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怒濤狂瀾 第九百三十章 奪城(二)

李瑁沉吟半晌,點頭道:「此策可行,便這麼辦。朕立刻派人再去宣旨。」

李光弼微笑道:「陛下聖明。只是有件事要跟陛下說清楚,這麼做的後果便是。將來豪族或者又將入朝為官,又要恢複以前相互爭權的情形,或許陛下也難彈壓。」

李瑁想了想道:「眼下才是緊要之時。朕若無他們的支持,叛軍還有那個王源朕都無法應付,朕的帝位不安,還談什麼以後的事情?待天下太平,他們該從那裡來滾到哪裡去。他們要敢有什麼想法,朕便將他們幾大豪族都剷平了。」

李光弼點頭道:「陛下所言甚是,眼下就算是飲鴆止渴,也要閉著眼走下去。但他們即便是奉旨招募兵馬,也幫不了眼下的事情。眼下這場攻長安之戰,咱們最好還是減少傷亡。為了攻下長安損失了手中的大部分兵馬的話,那也是件危險的事。臣左思右想分析局面,臣覺得倒是有個辦法可以一試。」

「什麼辦法?莫賣關子,但說便是。」李瑁忙道。

「陛下,臣的這個想法是,咱們大可不必和史思明死磕,咱們也可以對史思明行懷柔之策,咱們可以招降史思明,從而達到不戰而奪城的效果。」李光弼沉聲道。

「招降史思明?此賊和安祿山狼狽為奸,他肯歸降么?」

李光弼道:「陛下聽臣分析給您聽,安祿山死後,安慶緒即位。據臣所知,史思明這個人除了安祿山誰都不服氣。要他屈服於安慶緒之下,史思明肯定心中不服。此刻長安已成孤城,史思明在長安的日子也一定不好過,只是他沒有退路,這才選擇死守長安。陛下想想,明明東路洞開,史思明有撤兵至潼關以東的機會,為何他沒有選擇撤兵?臣估摸著是安慶緒下了死命令不准他撤離。史思明不會不知道,就算長安城防再堅固,也會有被攻破的一天。他們的糧草物資也會告罄。只是他暫時沒有脫身之法。若此時陛下給予撫慰招降,給予優厚的待遇,史思明或許會棄暗投明,獻城以降。那樣的話,咱們豈非不費一兵一卒便可奪得長安,還能得到史思明手中的十多萬兵馬。」

「說的頗有一番道理,若能達成此計,那倒也是兩全其美之策。只是史思明肯不肯歸降呢?此人倔強兇狠而且狡詐的很,焉知他心中不是做著和我大唐為死敵之念?」李瑁沉聲道。

李光弼低聲道:「無論如何,總是可以一試的。若他不識抬舉,便猛攻長安給他點顏色看看。而且這裡邊也有文章可做。史思明應該知道,現在長安邊上除了咱們的十六萬大軍,還有王源的十多萬神策軍。雖然王源的兵馬咱們不許他參與攻城,但這可是一大威懾作用。史思明又不知道王源的兵馬是不會參與攻城的,利用這一點可以威懾逼迫其同意投降。陛下再給予高官厚爵之賜,答應他的一些條件,沒準此事可成。」

李瑁一拍巴掌道:「說的好,這叫做借力打力,狐假虎威。」

李光弼尷尬咂嘴道:「陛下,王源才是狐,我們才是虎。借力打力是不錯的,或者叫借勢而為。」

李瑁呵呵笑道:「好一個借勢而為,不妨為之。」

李光弼道:「既然陛下同意,臣便去著手辦此事。不過臣覺得,還是兵臨城下之時再行此計。我十六萬大軍密布城下,旌旗如雲,氣勢如虎。那種情形下的威壓會讓史思明更加的感到恐慌和緊張。效果也更好。」

李瑁哈哈笑道:「說的對,光弼啊,朕沒有看錯你,你是朕可以倚仗之人。朕覺得,你的才智能力比之王源不遑多讓。只是你一直低調行事罷了。」

李光弼躬身道:「陛下謬讚,然臣雖不才,但卻也從未將王源看的很重。請陛下將來不要將臣和王源作比。臣認為那是對臣的侮辱。」

李瑁愕然,忙笑道:「好好,是朕說錯話了。」

……

十二月初二日初更時分,長安城北城守軍聽到了城下嘈雜的動靜。他們紛紛起身站在城頭朝城下觀望。但見黑夜之中,遠處渭水北岸密密麻麻猶如繁星一般的火把鋪天蓋地而來,十餘里方圓之地蔓延覆蓋猶如海潮一般。

守軍將領立刻敲響警鐘,並稟報史思明史朝義父子。史思明和史朝義趕忙起身,率領數十名叛軍將領登上北城城頭觀望,所有人都知道,那是從蒲州而來的李瑁的十六萬攻城大軍。李瑁的兵馬從靈州抵達蒲州的消息史思明早已知曉。每日都有探馬斥候前去探查,他們對於敵軍軍情也了解的足夠多了。這十六萬回紇和唐軍的聯軍正是為了攻長安而來,而現在,正是他們抵達北城之外的戰場了。

「從現在起,全體戒備,準備迎戰。我有堅城之固,教他們有來無回。」看著城下黑暗中的遍地的火把,史思明並未膽寒,他知道自己有資本一戰,故而沉聲下達了命令。

但除了史思明之外,史朝義和其餘部分將領卻面露憂色。因為很多人並不抱樂觀態度,因為叛軍自己的雖然也有十餘萬兵馬,但其實也正深陷困頓之中。

城下的喧囂持續了一整夜的時間,到了天明時分終於稍微安靜了下來。朝陽升起,冬陽的微熱驅散了城下地面上的水汽和白霧之後,在城頭的叛軍守軍終於看見了城下的全貌。當他們看清楚城下的情形時,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心情沉到了谷地。

城下,距城兩里之外的空地上,一座蔓延至天際的營寨黑壓壓的坐落在那裡。營寨之中旌旗如雲帳篷密布,橫跨渭水兩岸的一座巨大的軍營就像是一座巨大的野獸一般盤踞在城下戰場。遠看渭水之北,數條橫跨渭水的橋樑清晰可見,無數的騎兵正源源不斷沖浮橋上螞蟻般的移動,朝著營地之中彙集。

除此之外,敵營前,數千架攻城器械密密麻麻的排列於前,數千唐軍正分成百餘隊,用戰馬拉拽和人力推動的方式將這些攻城器械推到城下千步的距離一字排開。雖然那距離並不是有效射程,但這正是為戰前做出的準備,一旦開戰,便可將攻城器械快速推進數百步進入攻擊的範圍。這些士兵們整齊劃一的喊著號子發力,聲音響徹天空。

城頭的所有人都默默的看著這一切,大戰的陰雲在每個人的心中籠罩著,沉甸甸的壓得他們透不過氣來。自從退守長安之後,這些叛軍士兵已經半年時間被困守於此,每日要做的便是加強城防為死守城池做準備。然而,當這一天真正到來時,他們卻又心情沉重之極。所有人都明白,也許接下來的幾日便是自己人生中最後的日子。以攻城唐軍的態勢,這場大戰將是空前猛烈而血腥。身邊的大部分甚至包括自己,或許都逃不過這場劫難了。

午後時分,城下唐軍大營正在忙碌進行攻城前的準備的時候,位於長安皇城太極宮中,史思明召集文武官員五十餘人也正在做戰前的動員。原本史思明為了避嫌,佔領長安之後從不踏入朱雀門內皇城半步,表示自己不會有半分的逾矩之想。但自從安祿山死後,史思明便直接住進了皇宮裡。太極殿也成了他召集會議召見屬下將領的公開場所。沒有了安祿山壓制,史思明不在乎任何人,只是在太極殿寶座之前他單獨放了一張帥案,並沒敢公開坐在太極殿那張面南背北的寶座上,行為稍微收斂了些。

「各位將軍,各位同僚。你們都已經看到了,李瑁借回紇十萬大軍以及李光弼的兵馬數萬,總數十六萬的兵馬已經兵臨城下。大戰一觸即發。諸位,這是一場血戰。但我們有資格一戰。因為我們有最堅固的城牆,最深最寬的護城河以及無數防禦措施。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十多萬精銳守軍和在座諸位勇武無敵的將軍們。數月以來,我們困守長安,諸位怕是早已經急不可耐了吧。那麼眼下,你們為大燕國效忠的機會到了。只要我們擊潰李瑁的兵馬,我們便掌握了主動。這是我們翻身的一戰,此戰獲勝,長安將永不可破。」史思明揮舞著手臂,口中噴著吐沫星子,進行著他戰前的極具煽動性的動員。

然而,除了十幾名將領的神情激動,叫嚷附和之外。大多數的將領並沒有興奮的表情。反而他們的臉上陰雲密布,眉宇之間滿是焦慮和憂愁。

史思明住了口,他對將領們的反應很不滿意。他用盡量溫和的口氣詢問道:「諸位將軍,對於此戰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儘管暢所欲言。只要於戰事有利的建議,我都可以接受。打仗最重要的是戰前的謀劃,每個人都要盡一份力,這樣才能集中眾人的才智,制定最佳的迎敵之策。」

眾將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有說話,他們不願意說出些煞風景的話,因為他們知道,史思明不愛聽泄氣的話。

「你們這是怎麼了?怎麼都不說話?田承嗣,你有話說么?」史思明開始點名了。

大將田承嗣是從叛亂開始便是叛軍的主要領軍將領,只是領軍攻虎牢關一戰中,他和安忠志,張孝忠三人的前鋒軍被封常清打的大敗,還被安祿山打了板子。這之後,田承嗣因為擔心安祿山對他有看法,便一直跟隨史思明作戰。而史思明也趁著機會拉攏他,讓田承嗣成為他帳下的一員猛將。此時的田承嗣已經是史思明授命的前鋒大將軍之職了。

「元帥,卑職確有些想法,不過卑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