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怒濤狂瀾 第九百四十二章 清江

王源於半夜時分抵達了楚州清江縣境內。雖然人困馬乏,但能夠提前趕在叛軍的船隻之前抵達清江,王源也鬆了口氣。夜裡,清江縣城門緊閉,王源也無法進城。再加上人馬疲乏,王源只得決定在北城外官道旁的夜店湊合一晚,待明日天明時再進縣城找到當地官員表明身份商議對策。雖然時間緊迫,但叛軍的船隊起碼要到明日晚間才會抵達清江,還有一天一夜的時間準備,倒也並非火燒眉毛。

一夜無話,次日雞鳴時分,王源便早早起床,梳洗完畢後牽馬出店。騎著馬行了小半個時辰,天色大亮時,王源已經抵達了清江縣北城門外。但讓王源詫異的是,清江縣北城門緊緊的關閉著,城門口也見不到進城百姓的人影。連城樓上也空無一人,幾面旗幟懶洋洋的在城頭飄揚著。

王源朝城頭喊了幾嗓子,城頭上連半點人影也不見出來。正焦躁間,忽聽吱吱扭扭的木輪轉動之聲從城下的小道上傳來,放眼看去,卻是一名百姓推著太平車從城下的阡陌小道自西往東而來。

王源忙策馬上前,拱手問道:「這位大哥,敢問一聲,這北城門怎地不開門啊?」

那推車的百姓上下打量著王源,抹著汗道:「你是外鄉人吧。不知道今日北城門不開的事情么?不但今日,明後兩日也不開城門呢。」

王源忙道:「我確非本地人,我從北邊徐州城來。但不知為何北城門不開啊。」

「從今日起,東門碼頭處,崔家的糧船在碼頭上平價放糧,清江縣的官吏和士兵都去碼頭維持秩序了,人人都忙的團團轉,哪裡還有人手開北城門?放糧這三天時間,只開東城門,其餘三城城門都關了呢。這不,我也是要碼頭領糧食的呢。」那百姓解釋道。

王源雖不太明白他說些什麼,但顯然北城門是不會開門了,東城門倒是開著的,只能繞行東城門進城了。

王源有心詢問一番內情,當下招手對那百姓道:「兄弟,你上馬來,我載你一程,你替我帶路。都是小河小道的,我怕我走岔了道。」

那百姓忙擺手道:「可不敢,我可沒騎過馬,沒得摔斷了骨頭。再說我這太平車難道丟了去?」

王源笑道:「放心,我的馬兒可穩當的很。太平車嘛,很簡單,掛在馬屁股後面便是。」

說罷王源馬上彎腰探手,一把抓住太平車的車幫子,單手將小車提起來,朝著戰馬側後的鉤索上一掛,用繩索稍加固定,倒也穩當的很。

那百姓欲帶阻止,卻也來不及了。只站在地下咂舌道:「這位兄弟看著瘦筋筋的,怎地氣力這般大。這太平車我一個人都搬不動。這匹大馬也是厲害,屁股後面掛著這個重東西,居然紋絲不動。」

王源呵呵笑道:「莫看我瘦,骨頭裡都是肉。上馬來吧。」

那百姓笨拙的爬上馬背,坐在王源身後,王源一提韁繩,馬兒往前便走,那人嚇得一把抱住王源的腰。王源雖覺得有些古怪,倒也只能忍耐了。

下了官道沿著城牆外的阡陌小道往東而行,雖然王源很想節省時間快點到達東門,但這一路上都是小道和池塘湖泊,小路像蛛網一般的密布,想快卻快不起來。而且若非那百姓在後指點方向,告訴王源那條路是通向河邊無橋可行,那條路上有小橋相連,這才避免的走很多冤枉路。

雖然耽擱了些時間,但路上王源倒也問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來去年的大災也波及到了東南各地。雖然南方的水源充足,但因為北方大旱又大亂的緣故,南方的糧價也直線飆升。不法商賈囤積居奇哄抬糧價,百姓們卻被迫以低價糧食納稅,導致連當地百姓們都買不起糧食了。

面對如此局面,居於揚州的豪族崔氏主動表示願意拿出巨量的糧食以平價出售,用意自然是為了救濟百姓。此舉自然是得到了百姓們的大為歡迎。從去年秋後開始,每隔兩個月,崔家便從揚州調運好多船糧食來楚州。清江縣也分到了三船。所以到了平價分糧食的日子,清江縣的縣令和官員衙役團練兵卒們都去東門碼頭協助分糧。故而其他幾處城門因為人手所限便不開城門了。百姓們也都聚集到東門碼頭去按照戶頭買平價糧食。這位住在西邊小村裡的名叫趙六的百姓今日睡的遲了些,所以直到此時才抄北城小路往東門趕。

「你說,這是揚州的崔家?哪個崔家?」王源問道。

「崔家啊,這你都不知道?」趙六看著王源像是在看一個怪物。「誰不知道崔家?江南的大豪族?據說武帝時從清河搬來江南。家裡良田萬頃,家私億萬,富得流油。據說他們家和當今皇家都關係密切著呢。祖上有好幾位公主嫁到崔家,還出了好多大官呢。」

王源恍然,這個崔家正是五姓七族遷居南方的清河崔氏,正是秦國夫人口中所言的那個可稱之為大唐第一豪族的崔家。沒想到這崔家居然這麼會來事,這時候糧價貴如金的時候,願意拿出大批的糧食出來平價售出,這可不是一般的闊氣。要知道這清江縣只是個小縣城,這裡都能得到救濟,更別提南方的大大小小的各處城池了,那該是多大的手筆。不過在王源看來,大豪族這麼做自然是有他們的目的。花了錢得了人心,這恐怕才是他們此時站出來的原因。

談談說說,大半個時辰後,兩人突破蛛網般的阡陌小道上了一條大道。此時朝陽初升,前面的平疇之地一片霧氣蒸騰,像是平地上起了一道白色的飄帶一般。白色的霧氣之中傳來巨大的喧嘩聲,一波波的傳了過來。

「快到了,這位兄弟看你很著急進城的樣子,你放我下馬來,我自己推著車走吧。也不耽誤你進城。前面便是運河邊的碼頭了。不過你要是進城找人的話,恐怕還要先探聽探聽,現在城裡的大部分人都在碼頭上領糧食,你進城了未必能找的見你要找的人。」趙六道。

王源答應了,讓趙六下了馬,接下太平車給他,自己催馬往前快跑。不久後,在越過一道小小的坡地之後,王源看到了在蒸騰的白霧之中顯現出來的巨大而繁忙的。但見縣城東門外一片巨大的開闊地上,無數的人頭涌涌而動。無數的人在四處的走動。吵鬧聲、叫喊聲、呵斥聲、大笑聲、騾馬的嘶鳴聲、車輪的吱呀聲、孩童的啼哭聲,就像一陣撲面而來的巨浪將王源包圍。目光更遠處,水汽蒸騰的寬闊河道上,高高聳立的船隻的桅杆清晰可見,巨大的風帆在朝陽下翻著白色的光暈。碼頭上,來來往往如螞蟻一般的民夫搬運著糧包一隊隊的從船頭到碼頭穿梭著。

此情此景,讓王源大為讚歎。

天分日夜,地分南北。自古以來,淮水是一道南北分界線。大唐也不例外。淮水橫亘在黃河和長江之間,成為一條分界大唐南北的地域界限。自淮水往南,便可稱之為南方富庶之地和商賈流通繁盛之所。原因很簡單,淮水長江流域土地肥沃富庶,湖泊眾多水網交織,比之路上交通而言,水路四通八達,綿密暢通,往來交互毫無障礙,這便是根本原因。

在這個陸上交通頗受阻礙的年代,有無數的河流河網可以新船,這自然是極大的便利。而眼前的清江縣,不過是淮水北岸的一處小小的縣城而已,但從碼頭的規模和停泊的船隻的密集程度來看,這裡顯然也是受惠者之一。這座縣城中的大部分人的生活恐怕都仰仗著這座碼頭和這條途徑的運河。

雖然眼前的景象讓人振奮,但王源卻也有著深深的擔憂。很顯然,這裡的人們並不知道災難即將臨近,叛軍的船隊就在距此一百多里的運河河道上,正在快速的迫近這裡。

王源無暇多想,策馬衝下土坡直奔碼頭而去。抵達人群的外圍時,胯下的神駿坐騎和馬上人的英俊英武都引起了百姓們的注意。通體烏黑的駿馬上坐著一名英俊不凡器宇軒昂的年輕人,這等人物在清江縣城中還從未見過。

「你是何人?不得騎馬亂闖。」幾名維持秩序的團練士兵身上穿著破舊的盔甲,見到馬上騎士身上的也穿著盔甲,但顯然比自己身上的好的多,頓時有些自慚形穢。這也引發了他們的嫉妒之心,明明王源的馬兒還在外圍逡巡,他們也跑過來呵斥了。

「幾位兄弟,敢問本縣縣令可在此處?」王源抱拳問道。

「你是什麼人?找我家馬縣令作甚?他可沒工夫見你。」一名團練道。

另一名團練士兵上下打量著王源道:「你這身盔甲從哪得到的?還有這馬兒是哪來的?瞧你這樣子,盔甲和戰馬都是偷來的吧?還不從實招來。」

「對,從實招來。你這盔甲樣式和這匹戰馬我們清江縣可沒有?快說,從那裡偷來的?」其餘團練士兵一起喝問。

王源笑道:「幾位開什麼玩笑,本人從北邊來,有要事要見你們的縣令,速速帶我去見他。」

「呸呸呸,誰跟你開玩笑?快滾下馬來交代清楚。你有要事?我們也有要事,我們的要事便是搞清楚你這身行頭從那裡偷的。」一名團練士兵大聲道。

王源皺眉道:「休得無禮。耽誤了要事,你們幾個可要倒霉了。」

「吆嗬,還挺橫。哥幾個,揪他下馬。先給幾個耳光子嘗嘗,叫他嘴巴硬。」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