳到李瑁耳中,那便是欺君之行。你要明白這其中的過節。」

崔元博一驚道:「兒子明白了,兒子這便去責斥若瑂,禁止她跟著王源接觸。這王源,兒子也打算讓他搬出府去,安排到北城左近的煙雲閣去住,您老人家以為如何?」

「也好。讓他搬出去也好。不過你要好好的跟若瑂說,不要說得太露骨,只需點到為止。若瑂丫頭聰明的很,她會明白我們的意思的。」崔道遠輕聲道。

……

次日天蒙蒙亮,王源便去了北城門上率領揚州軍民準備守城事宜。要做的事情千頭萬緒,且物資和人力極其有限,這給了王源極大的挑戰。王源這幾年也是大手大腳慣了,統帥之下的神策軍幾乎要什麼有什麼,兵器盔甲守城攻城的器械都是一等一的,數量也龐大的很。

當初守通州時,雖然兵馬比史思明的少,強力守城器械可絕對不少。不僅有床弩伏遠弩等可在城頭架設的守城器械,而且還有數目眾多的神威炮在城中架設,在阻擋叛軍攻城上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更別說還有數百頭可以衝鋒陷陣出城屠殺的象騎兵了。

就算沒有這些攻城器械,神策軍手中的武器盔甲也是一等一的。別的不說,光說守城必備的弓弩。神策軍守軍人人裝備弓箭,強弩和強弓更是有數萬隻,守城之時,在兩百步範圍內,強弩強弓均可射擊。進入更近的距離,更是可以全軍射箭,火力強悍之極。

城頭的防禦也做的很充足,箭塔工事一應俱全,士兵們也都是身經百戰的驍勇之兵。各種因素累積起來,才有了通州大破叛軍的大勝仗。

然而,眼下的情形卻讓王源頗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感。就像是一個吃慣了山珍海味,穿慣了綾羅綢緞的富家公子,一下子進入了家徒四壁的極貧之家一般,身上穿的是破衣爛衫難以蔽體,吃的是糠秕餿飯,這種落差感讓人難以接受。這揚州城的兵備實在差勁的很,湊起來只有萬餘兵馬不說,武器盔甲還落後了神策軍不知多少。

他們的弓箭都是些木製的普通弓箭,拉滿了弦射程也不到百步。即便如此,數量還少的可憐。整個揚州城的兵馬,配備弓箭的只有三千人。這對守城而言簡直是一場災難。除此之外,士兵們的素質也堪憂。身在花花世界之中的揚州士兵們,不免也沾染了煙花之地的一些壞習氣。平日里出沒於煙花柳巷之間,幹些苟且享樂之事。久而久之,於士氣自然極有影響。溫柔鄉中走一遭,戰場上的勇悍之氣便少一分。所以在王源看來,很多士兵有氣無力,眼中充滿了恐懼,絕對是不合格的士兵。

然而,手頭就這麼些材料,怨天尤人也是無用。王源能做的便是盡量鼓舞他們的士氣,同時想辦法彌補這些缺陷之處。王源花了一上午時間,帶著幾百名士兵跑遍了揚州府的八座庫房,終於從犄角旮旯之中翻出了三千多柄弓箭來。多了這三千柄弓箭,那便多了一倍的守城火力。另外在府衙兵器庫中,王源還翻出來二十多架拆散了的床弩配件。就連揚州太守沈子芳都不知道自己的庫房裡還有這些東西。王源慶幸於他們沒有將這些當了柴火燒火了,他帶著人七拼八湊的組裝起來十三架床弩來。有了這十三架床弩,又給守城成功增添了些許的機會。

城頭沒有箭塔,王源便只能讓人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