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百零二章 最後的談判

「前陛下侍從官與水戶女爵喜結連理……」

《帝國日報》上的一篇報紙,顯得很不起眼,不過只是豆腐塊大小的文章,簡單的報道了一下,袁世凱——這位陛下侍從室出身的陸軍中校與水戶伯爵繼承人李美惠小姐的婚禮。

在報紙上,有比這更為重要的新聞,比如發生的美國中西部州的獨立浪潮——在過去的二十四年間,美國(華盛頓)中西部州有超過三千萬中國移民移入,即便是直到現在,大規模的移民也沒有停止,這也使得在美國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各州人口皆以華人為主,他們說著漢語,居住著中國式的房屋,而相對應的是,他們對華盛頓的認同幾乎為零,而四年前,在帝國的三十年國慶當天,中西部各州的移民紛紛用懸掛國旗的方式表示慶祝,對此,華盛頓方面批評中西部州的百姓,忘記了他們的身份。面對這個批評,中西部各州的參眾議員以及百姓表現的極為激進,他們開始呼籲獨立。

在過去的四年之間,獨立的浪朝在中西部州愈演愈烈。這一切正如當年朱宜鋒的判斷——中國人無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忘記自己的國家,當中西部的人口達到一定比例的時候,他們會用投票的方式,去改變那裡的歸屬。

中西部州的獨立浪潮是現在的大新聞,而對這一切早就有所意料的朱宜鋒,並不覺得這是什麼新聞,畢竟,對於這一天,早就制定了相應的預案,一旦他們宣布獨立,接以他們的邀請之後,中國軍隊就會進入,隨後,他們的議會會通過投票的方式,決定是否併入中國。

二十四年前之所以選擇停戰,甚至沒有美國割地、賠款,就是為了這一天,為了能夠順利的吞併中西部地區,從而達到從根本上瓦解美國的目的——兩個美國之外,還要儘可能的削弱美國(華盛頓)。

在整個報紙上,能夠吸引朱宜鋒注意力的,只有這一個豆腐塊大小的文字了,放下電話報紙的時候,朱宜鋒再也沒有了睡意,他望著頭頂上的天花板發獃,天花板上的漂亮的雲紋,並不在他的注意範圍內。

他的心裡只有一個人——袁世凱!

袁世凱的命運是什麼時候發生的改變?

是五年前自己在陸軍軍官學校的優秀畢業生名單上看到他的名字,後來,後來似乎在他於侍從室的時候,自己並沒有對他有過太多的關注,而現在,當袁世凱再一次進入他的視線的時候,朱宜鋒沒有想到,會是以這種方式進入的他的視線。

「他居然會娶了一個日本,不,南本州的女伯爵,嗯現在還不是……」

朱宜鋒笑搖著頭,似乎是在為歷史人物的命運變化,而感嘆,這位在歷史上毀譽參辦的「竊國大盜」,居然成了南本州省的「上門女婿」,這不能不說是歷史的變化之一。

其實最大的變化恐怕就是日本了——現在的日本不,應該說是帝國海東四省,已經變成了一個空心之地——三十年前,近兩千萬青年男女的遷出,直接導致了現在日本的人口不過僅只有兩千萬出頭——即便如此,還包括有超過六百萬中國移民和他們的後代生活在那裡。

至於所謂的「和族」,在某種程度上正在被改變,一千萬年青的和族女子嫁給了中國人,而那些男人大都娶了非洲女子,他們生育的子女,大都是「牛奶加咖啡」,不過並不是沒有優勢,甚至在十年前舉行的帝國運動會上,有三分之一的金牌和一半的獎牌,都被殖民地摘取,而朝裔、日裔以及越裔非洲混血兒,則是拿金牌的主力,他們確實繼承了黑人優越的運動基因,不過,僅此而已。

「再過幾十年,也許純種的四省人就會成為歷史吧……」

心裡這麼尋思著,朱宜鋒第一次感覺似乎自己有些過份了——他從未想過屠殺日本人,但是他成功的摧毀了日本——從根本上毀掉了他們的存在,現在日語即便是海東四省,也只有一些老人會說,在城市、鄉村的四十歲以下的青年,都是說著國語,也就漢語。在朝鮮、越南都是如此。其實,在菲律賓殖民地,同樣也是如此,菲律賓殖民地的土著,也必須要學會國語,不過他和殖民地的土著一樣,他們沒有進入帝國本土的權力,根據《帝國戶籍法案》殖民地的民眾,除華人不需要護照之外,榮譽華人需要獲得簽證,至於原生土著,他們非皇家特赦不得進入帝國本土,即便是在非洲為中國殖民地的情況下,直到現在,除了在少數幾個城市中的博覽會中,有用於展示土著人生活的土著之外,沒有任何一個非洲土著通過正常渠道進入中國。

即便是非正常的渠道,也是極為有限的,數量不超過百人。不過,他們現在似乎也正在變成歷史——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數以千萬計的青壯年男性作為契約勞工在移民的農場、種植園以及鐵路工地、礦場上工作。而數以千萬計的土著婦女嫁給了日裔、朝裔以及越裔移民,一個新人種的崛起,必然伴隨著另一個人種的衰退,南部非洲的土著正在慢慢的消失,也許,再過幾十年,除了那些「奶茶」土著就會從非洲殖民地消息,也許,到時候,可以適當的放開。

「不過,幾十年後的事情,自己還能考慮得到嗎?」

突然,就在這個念頭浮現的時候,一個久違的聲音在他的腦海中閃現出來。

「你還有二十年的時間……」

是他!

當那個沒有絲毫情感的聲音浮現出來的時候,朱宜鋒猛然做了起來,此時的他看起來並不像是一個五十三歲的老人,他的動作極為敏捷。

「是你!」

是他!

是腦海中的那個所謂的人工智慧,他已經多少年沒有出現了?十年,還是十五年?不過儘管他已經十幾年沒有出現,但是中國今天的科技工業的領先地位,與他的幫助有著根本性的關係,儘管朱宜鋒提供的那些碎片化的技術理論同樣推動著中國的科學發展,但在另一方面,他並不知道這個所謂的「人工智慧」在過去的幾十年間,通過自己影響了多少人,向那些人的大腦中灌輸了多少碎片化的「靈感」,他們總會在適當的時候,取得一些關鍵性的突破,就像五年前,飛機的出現一樣,1888年的世界,已經完全不同於另一個時空的1888年,與其說是1888,倒不如說是1908。

但是,自從十五年前,按照他的要求,開始一項工作之後,在過去的十幾年間,朱宜鋒再也沒有聽到他的聲音,現在他又一次出現了。

「你說什麼?」

就像是見到久違的老朋友似的,在片刻的激動之後,朱宜鋒自然更關心另一個問題。

「你還有二十年的時間!」

沒有絲毫情感、沒有任何波瀾,只是平靜一如三十六年前,第一次聽到他的話聲時的那種機械似的聲音。

「你是說,我只能活二十年嗎?」

三十幾年前,已經經歷過太多事情的朱宜鋒,並沒有感覺到恐懼,那怕是一絲的恐怕。

「二十年……」

「你不害怕?」

那個機械似的聲音響起時,朱宜鋒愣了愣,然後搖頭說道。

「害怕?」

會害怕嗎?

朱宜鋒在心底轉了一下,似乎沒有找到一絲的恐懼。

「到時候,我七十三歲了,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也算是長壽了!而且……我還有二十年的時間去做事情。」

還有二十年的時間,二十年的時間,自己可以辦很多事情,比如,推行真正的立憲,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的立憲,儘管三年前,中華帝國的憲法獲得的通過,但是中國的立憲更類似的德國。

1871年,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志聯邦依然如另一個時空中一般擊敗的法國,從而在俄羅斯與法國的夾縫之中崛起。德意志帝國的出現改變了歐洲的版圖。當然,這是符合中國利益的,畢竟這關係到歐洲的平衡,而作為勝利者的德國,同樣也是中國學習的對象,其中德國的憲法,就為中國所借鑒、學習,並最終以其為基礎制定了欽定的《中華帝國憲法》。

德國所實行的君主立憲制,與被奉為樣板的英國的君主立憲制也大不相同。德國的君主立憲制是二元制,不同於英國的內閣制。二元制君主立憲制不是君主專制,也不是所謂「專制是實,立憲是虛」。俾斯麥考慮了君主、貴族、有產者乃至無產者多個階層的需要,彼此融合,形成了這個制度。德意志皇帝的權力比英王大,但遠遠小於君主專制的沙皇和奧皇,且只有行政權力,還要受到議會、首相、法院乃至各邦的多重製約。他只是各邦君主中的一號,而非英王和沙皇一樣的君主。但是,儘管皇帝可以任命首相,君主的政令(不包括軍事命令)需要通過首相副署才能生效,副署的決定權在首相手中。議會也可以對政府進行制約,不光立法和批准預算,政府也需要受議會監督,雖然它對皇帝負責,因為議會黨團不進入政府,他們對政府的監督甚至更加嚴厲,而不是所謂「橡皮圖章」。德國不是主權在民,也不是在君,而在於國家。

作為後來者,朱宜鋒當然很清楚,德意志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