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七十六章 爭議

姜文分析的有一定道理,不過決定獎項的不僅是那九位評委,還有場外因素。

有義大利媒體報道了一些小道消息,由於義大利電影行業這些年一直疲軟,義大利電影好多年沒有拿到金獅獎了,境況頗為尷尬。

在自己國家舉辦的電影節,獎項都被其他國家的電影人拿走,讓他們情何以堪。

今年有一部義大利本土影片入圍,在義大利國內反響不錯。

有消息稱義大利的政府部門給電影節的組委會施加壓力,一定要讓這部影片獲得大獎。

在頒獎前夕,本屆電影節組委會的主席突然提交了辭職信,更加驗證了上述說法。

你給我施壓,我不幹了還不行么?

就是這麼任性。

這位主席在辭職信中抨擊電影節的競賽制度,提出應該取消競賽,只頒發一個獎項,那就是「觀眾最喜愛的影片」。

不過,他的這種想法顯然得不到支持。

大家過來就是為了拿獎,就是沖著威尼斯電影節的名頭來的,所以,頒獎還會照常進行。

「勞達迪奧太衝動了,我知道主席的職務不好做,可他這麼說會把電影節變成一般性的影展,降低威尼斯電影節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馬克穆勒反對道。

「傳言是真的么?」姜文詢問道。

「我也不清楚,勞達迪奧或許是因為其他原因辭職的。」馬克穆勒含糊道。

馬克穆勒作為義大利人,不好評價這件事,這畢竟不怎麼光彩,有暗箱操作的嫌疑。

電影節對外宣傳自然是公平公正,黑幕都是媒體的爆料,電影節絕不會承認有黑幕。

姜文倒是能理解,華國國內的電影節同樣存在這種情況。

不管怎麼說,這一屆威尼斯電影節在爭議聲中走到了尾聲。

在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操作下,《回家》的首映獲得了不小的關注,女性題材加上女囚救贖的主題,得到了義大利影評人的青睞。

歐洲的影評人最喜歡那種道德和倫理交織的影片。

這樣他們才能有一展所長的機會,挖掘影片背後的人性,影評人為什麼不喜歡商業片,還不是因為商業片沒什麼東西可寫。

《回家》中牽扯到家庭倫理、道德掙扎和罪犯救贖。

還有包容和理解,人性和罪惡,這讓影評人有了用武之地,紛紛撰文分析這部電影。

林曉玲突然發現自己拍的電影竟然有這麼深刻和複雜的內涵,連她自己都沒有想到。

「他們寫的和咱們拍的是同一部片子么?」林曉玲驚訝道。

「這有什麼好奇怪的,有不同的解讀很正常,歐洲這邊和咱們的文化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徐靜蕾解釋道,「芭芭拉不是說了,也就是在歐洲才會這樣,到美國就不會有這種反響了。」

「我是覺得沒他們說的那麼好,有點不好意思。」林曉玲嘿嘿笑道。

「你就得意去吧,影評人給出的分數都很高,芭芭拉正在爭取影評人大獎呢,要是拿到的話咱們也不算空手而歸了。」徐靜蕾滿意道。

「合著你對我這麼沒信心啊,我還想拿其他的獎項呢。」林曉玲不滿足道。

看了這些好評,林曉玲有了底氣。

在頒獎典禮之前,芭芭拉給《回家》運作了兩個獎項,分別是義大利影評人大獎和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特別獎。

這屬於電影節的周邊獎項,每年都會有一批各種名目的小獎,或者說是安慰獎。

華國國內的讀者可能搞不清楚這些亂七八糟的獎項,其實很簡單,只要不是像金獅獎那樣的幾個大獎,其他的獎項基本上都可以無視。

當然,對於得獎人來說這是一種鼓勵和榮譽。

姜文的追求和林曉玲不同,他對小獎沒興趣,要拿就拿大獎。

《許三觀賣血記》是爭奪金獅獎的熱門電影,葛優是最佳男主角的有力競爭者,他本人也想拿到最佳導演的獎項。

馬克穆勒雖然支持姜文,卻不太樂觀。

義大利電影有十年沒拿過金獅獎了,再說,本屆評委會主席是義大利人,評委會主席和普通評委不同,主席有權利做出最終決定。

在一片爭議聲中,威尼斯電影節的頒獎典禮正式開始。

兩部華語片入圍,現場自然有來自華國國內的記者。

紅毯上,林曉玲和徐靜蕾三人格外引人矚目,姜文和陳憧同樣神采飛揚。

記者心裡清楚,《許三觀賣血記》沒有通過審查就參加國際電影節,影片在國內肯定會被禁掉,就算是拍了回去後也沒辦法報道。

所以,他們把更多焦點對準了《回家》這部電影。

正如媒體預料的那樣,評委們最終把最佳影片金獅獎頒給了義大利影片。

《許三觀賣血記》獲得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影片銀獅獎,葛優憑著這部電影拿到了威尼斯影帝,銀獅獎雖然沒有金獅獎那麼有分量,姜文總算是有所收穫。

讓人意外的是林曉玲憑著《回家》拿到了最佳導演銀獅獎。

據說是兩位女評委賣力推薦的緣故,女性導演本來就不多,《回家》這種題材容易獲得女性的好感,這才有了這座導演銀獅獎。

頒獎結束後,義大利媒體相當矛盾。

一方面他們對義大利影片拿到金獅獎感到高興,另一方面覺得有損電影節公平的原則。

歐洲其他國家的媒體沒有這種顧忌,直接宣稱這屆威尼斯電影節有黑幕,受到了操控。

有評委說出了內幕,大多數評委不看好那部義大利影片,最後是評委會主席一錘定音,才出現了這樣具有爭議的結果。

姜文對此無可奈何,只能感嘆時運不濟。

林曉玲則沒有這種想法,對她來說這個結果已經超出了想像。

威尼斯的最佳導演相當有分量,尤其是在國內,說出去有面兒。

「我的壓力好大啊。」在回去的飛機上,林曉玲抱怨道。

「你都拿獎了還有什麼壓力?不像我們就是陪跑來的。」徐靜蕾揶揄道。

「就是這個獎給我的壓力,一下子站的那麼高,要是下一部片子拍不好怎麼辦?肯定會被罵啊。」林曉玲患得患失道。

「你就作吧,懶得搭理你。」徐靜蕾無語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