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怒濤狂瀾 第八百九十二章 雄心

王源道:「當然是做戲,只是做給我看的,教我沒有理由去在糧草之事上做文章。暗地裡,韋見素一定會撥糧草給李光弼和郭子儀的,這一點毋庸置疑。既然如此,我何不順水推舟,主動承擔其全部糧草的供應,順手從韋見素手中將南方州府運抵的糧草盡數接管。這樣所有的糧草進來都必須經過我手,便於我控制所有的糧草進出,這不是件好事么?」

李宓撫須皺眉道:「好事是好事,可是這樣一來,李光弼和郭子儀豈非要大肆募兵了,反正你承諾糧草全部供應。在此之前他們或許因為糧草數量不足而只能進行小規模的募兵。現在事情公開了,他們豈非肆無忌憚了?那樣一來,南方州府運抵的糧草可不夠花銷,怕是還要動用大帥儲存的私糧了。等於大帥用自己儲存的私糧供應給李光弼和郭子儀擴大兵馬。與其如此,還不如我神策軍擴軍呢,幹什麼好了他們?兩個敗軍之將,跑來成都說了大帥一大堆的不是,大帥卻要幫他們么?」

王源呵呵笑道:「你老將軍不用憤憤不平,事情換個角度來看,你便不會如此不開心了。我巴不得他們擴大招募兵馬呢,因為明年春天反攻平叛需要大批的兵力。他二人若是能招募大量兵馬,倒也省的我去煩心。我不妨告訴你們,李光弼和郭子儀招募的兵馬便是明年春天進攻長安的先鋒軍。我希望他招募個十萬八萬的,這樣我神策軍便可不用遭受攻城的損失了。」

「可是……那二人怎會同意作為先鋒軍攻長安?他們並不歸於大帥管轄呢。」趙青問出了李宓譚平都想問的話。

王源呵呵笑道:「他們不同意也得同意,因為他們靠誰吃飯?他們的糧草歸誰供應?你們以為我只是花錢養他們當個冤大頭么?他們若不聽我調度,我便斷他們的糧,不給他們飯吃。惡狗不聽話便不給骨頭,餓的他半死,瞧他還餓不餓?」

此言一出,李宓譚平趙青三人盡皆愕然,直到此時,他們才明白了王源為何會願意出糧食供應李光弼和郭子儀。原來王源正是要藉由此舉控制住郭李大軍的糧草供應,將朝廷所有的糧食進出都控制在自己手裡。郭子儀和李光弼如果知道王源承諾將供應足量的糧草的話,他們定然大肆的招募兵馬。但龐大的軍隊卻最終不得不受制於王源之手。如果他們不聽調度,王源便給他們斷糧,那他們招募再多的兵馬也會在斷糧之後灰飛煙滅。所以他們只有一條路,便是聽候王源調度。

而且王源已經說了,要他們攻打長安時作為打頭陣的前鋒軍。也就是說,他們招募的兵馬在長安一戰之後必將損失慘重,而神策軍卻可能毫髮不傷。王源是假借叛軍之手削弱他們的兵力,從而達到牢牢把握主動權的作用。

幾人想明白了這一點,看向王源的眼神簡直只能用恐懼來形容了。大帥這一手是真的毒辣,毒辣到令人髮指。很難想像,那被人取笑的舉動之後居然隱藏著這麼大的陰謀,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慄。

王源看著三人投向自己的奇異目光笑道:「怎麼?為何這般看著我?難道你們希望我神策軍去攻長安,死傷殆盡么?有人希望我神策軍死絕了,好讓他們掌控大局。讓我們在他們鼻息之下撿飯吃,你們願意么?我這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再說了,有些人恩將仇報,背後搗鬼,我豈能不給他們教訓。否則天下人都以為我王源是任人欺凌之人了。」

……

成都城西北角,這裡是一處禁地。數年以前,王源便在此處征地造宅,建起了一圈大大圍牆。從那時起,這圍牆之內便高爐林立,煙塵繚繞。讓周邊百姓側目的是,幾乎每天都有百十輛滿載貨物的大車進進出出,往這個圍牆院落中運進運出各種不知名的貨物。

圍牆內也幾乎每天都能聽到各種爆炸之聲,有時候這爆炸聲驚天動地的響亮,震得地面都顫抖不已。老成都的居民還記得,數年前的一個夜晚,城西北發生了一次劇烈的爆炸。那天夜裡爆炸的紅光閃耀天邊,讓全城百姓都為之震動。事後,據說那次爆炸死了不少的人,連時任劍南節度使的王源都親自前往查看。在那之後,劍南軍不久便有了他們的招牌利器霹靂彈。

近幾年時間裡,圍牆周圍的民宅被遷移了大半,圍牆也擴充了幾匝,加高到了幾丈高。圍牆內外的防衛也更加的嚴密,守衛的兵馬從百餘名增加了五六百,周圍箭塔林立。圍牆數百步之內的範圍成了所有人禁足的禁區。每日里只看到無數的車馬進出,只看到圍牆內越發濃烈的煙塵以及越來越密集的爆炸聲,卻沒人知道這裡到底是怎樣一處所在。

在成都的百姓們看來,城西北角的這一處所在成為了成都城中最為神秘、守衛的最為嚴密的一處地方。越是神秘之處便越是引人好奇,近兩年有不少人總是想探探究竟,也由此產生了不少命案。兩年間因為有意或者無意闖入禁區的人被射殺了數十人,引發了不小的紛爭。

王源一行於午前時分抵達了成都西北角的兵工廠。兵工廠是成都城中王源最為重視的一處所在,為了這座兵工廠,王源已經不知道投入了多少的錢物和人員,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當然是值得的,霹靂彈的研發問世讓王源在數次重大戰役之中無往不利,這是劃時代的武器,為此付出代價是絕對值得的。但隨著近兩年的戰事發展,霹靂彈的局限性也逐漸暴露。

爆炸的威力雖然強大,但沒有強到無堅不摧的地步。況且沒有冶煉技術的支撐,王源無法製造出像樣的發射裝置,不得不依舊依靠投射方式發射炮彈,實在是有些寶馬拉破車的感覺。即使絞盡腦汁的經過改良,神威炮投射的射程以及遠近的調節都是硬傷,無法根據戰場形勢靈活應對,這讓王源很是不快。

譬如目前面臨的攻長安之戰,面對長安城經過全面加強的城防,霹靂彈便不足以摧毀城防,為攻城戰創造有利的先決條件。若是彈藥的威力足夠強,便可轟塌城防打開缺口,讓攻城戰變得輕鬆起來。而且,最高射程只能達到一千餘步的神威炮也無法對長安城這樣方圓十餘里的大城池進行城內摧毀轟炸。當年在面對羊且咩城的狹長地形時,神威炮全城無差別轟炸的威勢歷歷在目,但面對長安城這樣的大城池,神威炮卻根本毫無辦法。最遠射程的神威炮在安全距離內發射,也只能覆蓋城牆內六七百步的街區,對於長安城這樣的大城池無異於是撓痒痒。

而且,因為製造工藝等等的原因,霹靂彈的造價實在太高,每一發霹靂彈投射出去都是數十貫錢的拋灑。面對長安城這樣的大城,砸個幾千枚炮彈也是杯水車薪,但這種消耗對王源而言卻有些承受不住。

鑒於以上的種種原因,王源下定決心要進行更大的火器的改良。沒理由手握伏火方這種逆天的東西,卻只能讓它發揮如此小的效用,這是王源不能忍受的。

這兩年,王源大規模的擴大了兵工長的規模,將其佔地面積擴大了五倍有餘。原先靠近城牆一角的伏火方煉製以及霹靂彈的製作工坊,其實已經只佔據了兵工廠的一個角落而已。其他地方也建立起了形形色色的工坊,以優厚待遇廣羅天下能工巧匠來此,研製一些王源提出的一些設想。

所以,嚴格來說,這座兵工廠其實已經不能算是純粹的兵工廠,而是一種集研製實驗製造為一體的大型的綜合火器研製機構。規模著實不小。

對於火器的改良,王源大致有兩個方向的考慮。其一便是大型火器的研製,如何讓霹靂彈射程更遠,移動的更靈活,戰時的作戰也更靈活,這是大型火器的研製的重點。王源知道,若想解決所有的問題,從根本上上便要改變霹靂彈的投射方式。以神威炮拋射的方式發射炮彈,便是制約著火器發揮效用的最大的短板。現有的神威炮無論從結構還是強度上的改良已經到了極限,就像一個人的負重到了極限,壓上一根稻草都可能會讓他倒下,所以挖掘射程強度和靈活度已經沒有了空間。所以,王源覺得需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摒棄神威炮拋射炮彈的方式,轉而研發真正的大炮。

當然,難度是顯而易見的。這年頭的冶煉技術並沒有達到可以鑄造能經受住火藥爆炸的巨大壓力而不會毀損的高強度鋼鐵。後世王源在這方面的知識儲備並不夠,不過王源明白,鑄造炮筒用的金屬既要有很好的延展性,又要有一定的強度。在這各時代,要做到這一點是頗不容易的。大唐也有冶鐵爐的工藝,鋼鐵的冶煉技術卻還在初級階段。冶煉爐並不能達到一定的高溫,所以生鐵之中的殘留物頗多,鑄造出來的鐵器要麼太脆,要麼太軟,總之並不能用來鑄造可以用來鑄造炮管的高強度金屬。

倒是有一種材料可以滿足鑄炮的要求,那便是青銅。然而以青銅鑄炮的代價王源根本承受不起。這可是銅本位的時代啊,銅就是錢,一門炮起碼需要數百乃至上千斤的銅來鑄造。以開元通寶的形制,一千枚銅錢官方規定的重量為六斤四兩。一門炮光是炮管的鑄造便需要價值五六百貫的青銅,這顯然是巨大的負擔。

以王源的財力,若是以青銅鑄炮是不可取的,在財力拮据的情況下,無法達到批量成型的效果。而且這些銅炮也有使用壽命,無法保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