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怒濤狂瀾 第九百一十四章 北境

一場大雪的突然降臨,證明了王源雷厲風行安頓難民的重要性。大雪一下,氣溫急轉之下降到了冰點以下。幾座大型的難民營的窩棚在昨夜的大雪中坍塌了上千間。可想而知,若昨日沒有及時的安頓百姓的話,在這種情形下,這樣的低溫之中,難民們會是什麼樣的下場。在這種情形下,就連玄宗也不得不承認王源之前的舉動挽救了大批難民的性命,避免了凍死太多百姓的悲劇。

雖然對於王源行為依舊難以釋懷,但玄宗還是召見了王源,對他當機立斷的處置給予讚賞。這當然一方面是為了昨日的爭執降溫,一方面也確實出自於真心。無論這個王源是多麼的不敬和跋扈,但他的決策卻是正確無比的。

其後數日,王源都忙於和顏真卿對已經安頓的難民進行調整安排,發放一些基本的物資保證他們能捱過嚴寒,事情很是繁瑣雜亂,但於王源而言,這些都是比為之事。成都幾十萬的難民安頓,劍南和隴右河西三道的數百萬難民的安頓是保證安定的決定因素,無論如何也不能在這件事上出了差錯。

因為這場大雪下來,諸多的事情需要忙碌,故而關於推舉太子之位的奏議不得不往後順延,王源也不希望倉促行事。這件事需要準備充分,聯合足夠多的朝臣一起發力保舉,方可奏效。王源可不想一旦上奏此事,引來眾多朝臣的反對,那可是件尷尬的事情。

四日後,頂著嚴寒和風雪的杜甫終於從軍中趕到了成都。王源回成都的第二天便推薦了杜甫為政事堂戶部房主事,作為顏真卿的副手協同其做好百姓的過冬安置和賑濟之事。但因為杜甫尚在軍中,故而派人去宣了旨意之後,杜甫立刻動身,還是過了十幾日才抵達了成都。

但杜甫的到來卻是雪中送炭之舉。除成都之外,外地的賑濟事宜需要有專人負責巡查,而顏真卿分身乏術而且身子也不太好,杜甫的到來正好可以彌補這方面人員的欠缺。見過玄宗後,杜甫幹勁十足,多年不受重用,終於能夠為朝廷效力而且負責關乎百姓的事務,正是杜甫心中所望。他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其中,抵達成都的次日便帶著人頂風冒雪去各地州府去視察賑濟之事了。

十一月初六,高仙芝在此派人送信回成都。信中向王源稟報說,十一萬神策軍大軍已經撤離灞河大營,在落雪之前撤到了邠州和金州一線駐守過冬。信中高仙芝慶幸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因為長安今年的大雪比成都大的多,連下了兩天一夜,道路完全阻隔,連糧食補給都難以通行送達,差點出現了軍中斷糧食柴薪的情形。而且氣溫驟降至零下十幾度,即便是退守到了兩座城池之中禦寒,軍中也出現了大面積的凍傷和受風寒的現象。不敢想像,若是大軍還在灞河大營駐紮,那該是一種怎樣的情形。

王源慶幸不已,在大雪將臨之前,既避免了百姓的凍斃慘劇,又避免了大軍陷於困頓之中,可謂是冥冥之中老天庇佑。這年頭以人力和自然相抗衡,那是絕對贏不了的。所謂人定勝天之說,也只是說給人聽的,人是勝不了天的,現在如此,將來也如是。

十一月初七,另一封從南方送來的信也讓王源興奮不已。趕往姚州大雪山南麓木棉山嶺考察鐵礦的羅威送回了消息。羅威信中言道,大雪山南麓木棉山嶺的那座鐵礦礦場所產的鐵礦正是當日鑄炮所用的那種鐵礦。雖然礦場數十年沒有開採,但礦洞猶在,只需加以修繕支撐便可挖掘礦石,冶煉鐵錠。信中羅列了需要的人手和置辦之物,請王源定奪,早日開始開採鐵礦。

王源欣喜萬分,當即召來柳熏直商議置辦。數十年前用來冶煉鐵礦的爐子已經荒廢,這一次要重新建造新的熔煉爐。還需要就地挖建煤窯,燒制焦炭供給熔煉鐵礦石之用。再加上大批人力開進之後,需要大量的新建住所生活設施,乃至於將通向山外的道路重新修繕等事務,這都是需要前期進行之事。至於人力,王源倒是不用發愁,王源在十幾天前便寫了信給閣羅鳳,信中王源告訴閣羅鳳,希望他能提供大批的勞力用於開採鐵礦。將來鐵礦產出的鐵錠可以分給他一些。

南詔國缺鐵缺的嚴重,兵器盔甲都仰仗外來。這一次能有這樣的機會,閣羅鳳當然不會錯過。羅威的信中也提及了,南詔國已經派來了人手與之接洽,願意先提供五千勞力,之後根據需要再增加人手。所以王源對此並不擔心。

和柳熏直商議妥當之後,王源讓柳熏直親自前往全權負責協調此事。柳熏直知道王源對此事的重視,當天便準備了幾十車物資錢物,次日一早便在百餘名士兵的押送下南下趕往姚州。會同羅威一起儘快將鐵礦恢複開採。

送走了柳熏直王源大舒了一口氣。雖然這一下又花了大批的物資和錢財,但能開採出能夠直接鑄造鐵炮的精鐵,其意義巨大。就算傾家蕩產也要去做成這件事。

其實早在羅威的來信到來之前,關於木棉山嶺的鐵礦的真偽,王源做過調查研究。原劍南節度使的衙門中保存有不少古老的卷宗,數十年前木棉山嶺的鐵礦開採的記錄也都能查的到,而且當時出產的鐵錠多少,獲利多少,因何而停工等等事略也都有記載。而且在官方的卷宗中,木棉山嶺另有別名叫做攀枝花山。當看到這個稱呼時,王源當時便有些發愣。於是王源問了當地的一些人,這才得知,所謂的木棉花的別稱便叫做攀枝花,於是王源徹底的放心了。

後世,四川境內的一座大型鐵礦就叫做攀枝花鐵礦,種種跡象表明,這座鐵礦便是後世攀枝花鐵礦的前身。木棉就是攀枝花,木棉山嶺就是攀枝花山嶺,名字對上,也都是蜀地,那已經確定無疑了。

鐵礦的開採和產出不可能一蹴而就,王源估摸著起碼需要到明年春天才有可能正式的產出鐵錠來,距離批量鑄造鐵鑄炮便更為遙遠了。王源期待著能在明年夏天之前鑄造出百餘門鐵炮,只要這玩意成了規模,配合著能研製成功投入實用的手雷,那麼平叛的日程便可大大的縮短。在這種劃時代的熱兵器登場之後,叛軍將毫無抵抗能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關鍵的因素便是要在這一切都成型之前,抵擋住叛軍有可能的反撲,讓形勢一直穩定在目前的情況下不至於惡化。另一個關鍵的因素便是,玄宗要能容忍這大半年的時間,而不會急於要自己採取行動,或者是私下裡採取什麼行動。

對王源而言,當一切準備就緒時,平叛只是個時間問題而已。當然,要在一切沒有橫生枝節的情形下。

……

就在成都的第一場大雪紛揚而下,王源以及大唐朝廷上下都在為難民的禦寒過冬的安置和賑濟忙的不可開交之時。大唐北疆靈州,李光弼和郭子儀二人也在大雪瀰漫的南城門外迎來了壽王李瑁的到來。

兩個月以前,李光弼和郭子儀被玄宗寄予厚望,兩人分任朔方河東兩道節度使之職,被授命來朔方和河東收拾殘部,募集兵馬,重新建立一隻除神策軍之外的平叛大軍。

郭子儀和李光弼心裡都清楚的很,陛下對自己兩人寄予的厚望可不僅僅是另建一隻兵馬加快平叛進程那麼簡單。在覲見陛下的私下裡的交談之中,兩人都深深的感受到了陛下對目前處境的擔憂。即便陛下沒有挑明了來說,郭子儀和李光弼也明白,陛下對於王源大權獨攬一人獨大的局面是很擔心的。

對於王源,郭子儀和李光弼都見識過他和他的部下的強勢。特別是李光弼,當年和王源一起攻打吐蕃時便見識到了王源的強勢和霸道,心中便已經積累了太多的不滿。只不過,當初有哥舒翰這個直性子在前面作為擋箭牌,自己倒也沒受過多的波及。但從那時起,李光弼便對王源已經失去了好感。

李光弼曾經自己問自己,到底自己為何對王源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厭惡感,到底為什麼自己總是覺得無法同這個人交心共處。其實捫心自問,當初自己和哥舒翰在吐蕃兵敗之後,王源沒有落井下石,反而幫了自己和哥舒翰不少。甚至在陛下論罪時王源還幫他們說了好話,據說還引起了陛下的不滿。按理說自己該對他抱有感激之情才是。然而李光弼心中卻無半分的感激之情。

李光弼是個勇於面對內心的人,在很多個剖析自己的夜裡,李光弼都在問自己這個問題。最後,他得到的結論是,自己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王源實在太成功了,實在運氣太好手段太多,得到的太多也太快了。自己對這個人懷有著深深的嫉妒之心。

這個人就像天上的一團火,光芒耀眼奪目。而自己這些人在他的照耀下都黯淡無光。他王源越是成功,便越是襯托出其他人的無能。曾幾何時,自己跟隨王忠嗣在北疆縱橫馳騁聲名鵲起之時,這個王源還只是個默默無名的小小坊丁。而後來,此人一發不可收拾的躥升起來,自己的光芒完全被他掩蓋。甚至淪為此人陞官的墊腳石。

正因為感受到了此人的壓力,自己才暗暗起了爭勝之心。也正因為有了爭勝之心,吐蕃之戰時,自己才默認了哥舒翰率軍極進攻擊邏些城的行為。當時的想法雖然帶著些僥倖,但若能夠率先拿下邏些城,自己和哥舒翰便可以凌駕於王源之上,遏制此人躥升之勢。可惜的是,運氣差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