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百八十一章 新天地

白雲賓館的套房內,林子軒和陳常樂坐在玻璃窗旁的沙發上,喝著清茶,望著窗外燈火輝煌的花城。

從高處俯瞰一座城市的夜景,一條條道路在不停的流動,一幢幢樓房在不斷的閃爍,這就是萬家燈火。

看得久了,就會覺得這座城市像是活著一樣。

陳常樂是本地人,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眼看著花城這些年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革開放帶來了無數的機遇,一大批人從中受益,走上了先富的道路,成為老百姓口中的富豪,他是其中之一。

越是如此,他越擔心回到過去,甚至是更糟。

這幾年,由於經濟犯罪鋃鐺入獄的企業家不在少數,以前各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夠完善,還能鑽空子,往後越來越難了。

或許是自己的年紀大了,膽子小了,陳常樂這麼想著。

「陳哥,這件事重視是應該的,不過呢,也別自己嚇自己,只要不是故意偷稅漏稅,數額不大,補交就完事了。」林子軒安慰道,「當然,也不能抱有僥倖心理,咱們正正經經做生意,身正不怕影子歪。」

「林老弟說的是,這不是各種消息傳來傳去的,不知道真假,心裡沒底嘛,今後就像你說的,公司管理要正規化,不能再耍小聰明了。」陳常樂附和道。

林子軒明白陳常樂的公司恐怕是有點問題,卻沒有說破。

這是民營企業的通病了,國內的民營企業往往是老總制,一言堂,粗暴管理。

在創業初期,由老總帶頭,親自上陣,能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攤子鋪開後,如果老總還是一手抓,不放權,就會出現各種問題。

就拿偷稅漏稅來說,只要老總允許了,公司就沒有人反對。

只有引入現代化的管理體制,權利互相制約,才可能預防類似事件的發生。

林子軒只是隨口提了提,他相信以陳常樂的精明應該能妥善解決隱患,陳常樂畢竟在粵省經營多年,人脈不可小覷。

他這次主要是和陳常樂聊聊今後的發展。

林子軒知道陳常樂想把主題公園項目放到花城,每個人都有私心,這很正常,不過花城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他邀請陳常樂六月底到美國參觀迪士尼樂園,選址的問題到時候再談。

「陳哥,你覺得粵省的娛樂產業以後會怎麼樣?」林子軒探問道。

「這個題目太大,我可說不好,總不會一直糟糕下去吧。」陳常樂苦笑道。

「總局打算加強香港和內地在影視產業上的合作,今後合拍片肯定會增多,我覺得粵省能在其中起到不小的作用,這是一個好機會。」林子軒直說道。

粵省和香港在地緣和文化上有共同點,可以作為橋樑和紐帶。

九十年代初期,粵省是全國流行文化的前沿陣地,是流行歌手的聚居地,製作的電視劇造成全國轟動。

流行和時尚成為粵省娛樂產業的主要特點。

然而,現在大家的眼光高了,眼界寬了,流行文化看的是東京、巴黎和紐約,就連滬城和京城也成了時尚中心。

粵省需要重新定位,進行角色轉變。

引領潮流已經不可能了,卻可以加入到大潮中,起到輔助的作用。

香港電影人對內地不熟悉,如果有人從中牽線搭橋,提供資金和人脈方面的幫助,同樣能獲得不菲的收益。

香港電影人北上對粵省來說是一次不錯的機遇,就看能不能抓住了。

林子軒有意把好夢公司和香港電影人的合作事宜交由陳常樂打理,香港的文雋是一個人選,他還需要一個知根知底的內地人做幫手。

陳常樂熟悉香港娛樂圈,交流和把關都沒問題。

如果他有足夠的野心,完全可以成為香港大導演和大明星的代理,即便沒有那麼大野心,也能賺得盆滿缽滿。

林子軒把陳常樂拉進來一方面是兩人有這份交情。

另一方面陳常樂的背景適合做這件事,香港和內地的合作肯定要一段時間的磨合,有了陳常樂的居中協調,給雙方留有餘地。

到時候好夢公司只要挑選合適的影視項目,省時省力。

當然,他能看到的機會別人也可能看到,最終的結果如何,還是要看陳常樂的決心和能力,抓住了就是一片新天地。

「我試試看吧,香港人一個個眼高於頂,可不好打交道。」陳常樂考慮道。

這是實情,正因為如此,林子軒才不想在這方面耗費太多精力。

在花城待了兩天,林子軒返回京城,京城的演藝圈很熱鬧。

「劉姐的精神狀態不太好,一會兒說自己被陷害了,一會兒又擔心會不會被槍斃,還說要報仇什麼的。」慕姍姍嘆息道,「一大群記者和要債的人堵在門口,玫瑰園的管理方讓她想辦法,不能影響其他的住戶,最好是儘快搬走。」

劉曉慶處在調查階段,雖然公司被查封,資產被凍結,不過還能住在房子里。

玫瑰園別墅區是京城三大別墅區之一,住戶們非富即貴。

事情發生後,慕姍姍讓公司的人去看過劉曉慶,記者太多,她不好親自過去。

記者們還好說,他們要的是新聞。

債主們可不好打發,這些債主多是投資商和廣告商,劉曉慶出了事,合同無法履行,算是毀約,他們自然要求賠償。

仗義一點的人只要原價賠償即可,那些落井下石的甚至索要三到五倍的賠償。

光是這些款項就高達上千萬,劉曉慶的公司還投拍了電視劇,沒有資金支持劇組只能解散,林林總總,估計要好幾千萬。

劉曉慶自己都不清楚,她平時不看賬本,公司的管理都是家裡的親戚。

只能說一個不靠譜的老闆找了一群不靠譜的手下開了一間不靠譜的公司。

這麼不靠譜的公司之所以能撐下來完全依靠劉曉慶的名氣,投資商願意掏錢,他們覺得劉曉慶能為他們賺錢。

明星開公司的模式並不少見,但一個好演員不一定是一個好老闆。

在明星的光環下掩蓋了很多的問題,一旦敗露往往觸目驚心。

林子軒沒有替劉曉慶平事兒的想法,幾千萬的爛賬怎麼算,還是讓法院來管的好,朋友義氣不是這麼講的。

「咱們幫劉姐聯繫個好律師,這個案子估計一時半會消停不了,看看再說吧。」林子軒決定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