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怒濤狂瀾 第八百四十章 孤守

在接下來的一年裡,顏真卿開始大量囤積糧食物資,登記平原城百姓的壯丁數目,為自己擔心的那件事做準備。平原城是座內陸小城,城防甚是薄弱,顏真卿便以防洪防澇的理由組織百姓加固城牆工事,挖深挖寬護城河。而且顏真卿還很有巧思,平原城周圍平坦無石,為了囤積守城的磚石之物,他利用當地磚窯多的特點燒制出了一種碗狀的圓形巨磚。這種巨磚若被安放在城內外的要道上,會使得平坦大道變得坑坑窪窪,成為馬匹難以突進之地。戰時可隨時布置在要道上,為的便是對付安祿山的騎兵。他還給這種磚頭起名為「絆馬石」。而這些絆馬石堆在城頭,又是可以作為防守攻城的石頭,可謂一舉兩得。

當然,所有這些事情,顏真卿都是秘密進行,或者是以一種冠冕堂皇的理由為借口進行的。因為安祿山狡猾多疑,越是要到反叛之時,他便越是會密切注意屬地之中官員的動向。顏真卿偽裝的很好,他一面暗地裡完成這些準備,表面上卻宴飲遊樂吟詩賦文,邀約文士們各處遊玩,給安祿山一種只會遊山玩水享樂的假象。

這期間,安祿山為了起兵順利,曾經派人大規模巡查各州府郡城的動向。他手下兩名心腹閻寬和李史魚便曾來到平原城巡查。顏真卿親自全程陪同,好酒好菜的招呼之後,並不帶這二人去巡查城防倉庫這些地方,而是以接風為名,帶著這二人遊玩名勝古迹,請了不少當地文士名人作陪。席間,名士文人們酸溜溜的寫了不少詩文讓這二人品評欣賞。這二人對這些事情哪有半點興趣,但礙於面子又不得不應付,出了不少洋相。晚間回住處後,顏真卿又告訴他們,次日將有更多的名人文士來拜訪他們,直把這二人頭都愁大了。

次日一早,二人便逃也似的告辭離開,他們舞刀弄槍倒是可以,舞文弄墨那可是要命的事情。兩人回去後告訴安祿山,這顏真卿只是個無聊文士,成天忙著遊山玩水吟詩作賦,根本不必擔心他。

顏真卿正是用他特有的手段這智慧,在安祿山的眼皮底下積極的備戰。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顏真卿將這個城防薄弱的平原小城建造成了一座銅牆鐵壁的堡壘。

說是銅牆鐵壁,一點也不為過。平原城外護城河被拓寬到二十餘丈寬,深達兩丈有餘。整座平原小城的城牆幾乎全部翻修加固,外城牆加高到了空前的四丈高,兩丈寬。比之原來的城牆高了一倍寬了一倍。

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平原小城的城牆堅固到了什麼程度。大唐長安城的城牆最高處是三丈八尺,這只是城門左近的高度,大多數城牆的高度只有三丈不到。也就是說,平原城的城牆高度比長安城還要高。雖然都是夯土泥包夯實壘就,和長安城城牆的磚石夾夯土壘造比起來,強度相差了不少。但作為一個人口僅有三萬餘人,方圓不足六七里的小城,這種城防已經是駭人聽聞了。

這還罷了。除了外牆加高之外,沿著城中中街環繞而起還另外建造了兩道內牆。這兩道內牆雖然高度寬度沒有外牆高。但是一樣能夠憑之防守。內牆中間便是物資和糧食的倉庫,周圍建造了大量的房舍供百姓居住。意圖很明顯,一旦外邊的城牆被攻破,顏真卿便會收縮內牆處防守。並且依舊能保證百姓們的安全。

其他還有各種的布置,倒也無需一一的贅述。總而言之,在顏真卿的手裡,平原城從一座城防薄弱的小城,變成了一座平原上的堡壘。顏真卿用他幾乎偏執的態度,將這座小城武裝到了牙齒。

天寶八年年末,安祿山果然起兵謀反了。消息傳來,顏真卿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悲哀。他並不希望自己的這些準備能派上用場,但當這一切發生時,他便只能依靠著自己的準備去對抗叛軍了。

得到消息後,顏真卿立刻將平原郡所轄之安陵、長河、平昌將陵等七縣團練及駐軍盡數召集至平原城中,得兵馬三千五百人。又命七縣所轄之百姓盡數進入平原城之中安頓,並同時展開了募兵的行動。

得益於前期對於全郡壯丁人口的登記造冊,募兵之事進行的異常順利,在安祿山大軍到來的十天時間裡,顏真卿手中已經攥有一隻上萬人的兵馬,嚴陣以待了。

安祿山的大軍一路從東北橫掃而過,左近州府紛紛聞風而逃或者投降,如疾風卷衰草一般,自北而南,十幾座郡縣州府紛紛淪入敵手。就在安祿山起兵之後的第十天,一路往南攻擊的叛軍兵馬兵臨平原城下。

當叛軍起兵之時,百姓們也都明白了為何這位顏太守固執的要大家建造那麼高的城牆,挖那麼深的壕溝,準備那麼多的糧食。那是因為顏太守早就算到了今天。但即便顏太守神機妙算預測到了今日,面臨大軍壓境的情形,百姓們也還是慌亂無比。面對安祿山手下胡人猛將康沒野波率領的近六萬大軍的圍城,沒有人敢說這座小城會抵擋的住叛軍的攻擊。

而康沒野波在攻城之前便已經放下話來,若是投降,全城百姓皆可活命,若是不降,城破之後便將屠城,男女老少一個不留。這更是讓城中百姓們人心惶惶。

顏真卿了解百姓們的惶恐,他在平原城東門廣場上召集全城兵馬舉行了誓師大會。顏真卿在誓師大會上慷慨陳詞,揭露安祿山起兵的陰謀,告訴百姓們安祿山是想當皇帝,而非是什麼清君側。將安祿山的謊言當眾挑破。那日,顏真卿一介書生之軀,卻喊出了震天的聲音。「國家之恩,戮力死輯,無以上報!」「焉有人臣,忍容巨逆?必當竭輯,龔行天討!」這些話從顏真卿口中說出,大大鼓舞了軍民士氣。

康沒野波勸降無果,於是發動了攻城作戰,一路上勢如破竹的叛軍根本不把這座小小的城池放在眼裡,他們幾乎是以一種肆無忌憚的方式進行攻城,甚至根本就沒有很好的組織和規劃。然後,他們毫無懸念的遭受到了迎頭痛擊。那日攻城,叛軍死傷四千餘,卻連城牆都沒攻上去一次。

此戰之後,平原軍民士氣大振。康沒野波怒不可遏,次日發動了更為猛烈的進攻。經過一天一夜的猛攻,康沒野波終於明白自己遇到了一塊硬骨頭。做好了完全準備的平原城根本不是他這五萬兵馬所能攻破的,一天一夜的攻城,城下鋪滿的無數的屍體,但平原城依舊屹立不倒,根本就沒有絲毫破城的希望。

而康沒野波也不能無限的在這裡耗下去,那時候,主力大軍正向西南橫掃逼近洛陽,安祿山下達命令要各路兵馬迅速朝洛陽挺進以攻克洛陽,康沒野波不得不遵從命令,讓手下兩萬五千兵馬立刻趕往洛陽。但康沒野波沒有走,他率領兩萬兵馬留在了平原城下,他的使命是將黃河北岸的州府盡數清掃乾淨。

康沒野波明白,硬攻確實難以攻克,因為有著堅固的城防拒守。但對付這樣的小城,其實只需困死他們便可。離開城池的庇佑他們絕非敵手,所以他們不敢出城,只能死守在城池之中。而全城數萬人的吃喝,這城中能有多少儲備?最多一兩個月,此城便將不攻自破。

於是乎,康沒野波一邊圍困平原城,一邊奪下周圍的州府城池。但他始終拿平原城毫無辦法。

當全部河北道大部分州府都被叛軍的氣勢所震懾的魂飛魄散之際,平原城就像是大浪之中的一座砥柱,在驚濤駭浪之中屹立不倒。並且,有了平原城為榜樣,周圍的州府也開始效仿。饒陽太守盧全誠、濟南太守李隨、景城司馬李、鄴郡太守王燾等均開始興兵抵抗,顏真卿的舉動彷彿成了一個可以效仿的標杆。

然而,他們並沒有做事前的準備,故而很快便被叛軍攻破剿滅。但即便如此,顏真卿等人的作為還是起到了牽制叛軍的作用,為朝廷調集兵馬爭取了寶貴的時間。雖然最終還是朝廷自毀長城丟了兩座京城,但這卻不能抹殺後方反抗兵馬的功勞。

當潼關大敗,京城失守之後,後方風起雲湧的反抗也被叛軍的部分兵馬一一撲滅。包括顏真卿的堂兄顏杲卿在內的諸多州府兵馬將領都被叛軍剿滅。只剩下了顏真卿和他的平原城,像是一座大海上的孤島,在孤獨的堅守著。若不是安祿山史思明他們的目標是抓住玄宗徹底摧毀大唐,以至於大量的兵馬都調集在前方的話,只要揮軍回頭,平原城斷無存在之理。但是陰差陽錯之下,平原城卻依舊佇立於此。只是,八九個月的堅守,平原城已經滿目瘡痍彈盡糧絕了。除了顏真卿那顆勇敢堅韌的心,其他的都所剩無幾了。

……

夕陽的餘暉散盡,大地上的暑氣開始消散。平原城頭,一場猛烈的攻城戰剛剛結束。攻城的叛軍留下數百具屍體後正緩緩退去。城頭上的數千平原郡守軍終於從重壓之中緩過氣來,忙著收拾著城頭的狼藉,默默的抬走屍首,將橫七豎八的武器兵刃收拾妥當。每個人的臉上都木然毫無表情,就連受傷的士兵也是一言不發,沒有呻吟聲和說話聲。

這是近數月以來平原郡遭受的最為猛烈的攻城的一天。以前城下的叛軍的攻城並不猛烈,只是抵近用弓箭施射,伺機往城下靠近。一旦遭遇道太大的抵抗,他們便退走,並不強攻。但今日他們一日攻城數次,次次都很兇猛,和以前的做法大相徑庭。這讓守城的數千士兵有些吃不消。畢竟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