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怒濤狂瀾 第九百一十五章 沆瀣

原來,突厥人確實發生了內亂。事實上,突厥人的內亂從來沒有停止過。草原上各部落汗王相互傾軋之戰時有發生。自天寶元年開始,突厥可汗骨咄為回紇、葛邏祿、拔悉密三大部落擊敗之後,突厥便陷於各部內亂之中。大唐王朝趁機對其分化治之,先後冊封了數位突厥部落的首領官職,便是要突厥內部不和,相互牽制。這也是天寶初年突厥一直無法對大唐北境形成巨大威脅的原因之一。

回紇部落的首領名叫骨力裴羅,本是回紇部落的葉護。葉護者,部落首領也。天寶初年的那場突厥內亂之中,骨力裴羅聯合其他兩個部落擊殺了突厥大可汗骨咄,成為了突厥北方勢力最為強大的部落。這之後玄宗不失時機的派人給了骨力裴羅以嘉獎,加封其為瀚海都督。天寶三年,骨力裴羅再接再厲,連滅突厥北方九大部落,勢力範圍幾乎囊括了突厥北方的大片領地。玄宗再次送上大禮,分封其為懷仁可汗的稱號。可汗之命一封,便暗示了骨力裴羅可以合法的成為突厥的新主人,也是暗示骨力裴羅可以挑戰骨咄可汗死後繼位的白眉可汗的地位。同時玄宗還讓當時駐守在河東朔方的王忠嗣給予骨力裴羅私下裡的承諾,告訴骨力裴羅,只要你跟白眉可汗對著干,大唐是站在你這一邊的。

有了大唐王朝明裡暗裡的暗示,再加上回紇部落實力的迅速提升,骨力裴羅便開始和末代突厥可汗白眉可汗真刀真槍的幹了起來。當初白眉可汗趁著大唐攻打吐蕃之後河東道兵力空虛之際攻佔了受降城。但後來被唐軍趕了出去,很大一方面的原因便是因為骨力裴羅在其腹背對他的進攻騷擾。本來大唐舉數十萬兵力攻打吐蕃,之後兵力耗損嚴重,正是突厥的最佳機會,卻因為骨力裴羅的步步緊逼而沒有敢大舉進攻大唐。在這一點上,不得不說骨力裴羅幫了大唐一個大忙。否則大唐在那時恐怕要陷入極為被動的局面。即便當時的王源手中,也只有不到五萬的兵馬可用。

當安祿山謀反之際,大唐境內烽煙四起。北方的突厥境內也狼煙四起。本來這又是一個能趁機攻打大唐的機會,但白眉可汗卻無力南顧。因為回紇部落的懷仁可汗骨力裴羅在經過數年的準備後開始了大舉統一突厥各部的征程。

這一年來,突厥內部戰事不斷,骨力裴羅和白眉可汗的兵馬激戰了幾十仗,終於在八月初的鄂爾渾河之戰中,十五萬回紇騎兵大破白眉可汗的二十六萬兵馬,將白眉可汗徹底擊敗。白眉可汗率一萬多殘兵一路往南逃跑,骨力裴羅一路往南追殺,最後白眉可汗無處可逃,選擇了逃往唐境。數日前的攻打受降城之舉便是白眉可汗的無奈之舉。他們不得不攻佔大唐的受降城作為落腳之處,因為他們已經無路可退了。

骨力裴羅卻帶著兵馬隨後趕到,白眉可汗逃無可逃,只得據城而戰。結果自然可想而知。城破後白眉可汗往南逃往大唐腹地,卻被骨力裴羅率騎兵緊追而上,幾乎是當著李光弼的兩萬兵馬的面,在戈壁灘上宰殺了白眉可汗,徹底將突厥的勇武變成了歷史。

骨力裴羅得知了唐軍的兩萬兵馬正朝豐州受降城開進的消息,他立刻派人來跟唐軍將領李光弼解釋這件事的緣由。並表示將立刻率軍撤離大唐邊境,將受降城歸還給大唐兵馬。還說,若是唐軍領軍的將領有興趣的話,他願意和領軍的將領見一面,敘敘話,請他代為傳達對大唐皇帝的問候。

李光弼大為驚喜,自己見證的正是回紇人征服突厥的最後一戰。沒想到給大唐帶來諸多麻煩的白眉可汗便在眼前的沙漠戈壁上被回紇首領斬殺,今後大唐北境取而代之的便是這位回紇人的首領骨力裴羅了。

李光弼覺得自己應該接受骨力裴羅的邀請去見一見這位滅了突厥的懷仁可汗,儘管手下將領持反對意見,說這是骨力裴羅的詭計,要誘騙他去赴會然後誅殺他。但李光弼卻知道,骨力裴羅殺自己毫無意義。自己所率的兵馬根本不是回紇人的對手,不用誘殺主將,他們也能為所欲為。自己的兩萬兵馬是根本抵擋不住他們南下的,如果他們當真打著南下的主意的話。還不如去和這位回紇可汗見個面,一來可探知其心意,二來還能和他套套近乎,畢竟自己駐守北境,難免和他們打交道。最讓李光弼下定決定的是,他知道這位回紇的可汗是曾經受過陛下恩惠的,他的部落在突厥北方,不曾跟唐軍有過任何的廝殺和恩怨,相反卻一直處於友好交流的狀態。

次日下午,雙方在受降城中會了面。讓李光弼感到高興的是,回紇可汗對自己極為尊敬,完全沒有任何的傲慢的無禮。言談之中骨力裴羅對大唐的局勢表示了擔憂,並且隱晦的提出了一個建議,那便是,若大唐需要回紇人提供幫助的話,只要大唐的皇帝陛下一句話,他骨力裴羅會立刻發兵幫助大唐平叛。

李光弼聞聽此言,無異於一下子抓住了救命的稻草。正所謂天無絕人之路,自己和郭子儀正在憂心於兵馬戰力不足,難以完成對陛下的承諾。眼下兵強馬壯的回紇人願意協助平叛,那豈非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不過李光弼也明白,引外兵入唐的後果很可能是毀滅性的,請神容易送神難,一旦這些傢伙來了不走了,那自己將是大唐的罪人。於是乎李光弼小心翼翼的提出了借兵的辦法,便是請回紇人借出精銳的士兵歸於自己麾下,這樣避免了那些棘手的問題。唯一需要和回紇人商議的便是這借兵的代價和報酬,用僱傭的方式來解決兵馬的問題。

骨力裴羅何等的精明,他當然知道李光弼的擔心。但他卻出乎意料的答應了李光弼的要求。不過骨力裴羅提出要和大唐朝廷正式的談判此事,商談條件,白紙黑字的給予明確。骨力裴羅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即便戰敗了突厥之後,所率之下也是滿目蒼夷,他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得到更多的報酬,以精銳士兵的能力轉化為物資錢糧,讓自己的回紇部落儘快從戰後的頹敗之中走出來。當然,內亂的大唐也像是一塊巨大的而孱弱的獵物誘惑著回紇人,他們也在尋找著在大唐內亂之中獲得更多的利益的機會。

就這樣,雙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李光弼回到靈州後當即和郭子儀詳細的商量了這件事情。郭子儀雖然覺得不太靠譜,但經不住李光弼的苦口勸說。再加上郭子儀也覺得若無外力相助,自己和李光弼無法完成攻下長安的承諾,所以也就點頭同意了。而骨力裴羅也一直留在大唐邊境等待消息,他希望在一個月內得到大唐的具體答覆。一個月的時間若不能達成協議,他便要率軍回頭了,因為寒冷的冬天就要來了,他的大軍不可能呆在野外營地里無限的等候下去。

這就是李光弼和郭子儀立刻寫了密信去跟玄宗請示的原因,他兩人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等待著朝廷的消息。他們擔心等來的是玄宗的一頓訓斥和怒罵,但顯然他們多慮了。

靈州城外的大雪之中,李光弼和郭子儀看到了飛馳而來的李瑁的身影,二人對視一眼,均長舒了一口氣。見到李瑁親自前來,便說明陛下是應允了。李瑁此來,定是代表陛下和回紇人談判的。

李瑁這一路翻越千山萬水,崎嶇坎坷之地,千里迢迢趕到靈州,嘗盡了辛酸、吃盡了苦頭。騎著馬在這種嚴寒的天氣之中趕路,那是他這個養尊處優之人所不曾經歷的。當初逃離京城時,好歹也是大隊人馬護送,一路上有車駕代步,雖然辛苦,但還可忍受。而現在,輕騎簡從從成都往靈州趕,和當時情形不可同日而語。

身體上疲勞艱辛,每天像是身在冰窖中一般的寒冷,乃至手腳都凍得紅腫潰爛。但其實李瑁的心裡卻並不像他的身體那般感到煎熬難忍,事實上他的心裡是很興奮和高興的。此番奉父皇之命前來靈州同回紇人接洽借兵事宜,懷中揣著父皇的寶印,胯下是父皇的坐騎,此行自己便代表著父皇親臨,可以全權決斷洽談事宜,這是多麼大的信任。在李瑁的人生經歷里,還從沒有過這樣的時刻。這足以證明,此刻的自己是玄宗絕對信任的人,這也代表著一件事,自己也將是父皇心目中最佳的繼位人選。

而且,能夠離開成都那個地方,這讓李瑁的心情更是雀躍。在成都,自己其實沒什麼騰挪的餘地。父皇還罷了,那王源帶給人的壓迫感和恐慌感更是揮之不去。王源就像一朵巨大的烏雲籠罩在頭頂之上,不知何時便會電閃雷鳴天崩地裂。相較於其他人的遲鈍和無感,李瑁在心裡是絕對認為王源必將叛逆的。李瑁讀了那麼多的史書,每一本上都寫著功高震主擁兵自重之人將會作出什麼樣的行為來,要讓李瑁相信王源是忠心耿耿的為了李唐的江山效力而無二心,那是絕無可能的。況且馬嵬坡上發生的那些事情雖無證據,但基本上昭然若揭,王源早已不值得信任。在做出如此欺天之行後,還相信王源會忠心耿耿,那便是愚蠢了。

所以,現在自己能脫離王源的控制,李瑁心中其實感到無比的輕鬆和愉悅。相較於成都的陰雲密布和處處危機,脫離成都後呼吸著的自由的空氣讓他心中的陰霾一掃而光。同自由相比,這路上的艱辛又算得了什麼。

一路上,一個極為大膽的念頭一直在李瑁心中縈繞,那是個既讓人興奮,又讓人激動,但又讓人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