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七章 以夫妻的身份

經過這一年的工作,林子軒算是進入了京城演藝圈,了解了其中的門道。

馮小剛說的事情他有所耳聞。

這時候拍電影都是電影廠的事,在京城就有京城電影製片廠,京城兒童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京城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等等。

這些電影廠分工不同,有的專拍兒童電影,有的屬於部隊,有的拍攝科教紀錄片。

國家每年制定計畫,給各個電影廠下達任務,這一年你們廠子要拍攝多少部電影,只要拍攝電影的數量夠了,那就算完成了任務。

至於電影質量倒沒有嚴格的要求,只是要保證主題正確,內容健康,不能有不良思想。

賺不賺錢也沒人管,反正都是國家撥發的資金。

這就導致電影廠拍攝的電影跟不上時代,還是以前的套路,沒有創新。

隨著電視上播放來自西方的譯製片,還有來自香港的功夫片和台灣的愛情片,觀眾開闊了眼界,有了更高的娛樂需求,不再滿足於國產電影的老腔老調。

於是,電影廠連年虧損,拍攝的電影沒人看。

國家只好放開管制,允許電影廠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一些地方上的電影廠已經開始了新的嘗試,拍攝貼近生活,關注現實題材的電影。

對於要不要允許民間資本和外國資本進入影視行業,這個還在討論。

主要是不好管理,如何規範資本的運作,如何控制電影的審查,如何保證宣揚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都是一個難題。

事實上,已經有香港和國外的資金流入了華國的電影市場,資助年輕的導演拍攝電影,這些電影不能在華國放映,只能通過參加國際上的電影節來出售版權。

這種電影在華國叫做地下電影。

林子軒對這種方式沒有興趣,他還是喜歡走正規渠道,雖然慢一點,但比較穩,不出事。

馮小剛的提議不錯,只是還沒到時候,等他們在圈子裡混出了名堂,能憑著自身的名氣拉來投資的時候就能另起爐灶了。

畢竟給人打工不如自己做老闆。

時間過得很快,林子軒和慕姍姍結婚的日子到了。

這天早上,葛優開著租來的桑塔納,張國立坐在副駕駛上,林子軒和陳小藝坐在後面,馮小剛開著一輛麵包車緊隨其後。

兩輛車上貼著大紅的喜字,從林子軒家裡出發,離開的時候放了一掛鞭炮。

街坊鄰居知道林家辦喜事,紛紛在一旁看熱鬧,有小孩在車子前面,笑嘻嘻的要喜糖吃。

葛優等人一邊發喜糖,一邊和街坊們打招呼。

好在他們這幾位還不太出名,等到《外來妹》和《編輯部的故事》一播出,恐怕就不是這種情況了,這就是林子軒不找張凱麗的原因。

一個是不太熟,另一個是怕出事。

車子出了衚衕,朝著慕姍姍家駛去,時間還不到九點鐘,這時候不存在堵車的情況,車速不快,大家都比較放鬆。

「還別說,小林這一捯飭真有明星的架勢,以後別寫劇本了,演電影吧。」葛優玩笑道。

「尤哥別笑話我,像我這樣的說是偶像派都不夠格,更別提實力派了。」林子軒搖頭道。

「這年頭偶像派才吃香,那些小姑娘追星就喜歡偶像派,還瘋狂的不行,像咱們這種實力派是享受不了那種待遇了。」葛優嘆氣道。

「別瞎說,我和你不一樣,我還是偶像派呢。」張國立接茬道。

「得,把國立忘了,我還是和小剛有共同語言。」葛優自嘲道。

「尤哥你也別灰心,總會有人欣賞你的,你的目標應該是四十歲以上中老年婦女的偶像。」林子軒鼓勵道。

「你們啊,我算是看出來了,你們的良心太壞了,還是小陳心善,別管人家心裡怎麼想,最起碼不會出口傷人。」葛優滿足道。

「尤哥,我覺得張哥和林哥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陳小藝補刀道。

「哈哈,說得好,幺妹。」張國立誇讚道。

他在蓉城生活多年,陳小藝來自蜀中,即便以前不熟悉,也有一份親切感。

幾人說說笑笑地來到慕姍姍家門口,車子停在院子外邊,慕家聚集著一批人,都是街坊鄰居和親戚朋友,以看熱鬧的居多。

這時候沒有那麼多的結親習俗,他們拿出煙和喜糖,見了小孩子就發糖,見了大人就散煙,嘴上不住的道喜,和和氣氣。

陳小藝走入慕姍姍家裡,陪著慕姍姍出來,李虹和慕致遠在一旁。

李虹對女兒說著什麼,慕姍姍不住的點著頭。

慕姍姍穿著一套紅色的衣服,化了淡妝,頭上插著一朵紅花,看起來很漂亮。

林子軒走過去,慕致遠和他說了幾句話,讓林子軒照顧好女兒,以後常回來。

現場的氛圍有點傷感,葛優等人活躍著氣氛,說著喜慶話。

不一會,林子軒拉著慕姍姍的手出了四合院的門,坐到了車子里,揮手告別,在一陣鞭炮聲中,車子離開了四合院。

林子軒掏出手帕幫慕姍姍擦眼淚,慕姍姍情緒有點激動,哭了出來。

「別哭了,又不是不回來,以後還要來蹭飯呢。」林子軒安慰道。

「討厭,就是覺得心裡有點難受。」慕姍姍輕聲道。

倆人在車裡低聲說著話,車子在京城的馬路上行駛著,從一家到另一家。

回到林子軒家裡,又是一番熱鬧,倆人給林伯清和鄭秀蓮行禮。

慕姍姍待在林曉玲屋裡,和陳小藝幾個女孩子一起,林子軒則在外邊招待客人,等快到中午的時候,大家一起前往訂好的飯店。

林子軒和慕姍姍站在飯店的門口,等著喝喜酒的客人到來。

這些客人有的林子軒認識,有的慕姍姍認識,也有兩人都不認識的,在京城有混混專門趁著人家辦酒席前來湊熱鬧,混一頓好吃的。

這種人說幾句道賀的話,大喜的日子不好趕人,也就隨便了。

前來的客人有文化部的,也有電視台的,還有演藝圈的,總共擺了十桌酒席。

京城廣播電台的胡影看著林子軒和慕姍姍站在一起,心裡頗為感慨,誰能想到當初那個在少兒欄目組不顯山不露水的小年輕能走到這一步呢。

她還是在電視上看到林子軒和國家領導人握手的時候才知道真相的。

林子軒熱情的向慕姍姍介紹胡影,慕姍姍感謝胡影當初對林子軒的照顧,倆人以夫妻的身份迎接著前來的賓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