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七十五章 碎片

位於帝都官街西側的科學技術委員會,在京城這是一個並不怎麼起眼的政府機構,但是對於中國科學界來說,這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構,與普通的政府機構不同,這個由國內的知名學者、教授組成的委員會,一直是政府獨立的科學顧問團。在過去的多年間,為政府的提供了很多諮詢服務。當然,他們還需要編寫世界科學月報,以便讓皇帝、官員以及學院師生掌握世界科學的最新動向。

當然,帝國科學技術委員會還有其它更為重要的使命——協助引進國內企業引進西方技術。與其它國家分散的技術引進不同,早在都督府時期,針對技術落後的局面,就根據陛下的指示採取了「技術打撈」和「優選尖端」精明措施,從而快捷、成功地以可以說極為低廉費用與極高效率在短短不到十年之內,就吸收西洋國家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技術積累,迅速縮短了中國與西洋國家科技水平差距。而「技術打撈」即在技術引進時,對外國製造商報價銷售的量多面廣的技術數據、設備樣品、工藝路線等進行分析、評判,努力「打撈」適用技術。而「優選尖端」即在適用技術中尋「新」擇「優」,從而確保引進的技術不至於在引進後立即落後。

當然,除了大規模的技術引進之外,更為重要的就是大規模的設備引進,開宏元年後,國內開始進入大規模的建設,在五年間,國內官辦以及民間企業引進了超過10萬台機械設備,同期英法等國機械出口的85%,都是售予中國。而在這個過程中,科技委員會同樣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制定了進口機器設備名錄,甚至有時更是直接派人參與談判,通過政府補貼的方式,引進設備的生產技術專利。

除了技術引進之外,科技委員會同時還指導著國內的工廠、學校進行相應的技術研究,從而使得國內在許多技術領域得已超越英國。尤其是在電力、化學等領域,經過數年的努力,中國已經遠遠領先於英國。而在這個過程中,科技委員會的指導引領作用,可以說是居功甚偉。不過即便如此,對於外界來說,科技委員會,仍然是一個名聲並不怎麼響亮的機構。

相比其它的政府機構,科技委員會完全隱於一片園林之中,以至於從外觀上看到,倒像是一個巨大的園林,而不是政府機構,很多時候,經常會被人誤解為這是一座不開放的園林。

置身於科學樓六樓的辦公室中,身為科技委員會預研處處長辦公室的寬幕落地窗前,一張顯得有些過於瘦削的臉龐上,戴著一副金絲邊眼睛,三十二歲的陳廣已正背手眯眼,神情肅穆的看著窗外。

與其它任何城市不同,帝都作為一座城市有著太多的第一,通往千家萬戶的煤氣管道、抽水馬桶以及寬敞的街道、密布的園林,當然,還有電梯!作為總研處的處長,陳廣已最得意的就是電梯,儘管安全升降梯是美國人伊萊沙·格雷夫斯·奧的斯發明的,但是在其於1854年展示的安全升降機的兩年後,陳廣已就已經設計製造了第一部中國的電梯,與奧的斯使用蒸汽機不同,電梯使用的是電動機。並在當年與武昌的長江百貨公司中安裝了世界上第1台客運升降機。而帝都則是世界上第一個普及電梯的城市,正因為電梯的出現,才使得帝都湧現出高達十層、十幾層的樓房。

這並不是最高的建築,在上海還有更高的樓房。

作為電梯的發明人,之所以會成為預研處這個引領國內科技研發機構的負責人,並不僅僅只是因為電梯,實際上,電梯不過是他眾多發明中的一種,在很多的時候,他的腦海中總是會浮現出許多千奇百怪的想法,而最終,國內的那些企業、學校會幫助他把那些想法變成現實。

「也許,我能夠看到一些東西,當我的意識再一次沉浸入宇宙的時候,當我在那美麗,神奇的畫面里沉浸的時候,我忽然看到許多東西,那些東西中的一部分,最終會變成一些發明,當然,也有很多,是我永遠都無法解釋的,也無法理解的事物……」

背對著記者,陳廣已並沒有隱藏他所「看到」的發明,或者說,他看到了許多實物,有一些事情,是他自己都無法理解的。

「大人,您的意思是,你可以看到那些發明?」

作為記者黃唯平見過太多的甚至可以用千奇百怪來形容的新聞,而且身為記者的他很清楚,很多讀者都喜歡那種帶著怪談之類的新聞,在原本他之所以採訪這位預研處處長,是因為就他的了解,他知道這位處長在學校以及企業的研究中發揮著很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說,在某些時候,都發揮著指導性的作用。

但這並不是黃唯平這次來採訪的原因,而是因為這位處長曾多次宣稱,他的很多靈感,並不是他的靈感,而是因為他「看到了」那些發明。

「嗯,應該是這個意思吧!」

面對記者的詢問陳廣已並沒有否認,他甚至還特意強調道。

「我覺得,也許在宇宙之中,真的有那麼一個地方,人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就會接觸那裡,然後,就會看到一些東西,最終,你可以理解它,接受它,然後將其變成實實在在的發明,我想也許,這也許就是靈感的根源……」

作為一個信徒,陳廣已並沒有強調著上帝的「啟示」,儘管在很多時候,他私下裡把這種靈感視為上帝對他的「啟示」。

「大人,我注意到,你的辦公室中……」

黃唯平看了一眼這間寬敞的辦公室,用一種讚歎的語氣說道。

「似乎在更多的時候,你是在學習,在進行理論研究。」

這間辦公室中,到處堆滿了各種資料、書籍,桌上、書柜上、甚至地上,甚至黑板上也有很多公式,與其說這是一間辦公室,倒不如說是一間研究室。

「如果,在你在的夢境中,你看到一種新型發動機,那麼你可以把它發明出來嗎?」

盯著這個記者,陳廣已反問道。

「我或許可以看到很多東西,但是,我需要去理解這一切,否則的話,就像是老農看到火車一樣,除了驚訝之外,再也沒有其它的意義,靈感固然決定著一切,但是如果你不能領悟它,那麼,靈感又有什麼意義呢?」

面對記者的詢問,陳廣已用一種平靜的語氣說道,然後他又一次將視線投向窗外,一直以來,也許是上帝的思寵,使得他能夠看到那些「靈感」,正是依靠著腦海中的那些凌亂的、分散的靈感,他能夠在預研處發揮非常關鍵的作用。

難道,這真的是上帝的恩寵?

「大人,聽說,您曾是陛下的學生!」

在採訪繼續結束的時候,黃唯平突然想到一個問題,然後看著他問道。

陛下……

記者的問題讓黃唯平一愣,隨後他朝著牆上陛下的御像看去。

「是的,能得陛下教導,實是黃某三生之幸!」

他聽到記者又問道。

「那麼,在你看來,你今日的成就,是陛下的當年的教導,還是上帝的恩寵?」

「上帝的恩寵!」

瞬間,在看到報紙上的新聞時,朱宜鋒整個人都給憋悶住了。

或許其它人並不清楚,什麼是上帝的恩寵,但是他很清楚,當年他在武昌時的那些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是什麼,那些他教授的知識中,有很多是在這個世界並未來被發現的知識,儘管那些知識凌亂的,甚至只是一些「知識碎片」,如果他們能夠將那些知識的碎片進行整理的話,那些知識必將顛覆世界科學的未來!

當然更多的知識碎片的提供者,並不是他,而是……大腦中的那個不明人工智慧,他總是會在不經意的時候,提醒著朱宜鋒,他的存在。

為什麼?

你的目的到底是為什麼?

一個個問號在腦海中浮現出來的時候,朱宜鋒的眉頭緊鎖著,直到現在,他都沒有辦法確定那個「東西」,對自己,甚至對人類是否懷有善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過去的十年間,尤其是過去的六年中,他給予了這個國家太多的幫助。

那些看似並不怎麼起眼的知識碎片,推動著中國的科學進步,甚至可以說,如果離開了那些「知識碎片」,也許就不會有現在的中國,就像在戰爭爆發後,面對迅速激增的商船定單,造船業拚命趕班加點的時候,電焊技術卻悄無聲息的被發明了出來,電焊技術的發明,使得很多小型船廠具備了製造鋼殼船的能力,甚至在去年,在長興船廠,初級的分段製造技術,也得到了應用。

這一切到底是應該歸功於技術人員的創新,還是它的影響?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電焊技術以及的分段製造技術的發明人,正是朱宜鋒在武昌時的學生之一,那些學生在與他的學習過程中,到從他或者它那裡得到多少「知識碎片」,他並不清楚,但隨著他們在某些領域內研究的深入,他們最終會把那些「知識碎片」加以整理,最終將其變成理論或者產品。

到底是他自己在不經意間向他們灌輸的「知識碎片」,還是那個「東西」的灌輸的?

現在朱宜鋒已經分辨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