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卷 第五章 付出與收穫

一直到離開總統府的時候,朱爾典的腦袋還是暈暈的。

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袁大頭突然放出了這麼大的一個好消息,不但保證明1918年5月之前派出至少五十萬經過嚴苛訓練的精銳軍隊,同時還保證從1917年3月起,將會以每個月至少五萬人的速度,向英國派遣大量經過初步訓練的工人,為大英帝國的戰爭服務!

這個巨大的好消息,一下子就把朱爾典砸暈了。

軍隊就不用多說太多了,英法現在最缺的就是扛槍上戰場的人,尤其是受過訓練的精銳。戰場開始兩年半的時間,英國人和法國人已經死去的太多了,即使殖民地有著幾乎用之不盡的兵源,但是那些人上了戰場,除了讓德國人擊斃或俘虜之外能做什麼?反之北洋的陸軍雖然素質也比不過本國的軍人,但是畢竟經過了嚴格訓練,而且使用的也是亨特拉爾財團的武器,基本上就屬於來之能戰的那種。

而且除了軍人,還有大量的勞工啊!

朱爾典深深的知道,戰爭越到最後就越是比拼雙方國力的時候。大量的青壯年走上了戰場,後方的工廠中肯定會大量的缺乏工人,尤其是熟練工人。偏偏在這場前所未有的戰爭中,後方的生產是前線的保障,萬萬不可疏忽。雖說他有些瞧不上中國的產業工人,但是如果數量足夠龐大的話……

「唯一需要考慮的,是中國人那些苛刻的條件!」

沉吟了良久之後,朱爾典決定回去之後立刻便給國內發電,尋求談判的砝碼。

有付出就必然會尋求回報,這是資本主義世界的鐵則,所以朱爾典毫不意外袁大頭會提出諸多的條件。當然更關鍵的是,朱爾典也認為中國人有獲得這些回報的資格——五十萬經過訓練的精銳和數之不盡的人力資源,就是中國人的底氣所在。

現在的關鍵是,看國內願意付出多少了。

畢竟哪怕以朱爾典的心態來看,袁大頭的要求也太多了一些,甚至已經多到了讓他覺得是在趁火打劫的地步!只不過再想想歐洲戰場的殘酷,想想那些在戰場上死去的國人和後方人手吃緊的工廠,朱爾典又必須強行壓下心頭的憤怒,仔細衡量著這些條件有哪些是國內可能答應,又有哪些是不可能答應的……

你來我往的談判中,一個月時間就這麼過去了。

1917年2月,德國人重啟了無限制潛艇戰,收到消息後的約翰一邊緊皺著眉頭,為自己公司在海上損失的貨輪心疼,一邊給遠東又發去了一封電報。而在接到這封電報後,他的密使和袁大頭經過兩天的協商,袁大頭終於在和朱爾典的又一次談判中點頭了。

1917年2月28日,在這個月的最後一天,中國和協約國簽訂了一紙協議。在這份協議中,詳細的規定了中國參戰的義務和所獲取的利益。

中國履行的義務有很多,但是協約國最看重的只有兩點:

1918年5月之前,中國將派出至少一百萬陸軍前往歐洲,參與對德作戰。如果屆時戰爭仍然沒有結束,中國將會繼續派遣軍人,直至戰爭結束。中國保證這些軍人已經接受過至少一年的正規軍事訓練。

1917年3月起,中國每個月至少派出五萬名18-35歲的青壯年前往英國,接受調配參與後方生產。至1918年2月,總人數至少達到一百萬人。中國保證這些勞工經過半個月的培訓,可以承擔初級的工業生產。

但是在袁大頭的堅持以及歐洲惡劣的形勢逼迫下,協約國卻答應了很多中國人的條件。

戰爭結束後,中國收回協約國和同盟國所有的在華特權,廢除勢力範圍,除英國的香港之外,收回各國在華所有租界。

戰爭結束後,撤銷領事裁判權,逐步收回海關關稅自由權,為期十年完成。

除日本外,協約國所有對華貸款不再要求償還,同盟國所有貸款取消。

中國軍隊所有的武器裝備均有協約國提供,並且必須是亨特拉爾系的武器。除了飛機之外,大炮、卡車和坦克等重型裝備必須和英法軍隊同等配置。戰爭結束後,這些武器將會隨同中國軍隊一起回到遠東,成為中國政府的合法財產。

戰爭結束後,中國有權利得到德國海軍的部分艦艇,並且英國人應支持北洋海軍的重建。

中國軍隊服從協約國命令,但是具體命令必須由中國將領負責。

中國勞工服從安排,但是只在英國工作,不得派往歐洲大陸。並且英國必須保證這些勞工得到良好的生活安排,並且每個月獲得一定的薪水。戰爭結束後,英國政府必須將他們安全的送回中國……

一份厚厚的條約,詳細的規定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簡單總結一下的話,中國將用最少五十萬軍人和一百萬勞工的代價,換取收回除了香港之外所有的外國特權……對了,還有日本,日本否決了這份協議……

不過日本人的反對已經無關緊要,1917年2月28日,這份協議簽署了。

一封電報從北京發往了紐約,而接到了這封電報之後,約翰·亨特拉爾把自己關在書房裡整整一天的時間。大部分的時間裡,他都獃獃的站在窗戶的前面,看著窗外那剛剛抽出綠芽的小樹林,一動也不動,愣愣的出神……

……

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

在原本的歷史上,無論日本人的蠻橫也好,英國人的偏袒也好,巴黎和會的失敗也好,其實都不是沒有原因的。中國人喜歡把責任歸在國家的弱小、列強的欺壓和政府的軟弱上,但是在約翰看來除了這些原因之外,同樣還因為中國在一戰中你根本就沒起太大的作用。

宣戰很晚,也沒有出兵。

對於英法等列強來說,中國人在一戰中的作用除了提供資源和部分簡單的工業品,並且派出了一些勞工之外,最大的作用或許就是沒有站在他們的對立面了。所以當戰後巴黎和會召開的時候,英法等國自然不會給中國什麼好臉色……

所以約翰才會發出那封電報,建議袁大頭出兵!

這一段真實的歷史,事實上約翰並不是很清楚。他上輩子曾經看過一些網路上的文字,一些與他固有印象中絲毫不同的文字,比如說北洋對德宣戰的時機選擇,比如在巴黎和會上的努力,比如後來藉機收回外蒙古等等,只不過終究是無法確定的。但是有一點約翰可以肯定,1916年底還沒有稱帝病死的袁大頭,一直都在糾結是否要向歐洲大陸派遣中國的軍隊!

老傢伙同樣也很清楚,想要獲取就必須要先付出!

所以在接見了約翰·亨特拉爾派來的密使,得到了一系列的保證之後,經過一夜的考慮,袁大頭毅然決然下了決心:派兵去歐洲!並且除了大規模的派兵之外,他還全力說服了政府的其他高層,決定派出更大規模的勞工到英法的工廠中做工!

用一些中國人的命換利益,袁大頭認為值得。

而且在約翰·亨特拉爾先生的分析中,如今的歐洲戰場上雖然德國還略有優勢,但是這種優勢已經不會太久了。隨著協約國開始佔據上風,等到中國軍隊抵達歐洲的時候,勢必將會轉入戰略反攻階段,傷亡不會那麼慘重。至於說那些中國勞工,只要有足夠力量的監管,原理歐洲大陸戰場的他們不會受到什麼傷害,而且除了薪水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將會受到現代工業生產的訓練,回國後就是合格的熟練工人……

在約翰看來,這同樣是划算的事情。

或許中國軍人會傷亡不少,甚至損失慘重,但是只有經過了歐洲大規模現代戰爭的洗禮之後,他們才能真正掌握現代戰爭的法則,掌握亨特拉爾財團那些現代武器的精髓,在之後的戰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想來想去,約翰都認為中國必須要參戰!

損失是一些士兵的生命,但是收穫除了中國訴求的收回特權、取消貸款等國家利益之外,還可以培養真正的精銳、大量的熟練工人、更多的物資訂單,以及協約國的好感。約翰很清楚中國現在參戰是最好的結果,因為他知道時間已經差不多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