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七十一章 停播

林子軒以為自己把藝術中心的事情都安排妥當了,還有馮小剛在一旁看著,問題不大,不過很多事情並不以他的意志發展,總會有意外發生。

四月下旬,《海馬歌舞廳》這部電視劇出事了,上面有人不滿意,要被停播。

《海馬歌舞廳》總共四十集,投資150萬,演員有梁添、張國立和陳小藝等人,是藝術中心去年精心打造的一部大製作,準備續寫《編輯部的故事》的輝煌。

事實也的確如此,劇集賣的很好,在全國各地播出,收視率很高,很受歡迎。

劇中的演員名氣大增,儼然就是第二部《編輯部的故事》,形勢一片大好。

問題出在京城電視台這兒。

原本京城電視台不準備播出這部劇,理由和華國電視台一樣,這兩家電視台就在京城,京城裡上到國家領導人,下到普通老百姓基本上就看這倆台。

所以這兩家電視台播放節目都會非常謹慎,京城電視台一般就播出華國電視台播過的電視劇,這樣怎麼著都不會犯錯誤。

沒辦法,京城的水太深,誰也不知道哪位領導看了不高興,就會出事。

本來都好好的,可京城電視台看《海馬歌舞廳》在全國熱播,其他省市的電視台都賺錢了,也沒出什麼事,就有了想法。

《海馬歌舞廳》是一部京味十足的劇集,既然在其他省市火爆,那在京城只會更火爆。

沒道理在其他電視台播出,而不在京城電視台播出啊,於是他們就決定播出這部劇。

為了謹慎起見,京城電視台還把《海馬歌舞廳》的片頭和片尾掐掉,直接播放劇集內容。

這是因為這部劇的片頭曲和片尾曲歌詞比較消極,帶著一股遊戲人間的風塵味道,不夠正面和主旋律,怕造成不良影響,這才動了手術。

這種事在全國的電視行業都很罕見。

就算是這樣,在播出不到一半的時候就有不少人反映《海馬歌舞廳》的內容消極,太過負面,對社會影響不好等等。

這些人裡面不乏各級領導,有些老幹部沒辦法接受這種思想不健康的電視劇。

李虹提前接到了上級部門的通知,《海馬歌舞廳》要被停播,並進行點名批評。

雖然沒有提出處罰措施,不過點名批評已經很嚴厲了,對於一個單位來說算的上是污點。

林子軒在藝術中心開會討論如何應對,藝術中心以前不是沒碰到過挫折,《編輯部的故事》當初就差點被停播。

但這次不同,這次已經被定性了,沒辦法挽回。

而且,停播肯定是全國性的,各省市電視台也將受到牽連。

雖然不用賠錢,可對藝術中心的聲譽會造成嚴重影響,下次那些電視台購買中心製作的電視劇就會更加謹慎,萬一又被停播呢。

「這件事是我的疏忽,我沒有盡到職責,在後期製作的時候應該更嚴格要求,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我會寫一份檢討,承擔相應的責任。」在單位的會議上,林子軒坦誠道。

作為中心負責電視劇製作的副主任,電視劇出問題自然是他的責任,這點責無旁貸。

「我是製作部門的直接領導,有責任也是我的責任,我來寫檢討。」張建功沉聲道。

「不,張主任事先提醒過我,是我沒有重視起來。」林子軒爭論道。

「我看了片子,我提的意見都改了,只能說有些人思想觀念還很落後,看不慣社會上新出現的問題,就來個眼不見為凈。」張建功感嘆道。

「你們別爭了,這事倒不會有行政處罰,還是以批評教育為主。」李虹安排道,「咱們主要是處理好善後問題,要和購買劇集的電視台解釋清楚,消除誤會,降低影響。」

《海馬歌舞廳》賣到全國31家省市電視台,這些電視台播出的時候還有廣告贊助商,就這麼停播,那些廣告商也不會滿意。

這就是連鎖反應,不過這屬於不可抗力因素,藝術中心不會承擔他們的損失。

「下次這些電視台購買咱們的電視劇給他們優惠好了。」林子軒提議道。

「這個可以談,不過別讓步太多。」李虹同意道。

接下來,林子軒親自給全國各地的電視台打電話,解釋這件事。

那些電視台聽說後,採取了各種補救措施,比如一天播出四集,有些電視台甚至趁著禮拜天從早上八點一直播出,一天播八集,讓觀眾一次看個夠。

他們要在停播文件下來之前把電視劇播完,這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有些電視台的負責人能夠理解,有些則非常生氣,不過沒辦法,林子軒只能耐心的解釋,盡量挽回停播給藝術中心造成的影響。

這對他是一個警醒。

以為《編劇部的故事》涉險過關,整個社會逐步開放,就能拍攝更為大膽的電視劇了,事實證明,這個年代的華國還是一個相對保守的社會。

尤其對於剛從花城回來不久的林子軒來說,感觸更深。

南方的影視行業欣欣向榮的發展,北方還是處在摸索的階段,條條框框的限制太多。

通過這件事,他也在考慮自己是不是適合在體制內發展,要不要離開,離開之後做什麼。

這件事關乎到以後的生活,他自然要和慕姍姍商量。

「你說我適不適合在體制內發展?」林子軒詢問道。

慕姍姍看了看林子軒,兩人以前也說過下海經商的話題,不過那時候以開玩笑居多,現在聽丈夫的語氣,似乎真的在考慮這個問題。

「不是適不適合,而是你想不想。」慕姍姍認真道,「你想做就去做,我支持你。」

「那你怎麼想的?喜歡在華國電視台工作么?」林子軒追問道。

「做《方大綜藝》主持人的時候沒感覺,反正只是照本宣科,現在做訪談節目,參與到幕後工作,才發覺其中的難處,有太多的東西不能碰,到處都是限制,做出來的節目和自己想的差別很大。」慕姍姍思考道,「不過不在電視台工作,還能去哪呢?」

倆人剛畢業那會,都是國家分配,有份工作就滿足了。

現在他們成長起來了,有了自己想法和追求,同時也很迷茫,這不僅是他們兩人的迷茫,也是這個時代華國人共同的迷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