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九十章 簽售會

11月7日,禮拜天,林子軒和慕姍姍一起來到京城的新華書店。

他們不是來買書,而是參加出版社舉辦的一場簽名售書的活動,如果是一位寫嚴肅文學的作家,很少舉行此類活動。

在華國,購買嚴肅文學書籍的讀者不多,簽名售書起不到應有的宣傳作用。

暢銷書作家則不同,他們往往具有不小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有一定的讀者群體,如此才能吸引讀者前來買書。

這種簽售活動也是這兩年才在華國興起,影視明星成為其中的主力軍。

相對於《活著》這本小說出版的難產,慕姍姍的新書要順利的多。

這類回憶性質的暢銷書不需要太高深的文采,也不用費心的琢磨情節,只要平鋪直敘就好,寫的越平實,讀者越歡迎。

慕姍姍七月份開始寫書,九月份交稿,出版社十月份印刷發行,十月下旬就在全國各地銷售,一路暢通,極其順利。

一個是這本書的題材沒問題,還有就是相關文化出版部門的配合。

慕致遠的女兒出書,誰要是從中阻攔,那是自找沒趣,就算是官場上和慕致遠不對付的人,也不會在這種小事上做文章,手段太低級。

為了不惹出麻煩,在交稿之前,慕姍姍還是把書稿給華國電視台的高層看過。

書里有牽涉到華國電視台的地方,不過內容不多。

比如林子軒在紐約銷售華國的電視劇,還提到在美國建立電視台等等。

一年過去了,華國電視台在海外的第一家電視台美洲東方衛視在1993年10月28日正式開播,覆蓋範圍整個北美地區。

這個電視台能實時的轉播華國電視台的節目,還能在美國製作節目,面向北美地區的華人,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宣傳陣地。

這一切正是因為林子軒當初發回國內的一份工作總結,要讓華國的聲音傳遍北美。

當然,就算沒有林子軒,這類在海外的電視台遲早也會建立。

如果林子軒和慕姍姍接受了安排,現在就應該在美國的芝加哥工作,那會是另一種人生。

慕姍姍在書里提到了那次艱難的選擇,畢竟如今還有不少人想到美國過上美好的生活。

華國電視台的高層覺得沒問題,這件事不是什麼秘密,美洲東方衛視即將開播,正需要宣傳,通過慕姍姍寫出來,也能讓國內讀者知道在美國宣傳的不易。

這是華國電視台的一項業績,沒什麼不能說的。

這家在東北春城的出版社對書稿極為滿意,想不到會有這麼多的幕後故事。

暢銷書往往具有時效性。

這本書主打的是慕姍姍華國電視台主持人的身份,以及《京城人在紐約》的影響力。

發行的時間越晚,《京城人在紐約》的影響就越低,除非是等到明年十月份的金鶯獎,這部電視劇獲得大獎的時候,才會出現反彈。

無論是慕姍姍還是出版社都不可能等上一年的時間。

林子軒看過樣書,裡面有不少他們在紐約生活和工作的照片,這是慕姍姍精挑細選後提供給出版社的,每一張都具有紀念意義。

由於有了這些照片,增加了書籍的印刷成本,定價是十五塊錢,略顯貴了點。

出版社第一批印了五萬冊,看看市場反應,結果反饋回來的銷售數據非常好。

這畢竟是第一位華國電視台著名主持人出書,還牽扯到熱播的電視劇,讀者都很有興趣,看了後能了解在美國的生活常識。

通過這部《我在美國的180天》,讀者看到了慕姍姍的另一面,她的感情生活和工作態度,她不僅是個主持人,還拍攝了紀錄片,非常認真努力。

其中,林子軒寫的序言受到青年男女的熱捧,就像是看一部青春愛情小說。

這麼多因素加起來,勾起了讀者的好奇心,造成了書籍的熱銷。

對於這次的簽售會,慕姍姍一開始拒絕了。

她在電視上主持節目沒什麼,那是工作,私下裡並不想過多的拋頭露面,更喜歡安安靜靜的過日子,把工作和生活分的很開。

何況,華國電視台對主持人有嚴格的要求。

出版社為了追求銷量,極力鼓動慕姍姍,簽售會是目前的一種潮流,能起到宣傳的作用,現在都是市場經濟了,要一切向錢看,連作家都下海經商了。

「你說我要不要去?」慕姍姍詢問道。

「還是去吧,你不能一輩子呆在華國電視台,以後總要走出來,這種情況很難避免。」林子軒建議道。

隨著地方電視台的發展,華國電視台的地位雖然還是不可撼動,但觀眾有了更多的選擇,而且,地方電視台更為自由。

林子軒和慕姍姍都有一種不願意受到拘束的性子,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兒。

這個年代的青年其實都一樣,有一顆不安分的心,只是有人性子急,有人走的穩。

他們在上午九點半來到新華書店,簽售會在十點舉行,時間是一個半小時。

在新華書店的門口掛著一條橫幅,上面寫著「著名主持人慕姍姍小姐書籍簽售會」。

華國電視台有規定,主持人不能打著電視台的旗號在外面辦私事,所以橫幅上沒有加上「華國電視台」的字樣。

這是慕姍姍請示了台領導之後的結果。

在書店內,出版社早已準備好了桌椅和書籍,還請了報社的記者前來,簽售會後,慕姍姍還要接受記者的採訪。

都是為了宣傳。

還沒到十點鐘,就有讀者開始排隊了,慕姍姍在京城的影響力不小。

簽售會開始,林子軒站在一旁看著慕姍姍坐在那裡微笑著和讀者交談,並在書上籤下自己的名字,送走這位讀者。

整個過程很順暢,沒有出現意外狀況。

接下來的半小時,慕姍姍接受了《京城晚報》的專訪,聊了聊寫作這本書的緣由,都是些場面話,足夠記者寫一篇稿子了。

拒絕了出版社邀請的飯局,他們離開了新華書店。

「簽了這麼多,手都酸了。」只有兩個人的時候,慕姍姍抱怨道。

林子軒幫著慕姍姍揉著手腕,走到車子前面,打開車門,讓慕姍姍坐進去。

今兒是立冬,倆人要去父母家裡吃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