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三十一章 申奧

林子軒來到京城新僑飯店,參加有關申奧的討論會。

新僑飯店是京城奧申委指定的辦公地點,整個六層都是他們的辦公室,有一百多名來自國家體育總局的工作人員。

他們的任務只有一個,就是為京城申辦二零零八年的奧運會。

九三年,京城申辦過二零零年的奧運會,不過以失敗而告終。

這次京城奧申委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市政府給予了全力支持,提出了「新京城,新奧運」的口號。

以發展促申奧,以申奧促發展。

政府部門增大了基礎設施的建設,讓京城向著國際化的大都市看齊。

華國民眾對這次的申奧抱有極大的期待,作為一個世界大國,如果沒有舉辦過一屆奧運會,那絕對是一種遺憾。

大家對這件事的關注度很高,上升到了夢想的層面。

五月份,張藝謀出任京城申辦奧運會的電視片總導演。

按照規定,在選定奧運會舉辦城市的國際奧委會全會上,每座申辦城市的代表將進行陳述報告,並放映大約五分鐘的電視片。

電視片的主旨是向在場的人傳達一種精神和理念,讓他們記住這座城市。

怎麼來理解奧林匹克精神,每個國家,每座城市,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的理解都不相同,要在五分鐘的時間內講清楚。

張藝謀這半年就在忙這個事兒。

首先是找創意,這不是某個人拍腦門子就能想出來的,而是集思廣益的結果。

他召集了作家、畫家、廣告和電影創作人員、導演、編導和攝影等等,大家一起開會聊天,要弄個什麼樣子的片子出來。

甚至通過網站向社會各界徵求電視片的創意。

當各類創意拿出來之後,再一條條的篩選,合不合適,能不能體現華國的精神,能不能打動別人,都要仔細斟酌。

最終,從裡面選出幾個獲得大家認可的創意,拍出來看看。

不是說只拍一部電視片,要拍好幾部,再從中選出一個最好的。

創意和畫面是兩回事兒,不拍出來永遠不知道效果怎麼樣,別看只是五分鐘的片子,難度不亞於拍一部電影。

這可是申奧的電視片,拍完後要給國家領導人看,還要接受全國人民的檢驗。

經過半年的努力,張藝謀和他的團隊篩選出了五個方案,進入實拍階段。

此次邀請了不少圈內人討論拍攝計畫,包括影視公司的負責人。

張藝謀是電視片的總導演,要調動各方的資源,比如我需要你們公司的某位導演、攝影師和演員等等。

在這些方案中,有從民俗入手的,也有展現京城百姓精神面貌的,還有人提議重點放在體育健兒身上。

有人覺得應該注重華國元素,鞏俐在西方的知名度高,有代表性。

《卧虎藏龍》在國外挺火的,要不要加入一點武打的片段,像是太極拳。

各人有各人的見解,怎麼把傳統和現代融合,怎麼向世界展現華國,這是張藝謀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介紹了幾個方案後,張藝謀講了自己對電視片的理解。

「我們不能拚命的講傳統的偉大,說奧運精神在我們國家兩千多年前就有了闡述,這是以大作大。我們不能給別人上課,甚至是潛台詞的講課,都是不可取的。我們所做的是讓他們看完電視片之後,哎,突然有點喜歡這個國家,在情感上有一點喜歡華國,這就夠了。」

「對於『新京城』,有些人可能會理解為是物,是建築。如果陳列我們的文化活動,民俗,那就來不及了。畫面會提供一些信息,讓沒來過京城的人一看,噢,京城是這個樣子。」

「咱們不必對別人進行教育:京城有這麼高的樓,京城人不穿長袍馬褂了。開會時有人提出很多很多要拍的東西,什麼都要表現,什麼不能少。如果一個都不能少,結果什麼都不是。」

「當你覺得一個都不能少的時候,五分鐘一個都不能少,你的魅力,你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的目的是讓他們心動一點點,不是征服,因為只有五分鐘。藝術貴在簡潔,給他一點清新,給他一點意外。」

林子軒聽著張藝謀的解釋,覺得張藝謀明白怎麼用老外能接受的方式做宣傳。

僅僅這一點,就比國內的大多數導演適合拍這部電視片。

國內也有好導演,姜文和馮小剛各有各的長處。

他們的區別在哪兒呢?

這麼說吧,姜文適合去做閱兵儀式的總導演,馮小剛可以去做春晚的總導演,奧運會這種場合是張藝謀的舞台。

不是說不可替代,而是目前在國內的導演圈子裡,他最合適。

張藝謀從八十年代進軍國際影壇,了解西方人怎麼看待華國,這是他的優勢。

林子軒和張藝謀是有矛盾,但在申奧這種大事上,肯定會支持張藝謀。

這不是個人的事兒,上升到了國家和民族的高度,大家要齊心合力。

張藝謀邀請林子軒參加討論會,是和林子軒借人,他想找林曉玲做副導演。

「我看過小林拍的《渴望》,最後三分鐘畫面流暢,鏡頭感強,最難得的是還抓住了感情。」張藝謀稱讚道,「我之所以找小林,就是因為這點,如果講拍華麗的畫面,我們拍不過廣告片導演,他們的招比我們多,新的技術,一行是一行,甚至一些電視片導演都超過我們。可要是說抓情感,注重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角度,這是我們拍故事片導演擅長的地方。」

張藝謀說的是《渴望》續集結尾處,那段慶祝新世紀到來的畫面。

林曉玲用了五組工作人員在京城各處抓拍普通百姓的生活,最後剪輯出三分鐘的畫面,展現了京城百姓在新世紀的風貌。

在觀眾看來,一下子就過去了,和劇情的關聯不大。

但圈內人認為那三分鐘相當精彩,達到了畫面和情感的統一。

張藝謀覺得這種處理方式正好能用在拍攝申奧電視片上。

林曉玲拍過紀錄片和故事片,能很好的把記錄和故事結合起來,抓取普通人瞬間情感的變化,給觀眾帶來視覺和情感的雙重衝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