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怒濤狂瀾 第九百零三章 弱點(二)

玄宗沉聲道:「王源這個人,朕是琢磨過他的。如今我大唐絕大部分的兵力都掌握在他的手中,他若有異心早就動手了,朕也無反抗之力。然而此人之所以沒動手,朕認為他是有所顧忌的。他和安祿山不同,安祿山這賊子本就是胡人性格粗鄙魯莽,他想要造反便造反,卻不會去考慮後果。而王源不是那樣的人,他心中即使有謀逆之心,但卻也要考慮名聲和後果。房琯的一句話道破了他的內心,他是要挾天子以令諸侯,未必有奪朕之位取而代之之心。他積極平叛,一副為朕忠心耿耿的樣子,不就是要讓天下人都認為,他是我大唐的救星,挽救了朕的江山么?將來,他手握兵權,不用謀逆篡位也能讓群臣俯首,讓朕對他言聽計從。說白了,這個人內心姦邪,但表面上還是要裝作盡忠報國的。」

「他是既要權勢又要名聲,將來青史留名,不至於落個謀逆篡位遺臭萬年的下場是么?」李瑁道。

「正是。」玄宗沉聲道:「只要不逼急了他,他絕不會幹出真正的謀逆篡位之事。他是個什麼都想要,都想兩全其美的偽君子,這便是他的弱點所在。」

李瑁道:「可是,咱們這件事豈非已經逼急了他了么?」

玄宗沉思片刻道:「未必。現在大伙兒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他知道他乾的事被我們識破,我們也知道他暗地裡的勾當。今日他來見朕,只是出言試探而已,並沒有撕破臉皮,這便說明,他其實也不想講這件事挑明。我們不挑明是因為我們沒有證據,他不挑明是因為他也不想這件事傳的天下皆知。他是我大唐臣子,他犯的是欺天之罪,這件事一旦挑明,他所有的偽裝都被撕破,會名聲掃地,受天下人的唾罵。所以他絕不會主動挑明此事。朕認為,今日他的試探也許是故意為之,只是隱晦的向朕警告,告訴朕不要逼的他鋌而走險。否則以他的精明,怎會露了口風?」

李瑁額頭上冷汗直冒,越是聽玄宗分析裡邊的關竅,李瑁便越覺得膽寒。自己惹上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虧自己還以為王源並沒什麼好怕的,現在看來,此人心機如海,深不可測。

「現在要做的便是不要去逼他,這件事就此不提,咱們和他都心照不宣。我們要做的便是另想辦法牽制他,扭轉此人獨大的局面。他不是要當大唐的救星么?朕便利用他替朕平息叛亂。同時,讓李光弼和郭子儀大力招募兵馬,對他進行牽制。朕不介意在平息安祿山叛亂之後,再進行一場討伐逆臣之戰。」玄宗沉聲道。

「父皇聖明,眼下要陽奉陰違不要惹惱他,大力扶持李光弼這郭子儀的力量。這才是真正牽制王源不敢輕舉妄動的力量。」李瑁叫道。

玄宗點頭道:「你明白就好,從今日起,此事需謹慎處理。朕認為你不要再去查貴妃的下落了,否則再失手一次,恐怕便是滅頂之災了。」

李瑁猶豫了片刻還是問出了聲:「父皇難道不想和貴妃團聚么?」

玄宗惡狠狠的看著李瑁半晌,終於面色變的柔和,嘆道:「瑁兒,你真以為父皇會為了一個女子便情難自己么?朕確實想見貴妃,但貴妃若當真還活在世上,她卻躲著不見朕,說明她對朕已經絕情絕義。朕難道還會去牽掛一個絕情絕義的女子么?朕不妨告訴你,如果有一天,此事水落石出,貴妃出現在朕的面前的話,朕會再次下令殺了她。因為她和王源合夥欺騙了朕,她早已不是那個朕的愛妃了。」

李瑁張張口,不知說什麼才好。不過父皇既做如此表態,那麼自己的擔心便是多餘。自己擔心的貴妃回到父皇身邊後會造成自己登上太子之位的障礙,現在看來不必有此擔心了。

「聽父皇一席話,兒臣勝讀百年聖賢之書。多謝父皇悉心教誨。若無事的話,兒臣告退了。」李瑁跪下磕頭道。

玄宗擺擺手道:「你去吧。」

李瑁起身來退下,忽聽玄宗叫道:「且慢,有件事你去辦一下。」

李瑁忙道:「請父皇吩咐。」

玄宗想了想道:「這件事非同小可,你萬萬不能再出差錯。」

李瑁忙道:「兒臣必竭盡全力,若有差錯,兒臣以死謝罪。」

玄宗點頭道:「李光弼派人送來密奏,說叛軍疑似生亂,有消息說安祿山好像已經死了,現在是他的二兒子安慶緒主持大局。只是安慶緒並沒有將安祿山已經死了的消息發布,恐是擔心會引發動蕩。李光弼和郭子儀兩人都認為是安慶緒篡位奪權或有弒殺安祿山之嫌。他們認為這正是進攻叛軍的好機會。」

李瑁愕然道:「竟有此事?給父皇道喜了。安祿山這賊子終於死了。」

玄宗皺眉道:「何喜之有?安祿山死了還有安慶緒,還有史思明,你以為叛軍便會憑空消失么?」

「不是,兒臣是說,這叛賊是叛亂賊首,若是死了總是件大好事。而且還是死在他兒子的手裡,這更是大快人心。安祿山一死,於叛軍士氣必是一個巨大打擊,這正是一舉攻擊叛軍的大好機會呢。」李瑁道。

玄宗微微點頭道:「確實對叛軍是一個大打擊。李光弼他們認為該趁機進攻長安收復京城,可是他們的兵力太少,恐難以奏效。」

「不是有王源的十多萬兵馬在長安左近么?父皇為何不下旨命王源立刻進攻長安?」

「蠢材,叛軍內亂這件事王源一個字也沒提,按理說他應該知道這個消息的,可是他卻並沒有提及。他已經表明態度要明年春天攻長安,朕也答應了他。不管他的理由是什麼,若是他刻意隱瞞此事的話,便說明他並不想趁著叛軍內亂的時候拿下長安。朕若是逼他,他又要說朕說話不算話,不給他軍務自專之權了。李光弼和郭子儀募兵之事,乃至昨日這件棘手之事後,朕覺得不能再去刺激他,所以朕不想逼他攻長安。」玄宗道。

「可是……咱們只有他的兵馬有實力攻下長安啊。他的兵馬不動,李光弼和郭子儀手中那幾萬兵馬如何堪用?」李瑁道。

「是啊,朕也覺得難辦,不過若是李光弼和郭子儀當真能攻下長安的話,那可是一件大大有利之事。首先王源推三阻四的拖延進攻長安的日期,卻被李光弼和郭子儀得手的話,對他可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其次,一旦郭子儀和李光弼佔據長安,便可控制住長安城,到時候朕回歸長安,便可高枕無憂。若是被王源攻下長安,他的兵馬便佔據長安城,朕回京之後豈非還是在他的控制之下?長安城還有數十萬百姓,一旦郭李攻下長安,兵員問題便可快速解決,短時間內可募集大量兵馬,豈非正好是藉機擴充實力,牽制王源?」玄宗沉聲道。

「是啊,父皇說的很是啊,這可是一箭三雕的大好事呢。」李瑁雙目放光驚呼道。

「可是,問題還是回到了郭子儀和李光弼能否攻下長安的問題上來。即便叛軍內亂,史思明駐守長安的也是十餘萬兵馬呢,這該如何是好?」李瑁的興奮勁來的快去的也快。

玄宗道:「所以才要你去替朕辦這件事。李光弼密信中說,大唐北邊的突厥人也正在內亂,回紇汗國的國主骨力裴羅擊敗了其他幾個突厥汗王如今已經獨霸北疆。這骨力裴羅曾經來長安朝見國朕,對我大唐上國極為仰慕,故而當得知我大唐生亂,他主動派人去聯絡李光弼和郭子儀,欲助我大唐一臂之力平息叛亂。所以……朕昨夜想了一夜,決定接受他的好意,向回紇借兵平叛。如果回紇人肯借兵給我們,豈非解決了李光弼和郭子儀兵力短缺之憂?」

「原來父皇是要向回紇人借兵?這……我大唐內亂之際,引外兵而入,恐非是一件好事啊。」李瑁難得的說了一句有道理的話。

玄宗皺眉道:「朕不是沒考慮過此事,請神容易送神難。但朕認為,回紇人沒那麼大的胃口,想要趁機瓜分我大唐。他們或許是想撈些好處罷了,那麼朕便給他些好處便是。這件事回紇人希望能當面商談,朕當然去不了,所以希望你能替朕偷偷去一趟,和他們談判借兵。這件事若是能成了,你便立下了大功,將來平叛之後朕欲立你為太子,別人也無話可說了。」

李瑁聞聽此言,頓時將憂慮拋到了九霄雲外。連聲道:「兒臣願為父皇分憂,這件事兒臣定辦的妥妥噹噹的。」

玄宗道:「好,此事絕不能聲張,一切都要秘密進行。朕許你帶著朕的密旨前往,全權代表朕同回紇人洽談此事。記著,給他們些甜頭無妨,但只要能達到借兵攻下長安的目的,付出些餌料也是值得的。」

「兒臣遵命!」李瑁激動道。

「下午你便動身,朕的照夜白給你騎著,你只能帶少量的隨從。朕會宣布你生病的消息,這樣便無人知道你其實已經離開成都了。出城的事也不用擔心,朕午後會去北城難民聚集之地賑濟慰問,你趁亂出城便是。」玄宗低聲道。

「兒臣定不辱使命。」李瑁連聲道。

……

王源抵達政事堂時,顏真卿和韋見素居然都在政事堂中,或者說他們正等著自己。兩位其實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但也需要每日和王源稟報進度。

三人簡單的交談幾句,王源詢問了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