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怒濤狂瀾 第八百八十四章 回川

「賢弟你看,史思明已經鐵了心要死守長安了,依託這樣的城防,別說是十幾萬兵馬,便只有數萬大軍,也能死守數年。只要物資糧草充足的話。強攻之策絕不可取。」高仙芝策馬在旁,沉聲說道。

王源微笑道:「然而十個月前,長安城數日便易主,可見城池之固也非決定一切的原因,關鍵還是在守城之人。平原小城的城防比這裡可差的太多了,顏真卿還不是死守了九個月么?城防之固可破,人心之固比之城防之固更加的牢不可破。」

「賢弟說的是。不過眼下史思明守城,不可小覷。此人身經百戰,又處於絕境之中,必死守城池不失。」

「是的,所以我們才不能強攻城池,我可不想將十一萬神策軍都送在這裡。」王源點頭道。

「那是自然,我們要做的便是困住史思明。其他三個方向我都派下了兵馬監視,以防叛軍出城滋擾周邊被我收復之地。東南西三個方向我都設立了簡易的營地。但他們有從其他方向出城異動的跡象,便以烽火為號通知我們。我便會派騎兵立即出動予以殲滅。」

王源點頭道:「這一點倒是不足為慮,他們即便從其他方向有所異動,也不過是小股兵馬的滋擾,成不了氣候站不穩腳跟。史思明再傻也不會傻到兵馬傾巢出城攻擊周邊城池,咱們即便是放著其他方向不設防,他也絕不會輕易出長安的。因為離開長安城的庇佑,他便是自尋死路。唯一需要防備的便是南城通向金州的糧道,需要重兵巡視把守,不能被他投機斷了糧道,那可是我大軍的生死線。只要保證糧道的暢通,咱們便可牢牢的將他鎖在長安城中。」

「賢弟說的很是。不過冬天就要到了,這對大軍而言是個巨大的考驗。我想請賢弟這次回成都調撥大批棉衣炭薪運來。雖然此時才是深秋,但此刻不準備已經遲了。」高仙芝道。

「我會的,所以說這一次我必須回成都一趟,為了保證物資的充足供應,我必須要親自督辦,他人假手我並不放心。對了,對於潼關方向的敵軍,不知兄長怎麼考慮的。兄長想過沒有,若潼關之敵出動,和長安的叛軍東西夾擊我大軍的話,那會不會造成威脅。據稱潼關守軍數量高達八萬餘,那可是個不小的數目。」

高仙芝笑道:「賢弟不用多慮,其實我們若是攻潼關的話怕是早就下了潼關了。從西往東攻擊潼關如探囊取物一般的容易,只是我不想那麼做罷了。攻下了潼關我大軍也無法東進,因為我們一旦東進,便無法鉗制史思明的兵馬。若史思明挺兵進逼隴右和蜀地,我們還不得不回兵來援。說實話,我倒是希望留著潼關的兵馬,讓他們能鋌而走險東西夾擊我們。那樣我們便可和他們進行一場曠野之中的大決戰。雖然以十一萬對近二十萬叛軍,兵力上看似劣勢,但愚兄以為我們根本不怵他們。以我軍戰力,我有絕對的把握戰而勝之。只可惜潼關之敵根本就不敢出擊,不是我小瞧他們,之前我命人在潼關以西耀武揚威誘其作戰,潼關守軍連個頭都不敢冒,一個個都成了縮頭烏龜了。」

王源哈哈大笑道:「聽兄長這麼一說,我也甚是期待這場大決戰呢,可惜潼關的叛軍不一定有這麼大的膽子。他們不出擊,史思明便也只敢做縮頭烏龜了。看來兄長對形勢一目了然,早已成竹在胸,足見兄長領軍比我高明百倍。我看我還是去處理好後勤之事和百姓們的過冬之事,那才是我該乾的。」

高仙芝呵呵笑道:「你要做的事可比我這裡的事情要重要和艱難的多呢。」

巡查完營寨以及和高仙芝做了深入的交流之後,王源徹底放下心來。現在的局面是己方佔據著主動,雖然叛軍看似兵馬眾多,但其實他們都動彈不得。只是己方也暫時無法攻擊,雙方只能在此對峙消耗,等待一個破局的機會。王源也不知道破局的時機何時會到來,但要他遵照玄宗的命令去強攻長安,王源卻也是絕不會同意的。

休息半日後,次日清晨,王源率豐王李珙顏真卿以及幾位夫人在五百親衛騎兵的護送下上路前往成都。清晨出發,傍晚時已經過金州境內進入連綿大山之中。為了方便物資糧草的運輸,通向劍南的山道這兩個月的時間一直在整修,山道已經好走了許多。道路上絡繹不絕的是押運糧草物資的車隊,一片繁忙的景象。

山中的景色也是美到了極致,深秋時節,山野一片金黃火紅,像是漫山遍野都燃起了大火一般。金風颯颯,秋高雲淡,讓人神清氣爽。在經歷了之前噩夢般的經歷之後,這幾日在山中的行進讓眾人的心神都得到了些許的安寧和慰藉。在這樣的秋意之中,王源本來很是焦躁不安的心緒也慢慢的平息安定,腦子也清明了許多。對於抵達成都後如何應付玄宗,王源也基本上有了些應對的準備。

在路上,王源也花了大量的時間和李珙和顏真卿做了交流。對於顏真卿,王源坦言告知,自己這次要舉薦他在朝中擔任要職,甚至透露出要讓賢之意。顏真卿忙推辭不迭,說他絕對不會接受王源要舉薦他為相國的舉動,還說要是王源執意如此,他便不再去往成都,要返回北海郡和賀蘭進明一起抗敵去。王源察言觀色,發現顏真卿所言發自真心,倒也不再逼迫。但顏真卿確實有理政之才,原本王源打算舉薦他為戶部尚書,管理百姓和朝廷財政大事,那倒是顏真卿擅長的。但之前得知玄宗已經任命了李光弼為戶部尚書之職,這個想法便只能作罷,只能另行舉薦其他職務。

對於李珙,王源和他談的更多。王源已經決定要舉薦李珙上位,倒不是李珙是多麼適合的皇帝的人選,而是對王源而言他是合適的人選而已。李珙雖然沒什麼才能,但起碼在這一路上,他沒有太多出格的地方。且跟隨自己出生入死,也經歷了不少險境,也算是經受了考驗。更重要的是,他對自己很是尊重,這正是王源看重的。李珙若能上位,必對自己言聽計從,這正是王源選擇的首要條件。只是,王源知道要舉薦李珙上位恐怕是不太容易的,太子之位爭奪激烈,自己和玄宗之間的關係又每況日下,恐怕自己舉薦的人選玄宗反而會反感。但在王源看來,如果玄宗還想利用自己替他賣命的話,也未必便敢完全無視自己的意見。

一想到即將要面對的一切,王源既煩心也有些興奮。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事情已經好幾年沒有經歷了,從來劍南之後王源很是過了幾年舒心的日子。但對王源而言,那一切都是不陌生的,王源也絕不憚於用任何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正所謂與人斗其樂無窮,正是這個道理。

……

成都東門外,午後的陽光溫煦而愜意,照得的人昏昏欲睡。城外弔橋上,韋見素李宓等數十名官員正站在那裡翹首等待。王源回成都的消息在數日前便已經送達成都,今日便是王源抵達成都的日子,故而韋見素李宓以及數十名官員都來到城門口迎候。不過這些人的臉色卻並不太好,知道內情的官員們心裡都擔著心事,這一次王相國回成都恐怕大抵跟朝中最近發生的事情有關。想想數月前王相國的突然回到成都的那一次,在成都掀起了巨大的風暴,當時的相國房琯便是在那一次被陛下下旨誅殺,連壽王李瑁也遭受了牽連,受到了訓斥。那麼這一次王相國的突然回來,又將掀起怎樣的風暴呢?

李光弼和郭子儀兩個月前抵達成都後,陛下對這二人甚是寵信,私底下的流言說,李光弼和郭子儀在陛下面前很是說了不少不該說的話。而且這二人回來的第二天便去拜訪壽王李瑁了,其後數日幾乎天天會面,關係親密的很。這之後不久,陛下便封了兩人官職,准許兩人回到朔方和河東收攏兵馬組建另外一隻平叛的兵馬。據說為了給這兩人籌措軍餉,陛下自己都掏了腰包,還下令皇族貴胄們都大出血籌措了不少錢物,可見對二人寄予厚望。

然而,陛下此舉明顯是要惹起紛爭的,明眼人都知道當初房琯之死貌似是因為私自動用了王源大軍的糧餉。但其實誰都知道那根本不是糧餉的問題,而是房琯意圖重建禁軍觸怒了王源。而現在,陛下此舉顯然是那件事的後續。

當然,玄宗此舉本無可指謫。作為大唐皇帝,他的任命合情合理合法,他有這個權力。但每個人心裡都清楚,此時的大唐朝廷,王源一家獨大,手握重兵,又是大唐平叛的希望。陛下在此時這麼做,顯然會引起王源的不滿。在眾人的印象里,雖然王源這個人似乎並沒有什麼出格之舉。但在房琯之事以後,那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話便成為所有人心頭的烙印,怎麼也揮之不去了。陛下似乎也覺得自己被王源所控制,所以急於破局以制衡王源,所以才有這樣的舉動。但對大局而言,此事或引發局勢動蕩,似乎是不智之舉。

很多人對玄宗的行為表示理解,朝中有權臣坐大,陛下豈能安穩。但更多的人對玄宗的行為很是失望,陛下此舉實在是不合時宜,在平叛的節骨眼上,陛下此舉會引發未知的動蕩,這是對大唐江山社稷不負責任的。大唐到了如今的地步,陛下還不能為了大局隱忍,恐怕難稱聖明之君了。而且種種跡象表明,王源雖然權勢熏天,但此人的作為並無多少出格之處,也未見他有什麼忤逆之舉。從馬嵬坡的及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