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怒濤狂瀾 第八百九十章 神離

「朕要說的這件事便是朕讓李光弼和郭子儀他們去河東朔方募軍之事。此事你想必也早就知道了吧。朕讓提拔了他們二人,讓他們二人去招募河東朔方兩軍殘部,並在當地募集兵馬加強我大唐平叛軍力。」

王源微微點頭道:「原來是這件事。不過這件事怎會引起臣的誤會?不知陛下為何這麼說?」

玄宗靜靜道:「你難道不怪陛下沒有同你商議便下旨讓這兩人去募兵么?」

王源攤手笑道:「臣豈會這麼想?這是件好事啊。郭將軍和李將軍若是能在河東朔方重整一隻兵馬,對於平叛大業是大好事啊。」

玄宗皺眉道:「那麼,難道你也不怪朕下旨命你們將兩萬兵馬歸還郭子儀和李光弼么?」

王源笑道:「那本就是他們所屬的兵馬啊,歸還給他們也是應該的啊。這有什麼想不通的?」

玄宗吸了口氣道:「你甚至不怪朕沒有將他們的兵馬納入你的管轄之下?你可是朕任命的平叛兵馬大元帥呢。」

王源搖頭笑道:「陛下,你真的多慮了。關於此事臣一點都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就算陛下沒有這麼做,臣此番回來也是要建議在河北朔方一帶逐漸一隻北路平叛兵馬的。陛下提前這麼做了,倒是省的臣提出來了。於河東朔方一帶重建一隻兵馬,可與我神策軍相為呼應齊頭並進。臣的神策軍可牽制長安潼關之敵,這樣另一隻兵馬便可從北線突破叛軍腹地,挺進太原逼近叛軍老巢,這正是臣心中所想。只是臣的神策軍因為面對的十幾萬強敵無法抽調兵力進行這樣的行動,故而迫切需要另外一隻兵馬來實現這樣的戰略設想,陛下此舉正是時候呢。」

玄宗的腦子有點迷糊,他可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他讓李光弼和郭子儀去河北道和朔方道募集兵馬可沒有想到說是為了平叛大局著想,而只是為了能建立另外一隻軍隊,藉以打破王源一家獨大的局面的。他本以為王源會反應激烈,早已想好了一肚子的應對之策,結果卯足勁打出去的一拳卻落到了空處,心裡說不出的難受。

「你……當真不介意朕的這個決定?」玄宗咽著吐沫道。

王源嘆道:「陛下,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在陛下耳邊說了什麼話,我王源是那種小雞肚腸之人么?臣說過,一切都從大局考慮,為了平叛大業,臣豈可在乎個人的面子?其實要說臣一點想法也沒有,那也是不可能的。但臣認為,陛下做此決定時一定經過深思熟慮。況且陛下下旨時我尚在救援平原城的百姓的路途中生死未卜,所以陛下就算是想跟臣商議也是沒有辦法的。陛下,臣說的對么?」

玄宗怎麼可能面對王源給的台階不下,這件事若王源不追究的話其實是求之不得的,於是忙道:「正是正是,朕正是這麼想的,當時朕欲派人去徵詢你的意見,但那時不知你的蹤跡無法成行。加之平叛大事刻不容緩,郭子儀和李光弼又平叛心切不願在成都閑居,於是朕便直接下了旨。」

王源呵呵笑道:「我一猜便是這個原因。」

玄宗也跟著乾笑了兩聲。

王源微笑道:「臣想問問陛下,郭子儀和李光弼去募兵,他們的糧草物資如何解決?朝廷恐怕拿不出額外的糧草和物資給他們吧。」

玄宗的神經立刻緊繃起來,這也是他預料到的王源會從這上面做文章的地方。上一次王源便是這麼乾的,房琯就是這麼死的。重建禁軍的計畫就是這麼破產的。現在看來,王源又要故技重施了。不過這一次玄宗早已做好了全面的準備。

「王源,朕知道你關心神策軍的物資供應,但這一次你是多慮了。為了不影響神策軍的物資供應,這一次郭子儀和李光弼的糧草和物資的供應都沒有動神策軍的一分一毫。朕將隨身之物變賣了,發動了王公大臣和皇族之家募集了不少財物作為他們的軍餉。朕就擔心你又來說這樣的話。但這一次你可想多了。」玄宗的話語中帶著一絲得意和譏諷,似乎在告訴王源,這回你休想在這上面做文章。

王源忽然笑了。「陛下,不是臣多慮了,而是陛下您多慮了。臣並非查問其糧餉來源,臣是擔心他們糧餉不夠難以成功募集兵馬,完成陛下交給他們的差事罷了。臣聽說了陛下捐出了不少財物,又發動皇族大臣們捐了不少錢物,但那恐怕是不夠的。臣聽說郭子儀和李光弼希望能建立一隻數量達六七萬的兵馬,那兵餉糧草物資的消耗可不是那麼點財物便能保證的。若無兵餉物資,募兵豈非是一句空話?」

玄宗揶揄道:「朕知道那些錢物杯水車薪,但朕也沒法子,只能靠他們自己了。除非你願意給他們分些糧草物資,可是你肯么?」

王源哈哈笑道:「陛下未免將臣看的太小家子氣了,臣正有此意呢。臣打算分出部分物資供應李光弼和郭子儀二人,雖然臣的物資也緊張,但這時候應該同舟共濟相互支持才是。同為大唐兵馬,難道還要分你我么?」

玄宗愕然道:「你當真願意這麼做?」

王源點頭道:「臣來時路上便已經想好了。兵器盔甲如果缺失,臣無能為力,需要他們從叛軍手裡搶。但糧草和一些基本物資,臣願意省吃儉用的供應他們。希望他們能早日成軍。」

玄宗真的是大大的吃驚了。他本以為這一次王源回來就是為了這件事興師問罪而來。但沒想到王源不但沒有任何的不滿反而願意分出糧草和部分物資來供應郭子儀和李光弼,玄宗萬萬也沒想到事情是這樣的結果。玄宗心裡有些犯糊塗,難道自己對王源的看法都是偏見?王源就是一個行事直接但毫無心機全心全意為了大唐且忠於自己的臣子?而非如心中所想的此人心有野心,有挾己而令四方的居心?難道自己對他產生了的想法都是錯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心底無私?自己才是小雞肚腸?

不過,這些想法只在玄宗的腦海里一閃而過,片刻後便被玄宗拋之腦後。玄宗響起了昨日李瑁說的那件事。如果那件事是真的,眼前這個王源便是在掩人耳目,故意以大度示人,掩飾他大逆不道的內心。又或者說他根本就是做賊心虛,做下了大逆不道之事,故而要以這種大度來掩蓋,從而達到迷惑自己的目的。

但無論如何,王源送上的大禮,玄宗是不會拒絕的。玄宗知道王源手中有糧食,而且很多。若是王源真的要獻出糧食幫助郭子儀和李光弼成軍,自己當然欣然接受。郭子儀和李光弼早一日建立另外一隻大軍,便可早已讓自己安心。郭子儀和李光弼的忠心不容置疑,他們二人的兵馬越多越強大,自己便越有安全感。

「王源,你是在讓朕欽佩。臣子們為了權勢地位爭權奪利,甚至不顧大局的事情朕見的多了,但今日你的舉動讓天下人知道了什麼叫做大公無私。你若能撥些糧草物資供應郭子儀和李光弼二人,那將對他們募兵成軍起到極大的助力。朕替他們謝謝你了。」

玄宗毫不吝嗇讚美之言,一頂頂的大帽子扣下來,坐實這件事情。他不能讓王源有反悔的機會。但王源也似乎根本沒有任何的悔意,提出抽調一萬神策軍兵馬組成專門供應郭子儀李光弼以及長安城外神策軍大軍的糧草運輸部門的建議。玄宗不假思索,欣然應允。

這件事敲定之後,兩人談話的氣氛頓時變得容融洽了起來。玄宗趁熱打鐵,索性將此事也一併提出來詢問王源。

「王源啊,本來朕答應了你讓你軍務自專,不去干涉你用兵之事的。但你也知道,隨朕來成都的長安臣民們的心情是急迫的,幾乎每天都有人問朕何時收復長安何時回到長安。故土難離啊,長安是他們的家鄉啊,又是我大唐的都城,你也要理解朕理解這些人的心情。十餘萬大軍已經停留在長安城左近數月之久了,一直沒有攻下長安的計畫,也難怪臣民們有些焦灼。朕想,你一定是有你的道理的,何妨告訴朕其中的緣由,也好讓朕也一併跟他們解釋清楚,安定他們的心情。」

玄宗的話說的很有技巧,很有分寸。意思是說,不是我不守承諾來干涉你,我只是被被人逼得沒法子,想問問呢原因罷了。

王源微笑道:「陛下不問,臣也要稟報陛下的。臣此番回成都的原因之一便是要向陛下闡明此事的。」

「那你便說說,朕洗耳恭聽。」玄宗點頭道。

王源道:「數月前,大軍抵近長安之時之所以沒有立刻攻擊長安,那是因為長安城守軍數量龐大,達二十萬之眾。加之叛軍又大力加固城防,建造防衛的箭塔挖掘深溝加固城牆,攻城的難度也大大的增加。在這種情形下,以我十餘萬神策軍大軍硬攻城池,恐難取勝。故而,我和高仙芝商議了,先清除長安周邊州府城池,收復這些州府城池一來可孤立長安叛軍斷其出路,二來可斷絕他們以周邊州府郡縣供應長安物資的企圖。其三便是希望能吸引叛軍出城救援,我大軍便可與之在城外野戰,對我軍大大有利。基於這三點考慮,神策軍大軍一直在長安周邊作戰,收復了十餘座州府數十座郡縣之地。」

玄宗點頭道:「朕贊同你們的做法,二十萬大軍固守堅城,若要硬攻實為不智。但是朕聽說,一個多月前,長安城中撤離了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